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接下來小編整理了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1

《玲玲的畫》講述的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急得哭了起來,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條小花狗。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站在玲玲的角度,想想遇到這樣的壞事情,會有多着急,讓學生相互交流體會,並通過朗讀把她的急切心情讀出來,而後來她的心情大變,注意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爲了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我讓他們先結合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談從中受到的啓發,起初學生並沒有很深的感悟,我便引導學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在畫上畫上小狗這個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領會玲玲在遇到困難後,認真思考,動腦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學生們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很多精彩的實例來。

不足之處是啓發學生弄清道理後應進行生活中動腦方面的拓展。大概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的緣故吧,他們的例子都脫離不了課堂,家庭的小圈子。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2

本學期級組開展的學案教學小專題公開課中,我執教了二年級下冊《玲玲的畫》一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順利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有收穫,亦有遺憾。現歸納如下: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十五課。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平凡的故事:玲玲不小心弄髒了自己畫的畫,爸爸啓發玲玲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最後,玲玲得了一等獎。這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課文,不僅是對學生有一定的啓迪作用,其實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通過玲玲妙筆生花的畫畫過程,來告訴我們其實事情並不是象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只要肯動腦筋,還是有解決的方法,還是能夠把他變好的。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這幾方面:

一、藉助學案,理清思路,提高效

在新授課前,我圍繞課文的內容精心設計學案。學案重點結合課文內容,形式以引導式和重點式提問等,內容包括生字、句子、填空、閱讀習題、和拓展延伸等等,務求以最簡短的篇幅涵蓋貫穿全文,使學生對照預習後能產生直觀印象,提高預習質量。在學案上,第一課時生字教學,我編排了生字導學和鞏固生字方法的練習,讓學生讀練結合,更好掌握生字。第二課時,則着重於課文內容的教學,我在備課時,根據自己的備課思路和抓住課文重難點,設計了一系列讓學生自學自悟的導學指示和相應習題,讓學生在預習時就能大約瞭解課文內容和道理,那麼,老師在上課時,只要再疏通、提示,學生就能明白課文要表達的意思了,這就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重視與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學生的閱讀是自主的,獨立的。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從孩子自己體會感悟文章出發,不斷變化方式來引導,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充分地讀,在讀中求知,讀中感悟。爲此,我安排了五個“讀”的環節:

①自由讀,初步感知內容。

②細讀,體會人物心情。

③個別讀,通過評價指導朗讀。

④教師與學生互讀,教師的朗讀起到示範的作用。

⑤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表演,體會情境中的人物。

三、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中,文中的部分句子,單獨提出來學生都很難理解,我們可以聯繫上下文,在課文故事情節的推動下,來理解就會比較容易多了。“很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讓學生單獨解釋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但是課文故事的本身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因此我在教授的時候,讓學生首先是通過課文的整體學習後,來理解這樣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接着又進行一定的課外拓展,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我向學生提供一些當你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比如:

1、下課的時候,新買的衣服不小心被釘子鉤破了,露出一個洞。

2、美術課下課了,你剛畫好的畫給弄髒了,出現了黑色的點點。

3、向同學借書看,可是不小心把他的書給弄破了。

學生會有很多補救的方法出來,有的說可以在破的地方縫補上一朵美麗的小花,有的說可以把黑色的點畫成蜻蜓,畫成蜜蜂,有的還說弄破的書,可以用透明膠帶進行補救,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拓,他們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課文中的那個畫畫的故事中。他們學會了舉一反三,用課文中這樣的一種思維,來思考來應對生活中的事情,這纔是我們這個課文要真正教給學生的東西,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

