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2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2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1

在本課的預設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合作探究。整節課按照六步教學法“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拓展延伸——梳理總結”的思路,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文章的語言之美。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確實還不夠,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導致這節課很不成功,對於如何賞析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同時也要重視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2

今天下午,我上了一節題爲《濟南的冬天》的公開課。上完課,心裏總覺得遺憾,因爲存在許多不足,爲了進一步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特將本節上成功與不足,總結一二。

一、課件製作與展示

自認爲課前雖做了充分準備,在上課的過程中才發現,在聽課文朗讀的環節中,由於課件沒打包,導致在展示時,無法播放,後來只好到文件包裏單獨播放,雖然是個小失誤,還是說明了心不夠細,技術不過硬。致使教學環節銜接不緊湊,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課堂預設與生成

本安排一節課的內容,結果下課鈴聲響了,教學任務卻還沒有完成。究其原因,在生字詞教學環節用時過多,本計劃2分鐘完成的任務,有由於學生對詞語意思預習不充分,結果花費了5分鐘也沒能完成。最後經過引導雖然學生理解了,但寶貴的時間也流失了。

因此對學情應能夠充分了解,否則會導致對課堂進度預設失誤。致使在教學時在某些環節用時太多,使餘下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

三、課堂應變

在導入的環節,我預設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暢談對冬天的感受,本以爲學生會討厭冬天,並說出一大堆理由,並把他們可能說的內容放到課件中,結果出乎意料是,都說喜歡,致使在展示課件時出現了我預設的內容,導致場面十分的尷尬,也打亂了我的上課節奏和思緒。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能都遇到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問題,是對教師臨場應變能力的考驗。如果問題化解得巧妙,不僅能使教師自己迅速擺脫窘境,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得到學生的敬佩;反之則猶如掉進了泥潭,不要說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這實際上是對教師思想、知識、能力,素質以及個性修養的全面考驗。

雖然在整個上課環節中出現一些差錯,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總的來說還算是差強人意。旨寄希望於下一次能汲取此次教訓,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3

經過七年級語文教研組的討論決定,由我來講一堂公開課,於是,我選擇了《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在七三班全體同學的配合下,這節公開課得以順利進行。

首先要感謝同事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由於我工作以來一直任教的是初中英語這一學科,這是第一次講語文公開課,所以雖然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還是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和不足。是前來聽課的同事們發現並指出了這些不足和缺點,我才能得以進步和提高。比如問題設置的梯度不夠,問題難易程度差距較大,不能很好地帶動學生學習。再比如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小組化學習進行的不充分,很多學生不能真正的融入課堂。這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更多地向優秀的同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更好的爲學生服務。

其次,我也要感謝我的學生。上課之前,同學們做了充分地預習。在課堂上學生們都在儘自己所能的配合老師,對於老師設置的問題積極思考,踊躍作答,課堂氣氛相當熱烈,當堂訓練完成的很有效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做得相當好。

通過這次公開課,在改正和克服自身缺點、弱項的同時,我看到了自己與優秀同行們的差距,這更激發了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鬥志。我相信,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更大的教育成績,成爲一名合格的優秀的語文教師。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4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而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在課堂討論中,我還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

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我覺得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反思過後,發現自己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本課件設計意圖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容量,節約時間,提高教育教學速度,使學生充分利用視覺、聽覺,通過實踐去獲得知識,可以使學生綜合利用多種器官進行學習。達到用時少,效率高的目的。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5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確實還不夠,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於是,對於如何品味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3、重定位。語言的品位是個底線性的教學目標,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落實在語言這個層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語文課。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語言的品位上,讓學生更多的進入到語言中,更多的學語文。

雖然本節課還存在的.許多的不足,但我很高興許多有經驗的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多鑽研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從來都認爲語文的閱讀就在於挖掘,對文本的挖掘、對作者的挖掘、對時代背景的挖掘、對生活的挖掘、對自己體驗的挖掘。這也是新課改提高語文素養、豐富人文內涵所要求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語文閱讀課堂變得和諧,是我需要不斷思考,不斷實踐的問題。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6

上完這節課後我得到了兩點經驗:

一、小組如何合作

現在我們的課堂座位的形式與傳統的課堂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樣做的初衷是爲了便於小組合作交流,如何讓小組合作取得有法、有序、有效,就要求我們在這方面做點探究,因而我把本學期的微型課題就確定爲《“三環節、雙點式”語文課堂有效小組合作的探究》。

1、小組分工

小組合作前要做好分工,即要有組織人(一般是組長)、中心發言人、記錄人、確定展示人。這也是借鑑何炳章先生的做法。我把課文分成六個板塊,即作者簡介和生字生詞、陽光朗照下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評析濟南的水、優美語句賞析,各小組承包一個板塊進行預習、展示。

2、合作時機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公開課,老師給學生3-5分鐘時間討論,場面熱熱鬧鬧,實質流於形式,學生的討論合作應該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然後纔有合作。

