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1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繫,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時,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然後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後引導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對人物評價之後,我讓學生給每個小故事加上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容我都給予了肯定,關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再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係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精讀課文時,我結合課後的“思考.練習”,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再由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對於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於那些跟課文關係不大的問題,啓發學生在課外研究。

這篇課文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啓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軍脫下戰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結合“思考.練習”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哪個人物,爲什麼喜歡他,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愛國思想和美好品質。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2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的題材是寫人物的,詳細具體地敘述了戰國時期趙國的廉頗與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讚揚了廉頗知錯認錯的精神,說明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和加強團結。

在這一課教學中,我着重完成兩個任務,首先一條就是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藺相如靠的是否就是一張嘴”這樣一個問題,按照故事的發展,讓學生一步步體會到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品質。而最後之所以“將”“相”和是因爲廉頗、藺相如都愛國的關係,所以最後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第二個就是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這三個故事之間的相互因果聯繫,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是很有特點的,課文按順序寫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對獨立。但組合在一起,它們又有着密切聯繫的,與整篇也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從特點考慮,教給學生“抓聯繫”也是相當重要的。

最後進行總結評價的時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原則,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在充分交流、探究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彙報自己的'體會和收穫。在彙報時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作爲教師的我既遵循學生的思路但不脫離教學重、難點,注意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廉頗、藺相如的光輝形象都已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裏。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3

語文課就是要教語言文字,這是語文的獨特使命。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在文字裏遊走,有所思,有所感,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但是,當前的語文教學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從內容到形式,許多已經大大超出了“語文”的範疇。沒有“語文”或者不是“語文”的語文課,頻頻佔據着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

讓語文迴歸本色,讓教學的親歷成爲語文的回家之旅,我在《將相和》教學中作了有益的嘗試。

  〖片斷

問題藝術──提領一頓,百毛皆順。

師:我們瞭解了三個小故事,聯繫起課題所強調的“和”字,你有什麼發現?

生:我發現了就是因爲澠池會上藺相如又立了功,做了上大夫,職位比廉頗高,廉頗纔不服氣,鬧了不和的。後來廉頗因爲聽了藺相如的一番話,知道自己錯了,就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師:很好,你發現的師第二和第三個故事的聯繫,前一個故事是“不和”的原因,後一個故事講“和好”,又是結果。對嗎?(教師板書“不和”“和”)

生:對。

師:那第一個故事呢?

生:第一個故事講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功,封他做了上卿。上卿這個職位不大。

師:你是拿這個職位跟誰的比?

生:廉頗。

師:爲什麼要這樣比?

生:藺相如官小,廉頗就沒有放在心上,自然不會跟他過不去。

師:你是說,那個時候,他倆還沒有矛盾,對嗎?(教師板書:和)事實上,這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從開始因爲職位沒有可比性而“和”到後來因爲藺相如職位比廉頗高而“不和”,最後藺相如的話感動廉頗,廉頗負荊請罪,兩人和歸於好。

  〖反思

文章的主線,如同生命的經脈,順,則全盤活;結,則全局亂。《將相和》的三個小故事,看似獨立,卻統於一個“和”字。讓學生在瞭解了三個小故事的基礎上,聯繫課題所強調的“和”字去發現聯繫,這一問題的設計,是基於對文本的深度挖掘,巧妙地將“獨”與“統”兩個矛盾和諧相融,達到了“提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片斷

研讀文字──咬文嚼字,味在其中。

(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句來談談對人物的看法。)

生:我來談一談對廉頗的看法。課文中有這麼一段話: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從這可以看出廉頗很不服氣。(教師出示這段話)

師:是的,這段話中已經明明白白地寫了“不服氣”。你可以從其它什麼地方看出他不服氣?

生:“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從這裏可以看出,廉頗覺得自己戰功赫赫,功勞比廉頗大。

師:覺得自己功勞大而誇耀,有個成語叫──

生:居功自傲。

師:你來評判一下,他倆誰功勞大?

生:我覺得藺相如的功勞大,因爲他兩次幫趙國化解了困難,要不是他,可能和氏璧就被騙了,而且還保全了趙王的面子。

生:我覺得廉頗功勞大,因爲他冒着生命危險的爲國家打了無數的戰,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藺相如只是憑自己的口才。

師:我覺得應該把“口才”改爲“智慧”,同意嗎?

生:同意。

師:你說廉頗冒着生命危險,藺相如呢?

生:藺相如也同樣有生命危險啊!秦王沒拿到和氏璧,也有可能會把他殺了。他是暴君,什麼事幹不出來?

師:所以,戰場上流血是功勞,和秦王鬥智也是功勞。

師:還可以扣住哪個詞來體會他的自大?(教師雙手作爬狀)

生(笑):爬!

師:“爬”是寫什麼的?

生:是寫蟲子的。

師:好像不止是寫蟲子吧?