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課文中爸爸說的話中蘊涵着深刻的哲理。那麼,如何深入淺出地讓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以我自己的經歷舉了一個例子:記得在我讀師範的時候,曾經買過一條漂亮的長褲,沒多久,有一天,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褲子膝蓋部位摔破了,整條褲子顯得破爛不堪,我心情糟透了,又不捨得把它扔掉,我曾經想過在破的地方縫一朵花或補一個圖形,但是在學校條件不允許,後來我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到外面找裁縫,讓她從破的地方剪去,把長褲變成了短褲,這樣,穿起來後看到的同學都贊這褲子漂亮,還以爲我買了一條新褲子呢!這就令到一件壞事變成了好事啦。之後,我安排了這樣的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說說生活中“壞事變好事”的例子。但是由於孩子們生活經歷不夠豐富,生活中劣勢轉化爲優勢的事遇到的並不多,感觸不深,舉例會有一定困難。鑑於此,將這一環節改成交流收集的有關故事。孩子們喜歡聽故事,文中所蘊涵的哲理孩子們就很容易體會到了。

五、積極倡導合作學習方式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對於今天的學生,從小就應該開始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本節課安排了互幫互助讀課文,讓孩子們相互評價,取長補短;分小組合作表演等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又給膽小的學生創造了小羣體發言的機會,使每位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六、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採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動”起來

“動口”:讀,不再是強制地讀,而是自主、自願地朗讀。在他們的一讀一評中,提高了口語表達地能力。“動腦”:用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去激發學生的思考,孩子們的精彩的發言,這些充滿個性的語言閃爍着孩子們智慧的火花。“表演”:這是一種全方位的動,全體同學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從孩子們的動作和表情,我們看到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創造。以表演促理解,爲學生營造出一個寬鬆、平等、活潑的教學氛圍。

雖然很順利的教授完課文,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縱觀整個課堂,我發現還是存在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二是點評的評價語不夠豐富,太普通,這說明我的課堂應變能力還不夠,仍需鍛鍊。

總之,語文教學沒有模式,但一定有老師在教學中的創新,創意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因材施教。只有學生感到快樂時才能樂學,教師也才能真正達到寓教於樂。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反思,希望通過這些反思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在以後在教學中儘量不出現相同的錯誤,慢慢進步,上出紮紮實實的語文課。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3

這次獻課我終於講完了,心裏輕鬆了許多,雖然課前做了些準備,心裏有了比較明確的講課思路,優點有缺點也不少。《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覆修改之後,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1、教學中,我嘗試着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

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後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後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

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於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繫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

講後反思,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啓示很多:以後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歡語文課,更希望能夠把語文的精華在我的課堂上更精彩的呈現出來。就讓這些啓示鼓勵我繼續努力吧!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4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使師生之間和諧融洽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三、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四、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分“圖案”和“畫”的區別。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5

《玲玲的畫》這篇文章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們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我決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無論是怎樣淺顯的課文,只要抓準了教材,我們的心靈都可以和孩子們在課堂是共舞。以下幾點是我對自己課堂的總結:

一、巧妙開頭,使師生之間和諧融洽

如何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盡情地展現自己,無所顧慮地思考問題,是我課前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最後,我決定以“誇獎”孩子們爲契口,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這個深愛他們的胡老師,其實願和他們做朋友,暢遊語文課堂。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們的互相誇獎,使孩子們的勁頭十足,興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舉不願放下的小手和一個個盛滿“思考”之水的小腦瓜,充分說明了好的開頭也爲整節課堂上孩子們的出色表現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二、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三、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後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這篇課文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因此還是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只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對於理解爸爸說的那段話的深刻含義有一定的困難,我就引導學生在反覆讀的基礎上體會。先讓學生聯繫課文對爸爸說的這段話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再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段話的感受。朗讀、感悟後,鏈接生活,我說:老師昨天穿的新裙子不小心被鉤破了一個洞,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讓壞事變好事嗎?此時,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幫我出謀劃策。有的說,可以在鉤破的地方繡一朵美麗的小花;有的說可以從不要穿的舊衣服上剪一朵花下來粘在上面;有的說可以在上面繡一隻採蜜的蝴蝶。我微笑着點頭表示讚許,並對他們的建議表示感謝。這羣孩子已經真正能夠聯繫生活的實際,從多角度來考慮問題了,我感到很欣慰。接下來,我又進一步對說話內容進行拓展,問:在平時生活中,你還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孩子們思如泉涌,各抒己見,把教學推向高潮。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分“圖案”和“畫”的區別,“名字”和“字”的區別,不能爲了自己所認爲的“巧妙”失去語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後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說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變後的“好”事。同時他們的思維也受到了侷限,無法打開。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6

