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將相和教學反思大綱

人教版將相和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將相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人教版將相和教學反思

  人教版將相和教學反思1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繫,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在教授時,我的思路是第一課時先解決字詞以及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在第二課時通過文章的具體語句瞭解藺相如和廉頗的人物形象,進而瞭解三個故事的內在聯繫。

一、巧排教學結構

不串講三個故事,設計“前後呼應”的教學環節,對課題中的“和”作了巧妙地處理。先讓學生找出“不和”的體現。這是將相產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纔有瞭解決矛盾的探究過程,引領學生弄清三個故事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爲什麼“不和”,然後在通過人物語言形象的對比理解,幫助學生理解將相爲什麼“和”。通過有感情的朗誦和人物形象分析,再加上表達能力的訓練,以(一條語言文字訓練線,一條感受人物形象情感線)使學生的認識得以提升,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了和諧的統一。這探究的過程學生討論得開始熱烈起來。

二、設計讀寫結合

在“負荊請罪”這一環節,讓孩子們體會廉將軍知錯就改、勇於改錯的大將軍形象,對於這一感人場景進行拓展,讓孩子們在三個情境(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後人傳爲美談,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一幕,他們會說些什麼?這件事傳到秦王或者趙王的耳朵裏,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廉頗的手下或者藺相如的手下看到大將軍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中展開想象,鍛鍊表達能力,並指導學生們,再將自己的所想進行加工潤色整理在成長的足跡本上,與校本的寫作特色訓練相結合。

  人教版將相和教學反思2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也是人教版教材的傳統課文,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課文由 “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繫,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由於篇幅較長,荀老師在教授本課時,一改傳統的一個一個故事講下去的教學法,而採用這三個小故事找相似點的方法進行教學,而且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師們都覺得此方法有創新,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一、字詞的學習能爲後面總結小標題做提示。

在荀老師學習字詞這一教學環節時,在出示的.詞語中就出現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詞語,爲學習下文爲每個小故事總結小標題做了很好的提示。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總結小標題的難度,也體現了在字詞學習中已經滲透課文的部分內容,爲下面的學習提供了幫助。

二、聯繫已知學習新知。

荀老師在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回顧已經學習過的《再見了,親人》的連讀法,採用男女生連讀法學習本課。這樣學生就知道了採用什麼方法學習本課了,學習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還能鞏固複習舊知識。

三、教學方法創新獨到。荀老師先讓學生分析第一個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在學習第二個第三個小故事時,荀老師讓學生找故事的相似點的方法學習。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出“經過相似”“結果相似”或“結局相似”這些相同點了。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起來感覺容易多了,學會了第一個小故事,第二個小故事就不用講就會自然明白了,而且隨着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學生思維也得到迸發、碰撞,較好的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活躍性。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此教學方法新穎獨到。

但是“只得”的“得”的讀音有誤,應該是“di”。否則這堂課就非常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