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終於上完了《海上日出》。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彼此之間的習慣還不太熟悉,所以不是很順利。單是指導讀課文,記不清化了多少時間,兩節語文課基本上都在讀,每天的早讀時間也在讀。先是範讀,再是一句一句地領讀,後來又是當堂背給學生聽……雖說讀書要強調理解地讀,這樣才能做到有感情,但我覺得有時候形式也是必要的。這也是我們班的實際情況。學生來自好幾個地方,最麻煩的是有些農村孩子,他們的朗讀我實在是不敢恭維,整篇課文一個調子,沒有根本輕重快慢的變化,特別是該讀輕聲的地方,不知怎麼的,不但不輕,反而讀得特別重,倒也是別有風味,常常惹得同學陣陣歡笑。我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學生的笑聲也是善意的,我只是越加覺得肩上的分量。

重朗讀重吟誦,是漢語教學的特點決定的。葉聖陶老先生把朗讀稱之爲“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了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能與作者心靈相感通了。”散文大師朱自清認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言裏頭。“先由教師泛讀,後由學生跟着讀,再由學生練習着讀,有時還須背誦”。不錯,三分文章七分讀,特別是像《海上日出》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

教學《海上日出》,除了讓學生好好地讀,我都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不讀簡直就不算學,不讀就不能領悟文章的要義。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並茂的情感,起到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

課文後面有四個思考練習題,第一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和第四題“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我沒什麼意見,第二題要求說說描寫了海上日出的哪幾種景象和“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純屬多餘,可以不要。第三題摘錄了四句話,“(1)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要求說說這些句子那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裏。呵呵,自己去體味吧。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前幾天,引導學生學習《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

學生默讀完這個故事後,都知道這個成語現在用來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你怎樣評價那個學步的年輕人呢?”我笑着問他們。

學生們聽我這樣問,都大笑起來,說那個學步的人很傻,很笨。

“看來,你們現在都是用同一種眼光看人。請你再讀讀這個故事,看看那個學步的人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方面。”

孩子們聽完我的話,趕緊低頭,又認真地讀了起來。沒過多久,就有好幾只小手舉起來了。

陳粵擘說:“他一連學了幾個月,說明他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你們贊同陳粵擘的觀點嗎?”

他們還在笑,也不回答,但不停地點着頭。不用說,他們心裏是贊同的。

張嘉鑫站起來,小聲說:“他整天呆在邯鄲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邊看邊琢磨人家走路的特點,還跟在後面模仿。我覺得他一點都不怕苦。”

“對呀,張嘉鑫沒有說錯,我們鼓掌表揚他吧!”

一陣熱烈的掌聲爲張嘉鑫響起,他可愛的`圓臉上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我看到陳思敏的手一直舉着,就叫她:“好,陳思敏,你來講講吧!”

“我覺得那個學步的人在追求完美。”

“你們同意陳思敏的評價嗎?”

“同意!”

“我們班的同學多會發現啊,你看,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別人,就能發現別人身上有許多閃光點,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以後,請大家別用一種眼光看人。”

從他們的眼神中,我斷定他們是能夠接受我的這番話的。

下課後,有幾個學生擠到講臺前,還要跟我說學步的人“百學不厭”“能夠不斷地調整自己”“有毅力”……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想,學生們應該有所收穫:懂得在以後的生活中,多發現別人的優點,不用同一種眼光看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本文的題目爲“笛聲”,通篇課文也是圍繞“笛聲”展開的:先寫聶守信聽老木匠吹笛,而後寫聶守信向老木匠學吹笛,最終描寫了聶守信吹笛,老木匠傾聽的場景。 “笛聲”成了兩個人成爲莫逆之交的媒介,也在悠悠的笛聲中,讓我們感受到了聶守信對於音樂的酷愛。因而學習本文時,要把握好“笛聲”這一主線,以主線串聯課文中的所有信息,這樣最終才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聶守信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理解聶守信的心聲。