《玲玲的畫》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課文,不僅是對學生有一定的啓迪作用,其實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他通過玲玲妙筆生花的畫畫過程,來告訴我們其實事情並不是象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只要肯動腦筋,還是有解決的方法,還是能夠把他變好的。他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把壞事變成好事。但是由於我的準備不夠充分,對教案不夠熟悉,以至於在上課的時候出現了許多問題。

一、教學不夠紮實,知識點沒有落實。

1、在進行“玲”字的教學時,字音沒有落實。“玲玲”應該讀輕聲,後鼻音,也沒有進行指導,只是一讀而過,不夠紮實。在進行“玲”字的拓展時,“領、零、鈴、嶺……”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現,而不是詞的形式,這對學生來說印象不夠深刻。在進行積累讀的時候也出現了字音讀不準的情況。如果說此時以詞語的形式出現,對學生的印象應該比較深刻,也有利於學生對形近字的積累。

2、在進行詞語檢查時,對難讀字音及多音字落實不夠到位。我的詞句檢查是分兩步走的,第一部是詞語。但在ppt出示詞語時,我給生字全部註上了拼音,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已經沒有必要,只需要將重點字音予以指導標註即可,但我只是一帶而過,並未重點指出。比如說“催促”兩個都是平舌音,學生在讀的時候已經出現問題,但我並沒有領着全班將其落實,只是稍加糾正,這是不夠的。其次是對多音字“髒”的教學,也不夠落實,還是PPT的問題,沒有以詞語的形式出現。而形近字“叭”和“趴”進行比較教學時沒有將他們的意思與偏旁聯繫在一起進行教學,教學不夠到位,學生印象不夠深刻,知識點難以掌握。

二、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1、指導第一小節朗讀時,叫了幾個學生讀,但這幾個學生的朗讀並沒有將玲玲滿意的心情讀出來。而我並沒有進行示範或指正,只是草草帶過,可以說指導不到位。如果在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情況教師進行一下範讀,突出重音,學生再進行朗讀,這樣學生的朗讀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過場。語文學習最忌走過場,要的是紮紮實實的教學。

2、除了第一小節朗讀指導不到位外,對第四小節、第八小結的朗讀指導都是有所欠缺,不夠到位的。第四小節因爲玲玲的着急、傷心“哇地哭了起來”這種傷心、着急的心情學生沒能很好地讀出來。第八小節中“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中玲玲失而復得的高興心情都沒能指導到位。其實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於我着急將課文上下去,不肯花時間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爲上課而上課,還是沒有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這是新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脫離了教案,做到位學生而上課才能真正地上好課。只有做到認真、紮實纔會有進步。不光是我會進步,學生也同樣會進步。

三、對學生的點評不夠準確,評價語不夠恰當。

1、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不到位。朗讀不好,不好在哪裏沒有明確點出來,這樣的評價是不利於學生朗讀的進步,也會造成教師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比如說在進行第四小節的朗讀評價時,一個學生讀得並不好,沒有將玲玲傷心着急的心情讀出來,我只是說:“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這樣的點評是不負責任的,不錯不錯在哪裏,如果還有提升的空間,那麼又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2、同樣如此,在最後的總結,講故事的環節,我的點評也同樣不到。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時,語言不夠簡潔,出現了讀課文的情況。我對他的評價是“講得不夠簡潔,能不能再簡短點”。但是什麼地方應該簡短,什麼地方說得太多了沒有明確指出,這對下一個學生的概括沒能起到任何幫助。所以下一個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時,仍然犯了跟第一個學生一樣的錯誤,概括不簡潔。這就是我的點評不到位、不準確造成的。因爲二年級的學生辨別能力、自我感知能力還不強,所以需要老師的點播。如果教師的點播不準確到位,是不利於學生的改進的。