生:還有狗、豬……

師:從這個字,你感受到什麼?

生:廉頗把藺相如不當人看。

師:這是不是“不服氣”。

生:是。

師:一起來讀一讀。

師:藺相如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不是嗎?

生:是的,藺相如知錯就改。

師:請你把這個詞寫到黑板上。

生:知錯就改。(板書)

師:我覺得可以改一個字。(教師把“就”字改成“勇”字)你們覺得好嗎?爲什麼?

生:他揹着荊條,不怕痛,是勇敢的表現。

師:這點皮肉之痛對堂堂大將軍廉頗來說算什麼。

生:我覺得廉頗是位大將軍,當大官的人更講面子,但是他能向廉頗認罪,說明他很有勇氣。

師:說得真好!

  〖反思

語文是感性的,通過語言的承載爲我們呈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一幕幕生動的生活場景。語文教學要靈動,就得關注語言文字本身的物質存在,要着眼於從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一個句子開始建構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該片斷的教學,一個“爬”字,看居功自傲,一個“勇”字,品人性光輝。可謂“一字一世界”。

  〖片斷

有機拓展──如雨入水,相融無痕。

師:請大家選擇以下關於“和”的詞句中來談一談你的理解。

教師出示: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美的真 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 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 造就了環境的美。

──冰心

魚水和諧,鴛鴦成對,琴瑟相調。

──《誤人桃源》(元·王子一)

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社會、和平友好、心平氣和。

生:我選冰心奶奶的那句話。他告訴了我們“美的真諦是和諧”。

師:從幾個方面來說的?

生:三個方面:人要和諧,物要和諧,環境要和諧。

師:“和諧”一詞怎麼理解?

生:就是要和睦相處。

師:怎樣纔是和睦相處?

生:互相幫助,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拉他一把。

師:說得好。記住,是“拉”,而不是“推”。(衆笑)

生:大家沒有矛盾,很友好。

師:友好就是見面的時候,互相──

生(齊):問好!

師: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

生(齊):微笑!

師:是“微笑”而不是“狂笑”。(衆笑)誰知道字典中“和諧”的意思?

生:配合很協調。

師:剛纔我說話,大家都笑了。這是不是和諧?

生:是。

師:現在我請你回答問題,手一指,你就起來答了,說完之後,手輕輕一點,你就坐下去了。這是不是配合得協調?

生:是。

師:這是不是和諧?

生:是。

師:這是和諧的師生關係。

  〖反思

拓展,不是簡單的讀物推薦和信息給予,它是一種藝術,需要根據教材特點,文本需要和學生基礎而設計。成功的拓展使思維流光溢彩,使情感跌宕起伏,使意像豐富多姿,使感悟深刻雋永。本次教學的拓展設計,尊重文本,又超越文本的意義,試圖讓學生有更豐富的感悟:自我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家庭的和諧,社會的和諧,自然的和諧。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4

《將相和》是一個歷史小故事,對於歷史小故事的教學,我認爲重點在於學生對背景的認知意識的跟進,通過閱讀、感悟,從而挖掘歷史故事中的現代意義的,是對文本進行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我不想把時間放在對故事情節的糾纏教學中,想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提煉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價值,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熱愛祖國的情感薰陶,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做了什麼,只要是對祖國有益的事情就都是英雄的價值體驗,或者說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必須有效的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

本單元除古詩外都是我國古代優秀作品的節選或改寫。我認爲教學本單元課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每一課的內容中吸取有益的啓示,鼓勵學生讀原著中同課文有關的部分,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名家名篇進入課本,本就是要起範例作用,學習作者佈局謀篇,遣詞造句,如何表情達意。

以讀爲本,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如何引導小學生讀《將相和》?如果只要求一般的讀懂故事情節並不難,但要真正讀懂藺相如,讀懂廉頗,讀懂秦王、趙王,還需要下番工夫。

因此我採用對比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中的人物。首先從讀切入感悟幾個人,這可算是整體感悟,但這種感悟還是初步的、表層的;再就是感悟重點人物藺相如;最後以重點人物爲主軸,引發對比,從對比中加深對人物的感悟。體現了“讀”是內化的吸收,學生讀懂了人物的品質:藺相如大智大慧,有勇有謀,臨危不懼;廉頗驍勇豪爽,知錯就改,開了“負荊請罪”的先河。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5

本課講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教學中:首先,我從整體入手,在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將、相原來是和睦的,後來失和了,最後又和睦了這條線,爲正確理解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繫打下了初步基礎。

其次,引導學生認識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繫,這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

最後,又從部分昇華到整體,三個故事間的相互因果關係。

教學中,我以學生學習爲主,教師通過組織,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讀書,質疑、討論、交流、表演等形式,體會全文。使學生民主,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在小組學習中獲得更多知識,學會與人合作。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閱讀提倡獨立思考,鼓勵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這節課雖然教學目標完成的很好,但對學生的評價我感覺有不到位的地方,原因是對歷史瞭解還太少。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使我的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6

