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將相和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將相和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自從多媒體走進我們的課堂,不僅給老師帶來了許多方便,更重要的是給山村的孩子帶來了一個全新而豐富的世界。通過多媒體,孩子們縱覽課文涉及的祖國河山,目睹了千百年來偉人的容顏,感受了“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總之,在這個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世界裏,孩子們的眼界開闊了,瞭解的知識豐富了,對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所以老師喜歡用,學生也樂意上。但《將相和》的課堂效果和課後反思,讓我認爲:多媒體課上,同樣要給孩子多留下點想象空間。

將相和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將相和》是一篇經典課文,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人物知錯就改、顧全大局的氣度和精神境界。用多媒體上課再好不過,其中關於《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場面的flash動畫、課文朗讀,讓整節課精彩豐呈。針對第三則故事,在精彩鏡頭之後,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請兩位同學小試身手:表演“負荊請罪”,併發揮豐富的想象,想象當時人物的語言,想象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

(2)假如趙王看見這個場面,趙王可能會怎樣說?

(3)假如廉頗的手下人看到這個場面,他又會怎樣說?

(4)假如趙國的老百姓知道這件事,又可能怎樣說?

問題展示後,要求小組合作探討,五分鐘後各小組派代表表演彙報。五分鐘後,彙報成果令我興奮,更讓我驚訝:孩子們的想象力之豐富,真讓我這個做老師的自愧不如!

孩子們那些奇特絕妙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表演,讓我真切的認識到:多媒體課上,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對他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豐富的想象,是孩子們走向天堂的階梯;豐富的想象,是孩子們心靈飛翔的翅膀,無論教學條件多麼優越,教學手段多麼先進,定不能剝奪孩子們想象的空間。尤其多媒體課上,教師應多留點這樣的空間,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超越知識之上的智慧和靈感,又讓學生體驗到了突破課文知識束縛的快樂和滿足,從而讓學生煥發出了一種生命的靈性與才情。而且這樣做,在無形之中又迴歸了新課標理念下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目的,何樂而不爲?

《將相和》一文是十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藉助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因此在課文的教學中我採用的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一、藉助過渡句,理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基本關係。

1.學習單元提示,學生通讀課文找到文章過渡句,結合上面對“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個故事?

和 不和 和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發展 原因

(這一環節側重讀的訓練,以讀懂爲基礎,向讀深、讀透發展。把學會讀書作爲一個訓練訓點來抓:因爲讀書能力是語文素養基本內容之一。)

2、細讀三個故事,自學討論,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學生參與板書。

3、在找到三個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朗讀,領會每個故事之間的因果聯繫。

二、讓學生在開放作業中學會合作。

開放式作業要打破作業內容和形式的封閉性,要突破單純注重知識和智力的侷限,就不能拘泥於教材,而應根據教材拓展延伸,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靈活多樣,特別要重視小組的集體學習。

1、展開想象,補充課文的空白內容。

出於表達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敘述比較簡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師可以抓住這些簡略進行補充練習。教學《將相和》時,我讓學生補寫廉頗負荊請罪時的神態、言行以及藺相如的態度。這些練習處在特定的`情境中,內容又與課文緊密相連,故學生很樂於展開自己的想象,也易於學生接受。

2、課內外結合,開展辯論。

學習了《將相和》之後,我精心設計一道辯論題:究竟藺相如的職位應該不應該比廉頗的職位高?要求學生課後準備,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我欣喜地看到,學生都在積極地爲辯論賽做準備,他們翻閱圖書雜誌,上網查找

資料,合作擬定發言提綱,分組討論交流,推薦參賽選手,樂此不疲。辯論賽進行得很激烈,通過辯論,同學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將相和,國則安;將相不和,國則危。大敵當前,將相以國家利益爲重,共同抗秦,實乃千古流傳的佳話。更有學生能聯繫班級實際、社會現實談齊心協力、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積極性很高,在準備與研討過程中學生鞏固了課本知識,學會了互相合作鍛鍊實踐能力,這種開放式作業通過合作完成,較好地消除了學生對作業的枯燥感、無奈感、讓更多的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藉助課本劇形式,加深人物形象。

通過上面幾方面的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爲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不必強求要達到什麼效果,學生理解的深淺也可以不一。因爲作爲表演的同學來說,實踐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體驗;對於觀演的同學來說,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實在的感悟。

《將相和》評課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實踐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用他們自己的思維與情感和文本作者進行充分的對話,學生纔會有對語言文字的獨特理解,對文本情感的自我感悟,纔能有真實的體驗,繼而纔會有自然的情感的流露。這堂課,教師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再通過自悟自讀,給學生自主讀書的機會。教師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對學生的理解給予表揚,讓學生的心靈自由飛翔!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化了情感,而且提高了朗讀水平。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正是強調讀的重要性.因此,給朗讀以時間上的保證,給朗讀以方法上的指導,允許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理解,使朗讀成爲語文課堂的熱點,有效地提高朗讀質量。

評課人:章彬彬

任老師爲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課文,將這個故事改編爲課本劇來演,由學生自由組合,積極參與。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秦宮獻璧”這段戲,小演員演得十分逼真,面對秦王絕口不提換城之事,飾藺相如的學生,手捧玉璧,理直氣壯斥責秦王,他的語言,動作將藺相如的隨機應變,勇敢機智,不畏橫暴充分表現出來了;而飾演秦王的學生,也生動的再現了秦王理屈詞窮,無可奈何的放回藺相如地尷尬醜態。

評課人:師長纓

任老師本節課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針對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拓展了語文學習的渠道。打破了教師問,學生答的常規教法,它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調動了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的。

藺相如和廉頗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輝的人物。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一升再升,官位居於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上緣於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言辭無禮,充滿不滿情緒。理解廉頗這段話,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講讀時,我以“藺相如是不是隻靠一張嘴就能爬到廉頗頭上去的。”來誘發學生思維。經過學生的思考和議論,他們慢慢地認識到:藺相如能完璧歸趙維護趙國的利益;在澠池會上不畏橫暴,維護了趙王的尊嚴,他的確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不管膽識還是能力都比廉頗強,官比廉頗大理所當然,同時也說明趙王善於用人的具體表現。這樣誘發思維的問點,問在將相不和的矛盾之處,問在課文的重點之中。它不僅提揭示文章主題,直奔課文的中心,還把學生引向課文的思路,訓練了學生捕捉事物矛盾的能力,實現了從現象到本質的物質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