3、點評的評價語不夠豐富,太普通,這說明我的課堂應變能力還不夠,仍需鍛鍊。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反思,希望通過這些反思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在以後在教學中儘量不出現相同的錯誤,慢慢進步,上出紮紮實實的語文課。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7

5月份,市教研室開展了市級教學能手的評比活動,我有幸成爲了參賽選手之一。在經過了抽課、備課、試講等各個環節過後,5月15日終於迎來了講課的日子。

本節課的特色之一是識字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隨文識字”,識字方法主要是教學生利用形聲字的規律來識記生字;特色之二是“間休的設計”,在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完“叭”“哇”以後,我又設計了拓展識字,和學生一起做遊戲來識記帶有口字旁的表示聲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這些形聲字編了一首小兒歌,正好作爲間休的歌曲,可謂是“一舉兩得”;在指導朗讀時,我採用與學生配合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我們交換角色時,我扮演傷心難過、着急的玲玲,邊做動作邊讀玲玲的話,學生們聽的認真看的仔細,一下就領悟到了玲玲的難過和着急,我不用過多的話語,學生很自然的就能讀好玲玲的話了,這個環節的配合,讓我們的“讀”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在本節課的重要語句昇華的部分,首先我設計了玲玲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的環節,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玲玲,說出爸爸曾經對她講過的最經典的話,接着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可以這樣對自己說;當老師在工作中碰到難題時也會把這句話背給自己聽,引導學生積累背誦;最後,如果你的爸媽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你應該告訴他們什麼呢?這樣在一次次的朗讀、背誦中,讓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昇華。

我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在這節課上,來校長擔當了攝像師這一角色,一節課她都舉着攝像機在爲我錄像,在此,對來校長在這節課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謝!在課程結束後,來校長提醒我在“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裏的“地”錯打成了“的”,還說總的來說整堂課還是不錯的。

這次能手的競賽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新的歷練,記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經說過: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會在這項藝術的活動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加油!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8

《玲玲的畫》內容淺顯,語言樸實,非常適合二年級學生閱讀。文中爸爸意味深長的話語是學習重點,要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許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換個角度看問題,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玲玲的情感變化──滿意、着急和戰勝困難後的喜悅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玲玲的情感線索,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換個角度想問題的思想方法,把主題教育滲透其中,明暗交替,做到潤物無聲。

一、話題導入,激發探求慾望

上課伊始,教師出示玲玲的畫像:“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你們願意幫助她嗎?”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向上、樂於助人的特點,調動他們探求的積極性,尋求新知,喚起學生潛在的美好情感,讓孩子一開始就把課文學習與個人情感體驗聯繫起來。

二、體會情感,感悟主題

初次完成的畫,玲玲是滿意的;面對弄髒的畫,玲玲着急、焦慮;看到修改後的畫,她又一次滿意地笑了。對於這種情感的前後變化,教學時教師可先展示玲玲修改前的畫,引導學生觀察,感受作品是比較完美的,抓住“滿意地端詳”一詞指導讀書,體會此時玲玲內心的喜悅、興奮;再通過生生合作讀、教師引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聯繫自己生活實際,體會玲玲在“另畫一張已經來不及了”的情形下,內心的緊張、失望;最後玲玲在爸爸的啓發下,“想了想”,添畫了一隻小花狗,教師可出示修改後的畫,引導學生體會此時玲玲內心的喜悅與成功感。通過充分的讀書,在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使學生真切感悟到只有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問題。只有把壞事情轉化成好事情,纔是解決問題的良策。