第十冊語文第18課《將相和》是一篇敘事寫人的好教材,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作風、道德品質、計謀策略。特別是藺相如語言(包括間接轉述的語言)的描述,一個對外機智勇敢,對內忍辱退讓,置個人生死於不顧,卻處處顧及國家大局的典型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刻在讀者的腦海中。

例如,在“負荊請罪”這個小故事中,直接引述藺相如的話有緊密相關聯的兩處:一爲問句,二爲解釋。其中解釋先反問後自答。

兩個問句間的邏輯關係可列表理解:

秦王比廉頗厲害。

我不怕秦王。

我更不怕廉頗。

這裏先說一個果因句,正面肯定廉頗在保衛趙國的作用上與自己同樣重要;接着說的是個假設句,從反面議論將相不和的後果;最後,說的是一個目的句,申明爲國家利益而回避廉頗。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表因果,假設、目的關係的關聯詞語理解說話的意思,從而加深對藺相如爲趙國的利益忍辱退讓高尚品德的理解。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讓學生讀懂人物的語言非常重要。只有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爲、神態、心理活動才更好地認識人物、理解課文、訓練語文能力。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7

今天講《將相和》一課,感覺整體思路是按自己課前備課設計的,起初孩子們還不能進入狀態,但在剖析課文時,表現越來越好,幾乎達到人人都有話要說。現反思如下:

一、導課。抓住了課題中的三個多音字,雖然這一環節用時較多,但學生明確每一個字的讀音了。(這一環節,可不可以這樣處理:我在引出三個多音字時說:起初不敢讀題目,讀了幾遍課文後纔回過頭來讀題目的。既然這樣說,何不就勢順推,找一兩個孩子讀,然後讀課文驗證哪個同學讀的對,而不是像今天這樣着急揭祕,效果會更好。)

二、圍繞“和”展開學習。找到將相不和的句子,少增一下子就找到了,並談出了自己的看法,這環節處理得很是順利。然後在這個點上及時補充廉頗和藺相如資料,讓學生明白兩人起初身份懸殊很大,爲下文學習做好了鋪墊。接着我們圍繞廉頗句中的那句話“僅靠一張嘴”展開討論,這是這課重點,孩子們這時也已進入狀態,由上課初的冷場進入你追我趕的火熱場面。

無論找到哪一部分,學生都能談出藺相如不是僅靠一張嘴官職升到廉頗之上的。(這一環節,有一個很大很大,很亮很亮的生成點,我沒有把握住,當孔焱說出,藺靠的不是一張嘴時,她找到了澠池之會上藺的表現,勇敢果斷,爲趙國挽回了面子,並一塊提到,當秦王知道廉頗已在邊境守候,也就作罷。我這時總結“原來澠池會上廉頗也有功勞啊!”這一節就過去了。如果當時我繼續問“可是,看澠池會回來之後,趙王做了什麼?”學生一看就明白,趙王只獎勵藺,忽視了廉頗。所以才造成廉頗不服氣,再讀廉頗的話,學生就更能理解廉頗當時的態度了。唉!大的失誤!這也造成這課上的比較平淡。包括課前準備的補充藺在澠池會上的表情,也給忘掉了。)

明天講時,一定再回頭找找這個地方,讓學生真正體會每個故事每個環節,當時人物的想法。看來平時就要把每節課都要準備細緻一些,一定一定及時寫反思!

《將相和》教學反思範文8

《將相和》這篇課文,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不算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確定了“藺相如”和“廉頗”從“不和”到“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原因爲學習的重點。難點定爲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着三個故事之間的互相因果關係。通過學習,學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它是一篇較長曆史性故事的文章,在教學中我從大處着眼,採用“削枝強幹,長文短教”的方法。

反思一:新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節課,我抓住了文本中廉頗不服藺相如的一句話:“我廉頗攻無不克,戰我的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做爲重、難點的突破口,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並給予鼓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反思二:通過質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他們對文中難懂的詞句進行了討論,在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中,提高了綜合學習語文的能力。

反思三:根據課文的重難點,對課文進行了分析,看到了課堂的氣氛,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是我遺憾的一面。這主要從中差生的作業中反映出來,完成的質量不高,表現在答案上不完整,對個別詞語理解也不夠準確。

反思四: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本節課上是一大缺陷,分析教多,讀得太少,淡化了語文的感悟,出現了忽略語言學習的傾向。

通過以上四點教學反思,我對新課標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那就是“雙基”教學必須從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高度出發,走“三維目標整體挺進”的路子。在堅守語文本位,打好語文基礎的前提下,激活學生的思維,兼顧“雙基”的訓練,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