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大綱

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

結合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教學中我在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和晏子與楚王的三次鬥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晏子的語言巧妙之處。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讀讀、畫畫、議議中完成學習目標,達到學習目的,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感受了語言的魅力。

(一)緊扣記敘文的文體特點,強化文體知識。

本課教學中我緊扣記敘文的文體特點,強化文體知識。首先利用知識樹帶領學生理清整篇課文的脈絡,緊接着讓學生明確楚王和晏子的三次鬥智內容。分別是“進城門”“初見時”“酒席上”。因全文是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的,所以每一個小故事都有起因、經過、結果;都有時間、地點、人物。因此學生在學習中能根據知識樹自然而然地總結出小故事的前因後果。

(二)先扶後放,引導學生由會學到學會。

課堂伊始,我引導學生自主提出本節課學習目標,讓“要我學”變爲“我要學”,使學生從一上課便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個小故事,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方法。首先,理清事件發展的脈絡。然後,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等體會人物品格。教學中我做到先扶後放,在全班學習第一個鬥智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學習後兩次鬥智,使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並在自主、合作學習中主動學會了後面的內容。

在本節課教學之中我能夠以學生的學爲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總結學法,由不會到學會。並通過動手動腦地學習,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又達到了邏輯思維訓練的目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可謂一舉三得。

(三)理清文章層次,注重語言的積累。

知識樹的運用讓學生由瞭解本單元入手到理清本課脈絡再到理清事件脈絡,從而感悟到作者的寫法。教學設計採用的是先攏後收,先果後因,先找後議的方式,突出本課的教學研讀重點,即體會晏子語言的高妙之處,把焦點對準了晏子的言行。在進一步深入的閱讀理解中,學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機智,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因爲,語言材料積累的多寡,是語文素養高下的重要指標。

在課堂上我巧妙地讓學生進行了積累。當學生根據書中的描寫主動積累成語時,我不失時機地爲學生補充成語“張袂成陰”並及時地說:“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裏。”這樣一來,使學生積累的語言進一步內化,並在運用中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總之,在整個備課過程中,由於對教案反覆修改,反覆推敲,因而對新課程標準領會得也更加深刻。對我校的教改實踐中,通過知識樹的運用把握更加清楚,並在課堂上做到人人清、堂堂清,這是我感觸頗深的。

  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2

上週五,我和年級組的幾位老師到孫橋小學參加區裏的教研活動,聽了兩位教師的展示課,收穫還是很大的。

爲了讓教師更完整更全面地整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思路,此次活動特意請兩位教師在同一班級進行《晏子使楚》的第一第二課時的教學活動。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學習的有:

一、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晏子使楚》這篇歷史故事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重點是學習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針鋒相對,智鬥楚王的過程。老師新授時在總體瞭解了課文後,就直奔主題,問:楚王幾次侮辱晏子,分別在什麼時候?然後請學生讀課文,抓重點問題“楚王是怎麼做的?晏子是怎麼做的?”展開教學。學生學習的思路清晰,學得明白。

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教學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鋒中,教師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纔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教師抓住了這個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一聲冷笑,一個眼神,學生學得不亦樂乎。爲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地去讀課文,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相信這時候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語文學習中的。因此學生們能讀出楚王的趾高氣揚、驕傲自大及對齊國的蔑視和嘲諷;能讀出了晏子的機智聰明、不卑不亢。通過朗讀,通過表演,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晏子的聰明才智。

三、引導學生理解言外之意

在三次交鋒中,晏子和楚王的話都有言外之意,教師在教學中能抓住重點句子,讀讀悟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齊國,晏子反駁楚王是爲了維護齊國的尊嚴;能抓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通過學生讀、再讀,思考句子含着的意思。如兩個“水土不同”。前一個指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而後一個指人成長的人文環境。課堂上學生很好地體會出來了,這個練習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增加歷史文化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很注重歷史文化知識的滲透。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告訴學生晏子的“子”不是真名,而是指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同時也引導學生了解“敝人”,在文中是指自謙,而往往越有學問的人,越發謙虛。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晏子使楚的原文呈現給學生看,將古代真實的記載告訴學生,並讓學生在古文中積累成語:“張袂成陰”、“揮汗如雨”和“比肩繼踵”。這樣的語文課讓孩子興趣盎然,讓他們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非常向往,也許這就是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了。

出去聽課,瞭解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積極反思,汲取精華,去其糟粕,打開思路,不失爲自身學習提高的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