三、聚焦重點,深化主題

玲玲的變化,爸爸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先體會着爸爸的“高興”讀一讀,再組織交流:“從爸爸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從事件出發,談自己的感受。爸爸的一段話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故事之中,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他告訴我們對待事情好壞的態度,我們不能把一些暫時沒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錯的事情都看作壞事情,因爲好壞是可以相互轉變的;再次遇到事情沒有辦好時,不能驚慌失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積極解決。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的實際經歷並不多,認識問題有侷限性,不一定非要理解到壞事變成好事才行。學生只要領會到遇事多動腦筋就可以了。

四、聯繫實際,拓展認識

爲了強化主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拓展交流。交流時可以談以前遇到的一些糟糕的事情,是怎樣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的;也可以談曾經經歷的一些不好的事情,當時不知如何處理,讀了本文受到的啓發。從多個層面、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習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最後,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名人名言和啓迪思想的故事供學生課外閱讀。

總之,文章不是無情物,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去領悟一種思想方法,感受一種生活態度,獲得積極的人生體驗,摒棄傳統的說教,這正是新課改積極倡導的,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9

《玲玲的畫》是一篇讀後讓人頗受啓發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話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了,玲玲着急的哭了。在爸爸的啓發下,玲玲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不僅巧妙的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份家的溫馨。

這節課是《玲玲的畫》第二課時,我以玲玲的心情變化爲主線,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話“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爲主要問題來理解課文。

在探究“玲玲哭了的原音”的教學中,我抓住“啪”這個象聲詞,理解象聲詞的概念,體會玲玲的難過心情,瞭解玲玲哭了的原因。首先,演示彩筆掉地上的聲音,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這象聲詞。在教學本來設計了相關的練習,並想讓學生聯繫實際說說自己所知道的象聲詞,但是一緊張給忘記了。

本文我在設計時讓學生通過問題解決困惑來理解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來理解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但我自己感覺由於考慮怕時間緊張在讀的方面做的還是不夠,還有在理解父親所說的那段話時理解的不夠深,這點內容本來就是本課的重點,但我做的還是不太好,沒有讓學生理解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在朗讀方面下功夫讓學生從深層來把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來理解,並在提問題方面多斟酌,爭取提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來多思考,多動腦筋。還有就是課後題中涉及的講故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設計,沒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叫講故事的過程。

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的教學反思 篇10

我本着以讀爲主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帶學生走進文本。

1、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強,我們就把本課的主要內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課件上這樣學生就知道從什麼地方去說、該怎麼去說,從而鍛鍊了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2、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玲玲從中明白的道理。找出來後自己讀、彙報讀、比賽讀。用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3、然後再讓學生讀課文,找找壞事是什麼好事又是什麼?壞事是怎麼變成好事的?通過對壞事和好事的理解,來進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4、再次讀這個道理時,學生對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讀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師總結時,有兩個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爲二年級的學生還得以識字爲主,所以我在板書“腦筋”倆字時,做了一下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又學習了生字一舉兩得。

5、下面就該通過讀對話走入人物,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首先從文中找出爸爸的話和玲玲的話,先彙報玲玲的話,通過指導“好的,我把畫筆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畫髒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來體會玲玲的情感變化。我先是指名讀,在學生讀時相機指導,齊讀時我加了一些提示語,比如說第一句我就說“玲玲高興地說”有了提示語的鋪墊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讀好了這句話。第二句話時,我就很傷心的說,“玲玲的畫弄髒了,玲玲傷心地說”學生立刻就進入的角色。讀爸爸的話時,我對學生讀進行點評,你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誘的爸爸,從中體會到爸爸的啓發對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過的爸爸的話從中又更深一步的體會到文中的道理。最後再來整體感知課文,在小組內分角色讀、小組與小組比賽讀、大組與大組比賽讀。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激起學生想把這個故事講下來的慾望。從而達到學爲用的目的。

最後拓展延伸環節。我從文中又拓展到課外,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壞事變好事的的事?學生說了很多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說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