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上冊《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冊《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爺爺和小樹》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充滿詩情畫意、童趣盎然,下面整理了關於《爺爺和小樹》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年級語文上冊《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冊《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

本次校教研活動,我上的是一年級語文,內容是第一組課文中的最後一篇《爺爺和小樹》。在評課交流中,學校的其他語文老師對這節課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反思如下:

首先,我覺得自己對這次活動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爲平時的課、批改和輔導更爲重要,覺得這周的其他工作比較多,就忽視了公開課的準備。教案粗枝大葉,不夠詳細,不像低段的教案;課件上的課文內容沒有標註拼音,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沒有試上,沒能及時發現設計中的紕漏及時彌補;上之前沒有在腦子裏把上的細節好好思考整理,以至課堂的隨意性太大,不夠精緻和嚴密一堂精彩、有效的課,課前的充分準備是致關重要的,但因爲我的認識不足而導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問題出現在課上,我想,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次,在選課方面,也存在問題。我班的教學進度現處在拼音剛上完,課文才開始上的階段。在上這節課之前,學生只上過一篇正式的課文,而且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畫》。這首詩,大部分學生應該在學前就已經接觸過,學起來並不費力。而《爺爺和小樹》這課,是第一組課文的最後一篇,在它之前還有三篇課文,也就是說,在此之前還有幾十個生字要學,十幾個偏旁要認,離開了這些基礎,來上一篇新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自然是難度偏大的。加上在《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中還首次出現了自然段,而自然段的概念,在之前,我只是很粗略地提到過,並未作詳細的教學,學生對此很陌生。但我在選課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我認爲選課的偏差是我對低年級教材、教學重點、學生基礎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的,今後應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研究,儘量避免再出現類似的想當然高估學生基礎和能力的問題再出現。

第三,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不少這樣那樣的細節問題。

1、語言還不夠兒童化。說話的語氣不夠溫和、柔軟,太過乾脆。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唱歌、跳舞、玩遊戲爲主要校園活動的幼兒園過度到小學,有很多地方還不能適應,需要老師也像幼兒園阿姨那樣細聲軟語地來跟他們交流,教他們學習。如果語速太快,他們的思維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就達不到你想要讓他們聽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學的意義,也就是欲速則不達吧。如果語氣太生硬,孩子們就會覺得老師很兇、很可怕,就不敢也不願意跟老師進行交流,不敢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在課堂上,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會使我們失去很多聆聽充滿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機會,也會嚴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等能力的發展。現在,七八歲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裏還是要纏着媽媽抱的,一個說話硬梆梆,冷冰冰,吐出來就消失的老師自然是不受他們歡迎的`。所以,以後我還需要在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語速上有所改變,多加練習,爭取達到“繞樑三日而不絕於耳”的境界!

2、板書的書寫還不夠細心。現在的書刊雜誌,大都採取文字橫的排版印刷,小孩子習慣於閱讀這種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師在課堂上的板書最好也寫成橫的,單個的生字如此,連貫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這方面,我的隨意性較大內容,通常會根據板書的內容來選擇橫寫還是豎寫。在寫板書時,要注意學生能不能一筆一畫都看清楚。豎着寫,特別是寫到下面幾個字時,內容容易被自己給遮掉,學就看不見了,教生字尤其忌諱這一點,而橫着寫就能更有效地避免這個問題。在標註拼音時,應該寫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寫得太攏,使學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響學習的效果。在需要重點突出的內容上,選擇粉筆的顏色也要慎重,亮一點的顏色更能引起注意。還有,在教學偏旁和生字時,應該用兩種不同顏色粉筆來寫偏旁和部首,這樣能讓學生一目瞭然,更有效地學習。而我在教學這個內容時,卻因爲疏於準備和擔心後面的內容來不及上而簡單、隨意地只用了一種顏色的粉筆來完成這個環節。事後想來,生字就是這堂課最重要的內容,這樣的疏忽不能不說是因小失大!

3、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不到位。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在這節課中,我安排了一個同桌互讀互查的環節,但班上有一個孩子是沒有同桌的,而我卻沒有關注到她,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失誤,今後必須注意並改正。在學生自己讀課文,圈生字和不認識的字之後,沒有及時反饋,而只是在他們自學時作單獨的交流,這也沒有達到讓所有學生都注意到本課難讀難認的字的目的。

4、其他。在教“棵”字時,沒有結合組詞來讓學生記憶字形;教“爺爺”、“暖活”、“衣裳”等重要詞語時沒有作更多的強調;教“穴”時,教的是老的讀法“穴字頭”,而不是“穴寶蓋”;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還不夠豐富,只有簡單的語言評價;教“冷”字時,組詞太簡單,沒有教給學生更多更好的詞語;在某一次讓學生齊讀時,說了一句“請大家一起讀一讀”這樣不倫不類的病句等等。

細節決定成敗,這些都不是小問題啊。

第四,教學設計上的一些問題。這節課我安排了導入、初讀感知、學習1、2自然段、學寫兩個生字這樣四個環節。這對初上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課時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有些內容就無法深入開展。初讀感知中有學生自學的環節,出示了自學要求,學生看不懂,要老師解釋,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和語段結合在一起學習,但因爲趕進度,沒有落實,反而影響學生讀課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學習課文之前單獨列出來教學,有助於課文朗讀。朗讀的時間不夠,安排的背誦就內容偏難。整堂課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後的書寫環節無法落實。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上課的人往往無法全面、客觀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其他老師或學生的提醒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進步。所以,這次教研活動使我受益匪淺。

  一年級語文上冊《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2

我上的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爺爺和小樹》的第一課時,整節課我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從導入到學習生字、朗讀課文,再到擴展閱讀、打寫訓練。爲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便於教學,我利用課件配合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從結果來看,也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於本節課的教學成與敗,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因爲初來乍道,對於跨越式的教學模式與要求,我還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單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課都出現超時的現象,其實自己也很注意這一點,但是結果還是不太令人滿意。要把四十分鐘的教學內容在二十分鐘內完成,這時間明顯縮短了一半,無論對於老師的授課要求、技巧,學生的接受都是個轉變與挑戰。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就是在初讀課文,學習生字這一環節上沒有把握好時間,在教學設計上也欠佳,在聽取博士和幾位同事的意見和建議後,如果把教學設計做以修改,應該能把握好時間。

相信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有不斷地進步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