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赤山印象散文

赤山印象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千豁芳林苦無名,飛崖丁香吟於風,赤峯裸仞昭亙古,碑殘寺隱誰知情。

赤山印象散文

欲化險徑借鯤鵬,當憐璧秀世不驚,吾欲傾筆告天下,足在雲底目難瞑。

這是春天遊古遼東名山蓋州赤山寫下的一首感言,悲近在咫尺,恨未能早識。

記得童年常詠一首民謠:“赤山矮,步雲山高,赤山打在步雲山腰。”從我的家鄉看,夏至日出的那座山峯就是步雲山主峯,晚上北斗星方向的那座遠山就是赤山。家居步雲山西麓的的一條狹長的大山溝內,儘管綿延十餘公里的窄窄的大山溝子北坡是一道海拔三四百米的高山屏障,仍然擋不住山後面那舉目可見的五座裸峻山峯。那個年代,山溝子裏文化匱乏,關於赤山的故事,始終是老年人樹下燈旁嘮不完的嗑。打記事起就知道那五座砬子山尖叫赤山,伴隨赤山的故事長大,印象頗深。

赤山,說遠也不遠。從我家算,翻過兩公里外的哆嗦嶺,經柞樹甸子,再翻過一道大山就是赤山啦,爬山半天就可以光顧。說近也不近,幾乎天天都能望見,打記事到參加工作退休,半個世紀走過,也未曾踏過赤山附近一步。

步雲山,海拔1130.7米,是家鄉最高的山,也是遼東半島最高的山,“一覽衆山小”,站在步雲山上,逶迤的羣山,開闊的'盆地,盡收眼底。海拔891.1米赤山主峯攜五峯聚首,就是一堆突兀的石堆,看不出它的險來,這也可能是我遲遲沒有去過赤山的原因。

春天,莊河網友老錢問我,認識家鄉人QQ名“清清小何水”不?說她們組團要去赤山旅遊,我樂不可得,家鄉名山,印象好壞與否,到實地看看方爲妥當。我退休在家,閒人一個,立馬要了“清清小何水”的qq號聯繫報名,原來她們都是一夥較爲熟悉的農民。

赤山具體位置於蓋州市萬福鎮貴子溝村,後坡屬礦洞溝鄉。早先我有錯覺,以爲赤山,就是五座孤立的光禿禿的山峯,來這裏才發現,這裏是和莊河市冰峪溝、天門山一樣同屬北方罕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石英岩峯林景觀,外觀:赤峯林立,峭崖相擁,懸巖斷壁,險象叢生,山谷卻是另一伴景色:林濤樹海,溝滿壕平,峯嵐競秀,花豔松青。此時,正是這裏杜鵑花、丁香花獨佔鰲頭盛開之際,這些花花草草,開在林間尚不顯眼,裝點崖壁,相望雲煙,淡筆輕描,媲美畫屏,風光盎然。此時的我觸景生情,仰天感嘆,不枉此行,怡境油然,心若飛翔。

赤山開發粗線條的,據說前幾任開發商交替開發,均欠實力半途而廢,現由屬地村接管,這給我們附近遊客進山帶來方便,熟人允許我們的車一直開進山裏將軍洞前,大大減耗我們體力和時間。

赤山有七洞,爲仙人洞、穿心洞、背陰洞、月亮洞、水簾洞和大小朝陽洞,言七洞洞洞別有洞天。我則不然,天然石窟,見得多了。赤山上見到的飛流溪水是我沒想到的,踏上登山之途,即被一潭潭碧水驚呆,大潭過席,小潭若籮,潭雖不大,但個個清澈碧秀,由放蕩不羈的奔騰溪流串聯。我們遼南人稱河流中的深潭爲汀,沒想到在這艱險陡峭的赤山之上,還會有這麼多的汀,不知是文人墨客還是世襲山民給加上這麼多象形的好聽的名字:大連汀、珍珠汀、夾槽汀、旋門汀以及汀汀相連的三疊瀑、戲珠瀑、小心坡瀑布等,巨石破流,崖隙生煙,細溪倒掛,波飛浪懸,山花蘸水,林藏清泉,潭含倩影,水盛雲天。

