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7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7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

一、追求平等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語文課堂應該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置身於與教材、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首先,對話的關係是平等的。《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讓學生體驗到“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是不太容易的,但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學中,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實則頗具玩味的詞句,如:“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體驗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纔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對話。因此,課堂中,教師要以自身的激情引導學生,用他們全部的理智、經驗和情感去感受、領悟、欣賞課文的內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學生一會兒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牀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會是什麼?”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一會兒又成了黃鶯和微風,在“黃鶯,你爲什麼見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風,大夥兒在誇你的時候,你心裏怎麼想?”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給別人帶來的快樂。隨着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不斷的角色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對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組合和建構。

三、激活創造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思維品質的提高。因此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創造,保護孩子富於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導讀好黃鶯和微風說的話以後,教師先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幫助想象的平臺:還有誰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飛來了,她說──一隻蟋蟀跳過來,他說──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跑過來,她說──,繼而讓學生自由想象說話。學生有了閱讀的基礎和思維的開啓,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紛紛浮於腦海。一個問題展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

“爲他人開一朵花”,小鹿這樣的行爲,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我想,作爲一名語文教師,也應該常常地想到學生喜歡什麼,常常地爲他們帶去快樂。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中,我認爲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方面:

一、本節課溶入地方課的特色。

本節課我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書本知識,還讓他們瞭解了貴州特產的岩石:馬場石、鐘乳石、貴州龍化石、海百合化石。

二、創設情境,走進學生,調動學生原有知識。

一開課我給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以及家鄉的奇石,達到走進學生的同時,也激起學生對岩石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現了科學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活動主動建構的。

三、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在科學教學中,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因此,在觀察前,還出示的觀察要求,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工具、材料,大量的時間進行認識岩石的特徵,並隨時作好記錄,我參與到了整個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幫助他們解決碰到的困難,體現了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

四、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的合作學習方法。在交流討論岩石的特徵時,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評價、完善對岩石的基本特徵的認識。並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從而使學生學會更加細緻、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讓學生學法、懂法、用法。

五、不足之處:

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由於這節課的容量比較大,如果把“給岩石分類”的活動放到第二課時,讓學生在本節課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徵,這樣也許會讓學生更有收穫。

二、沒有及時抓住課堂的閃光點。在讓學生觀察完岩石的特徵,並請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時,有學生很快舉起了手,但是我由於擔心後面的活動時間不夠,沒有給機會讓其他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新發現,而是匆匆把這一環節過了。課後想想,這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被我打擊了,課堂上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讓我抓住。

三、在調控課堂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方面做得不到位。

四、觀察材料準備得不充分,使學生分類時類型少。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今天的研修學習到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所謂的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爲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爲學習的主人,爲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有強大穿透力、衝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讓我領悟到了教育的本質,更讓我看到了構建高效課堂的的方向。

我在幾年前教過一年二年級的語文,《語文課程標準》 對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規定了寫話的要求,所以我在一週會佈置兩三次日記。到了二年級孩子們已經能夠寫完整的句子,但是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寫出來。我正苦於找不到好的辦法時我們學到了《數星星的孩子》,陪孩子們數完星星,我想到了今天的日記是:摘下一顆星星,用三兩句話寫出摘星星的經過。

郭教授認爲,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師,而是使教師變得更加高級、潛在和有力量,通過學生的力量來顯示教師的力量。沒有教師,學生自發的自學難以取得優質和高效。教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到設計學習。教師更大的作用在於“幫學”。教師的“幫學”,很大程度體現在“前置性學習”的設計和規劃上。所以說,沒有“前置性學習”,就不是生本課堂。

第二天的早上我就準備了一節日記指導課。首先,我讓孩子們交流前一天晚上的摘星星的經歷。課堂上,孩子們有的情緒非常低落,有的興高采烈,交流的非常充分。我每到一個小組,孩子們就拉着我不放,有的說,爸爸搬了梯子在樓頂上我還是夠不到;有的說我沒夠到星星就手工做了一顆星星還塗上了顏色;有的說,我沒夠到星星,但是上網查到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知道了很多知識

看到孩子們充滿感情的的交流,我知道了孩子們爲了摘星星頗費了一番周折,肯定有許多話說也有了各種情感。我對孩子們說,現在就把昨天的經歷,認識和想法寫下來,結果都寫得非常精彩。