在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中,我帶領學生走進老木匠的笛聲,通過播放一段悠揚的笛子獨奏的錄音,並用視頻文字十分簡潔地向學生介紹笛子這種樂器,有效爲學生創設了一種優美的情景。此後,通過對描寫笛聲語句的朗讀、思考,以及對笛聲錄音的欣賞和鳥叫聲的模擬表演等多種學習形式,學生真切感受到老木匠笛聲的優美、動聽、婉轉和神奇的魅力。然後,我又帶領學生走進聶守信的心聲,反覆品讀聶守信聽了老木匠笛聲後神情和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感受聶守信學笛的渴慕之心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後,再引導學生想象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笛的對話,並且讓兩組同桌進行即興表演,實現從語言積累到語言運用的轉化。

再者,本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首尾呼應,但同樣的一句話,創造的`意境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而後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間段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處理就能很好地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文脈。學生通過比較和概括,也自然領悟了課文的寫作特點。

縱觀整節課,儘管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較充裕,也通過媒體、想象等多種手段,創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但要更精準地把握課文,作爲教師本身對於文章的解讀還稍欠火候。教學之後,再讀此文,其實不難發現,文中關於描寫笛聲的幾句句子恰恰是聶守信在音樂中成長,對於音樂的感悟更加透徹的表現。如果能在這樣的理解之上,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注意這樣一種層層推進的關係,並將其與聶守信對音樂愈加着迷的表現對應起來教學,文章的處理就更加切合文本了。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今日,作爲新教師的我理解了教研室教師的聽課指導。本次我選擇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到達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我親切自然的教學語言、大方得體的教態、適當有效的評價、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陳教師的肯定。可是在磨課、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樣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爲略讀課文也應當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於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所以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着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本事,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終在教育意義上,我想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必須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爲教師的我,經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語文園地四的口語交際爲我們安排主題是“小小新聞發佈會”,一是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瞭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是訓練蒐集材料能力的繼續;二是培養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過組織發佈新聞和評議新聞的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爲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我一直以來都佈置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去廣泛地收集新聞資料,所以學生準備充分。而在小組交流的.環節,學生面對林林總總的新聞報道,懂得了篩選,學會了比較,提選了有意義的內容進行交流、彙報。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和學生始終圍繞“說清楚、說明白。發佈的形式新穎以及聽的認真、評的細緻”這幾個方面去學習。

在這節課中,學生真正互動起來。在老師設計的情景中,學生扮演了主持人、新聞發佈者、新聞評論員、記者等角色。這種角色驅動,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聽記能力得到更好的鍛鍊。

在拓展的環節,學生現場採訪聽課老師和同學。據反饋,學生有敏銳的觸覺,以身邊的新人新事作爲切入點,抓重點,有目標,有創意地提出了採訪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訓練了學生收集、儲存、整理資料、信息的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更重要培養學生成爲一個關心學校,關心社會的人。

這節課,也留下了不少遺憾。課堂上時間安排不恰當,出現前鬆後緊的狀況。學生在評論過程中老師的引導作用發揮不到位,學生評價的語言膚淺。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沒有情感的大力渲染,沒有任何氣氛的烘托,只是用心的去走進《小獅子愛爾莎》。在我們的課堂上,卻傳出了一陣陣的抽泣聲,這是我們在學習時情感的真實流露。“因爲愛,作者把小獅子愛爾莎放回大自然,雖然戀戀不捨,但卻有毅然決然,你最欣賞那一段?”我提問。隨着我的一聲詢問,好多同學不約而同的站起來讀第8自然段:愛爾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後分別的時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摟住他的脖子吻着它,他好像也覺察到什麼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個勁兒地蹭我。之後,它戀戀不捨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過頭來看我,直到我們互相看不見了爲止。讀完,我發現有好幾個同學的眼睛紅了,目光中流露出憂傷無奈的神情。於是,我問其中的一位: “夏靜怡,你爲什麼喜歡這個自然段?” “嗚——”她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邊抽噎着邊說:“我……我捨不得讓小獅子愛爾莎離開。” “天啊!她竟然把自己當成主人公了!”我心想。隨後,我又發現,好幾個同學也爬在桌子上擦拭着眼淚,我又問:“陳磊,你呢?” “我,我好像看到了小獅子走一步一回頭,走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的樣子,它多有靈性,和人一樣懂感情。”她說。“我想小獅子愛爾莎離開後一定很傷心,很難過,也很孤獨,我很擔心它,實在不忍心。”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是呀,孩子們說得對,這是孩子們從內心中的真實感受,從字裏行間感悟到的,感情真摯,品讀中體會到了“我”和愛爾莎之間那種難以割捨的感情。新課標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我想我這節