登山的路,溝壑縱深,峭崖橫行,時而依溪攀援,時而赴巖登爬,幸好有旅遊開發修鑿的鐵欄索環和牛蹄窩子踏步,方可逾越這一道道掌子面、峭壁崖脊。這時我想到了電影《智取華山》,想到了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想起了家鄉老人們常講的一九四八年就在這座山上的朝陽洞剿匪、火燒遼南悍匪宋大幹的故事。這山,現在修了還這麼難走,當時剿匪隊伍怎樣上山?土匪又怎麼在山上生存?巖峯絕境,柳暗花明。盤錦車友會一遊客在蓋州赤山行中這樣寫的:“赤山山勢略陡,但僅僅侷限於開始,一旦嚇退了那些膽怯者後,後面都是平坦的山路、林間小道和蜿蜒的溪流了。是的,過了能望到背陰洞的那道險境巖脊,前面確實出現一段較爲開闊的平延溝峪,明清朝時期,香火鼎盛的關東道家名山龍潭寺就坐落在這裏,寺內香火繚繞,寺外耕耘過的園田斷壁尤存,古樹相間,溪水潺潺。傳明萬曆年間重修該寺,因寺前有一池清水故取名龍潭。大山之間還有這樣寬敞坳谷,高山之巔還有這樣豐富水源,“山不在高,有寺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赤山上有這樣的獨特山水資源,後人們何不在這裏建一攔水壩,滯山泉於平湖,匯溪流於鏡泊,供遊人陶雲煙之靈氣,冶峯骨之怡然,沐林海之幽韻,浴泉溪之甘甜呢?爬山是我的嗜好,登峯遠矚是我的摯愛,此行赤山,我本想在這一位置峯頂,一個新的視角,好好審視家鄉的山山水水。龍潭寺我未敢久留,匆匆爬上登峯之路。當寺院縮影於腳下,山路愈加艱難之際,有遊客從峯頂歸來,他勸我別上啦,峯頂霧大,哈也看不到。我問他還有多遠,他說從這裏到峯頂,垂直高度還有二三百米,體力好者爬上去也得兩三個小時。上山時間不夠,另我也很久沒有爬山,體力透支,只得“足在雲底目難瞑”打了退堂鼓。

赤山就在家跟前,都一輩子啦,才第一次來,這麼驚奇的地方,草草走過也不甘心,要看看道家塔林、看看時隔千年的高麗城,看看從赤山上看下面的水庫是什麼樣子。

塔林值得一看,三十幾座盛葬舍利青磚塔列布千餘平方米林間,該文物雖遭文革期間打砸,但終究地處險峻偏僻,讓這一清代道家名山遺蹟倖存下來。

過塔林北上,羊腸幽徑依是緩幔,密林蔽日,枯藤墊足,徘徊深谷,別有洞天。半天的爬山勞累,同來的那些同伴都撤啦,只有我不懈。近一個小時攀援,爬到古高麗城隘口古牆。聳目山下谷峪一瀉數千米,這赤山的背坡隘口下面,峻崖消遁,竟是闊怡坦蕩,順山勢而下盡是廣袤森林。山下面那座儲水五千萬立方的水庫,看去也就是一潭碧水。這時我方明白,古人修建龍潭古寺和塔林的那些材料,數百斤重的碑刻、香爐,該是從這裏一步一步挪上來的吧。

作爲土生土長的山裏人,爬山怡神是我的常項。匆匆和幾位放下行囊,在城牆上支起小煤油爐子野餐的驢友搭訕而過,從古城牆的西端走到東端,搜尋古人固守關隘之感。竟意外發現了進奉皇宮滿漢全席必備的山珍野菜刺龍芽,採了一大把。在城牆西端懸崖下,還驚喜發現了才落花結實的楓樹,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也是第一次知道,粉紅色的楓樹種子不只是秋天頻霜時纔出現,她落花後就比花嬌豔,果實長着兩隻紅羽翅,像一隻只小飛蛾落滿枝頭,獨此一景,從春到秋,這又是一個意外收穫。

怪不得古人要在這裏修築防禦城牆,從這個隘口下面上來,除長途跋涉,耗時費力之外,無太特別艱險。城牆寬兩米餘,騎山脊而建,至兩端懸崖,距間上百米,高三五米不等,就地取材亂石堆砌。說實在的,很容易爬上來,但是要是把城牆下那段開闊陡坡上影響視線的樹木伐掉,以逸待勞,以弓弩防禦那些疲憊殘喘的攻擊者就該另當別論啦。赤山方圓十餘平方公里,四周全是這樣懸崖險隘,此類城牆還有多處,難怪受古人賞識,選此天然城堡踞奇稱雄。

傳古一任方官崇尚赤山之裸奇,報當朝皇帝加封,皇帝視察,見山後坡常山緩延至山腰,言:“土埋半截”而棄之。我不然,赤山或因五峯桅立,怕其傾斜,取土培後背而倚之?非也,赤山是五位尾迤裙釵,簇擁待嫁的淑女,等待哪路騷客,開光她的靈秀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