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導語:在美國的衆多名師中,很難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給人以震撼與驚歎——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爲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着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這本書被美國總統、英國女王和歐普拉同時感動推薦。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

本學期我在看一本叫《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書,受到了很多啓發。一看到這本書,我就被封面上那一句“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給吸引了。第一部分“家最溫暖”所講的內容,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就如目錄中所介紹的那樣: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擁有什麼,反而是因爲他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雷夫在書中所講的事例,引起了我的思考:應該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我相信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每個老師都會遇到學生犯錯的時候,如:學生沒寫完作業或忘記帶作業、與同學鬧矛盾、不遵守紀律……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你會怎樣處理?我以前的做法是——嚴厲的斥責、批評。但效果卻是差強人意,這些錯誤學生還是屢屢再犯,甚至是變本加厲。雷夫告訴我們當孩子們犯錯誤時,並不可怕,而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時機。這時,孩子們需要的不是斥責與批評,而是作爲教師的我們正確的引導。書中還講到一位名叫艾倫的學生在一次採訪中告訴記者:“我去年問老師一個問題,結果她火冒三丈地對我說:‘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我有聽呀!就是聽不懂嘛!雷夫老師會講解500遍,一直到我聽懂爲止。”這樣的情況我想大多數老師都有過吧,我也不例外。記得有一次,在我的班上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訂正作業時,我將學生叫到面前告訴他哪裏錯了,學生拿起作業本上位訂正了,可是過了半天,交來的作業還是錯的,我的做法和那個火冒三丈的老師如出一轍。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啊!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學生,又破壞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信任。我們雖然平時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勇敢發言,積極提問,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來問老師,可是當學生真的不懂的時候,主動來問的時候,我又是怎樣的態度呢?正是這樣的態度造成了學生不懂也不敢問老師,也不敢問成績好的同學,因爲他們怕被別人笑話,所以我經常看到一些成績中下的學生之間互相問問題,因爲彼此水平相當,到底還是沒有真正弄明白。這樣也會造成成績中下的學生內心自卑,不自信,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不斷減退。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中,雷夫老師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問必答的人。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以前有沒有人問過,不管我們老師是不是疲累,我們必須讓孩子們看見我們熱切希望他們理解,即使他們聽不懂,我們也要不以爲意。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我們老師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於恐懼之上的信任。

我感覺到:書中到處洋溢着一個“愛”字。雖然我也口口聲聲地說,我愛自己的學生。但看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我自愧愛得還不夠深,沒有用心去真正地愛每一個孩子,尤其是班上的後進生。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雷夫老師對學生的愛,隨處可找。它讓我看到了雷夫老師真正地把自己與教育事業完全融合在一起,把一切都獻給了學生。愛,讓我覺得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作爲一名教師需要真誠地、用心地去愛學生。才能創造出與雷夫老師一樣的奇蹟。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霍伯特的小學擔任五年級老師。他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讀了雷夫老師的書,我認爲教育是有捷徑的,雷夫老師的經歷對每一位教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鑑之處。他的一些教育理念與方式、方法,我們應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去思考、探討、學習,像雷夫老師那樣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就可以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認爲這就是一條教育的“捷徑”。

這本書給我的教學方式帶來了許多啓示,讓我明白了平時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忽略的一些細節原來是如此重要,其實只要稍稍的一個改變竟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效果,讓我們投入全部的`熱情和愛在教學事業中,真正的延續第56號教室的奇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二

這學期校長爲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我讀的是《第56號教室的奇蹟》。靜靜的做那兒閱讀,總是爲書裏的某個細節所感動,甚至有時會有一種恨不得馬上就要去嘗試一下的衝動。全書字裏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老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智慧。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學生願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週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着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老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老師?讀完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師角色,不自禁地感嘆:做教師就應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追求的教師!

讀着這本書,我的內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雷夫老師是一個敢講真話、有智慧、充滿愛心的老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着“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闢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因爲對工作的愛與專注,纔會出現“頭髮着火了”也不自知;因爲對孩子的愛,纔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讓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初衷:“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一切。”只有愛自己選擇的職業,纔會讓自己的人生快樂而陽光,只有我們教育者充滿了愛,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爲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爲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爲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是呀,愛是教育的根本。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不能有高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要勝過愛子,作爲一名教師,要把愛灑向每個學生。我們只有心裏時刻裝着學生,學生心裏纔有你這個教師。尤其是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於那些發展慢的學生,我們只有愛之切,纔有可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與激情,才能冰釋他們心底積澱的自卑,大膽地去尋找失落的綠洲,才能使他們奔向健康發展的人生之路。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動和難以忘懷,在新的一學年裏我要努力向雷夫學習,做一位有心的老師。我堅信我能做到讓自己和孩子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