最後我對孩子們說,以後寫日記,就把一天最想說的話說出來,最想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寫出你在生活中最有感受的東西就可以了。後來孩子們再寫日記就有話寫,寫出精彩的語言了。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師,而是使教師變得更加高級、潛在和有力量,通過學生的力量來顯示教師的力量。沒有教師,學生自發的自學難以取得優質和高效。教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到設計學習。教師更大的作用在於“幫學”。教師的“幫學”,很大程度體現在“前置性學習”的設計和規劃上。所以說,沒有“前置性學習”,就不是生本課堂。

當讀到這些的時候,進一步印證了我對“升本課堂”高效課堂的解讀,孩子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孩子們自主的學習,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雷雨》這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如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因此我通過鑽研教材,設計了認識4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並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這兩個教學目標。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符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再通過看圖擴展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

一、以詞串學,帶動全文。

設計這一課時,有個刪繁就簡的過程,開始覺得什麼都是亮點,什麼都值得講,於是課堂容量超級大,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的是老師帶着學生去感受,一堂課下來,以師爲本,而不是以生爲本。後來,改進後,抓住課文中的“垂”與“坐”的體驗,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而在課外詞語這一塊,在課前先讓學生說說關於“雨”的四字詞語,而後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與場景,適時讓學生理解“電閃雷鳴”“嘩嘩大雨”“雨後彩虹”,並讓學生進行積累。

二、訓練語言,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讓學生自己說說,雷雨前都寫到了哪些景物,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滿天、黑沉沉、壓、一動不動、垂”去品讀,讀出雨前的壓抑、先動後靜、電閃雷鳴的景象,帶領學生去看“閃電”的動畫圖,聽越來越響的雷鳴聲,讓學生身臨其境,讀出畫面,讀出真情來。而雷雨中,讓學生自己讀,交流讀懂了什麼,學生說到了雨大,引導他們都從哪些地方瞭解雨很大,學生從“看不清”,從“譁,譁,譁”與“沙,沙,沙”的比較,體會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而當一個學生起來說自己“漸漸地”,我順勢而導,能去掉一個“漸漸地”嗎?學生討論後,認爲雨不是一時變小的,是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逐漸變小的,由此越讀越輕,讀得非常到位。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將其變成詩歌的形式,再讓學生擴展觀看雨後的美景,讓學生試着說一說“雨停了……”。學生的語言也十分生動,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三、讀畫結合,拓展思維

這篇課文描寫雷雨之後的景象是一幅非常美麗清爽的畫面,怎麼樣才能讓學生領略到這種美,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這種美,如果光說光講肯定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因此我不急着讓學生讀,不急着讓學生說,而是讓他們先默讀雷雨後段落,然後全班合作上黑板畫一幅雨後圖,每人只能畫一個景物,不能重複,可以是書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畫完還要說說爲什麼要畫這個景物,並想象畫中的動物人物可能會說些什麼。讓學生通過手中的彩筆和配音來表達他們對雨後的感受。畫完以後,再讓學生帶着他們的感受來朗讀課文。在完成這項目標時,學生完成的非常出色,畫畫得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而且說的也很不錯,有效地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這個教學環節我認爲是我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我非常生動有效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讀雨後美景段落這一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密切聯繫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思維,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一、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十一二歲的兒童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開始形成相對固定的夥伴,但隨之也會遇到一些困惑與煩惱,例如: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誼,應該如何交朋友,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等等。到了六年級,學生對友誼和朋友有了自己較爲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教學中注意藉助學生已有的體驗,幫助學生一步步提升對朋友的理解。

二、圍繞一條主線認識、感受,落實教學。

課堂設計以 “朋友”爲主線,以活動、拓展故事、談感受爲主要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並潛移默化地指導他們的交友行爲,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堅持正面引導。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學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關心的態度,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探討問題,以尋求正確的交友方法。突出正確區分哪些行爲和做法是有益的,懂得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真誠、關愛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從正面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交朋友。