語文課做到了。我們需要真誠地喚起自身和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以情感作爲潤滑劑,給學生一種享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與文本親密“接觸”,在品讀中享受由於學習而得到的滿足,從而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核心提示:《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感受最深的詞句。充分體現《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感受最深的詞句。充分體現《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學習興趣和形成獨到見解。

(2)指名朗讀課文2、3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疲憊”一詞,讓學生從課文的內容中去理解詞語,引導學生髮現和探索。

(3)找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學生自主發現,“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脣,鼻子有點兒翹,兩隻腳穿着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 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練讀,然後引導學生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紅軍。當對小紅軍有了一定的認識,再引導學生反覆讀,讀出小紅軍的可憐來,在讀中昇華對小紅軍的憐惜之情。

我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小紅軍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體現了小紅軍的倔強。任何人見了小紅軍的舉動都會認爲小紅軍精神好、體力足、乾糧多,陳賡同志終於被小紅軍說服了。體會“終於” 一詞,從“終於”可以感受到小紅軍和陳庚相互關心,捨己爲人這一高尚品質。

本文的細節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小紅軍的精神品質:外貌描寫從小紅軍的處境危險襯托他捨己爲人的品質;對話描寫從人物的良苦用心體現人物的高尚品質;陳庚同志上馬後的心理活動,類比出小紅軍的可貴品質。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感動最深的句子,讓學生自由發問。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啓發學生走向大自然去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先讓學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制定春遊的方案。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與夥伴之間共同合作的精神,並能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建議,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最後形成一致的意見,這對培養學生合作和交往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教學過程基本上可以參照課本中設計的幾個步驟來進行。

教學時,可以先分小組,可以是學生自由組合,也可以由老師統一劃分。分組後對組內成員要做好明確分工,如誰來主持,誰來負責記錄,誰負責彙報等。

爲了使小組討論的結果能準確的反映,可讓學生製作一份表格。

各小組彙報後的評議。要求學生虛心聽取各小組的彙報,並進行比較,推薦時要說出充分的理由,這又是一個交際的場合。應針對學生交際時的語言是否規範、說得是否清楚加以點評。

最後把大家的意見統一起來形成班級的春遊方案。

【習作】

本次習作的要求是觀察一處景物再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要按一定順序,內容具體,語句通順。在上學期的作文訓練中,曾安排過寫一處景物的內容,這次應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一步,特別是要求按一定順序把景物寫具體。

本次習作教學可參照下列步驟進行:

1、事先佈置學生去實地觀察一處景物,提出觀察的基本要求。

2、觀察後認真思考:準備寫哪一處景物?這一處景物有什麼特點?按什麼順序來寫?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要把觀察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

3、相互交流:

分小組或在班上相互交流自己的構思,在交流中得到相互啓發。

4、擬寫草稿,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優點和問題,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作中指導。指導的重點一是寫具體,二是按一定順序寫。

5、部分學生完成後,可選一篇較爲典型的文稿做點評,肯定優點,指出問題,然後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習作作一次修改。

