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的題材是寫人物的,詳細具體地敘述了戰國時期趙國的廉頗與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讚揚了廉頗知錯認錯的精神,說明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和加強團結。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反思

  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反思1

教學片段:

1、抓住“負荊請罪”一詞深入理解。

提問:

(1)“負”是什麼意思?結合插圖說說,廉頗爲什麼要背荊條,脫戰袍去請罪呢?

(2)“請罪”是什麼意思?換成“認罪”行不行,爲什麼?(換詞比較,體會情感,實質上也是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滲透錘鍊語言的意識。)

2、表演體會。

(1)想一想,並找合作伙伴練一練:廉將軍負荊請罪時會說什麼?他說話時怎樣的態度、語氣才能表達出他那種慚愧的心情?看到這情景,藺上卿呢?(語氣、情感、態度都是口語交際訓練中不可忽視的要素)

(2)指名上臺演一演。

(3)師生共評,規範語言、行爲、態度。

(4)小結:多麼感人的一幕呀!“將”是那樣的誠懇、坦率,“相”是那樣襟懷寬廣。爲了國家利益,將相不計前嫌,握手言和,成爲流芳千古的美談。

教後反思: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最經常、最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口語交際作爲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於閱讀教學過程的始終。它是閱讀課上交流信息、表達情感、探究問題、提示規律、發展思維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同時“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通過對學生語言的規範,聽說的.態度以及說話習慣等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都非常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反思2

《將相和》是一個歷史小故事,對於歷史小故事的教學,我認爲重點在於學生對背景的認知意識的跟進,通過閱讀、感悟,從而挖掘歷史故事中的現代意義的,是對文本進行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我不想把時間放在對故事情節的糾纏教學中,想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提煉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價值,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熱愛祖國的情感薰陶,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做了什麼,只要是對祖國有益的事情就都是英雄的價值體驗,或者說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必須有效的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

本單元除古詩外都是我國古代優秀作品的節選或改寫。我認爲教學本單元課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每一課的內容中吸取有益的啓示,鼓勵學生讀原著中同課文有關的部分,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名家名篇進入課本,本就是要起範例作用,學習作者佈局謀篇,遣詞造句,如何表情達意。

以讀爲本,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如何引導小學生讀《將相和》?如果只要求一般的讀懂故事情節並不難,但要真正讀懂藺相如,讀懂廉頗,讀懂秦王、趙王,還需要下番工夫。

因此我採用對比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中的人物。首先從讀切入感悟幾個人,這可算是整體感悟,但這種感悟還是初步的、表層的;再就是感悟重點人物藺相如;最後以重點人物爲主軸,引發對比,從對比中加深對人物的感悟。體現了“讀”是內化的吸收,學生讀懂了人物的品質:藺相如大智大慧,有勇有謀,臨危不懼;廉頗驍勇豪爽,知錯就改,開了“負荊請罪”的先河。

  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反思3

本課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曲折動人,引人入勝。《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繫,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教學時,我先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從題目入手,使學生知道“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和”字概括了全文主要內容。接着我出示了廉頗的一段話:“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

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用這句話統領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讀體會廉頗說這句話時帶着什麼樣的感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自讀後體會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氣的語氣讀。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後,我問學生:“藺相如的職位高於廉頗,僅僅是靠一張嘴嗎?”請快速讀課文小故事“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用“──”畫出藺相如的語言、動作,讀一讀體會體會,讓我們用事實來說服廉頗,讓他改變對藺相如的錯誤認識。於是,學生動手在文中找到了相關的語句,自由彙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後迴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已錯了,從而“負荊請罪”。

“藺相如的職位高於廉頗,僅僅是靠一張嘴嗎?”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極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堂課我就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不但使一篇內容較長的課文教學起來簡單多了、而且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情感。

回顧本節教學,細想過程,也存在不足。尤其在朗讀訓練上不到位,同時老師包辦代替的話語有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