3、如何合作

應該說,小組合作應該貫穿於整個三個環節,但我個人認爲,預習環節尤其離不了小組合作。我在與預習是讓每個小組各承包一個板塊內容,先讓學生自主預習,然後組內交流,由組長組織,預習最充分的同學作爲組內中心發言人,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由專人加以記錄,然後確立本組的展示人。從實際效果看比較理想,但過程需要耐心指導。

二、展示環節如何不流於形式

以前我們在展示環節,只是單純的展示本組的預習成果一下子就把成果告訴了全班同學,其他同學沒有思考的過程,難以深入理解。因而,我讓每組展示的時候應以問題引領,展示的同學儘量能夠模仿老師上課的做法,帶領大家學習。這樣,展示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能力。葉聖陶老先生說,教是爲了達到不教,我們也喊了很長時間: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這就是要給他落到實處。

事實證明,學生的老師當得還是像模像樣的.,葛藝勳同學就如何設計臺詞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還在跟馮老師說,汪貴旗同學展示的認真負責,唐逸、王雅嫺、孫偉等同學的展示也可圈可點。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展示時爭相質疑互動,小組展示不夠充分的地方或難以回答質疑的地方,我給以了適時的“點撥”,如對於濟南的冬天爲什麼是“溫晴”的,這一特點如何貫穿全文始終的,學生難以找出規律,其實這牽涉到散文的特點,即“形散而神不散”,我給了學生以點撥,對於小組的展示,我和同學進行了恰當的“點評”。

課後我跟他們說,你們的展示比我初當老師的時候還成功。

一點不足:

讓每組承包一個板塊,同學們大多致關注本組的板塊內容,對其他足的內容較少關注,因而影響了整篇文章的學習,上完後我在第二節課予以了糾正,規定以後預習,每個板塊大家都要預習,在此基礎上各組在進行承包預習、展示。這一點組內老師在評課時也給與了指出。

總之,課改就需要我們不斷動腦筋去探究,隨時加以總結。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在課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7

老舍的這篇散文,可謂是寫景的經典之作。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美美地讀,發現其韻律美;讓學生細細地品,體味其語言美;讓學生靜靜地寫,模仿其寫景美。

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①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③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達成目標,其分析如下:

1、在新課程大談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學抓特點”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分析“寶地”、“溫晴”、“奇蹟”、“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因爲這個題設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之後,無需討論,就能直接完成,佔用時間不多,完成情況較好。

2、因材施教,分層設題。在“對學品美句”環節中,我爲了做到因材施教,進行了分層設題,分別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層學生能在A1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運用老師我教的賞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兩個句子賞析;C層學生能在A2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出一兩個句子賞析題給其他組;A層學生能針對C層出的句子賞析題,能即興進行賞析。因爲是公開課,所以學生有點緊張,特別是即興賞析的時候,表達的語言不夠凝鍊。同時因爲每組對ABC三層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於各組需要三層同學都舉手參與,以致於有點組不敢積極參與其中。

3、難點突破,通過小組羣學的方式來達成。通過“羣學理方法”環節,讓學生髮揮小組力量,來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由於前面第二環節佔用的時間過多,導致這部分過於倉促,學生討論不夠充分。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兩點:

1、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更多孩子展示和說話的機會。在以前的教學中,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幾乎是固定的,導致許多學生沒有機會發言,也不能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給這些孩子發言的機會。

2、在公開課教學引入之前,應該激發學生的激情。一節課的成敗在於學生的表現,學生的表現完成在於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前,教師應該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確保公開課的成功。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8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情”的主要特徵,描繪了陽光朗照下的山的溫暖安適,薄雪覆蓋下的山的秀氣美麗的及綠萍浮動下的水的清透空靈的景象,賦予了濟南的山山水水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質兼美,適合朗讀,因此本課設計了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方式,採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知識、能力、感情目標、循序漸進易於實施。從教學流程上來看,用第一課時所學內容及本課將學內容作溫故而知新,導入語言富有詩意和內涵,極具感召力。研讀賞析,問題設計由淺入深。

《濟南的冬天》給我們展示了四幅畫面:三幅山景圖和一幅水景圖。第一幅爲我們展現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爲我們展現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爲我們展現的是“城外遠山圖”;第四幅爲我們展現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四幅優美的圖畫,再讓我們通過優美的語言的啓示,使優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和語言之美獲得充分的交流,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得到精神愉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讓學生欣賞到畫面美,還要品味到語言美,感受到情感美,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審美,這纔是語文教“美”的意義所在。

在本課教學中,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分析四幅畫面,而是以薄雪覆蓋下的下山圖爲例,交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論述學習其他畫面;並設計了三幅山景圖之間的比較閱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爲主體的目的,這裏也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活”的特點。

本課教學將品味鑑賞優美的語言作爲本課的學習重點。老舍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是言語講究,而是對所寫對象極爲熟悉,並有深切獨到的體會,它是帶着一般發自內心的真實的喜歡勁兒向人們述說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正表現出作者對濟南氣候的瞭解,對濟南景物的熟悉。“濟南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捕捉得十分準確,也十分生動。他寫山、寫水、寫雪、寫陽光、寫各色人等舒適而又快活。他的心情正是這樣,他的喜悅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同身受”,用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對語言真切的體會,體會字裏行間蘊含的作者的喜愛之情。