【我的發現】

這一次“我的發現”以對話的方式對本組課文表達方式作了回顧和總結。安排這一內容的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表達方式繼續深入思考,並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達特點。教學時,可讓學生思考例句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再說說這組對話的大概意思,懂得了什麼。接着可讓學生回憶本組課文,從文中找一找,去發現寫作上還有哪些特點,把這些特點跟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體會這種句式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排比的修辭知識不必講給學生。

【日積月累】

1、教學建議:

這裏選編了5句有關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只要求學生通過誦讀懂得大概的意思。在初步感知後,可讓學生反覆誦讀,直至背誦,還可通過抄寫,幫助記憶。

2、相關鏈接:

⑴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出自《使至塞上》一詩。開元二十五年春,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邊地,並任職節度判官。本篇即作於出塞途中。詩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條直上的孤煙,遼遠的'河灘盡頭一輪滾圓的落日。可以說把廣袤的塞上風光寫絕了。

⑵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禎)

出自《將至桐城》。

⑶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出自《登快閣》一詩。詩句寫出了季節和周圍的環境:羣山上樹葉飄落,天空則因秋高而顯得遠大。江水也更顯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輝映之下,江水猶如一道白練。這是一幅高遠明淨的秋江暮景圖。

“快閣”──在江西省泰和縣東贛江畔,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而得名。

⑷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

出自《鷓鴣天》。原詞爲:送人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⑸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出自《春江花月夜》。這兩句的意思是:江上漲起了春潮,水面與大海齊平,海面上,明月隨着潮水的上漲,也同時升起。

【寬帶網】

本次寬帶網是一項蒐集祖國錦繡河山圖片資料的語文實踐活動。目的在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孩子們蒐集信息的能力和興趣。

這次實踐活動,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明確收集信息的範圍。

2、提供收集的途徑,如網上查找,報刊雜誌圖書中摘錄。

3、指導收集後的整理,可用自編手抄報、列表格等形式,然後在班級裏進行交流和評獎活動。

4、要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困難或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疑問:

今天,我們學習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日積月累》其中“精誠所加,金石爲開。”一句引起了學生的爭議,有的同學說爸爸給她在網上查了“精誠所加”應該是“精誠所至”,到底是哪個對呢?

解答:

平常我們說‘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這個話是有的,但是“精誠所加,金石爲開”也是存在的。我們的教材在這句話的後面給出了出處,“《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教材選擇“精誠所加,金石爲開”,有三方面的原因:

1、四年級下冊第二組“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要求學生積累的是古代經史中出現的格言,如,同在這一單元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論語》中的話,“精誠所加,金石爲開”爲《後漢書》中的原話,符合“經史”中的文句這個要求。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強調小學生應該“讀經”,多接受一些古代文化的影響,我們的教材雖然沒有安排大量的“經史”內容,但是通過“日積月累”引導學生培養相關的意識,瞭解“經史”中的簡單的內容,以及這種文化對於中華民族的性格塑造、對個體的薰陶感染,還是作了一些簡單的'嘗試。

2、“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是後起的一種表達,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編著的《初刻拍案驚奇·宣徽院仕女鞦韆會》中的話,“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貞心不寐,死後重諧”。《初刻拍案驚奇》中的話,明顯是《後漢書》中文句的一種變換說法。所以,將“精誠所加,金石爲開”安排進教材,實際上是有意圖的。平常我們都說‘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說明“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使用非常廣泛,孩子們都能從別人口裏、書裏學會,這樣的話,何不將“精誠所加,金石爲開”擺出來,讓他明白“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來源。

3、“加”的意思是“施加”,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把誠心施加到某個對象身上,就是金石也會被裂開”,比喻對人真誠,能產生極大的感動力量。從整個意思來說,與“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意思是一致的。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將心比心》是一片略讀課文。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寫起,它反映的卻是人們的道德思想問題,意在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帶着“什麼叫將心比心?”這個問題,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應如何去做。