四、臨別留言,內化情感和技能,實現教學昇華。

教學的最後,我設計了聽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默寫臨別留言的活動,藉助六年級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了,應該相互真是彼此的友誼,給他們一個可以訴述說的平臺,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得對友誼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樣的內化過程更爲紮實有效,也是對全課教學的總結和昇華。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本課以孩子的心理感受爲線索,對其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緻而生動,老奶奶的那句飽含疼愛、寬容與鼓勵的話,使人油然而生敬佩與感動。教過這篇文章,感到有很多體會。

1、針對這樣一篇充滿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爲主線,以多種形式的讀爲手段,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在讀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領會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寬容。很好地完成了德育目標。

2、在朗讀中,能夠做到在閱讀中凸現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最大限度提供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交流,反覆讓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會怎麼做,當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時,及時給與鼓勵和肯定,使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增強自信,張揚個性。

3、做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我按照讀文合作學習生字、認讀帶拼音生詞、不帶拼音的生詞、單個的生字、在迴文中朗讀的順序組織學習生字,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取得了較好的識字效果。

4、結尾寫便條的環節較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練習了在課堂上簡單寫話,做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同時我也感覺到一些有待改進的環節。

1、認讀生詞時,採取的方式不能很好地爲教學目標服務,顯得有些脫節,生詞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雖然用了不同的方式來讀,但擴展不夠充分,因此孩子的思路沒有被打開,積極性沒有激發出來。

2、朗讀中的評價還不夠,應該讓學生之間多一些評價,評價應該具體,而不是泛泛的語氣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評價。

3、課上的啓發性語言不夠,有些問題學生理解不到位,教師卻沒有做到循循善誘,使得問題解決得不透徹,說明教師在課堂靈活性上還需下功夫,努力鑽研,多多練習。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問題,作爲教師,應該多做反思,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缺陷,揚長避短,不斷磨練,使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我在教學此課時,採用下列辦法取得較好效果:

一、猜謎語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二、動手畫風

在這一個環節裏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豔麗的色彩,喜歡每天拿着筆描描畫畫。因此,我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風后再動手畫風。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三、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拓展延伸中,我補充詩句“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引導學生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對學生的思維將是更好的訓練。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還要多學習一些教學理論,並在自己的教學中去實踐、體驗,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機智,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及時的抓住課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學瞬間,增強駕馭課堂的能力,來更好的勝任語文教學工作。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泉水》以兒童化的口吻寫了泉水從衝出石縫到匯入大海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本課出現了比較幾個難記、難寫的生字,學生學起來可能會感覺比較困難,可以藉助直觀形象的圖片幫助學生記憶,同時進行難寫字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識記生字,突破識字教學難點。

學生現在雖已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但課文中讓學生體會、模仿、自己揣摩泉水的“心態與神情”仍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在第一片段進行範讀,引導學生感受泉水流過的詩一般美麗的意境,同時引導學生想象“歡快的泉水彈着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過什麼地方,會遇見誰,會說些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實踐對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精神的理解。此外,背誦課文是有規律可循的,在學生背誦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背誦方法的指導。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這首古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詩。本詩讀時琅琅上口,思時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我在設計本節課時,遵循了我校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整合模式,即“巧妙引詩詞——初讀知大意——品讀悟詩情——擴讀升情感”。首先我藉助白居易創作這首詩的故事導入教學,極大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初讀古詩時,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指導,做到有層次性地提高朗讀能力:通過自讀,清除朗讀障礙;示範加指讀使學生朗讀不但準確,還上升到有節奏這一層次;齊讀曉韻律,爲後面深入品味詩文做好了鋪墊。

品味詩情體會意境一直是古詩詞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它,使學生充分感悟詩詞的意境美呢?在“品讀悟詩情”這一環節中,我藉助了多媒體和圖片等手段,採用了讀中悟、悟中讀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昇華情感。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理解抽象,於是我藉助圖片引出詩句,使學生的理解更形象化。

我首先借助古詩圖片,啓發學生感知古詩描繪的是哪裏的草。學生都齊答:草原。 “離離原上草”這句中哪個字是草原的意思?這樣“原”字就形象理解了。 “離離”是學生理解詩句的難點,我又引導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草原上的草長的怎樣?同學們說:很多,很茂密,很茂盛。我乘機再問:古詩中的哪兩個字說明小草在遼闊的草原上長得很茂盛,同學們都能回答“離離”。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啓發,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離離”的意思,同時我引導學生讀出茂盛及草原的一望無際,同時藉助手勢輔助朗讀,提高了朗讀效果。