在品讀鑑賞優美的語言這一環節中,初次設計由學生自己品讀、鑑賞。本以爲這樣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發現沒有預先考慮到學生的語文水平,作爲七年級剛入校新生,學生還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沒有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課堂中茫然無所知。在第二次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教師引導、講解、分析、鑑賞的方式,但發覺本來是課堂引導者的我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幾經修改,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來品讀、鑑賞這篇文章的'語言。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欣賞美景,借鑑本文寫作方法,當堂作文的練習,注重鍛鍊學生抓住景物特徵描寫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用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啓迪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薰陶。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本課安排學生課前摘抄描繪冬天景色的優美語段,就是啓發學生多讀書,養成積累詞句的學習習慣,爲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多種、多次朗讀的設想,則是對語文學習的延展,深化語文學習成果。無論是課堂寫作訓練還是課前資料積累,其最後的目的都是爲了讓學生牢牢掌握住學習語文的方法,教“實”不是讓學生牢牢記住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學習的方法,這纔是教“實”的目的及意義所在。

最後,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

(1)由於目前網絡的限制,教師製作的課件過於單調、枯燥,缺少與本文相關的圖片、資料的展示;

(2)對於學生的發言,缺少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把課文教“美”,教“活”,教“實”,這纔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教育價值。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9

11月19日做了一節公開課《濟南的冬天》,感覺很不成功。沉思良久我認爲這節課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的原因在於課堂容量過大,沒有精心組織教學。現就本節課的學案設計談幾點:

1、《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應該用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方法,第二課時學習寫景順序及語言賞析。我在設計這一課時也是按照這樣的想法去設計的,但在設計導學思考題的時候,多設計了幾個題,特別是第一段設計了兩個題,上課時本來這兩個題學生一看就能回答上來,我又讓學生小組討論,這樣浪費了時間,導致後面的教學環節比較緊張。

2、在教學本節課的重點,即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的什麼特徵,從哪些方面描寫濟南冬天的美景時,由於前面浪費了時間,這一環節讓學生討論的比較少,分析很不到位。學生對濟南冬天的特徵感知不太明瞭,只是爲了完任務草草了事。

3、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這主要的原因是我在上課時缺乏激情,沒有精心去組織教學,沒有預設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在檢測字詞時抽上去的同學出錯比較多,這樣在這一環節就浪費了很長時間,所以後面就比較緊張。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10

《濟南的冬天》是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第二單元以寫景散文爲主。在《春》中已經有了相似的篇章的學習。本文的景物都牢牢扣住“溫晴”兩字,濟南的山山水水無不透露出溫晴的特點,而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又處處有老舍情感的流露,因而我的課就圍繞景的“溫晴”和情的“溫情”來開展。

對於景物的.溫晴特點,我讓學生自己去找,通過學生自己的魔都,圈點勾畫來探索發現這一特點。並做適當的顛簸,而學生在分析景問晴的過程中世紀上已經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因而下一個教學步驟對於情的分析只是一個總結提煉的過程。

但是在整個過程中,雖然有所關注學生的“學”。但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學還不是一個主導,而且在整個課程中學生的讀也不夠多。語文課應該是充滿了朗朗的讀書聲,可是我的語文課還是沒有這樣的效果,往往是爲了讀而讀,讀變得沒有目的性,沒有層次性。這是我需要進步改變的地方。

而對於景物的溫晴的分析過程中,分析的過於淺層,沒有向更深層次的挖掘。學生已經懂了,上課應該教學生所不懂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跳一下能夠到達的高度。而我現在的高度停留在學生伸手就能摸到的高度。因而這對我的文本解讀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自己應該不斷地進步才能更好的去教學生。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11

比較這兩堂課的得失,我發現調動學生的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第一堂課我沒有爲調動學生的興趣做任何鋪墊和引導,所以學生可以說是很被動的把課文讀了三遍,在被動的情況下閱讀文本,得到的啓發和感受幾乎等於零,所以後面的環節完成的都不成功。而在第二堂課上我比較注重學生的感受,所以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是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隨機生成的,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基礎,學生的興趣也就隨之而來,這堂課就是在學生的牽引下變成了一堂朗讀課,而朗讀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個環節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開”和“柳成行”的關鍵就在於興趣這塊土壤。

範例三因爲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指導訓練,導致這節課很不成功,對於如何品味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讀。

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

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3、重定位。

語言的品位是個底線性的教學目標,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落實在語言這個層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語文課。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語言的品位上,讓學生更多的進入到語言中,更多的學語文。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12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在教學時主要以課文爲憑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感受、理解、品味賞析文章,最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在課堂討論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和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有許多令人感到欣慰的表達,但當時我並沒有機智地抓住這些閃光點,課後我也深刻地反思。課堂上我們要做一個積極地旁觀者,看、聽、感受學生的思想,給學生以支持和鼓勵,給課堂以生機和活力。

另外在互動環節,只注重了能力較強的幾個學生,沒有照顧到其他幾個差生。在學生賞析時,沒有作進一步的引導,以致有的賞析脫離了文本,想到哪裏說道哪裏,在訓練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發言的同時沒有兼顧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這幾點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