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3篇

八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八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

這堂課是我組一課多研的教研課,之前,胡老師與肖老師已上了兩次,我們定的主題是“有效預習,讓課堂充滿活力”。這一主題來自於我教研組的研究課題。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早就發現,一堂課成功的關鍵除了受教師的課前精心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影響外,還有學生課前是否作好了充分的預習這個重要因素。

八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3篇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葉聖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讀指導前,得先令學生預習。著名專家楊再隋教授也曾說過:在學習新知識前,讓學生利用一些學習資源進行適當的預習以建立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繫是必要的。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預習這一環節,只知道自己拼命研讀教材,精心撰寫教案。可有時卻仍然收不到好的效果,除了教學機智差之外,不可否認學生的預習很有影響,特別是文字學科。其實教學本來就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學生的預習不相當於老師熟悉教材,鑽研教材嗎?

那麼,怎樣預習,這就需要老師指導方法。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學生不預習,而是他們不知道怎樣預習。因此,這堂課之前,我給了一個預習提綱給學生,那就是書後的4道練習題,這4道題其實也是我們這一堂課所要達成的目標:一是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二是晏子面對侮辱是怎麼應對的,體會其語言的妙處;三是評價晏子;四是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關、中間、結尾有什麼聯繫。對於課堂要達成的目標,學生做到了事前知曉,做到了心中有數,你說,課堂上他們是不是會給你一個驚喜呢?課後,有很多老師說,課堂效果不錯,特別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充分,我想,我得感謝學生的預習,正是有了他們充分的預習,才讓課堂充滿活力。

我的這一堂課,能夠體現學生課前預習的成果;其實,課中的預習也是不可忽視的。以前,我不知道有課中預習這一說,自從加入了生態化教學實踐研究後,才知道,其實,預習是可以納入到課堂之中的,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學生的自學環節。

例如對第二次交鋒的學習,我是這樣導入的:還未謀面,楚王就已敗下陣來,他會善罷甘休嗎?接下來,楚王又是怎樣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怎樣反駁楚王的,精彩在後面。請孩子們打開課文,自學4自然段,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好好品讀,細細體會。前面三個問題的提出,此時並不需要學生回答,而是在總結前一次交鋒後的設問,目的是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讓他們產生探究的興趣,同時明白探究的內容。後一句話,明確提出自學的要求,同時,指導自學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去細細體會。

再如第三次交鋒的學習,在總結前面的學法後,我更加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學習,再組織交流。

從這節課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教學過程是從學生的自學開始的,教師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教師“注入式”教學爲“啓發式”教學。我是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體現我們生態化教學倡導的自主、自學、自由這三個要素。當然,不足之處就在於還是時間少了,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少了,教師的.語言仍然多了一點,雖然加起來不超過15分鐘,但要把權利真真正正地還給學生,讓他們真真正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在今後的課堂中努力的方向。

  八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2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距離我們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令我們賞心悅耳。教後本課,我感受如下:

1、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纔是課堂的主人。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爲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課內的採訪表演和課外的課本劇表演,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此時課堂上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教學中體現雙向互動性。授課中,我設計了多個環節讓學生“商量一下”“小組交流”“討論探究”等,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把交流深入,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真真切切把口語交際落實於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2、領悟到了晏子語言的巧妙機智

課堂上重點研讀三個故事中體現的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教學設計採用的是先攏後收,先果後因,先找後議的方式,意圖從教學設計中就能突出本課的教學研讀重點,即體會晏子語言的高妙之處。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先找出三次交鋒中晏子反駁楚王巧妙語言,學生理解了晏子的話的意思後,我又提出問題:如果是你,當時你會用什麼話來回答楚王? 比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種好?爲什麼?藉機引出背景介紹。晏子出使楚國的目的是什麼?再追問:你理解晏子爲什麼這樣說話了嗎?生答:“採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說會傷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會殺了他,也決不會和齊國聯盟。而這樣說讓人感到晏子很有禮貌。晏子委婉的語言,既不傷楚王的尊嚴,而且也讓楚王感到他的厲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協,最後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接着學生的話,說:“晏子的語言就巧妙在這兒。有時委婉含蓄比正顏厲色更有力量。”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懂得了:禮貌、委婉的語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樣的語言才叫真正的語言藝術。

3、選好文章切入點,理解“尊重”的內涵

第二課時的開始我就直奔主題:晏子使楚的結果是什麼?學生立刻找到答案: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抓住課文結尾的一句話:“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進行提問。

4、抓住契機,在閱讀中豐富學生的積累,提升學生的思維。

我在課堂上巧妙地讓學生進行了積累,當欣賞到第二個故事時,我告訴大家,晏子的話中可以總結出三個成語:“揮汗成雨,摩肩接踵,張袂成陰。並及時對學生說:“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裏。(待學生寫完。)我問三個成語都形容人多,但哪一個成語的意思現在已發生變化了?學生說:“揮汗如雨”。。當欣賞到第三個故事時,我說:其實晏子的這段話在原文中就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然後告訴學生這是句典故,快快背記下來,看看誰將來也能用上這句話。”當我讓學生送楚王幾句歇後語的時候,學生用上了當天積累板上積累的三則歇後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偷雞不成——蝕把米;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然後我不失時機的說:“其實你們的積累呀,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派上用場了。”激勵學生重視平時的語言積累。

  八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3

先說說整體感受吧!這堂課儘管上了50分鐘,但是還是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把兩課時的內容在一課時中容納進去,呈現一篇課文的整個教學過程。這體現我在教學設計的預想上眼高手低,不尊重客觀實際。所以課上完以後有些不倫不類,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之間模糊不清。當感覺到時間不夠的情況下,也沒有勇敢地終止自己的教學過程,所以整個教學過程就是第一課時內容多了一點,第二課時內容又不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尤其上公開課的時候,我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加強對教學環節的把控能力,在設計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在後來與汪玉梅老師的短暫交流中我也有很大的收穫,她認爲我應該把預習的過程放心地交給學生,汪老師跟我一個年級,她的做法我也嘗試着去做過,但是由於本班的生源差異,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沒有堅持下去,今天汪老師又給我說“開始時要給學生時間去預習,然後他就會自己找時間去預習”。汪老師的話讓我茅塞頓開。

在這堂課中,我根據教學教學大綱並結合我們學校開展的“課內朗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教研活動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並有針對性地在教學環節中去達成目標。第一個目標是瞭解文章內容,明白文章大意。我通過放手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標,在這堂課中大約有95%的孩子能完成,跟平時上課的效果相差不大,少數的幾個孩子是在學習上比較困難的,在養成動腦筋的習慣方面還差了一些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在輔導差生方面多下工夫。第二個目標是利用文本中的“春秋末期”、“齊國楚國”、“敝國”等詞語來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的興趣。但是由於課時安排的漏洞,在“敝國”這個話題上的挖掘沒有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對其他的幾個詞語的挖掘還算達到目的。第三個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以及晏子對楚王的反擊。在這個環節中有些畫蛇添足,導致我的課堂拖堂,假如我在把楚王的三次侮辱找完,並讓學生入情朗讀後就讓本堂課結束就不會拖堂,而到了這個時候我有點剎不住車的感覺,由此感覺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還要努力提高。總之,上完一堂公開課,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它讓我的課堂暴露在同行面前,以便得到大家的幫助,促使自己認真反思,努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