接着,我又出示四張不同季節小草的圖片,讓學生辨認,並用語言描述不同季節小草的特點,既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形象感知了什麼是“枯”,什麼是“榮”,理解的難點就這樣迎刃而解了。詩與畫的結合,讓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古詩、品位古詩、感悟古詩中的意境,學生學起來也輕鬆多了。後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理解,我配以圖片,同時重點抓住了“燒不盡”的是什麼來加以引導, 詩句的理解就這樣水到渠成了,通過反覆讀使孩子們體會到了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

然後,我又藉助描述意境,引導學生針對性地齊讀不同的詩句,最後又齊讀了全詩,從而昇華了對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的體驗,整體感悟了全詩,使本課教學達到了一個**,學生讀的能力真正達到了顯著的提高。

“擴讀升情感”這一環節中,我主要向學生還原了本詩的原貌,並鼓勵孩子課下讀一讀後四句,蒐集相關資料,感悟它們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進而培養了學生對古詩詞探索學習的精神。

我覺得本節課最成功之處一是形象感知,二是讀得到位。當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朗讀如果再配以音樂,可能效果會更好,學生更能入情入境。擴讀升情感這一環節,如果再準備一些課外的內容,如白居易的其它詩詞,可能知識拓展得會更深入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在我執教的二下語文《醜小鴨》一課中,有成功之美,也有不足之處,總結整理如下:

一、注重培養學生學生語感和在朗讀中感悟的能力。

“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基本途徑,是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除了、都、欺負、討厭、孤單”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能更深刻感受醜小鴨的悲慘命運,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他們聲情並茂地朗讀。教學中採用自由朗讀、範讀、指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情景中朗讀,在讀中思,在讀中悟,領悟課文的主旨內容。

二、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注重學生個人情感與課文情感的統一。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提出問題“大家在欺負他的時候會怎麼說?怎麼做?”讓學生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來表達,從而融入課文情境;“醜小鴨在樹林裏還會受到誰的欺負?在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情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醜小鴨的心情,去想象醜小鴨當時那種孤獨的境遇之後,他們的心與醜小鴨貼得更近了;在讀完第五自然段時,老師動情地說:“面對昏倒在冰湖上的醜小鴨,如果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怎麼說,又會怎麼做呢?”孩子們的心顯然被深深打動了,有的說醜小鴨太可憐了,如果我看見了,我一定收留他,有的大聲鼓勵醜小鴨堅強。學生們純真的心靈與“醜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了共鳴,他們體會到了文章的情感,初步體驗到了人生的真諦。

在教學快結束的時候,我這樣引導:“面對種種困難,醜小鴨堅持不放棄,艱難地活了下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學完這一課,你一定有許多話對課文中的人物說,你想對課文中的誰說些什麼?”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絃。有的孩子對欺負過醜小鴨的人說:“你們不應該看不起別人,說不定,以後別人比你更出色呢!”有的對農夫說:“謝謝你救了醜小鴨,我以後也會像你一樣幫助別人的。”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再一次與教學目標相吻合。.

三、教學知識缺乏橫向聯繫

在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醜小鴨醜的詞語“又大又醜、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在第七自然段,我也讓學生畫出描寫天鵝的詞語“湖面映出一個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美麗極了!”但我沒有做到前後照應,把醜小鴨變化前後相對比,應該讓學生把醜小鴨變化前後的詞句放在一起對比後多讀兩遍。在讀中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激起學生興致

上課開始,我便對學生說:“今天老師知道有領導來聽咱班的課,所以就特意買了一件特別漂亮的裙子,可惜在來校的時候不小心被刮壞了,老師非常傷心,你能幫幫老師嗎?”學生聽後紛紛舉手發言,同時又恰當的引出了課題。

二、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三、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1、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細讀,體會人物的心情。

3、個別讀,通過評價指導朗讀。

4、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表演,體會情境中的人物。在讀讀、說說、議議中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