《尊嚴》教學反思

《尊嚴》這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抓住三處描寫哈默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上,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體感知了課文主要內容後,我組織學生緊緊圍繞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展開討論學習,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年輕人自尊的人格。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傑克遜大叔的那三處對話。在學生談體會時,我發現但學完後,我覺得學生對“尊嚴”的理解大多還是停留在“要靠勞動獲得食物”上,所以,後來我也稍做了補救,總結時,告訴學生,在惡勢力面前不低頭,在有錢人面前不低頭哈腰,在金錢面前不受誘惑……這都是“尊嚴”,課後,我讓學生再閱讀“尊嚴”的故事,加深對這兩個字的裏理解。我想,上課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課文爲依託,把學生引到廣闊的語文世界中,讓學生讀更多的文章,在多讀中,在交流中開闊視野,增強積澱。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區別“漂、遊、跑”的意義。

2、繼續根據要求預習課文,理解詞語“清亮”和“清脆”的不同。

3、通過對文中詞句的理解,感受小溪流活潑歡快,積極向前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繼續預習課文並從反饋交流情況入手。

教學難點:

預習理解的正確性。

課前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會唱歌的小溪流嗎?你們聽過小溪流唱的'歌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嚴文井所寫的《小溪流的歌》,去認真感受一下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

2、引出課題,小溪流究竟唱着怎樣的一首歌呢?

二、閱讀教學:

1、這是一首怎樣的歌?

2、出示關於描寫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讓學生填寫完整。

一條快活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小溪流一邊(奔流),一邊(玩耍)。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小溪流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漸漸地,又有許多別的小溪流來跟他匯合。

3、讀第2、3小節,思考:你覺得小溪流的奔跑有着怎樣的特點?

4、組織交流:

(1)第2小節從“快樂”入手。圈出小溪流動作的詞語。

(2)朗讀小溪流、小樹葉、小蝌蚪的句子,想像有趣的情景。

(3)第3小節圍繞“不怕困難”來交流,抓住“輕輕跳躍、一股勁兒、什麼也阻止不了”等詞語。

(4)出示課後“閱讀新體驗”中的第三小題,思考爲什麼小樹葉和小蝌蚪的行動都不用“跑”?

(5)最後一小節,扣住“不知疲倦”,歸納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潑快樂、積極向前永不停息的前進之歌。

三、拓展訓練:

1、思考:想想還會遇到哪些事物,代表哪些困難?哪些是積極的好朋友,又會給予哪些幫助?

2、推薦閱讀《小溪流的歌》原文。

四、總結全文

板書:

2、小溪流的歌

活潑歡快不知疲倦勇往直前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

教學效果反饋:

這是一則童話故事,學生很樂意去學。因此我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自自主去學習,通過感知指導,讓學生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語氣去體現人物特點,表達作者思想感情,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大致知道了小溪流有不怕困難的精神而且很可愛。在教學時,我發現學生對小溪流和枯樹樁和枯草的對話很感興趣,因此我抓住了這一契機,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去體會去比較,使他們更清晰地體會到了小溪流那永不停息的精神。

在作業練習中,少數同學對文章的主旨認識不夠清晰,完成“讀寫雙通道”時,有些離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三顧茅廬》是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內容改寫的。呈現給我們的文本刪去了很多精彩的描寫,那麼編者的意圖是什麼呢?仔細閱讀了教材,研究課後習題,明白了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理解比喻句前後的關係以及景物描寫的方法。明確了這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

原本想在第二課時解決所有問題,但又感覺容量有些大,又是中心學校二期質量工程驗收課,所以將景物描寫訓練放在了課下,同時我想借助本課的教學激發學生讀《三國演義》的興趣。教學時我抓住了“劉備誠心誠意拜訪諸葛亮”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找表現劉備誠心誠意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好句子來理解課文。課堂上,學生基本能找到這些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時都有自己的感悟。通過讓學生理解劉備拜訪孔明時的恭恭敬敬地等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深刻地理解了劉備的'誠意。在品讀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時隨機理解比喻句前後的關係也達到了教學目的。

