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菜園印象的散文

菜園印象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離開農村多年,已經很久沒有推開柴扉、走進菜園的那種親切和恬適了。

菜園印象的散文

飯後的黃昏,每每散步走近小城的邊緣,總會看到幾塊整齊的綠油油的菜地和俯身忙碌的人們,於是難免會被這熟悉的場景打動,心馳神往一陣。

我常想,也許只有生於農村、在泥土上赤腳長大的孩子,纔可能對諸如菜園這樣的鄉村風物有着深切的記憶和實在的感動。相比而言,在都市中長大的孩子,如果沒有鄉村生活經歷,也許連什麼是菜園都不知道了,只有藉助電腦去“百度一下”,才能弄清楚所謂“菜園”就是農民伯伯用來種菜的園子。至於那種“田塍莫道細於椽,便是桑園與菜園”的意境和田園樂趣,更是無法體味了。

然而,隨着時光的流逝和這麼些年對慾望的追逐,我記憶裏的.菜園印象似乎也已經模糊了,像一幅掛在幽暗老屋裏的畫,那樣遙遠而幽深,依稀存在卻又朦朧似無。

故鄉小村的南面,有一條由貪走便路的人們用腳踩出的小路,斜斜的從村子內伸出,一直伸到附近的公路上。沿着這條小路的兩旁,便是一畦畦的菜地,延綿鋪展到村子正南面贛江堤堰下的一口水塘岸邊。這裏,曾經被人們統稱爲“自留地”,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塊屬於自家的可以自由耕種的土地。而在某個時期,人們又不約而同地在這裏種上各種各樣的農家蔬菜,繼而又有了竹片、柳條、木槿、荊棘等圍成的各式籬笆,以及木條和幹油菜梗編織而成的菜園的柴扉。於是菜園才真正有了菜園的樣子,我也就有了理解《詩經》裏“折柳樊圃”這樣詩句的生活經驗支撐。至於那口水塘,是全村生產的主要水源之一,她的歷史我全然不知,從老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裏,我推測它是由於某個年代的河堤決口衝成的,而那是一個什麼年代,那個年代裏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也無人問津,更無從查考。

也許是被慾望羈絆太久的緣故,或者是現在的反季節蔬菜導致記憶出了問題,在什麼季節應該種什麼菜,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只是依稀記得,每到天氣漸暖或者寒意初臨的季節,父親就會到附近的集市轉上一轉,提回來一小扎一小扎捆得整整齊齊、嫩嫩綠綠還帶着泥土的菜苗。然後在某一個黃昏,父親帶着我和弟弟、妹妹扛着鋤耙、提着小桶來到自家的菜園,先是花上老半天的時間,將菜地深深地翻上一遍,把土塊敲得細細膩膩、蓬蓬鬆鬆,然後就像畫格子一樣,將翻過的菜地分成小塊,將菜苗一棵棵齊齊整整地栽進土裏。再由我提着小塑料桶,沿着雜草間的小路,到附近的水塘岸邊舀水,提到菜地,用木勺給剛剛栽下的菜苗澆水。

此後,便是不斷地澆水,施肥,菜苗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着神奇的變化,從剛栽下時的莖葉萎蔫到挺直而立,從脆嫩的只能輕輕拿捏到逐漸的具有韌性,從星星點點的鵝黃嫩綠到一塊塊的綠意,再到一叢叢的綠色,直到綠成一片。生命的蓬勃生機在這一小塊土地上盡情展現,而生命的呵護又是如此的精緻和細膩。每當靜謐的黎明或傍晚,父親就會來到菜地,忽起忽立地忙活半天,爲菜蔬除盡雜草,翻鬆土地,甚至捏死害蟲。有時,遇上臨近地塊的人們也在菜園忙碌,便會隔着籬笆相互招呼,中途偶爾停下小憩,坐在支起的鋤頭把上,在香菸的煙霧裏聊起莊稼的長勢和收成。

如果風調雨順,過上一兩個月,便是蔬菜滿園了,遠遠看去,到處是紅的辣椒、紫的茄子、爬上籬笆或矮樹像瀑布一樣掛着的豆角、還有支架下碩大的南瓜和冬瓜、鋪滿菜地甚至侵犯過界的紅薯的藤蔓。有時,一些人家的菜園裏還會冒出幾株少見的玉米、不同形狀和異樣品種的果蔬來,引得路過的人們細細地研究半天。就這樣,菜園在極細微處體現着主人的勤勞、智慧和收穫,體現着“只要耕耘、就有收穫”的質樸道理。

儘管我的收穫不在田園之間,但我心中常存着一種渴望,渴望走近菜園,腳踏泥土,躬身耕耘,用心經營一方屬於自己的土地,並在收穫的季節結出累累碩果,面迎春風,滿含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