四、聯繫實際,理解爸爸的話

理解爸爸的話是本課的主題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變壞事的事其實很少。我在課堂中,就引導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碰到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認爲課文所要表達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懂得碰到困難要動腦筋思考。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且時間較短。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最後的玉米》講述的是最後的玉米在經歷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抱怨——感激這樣的心路歷程後,最終明白了成功有時候需要等待,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自己的道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能力增強了,生活認知仍然很有限,對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歷程很難有深入的感受。於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重點詞句,通過不着痕跡的引導,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中的心理體驗來體會,或通過與老師、夥伴的交流來感受。這時,學生不僅走進了玉米心裏,大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也順勢引導學生帶着問題來讀文,他們也能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玉米的心情。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們充分讀文的時間,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個要求一以貫之,讓他們讀深入、讀紮實。自由練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個性;男女生賽讀:讀出玉米過去樣子和現在樣子的鮮明對比;變成玉米說說抱怨的心裏話,扮演老婆婆誇誇很棒的玉米:入情入境地體會心情,表達感受;還有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等,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全方位的接觸文本。並讓學生學會評讀,在評的過程中學會傾聽、欣賞、改進!給他們充分的信任,讓他們在讀中不斷思考,加強感悟,讓他們讀有興趣,讀有收穫。爲什麼老婆婆一直不摘走最棒的玉米?爲什麼說最後的玉米獲得了最高的榮譽?不需要老師步步緊逼地設問,枯燥乏味的講解,通過朗讀,通過在朗讀中思考交流,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在上畫風這篇課文之前,沒能及時與同年級科任老師進行深入交流,也沒有經過集體備課,聽取其他老師好的建議,僅僅是自己個人看了幾遍課文後,根據教參的要求,以及自己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經驗來上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由於自己本身的水平有限,上完課之後,聽課的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現就本節課來做如下的教學反思:

1、雖然自己基本上能按所設計的教學思路來上課,但由於課堂開始自己比較緊張,導入語沒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反而也導致學生跟着老師緊張,課堂上出現冷常教師也沒能儘快的調整,課堂語言比較平淡,沒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前準備了一些課件,有三位小朋友一起畫風的圖片及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老師沒能結合課件,充分引導學生感受到風,並且把風吹物動的畫面有感情地讀出來。而且朗讀的方式不夠多,學生沒能真正做到在朗讀中感悟。

3、在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吹,風藏在-裏”的句式說話時,因爲模式差不多,但是教師採用訓練的方式一樣,單調,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更好的訓練目的,課堂上激勵性的語言用得不較少。

總之,這節課上的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我一定會好好吸收課後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很多寶貴的意見。多聽聽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好的教學方法。並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多鑽研教材,認真備好每節課,上好每一節課,爭取本學期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在課堂上我努力地爲學生創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這一理念。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配合比較默契。這堂課設計令自己比較滿意。

首先,感受雷雨前後的'變化。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設計簡單,沒有結合本班學生的認知能力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我先利用晴天圖,用較兒童化的口吻帶同學們去郊遊;接着,在草地上休息中天氣突然變化,電閃雷鳴,讓學生感受到雷雨前後天氣的明顯變化。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學生的詞句、語言訓練。用“越來越”、“漸漸地”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裏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複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課堂測評中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加強學生的多觀察、多想、多寫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都能把自己觀察到的寫出來,但是寫得不夠具體,有些句子不通順,這可能是我平時訓練少不夠重視的原因。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範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在請同學們與老師通過聲音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不同景象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第一課時後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5

《雷雨》是二年級下冊第五組“走進大自然”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分三部分來描寫這場雷雨,分別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幫助學生圖文並茂地感受雷雨前悶熱,令人害怕的景象;雷雨中雨勢兇猛;雷雨後空氣清新,萬物有生機的美景。

一、“讀中感悟”而非“感悟後讀”。

在備課前,我花了大量時間研讀教材,確定目標後,從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學點。 雷雨前,“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壓“,體會悶,喘不過氣。在教學時,我重點抓住”壓“,讓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壓”,從而體會“烏雲壓下來“這不束縛的感受。教學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快理解“壓”,可是在轉移到文中,用朗讀表達時,“味”還是沒到。我覺得自己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在課上我還是過於着急,應該讓學生在慢慢體會中多讀。這本身就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重在讀中感悟,我將其倒置爲感悟後讀,而且讀得太少。

二、學生本身知道什麼?

