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爺爺的蘆笛》?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爺爺的蘆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篇一: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爺爺的蘆笛》

經過教學預想、教學實踐,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執教後,我進行了仔細的反思,發現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得益於多媒體手教學。

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爺爺的蘆笛》?

最大的亮點在於:

(1)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使得課堂容量變大,能節省時間,而且教學效果好,這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的。

(2)多媒體與網絡技術能模擬真實的生活環境,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好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使語文教育目標更富有真實的實用價值。

(3)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建造良好的自主閱讀環境。多媒體、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有效融合,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要真正落實語文新課標精神,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培養創新型人才,就必須加大信息技術的整合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造語文教育的美好未來。

  篇二: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爺爺的蘆笛》

《爺爺的蘆笛》一文,描寫了一個叫強強的孩子,從大都市來到海邊,並獨自一人在爺爺的小閘屋裏過夜的情景。告訴學生,要想健康成長,就得要經風雨、見世面,接受實際鍛鍊。我們的學生,和文中的強強是同齡人。學生在感知強強經歷孤獨、面對狂風巨浪的黑夜,從害怕到堅強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彷彿自己也親身經歷了一回,從而受到良好的情感薰陶。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整堂課的設計、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衆多的學習內容中,學會選擇有效信息;學生也能在瀏覽全文時,能找強強心理變化的詞語。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輔助學習,也是有效學習的方式之一。我在課上讓學生圈圈劃劃,及時將捕捉到的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二、注重以讀爲主,感悟文本

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閱讀方式對五月風和日麗的大海,狂風怒潮的大海進行了感悟。

在教授第二課時,重要的是第三段(7——10自然段),因爲這段是重點段落,要啓發學生找出描寫海風、海浪兇猛的句子和強強動作、心理的句子,體會強強經受實際鍛鍊的情形。

1、先以複習導入,引讀第一自然段,讓他們承接第一課時溫習回憶自己的感情,感受強強想象中的大海給大家帶來的美好印象。然後過渡到在強強的想象中,爺爺的蘆笛聲會是怎樣的?

2、分角色朗讀。讓學生當一回爺爺和強強,讓他們深刻體會當時強強的自信。學生經過引導,都自信地拍着胸脯搖着小手說:“放心吧,爺爺,我不怕。”可見他們已經知道強強的心情。

接下來,就要教授整篇課文的重點段落了,學習課文第三段時,我讓學生劃出有關描寫大海兇猛的語句和強強當時的心理變化句子。交流時,學生正確找到了第一處描寫大海兇猛的語句,通過教師範讀,聽海浪聲,學生能讀出當時惡劣的環境。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用分析代替學生的讀書,代替學生的自悟自得。應避免繁瑣的分析,要讓學生注重語言的感悟。學生通過自悟而受到情感薰陶,其效果要遠遠甚於老師通過分析而強加給學生的說教。況且,文中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優美意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及精神等也不是能分析得清的,更不是隻通過分析就能讓學生領會的。它必須讓學生從讀中自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葉老說:“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說話完全一個樣。”學生在明白爺爺的話中之意後,安排學生寫出自己的相關經歷。這不是課的裝飾,而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表象,實實在在地表達自己的心聲。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來看,學生的寫作題材、範圍比較廣泛,有失敗的反思,有成功的喜悅,有面對難題的束手無策,有克服困難的堅強決心。學生經歷了感悟、內化、表達的過程。生活、作文、文本、訓練,得到了有機的統一與和諧的發展。

總之,在教學《爺爺的蘆笛》一文時,我還是側重於閱讀,紮紮實實地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課文語言資料,讓學生明白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這句話的道理。當然這篇課文的結尾也非常含蓄,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餘地。閱讀後,我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來完成我爲這個故事配的結尾。我們還利用這個“誘因”誘導學生去聯想,勾起沉澱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小練筆。,這樣做不僅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把課本知識轉化成能力,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薰陶。

  篇三: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爺爺的蘆笛》

在執教《爺爺的蘆笛》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總結了一些成功之處,同時也存在需要改進的方。

一直以來,我認爲“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教學策略關鍵是“主線”的設計,這個“主線”可能是一個“牽一髮動全身”的問題,這個主問題要有利於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要着眼於全課,以利於全課的深入閱讀和理解;也可能是貫穿全課的一根紅線;也可能是整節課教學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等。

這篇課文的課題——《爺爺的蘆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線索。基於文本這個特點,我決定緊扣課題,圍繞“每次強強聽到的蘆笛聲是怎樣的?這樣的蘆笛聲給強強帶來的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感受爺爺的笛聲給強強帶來了想象與回味,帶來了驚喜與歡樂,帶來了堅強與勇敢,從而感受到爺爺對強強的那種獨特的關愛與期盼。

本課中的環境描寫生動、到位,但是學生們卻不能準確地用朗讀表達出海水的兇猛、海風的瘋狂等一些惡劣的環境變化。於是,我馬上播放從網上下載的海浪澎湃的聲音並配上海浪翻滾的圖片。學生入情入景地聆聽着,用心感受,想象當時的環境。把學生的所有感官引導進入課文中的情境,體驗課文所描繪的內容和情感,此刻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海水是如何的洶涌,也爲這些從未經過大風大浪的學生理解主人公當時爲何會非常害怕打下基礎。除運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之外,我還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內在美,引導學生體味大海平靜和兇猛時的不同景象,激發學生想象強強的心理變化,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體驗探知的全過程,體驗語文之美,讓學生去享受學習的愉悅。

我在課堂上,我盡力做學生的指導者,盡力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是,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教學的內容安排不當,容量過大,沒有很好地把握輕重緩急。重、難點學生理解的時間少。二是在學生朗讀、感受了環境變化和強強心理變化後,沒有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去說,談朗讀感受,而是一到兩個學生回答後就直接進入了主題探究。三是音響效果不好,狂風巨浪聲響過大,直接影響了教學秩序。四是拓展內容不豐富,引導不足,完全沒有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