學生本身知道什麼,也就是關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第二段中。“亂擺”,我讓學生進入角色當一當小樹,感受風大時的“亂擺”,這一設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缺乏繁雜的語言表達能力,但他們能用行動展示內心的想法,當言語表達還跟不上內心的感受時,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能的方式表達,效果就好很多,學生通過自演自悟,朗讀比較到位。

可是第二句,文中的重點句“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抓住重點詞“垂”,體會蜘蛛此時的心情,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我爲了讓學生理解“垂”字寫出了當時的風大,蜘蛛心裏害怕的生動景象,設計了一個換詞比較,將“垂”換成“爬”,學生在還沒有理解何爲“垂”時,我就已將換成“爬”的句子出示,結果學生在一片模糊,也就是在教師牽引下知道“垂”是很快,至於“垂”是東西一頭往下,蜘蛛是倒着下來,都不清楚,重點詞的理解目標偏離,沒達成。

目標確立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清楚課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寫的。旨在讓學生瀝青課文脈絡,這樣寫是很有條理性的,對學生平時的寫作也是一個正確的引導,要按順序寫。在設計時,我脫離了二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把讓他們稍做倆界的內容作爲教學的重點,而且這一環節的設計,我經過幾次試教改了幾次,最後的設計,我更是離譜地把它作

爲一個初讀的問題讓孩子思考。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毫無思考價值。他們的思維根本沒有往這個方向"走”,問題回答不來是肯定了,而在我引導出示答案後,孩子們還是一片茫然,可見這個問題的“問題”了。

零碎的幾點思考,總之這節課後,讓我明白,備課前真的重在備學生,尤其是對於低段的孩子,教師拼命地深挖教材,剖析出一些根本不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思考的問題,課堂效率顯然沒有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6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較短,爲了能在一課時很好的完成。在這節課裏,我結合學習寓言通常使用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試題理解題意。然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課文內容。使學生有目的的,在讀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最後聯繫實際理解寓言。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到小組內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我同時採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學習。其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並通過人物對話模仿,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二年級是開始寫作的最初階段,在學文的同時要時刻想着爲寫作打基礎。所以在本節課教學中中,我利用插圖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讓學生能聯繫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這樣也就教給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

有其優點也就不自然的存在一些不足;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由於時間關係沒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再有就是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7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 在課文開始時,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通過音效,引出課題。

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雷聲和雨聲,身臨其境,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爲後文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 注重生字詞的教學。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詞教學本身就比較枯燥,因此我採用了自由讀、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做動作讀等多種形式的認字活動。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氣氛也比較高漲,獲得的效果也不錯。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本教材中安排了兩幅插圖,在此基礎上我又補充了雷雨前的圖片,力圖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初讀課文之後要讓這麼小的學生說出課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順序來寫的,是很難的。爲了突破重點。所以我選擇了三幅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打亂了順序,讓學生按照課文描寫的順序重新擺一擺,希望把這種敘事方法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以此來弄清課文的脈絡。又如: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句話中的“垂下來”一詞學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與掉下來搞混淆,於是我通過放蜘蛛從網上垂下來的視頻讓學生看,學生就會對“垂”的理解到位,進而體會出課文用詞的準確,把這句話讀好。

四、體會悟趣,訓練詞句。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以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雲是怎樣壓下來呢?我通過展示圖像,然後追問:

從圖中看“壓”字怎樣理解?天上的烏雲壓地面這麼近,人們感受怎樣?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像”,我採用創設語用情境的策略,以運用文本中“越來越”這個描寫景物變化開始,理解“越來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讓學生用句式說雷雨中,雷雨後看到的景色變化,然後啓發學生追溯全文,從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讀全文,做到有詳有略,對於第一課時來說,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於讓學生接受,在次基礎上去體會詞語讀懂句子,學生自然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第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心裏素質較差,缺乏調控能力,緊張情緒貫穿師生,貫穿於整堂課。由於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堂課顯得非常沉悶。練習用“越來越____”句式說話時,學生的思路沒打開,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教學過渡不夠自然。學生在看圖片複述課文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我深知,在教學方面,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學習和改進的地方,例如:語言基本功、普通話、字的書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