課後,我發現有很多的不足:

1、第一課時因爲字詞處理有些粗糙,因而第二節課上對於一些詞語的理解不是很到位。

2、對學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預設有出入時,不能順勢而導。這不僅僅是缺少教育機智,而是沒有把真正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的表現。

3、對學生已經理解並能讀出來的東西耗時太多,整個教學前鬆後緊,因而設計的幾個環節進行得有些草草而過。

4、教材是個例子,教是爲了不教。在備課的時候只想到以本課爲契機激發讀三國的興趣,卻沒有想到指導學生用讀本課的方法去讀三國。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字。背誦課文最後3節。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地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3能根據要求獨立預習課文,對未鑽出地面的筍芽兒說些悄悄話

教學重點和難點:

筍芽兒得到了哪些朋友的什麼幫助。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教學媒體:

筍、竹圖片投影片

課前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喜歡吃竹筍嗎?爲什麼?

2、你能說說竹筍是怎麼來的?(可以事先查資料)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筍芽兒》一課。齊讀課題,提醒學生“筍芽兒”的讀法。

三、瞭解課文大意:

1、默讀課文,同桌討論:嬌嫩的筍芽兒長成強壯的竹子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幫助,他們是誰?給了筍芽兒怎樣的幫助?

2、輕聲讀課文,思考:筍芽兒在泥土裏,周圍的`環境怎樣?筍芽兒破土後,周圍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四、說說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1、出示:筍、竹圖。說說他們的區別。

2、四人小組討論: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師板書:破土而出——長出一層層筍殼——脫下筍殼——長成強壯的竹子

3、春天這麼美,小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愛護下長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讓我們大家做一株小筍芽兒吧!讓小筍芽兒帶着對春天的讚美、帶着幸福的感覺來分角色朗讀課文。以小組爲單位,分成:筍芽兒、春雨、媽媽、旁白幾個角色來讀。讀後小組同學互換角色再讀,讀後互評。

五、總結課文:

師:你喜歡筍芽兒嗎?爲什麼?(啓發學生由竹子的成長聯想到自己的成長: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你悟到了什麼道理?)

六、說寫雙通道:

哎呀,還有一些筍芽兒未鑽出地面呢!小朋友,你願意對他們說些悄悄話,讓他們儘快破土而出嗎?

板書:

3筍芽兒

竹子

春雨小草

鑽出土勇敢

春雷太陽

堅定

泥土裏柔弱

筍芽兒

教學效果反饋:

《筍芽兒》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內容比較淺顯,語言生動、優美。在初讀課文後,我採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筍芽的成長過程,初步瞭解了課文的表達順序,併爲分角色朗讀課文打下基礎。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抓住筍芽兒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筍芽不怕寒冷,樂於在艱苦環境中鍛鍊自己。我讓學生動筆畫一畫,在旁邊做批註,並讀一讀,體會筍芽兒思想變化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自選合作,自選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到此爲止,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課文內容學生讀懂了,理解了,但我並沒有到此就結束了,那樣的話學生還是隻停留在文章的表面,爲了使學生學會運用文章的語言文字,我採用了讓學生當老師的方法:“假如你是老師,你會給這篇文章寫哪些評語呢?你又會作出怎樣的批註呢?”有的學生說:“我給出的評語是整篇文章採用擬人的寫法,把文章寫活了,寫生動了,很有創意。”有的學生說“我先把文章的好詞好句給畫下來,然後寫上批註:你用詞準確,這些好詞好句爲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看,他們給出的評語還不錯吧。在課的最後提問: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有的從內容上總結,有的從文章的寫作方法上總結,有的從學到的好次好句方面進行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說話能力得到了相應訓練,並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但老師在組織學生方面不太好,有些問題提的不夠明確。

課後我佈置了小練筆“筍芽兒鑽出地面會看到什麼?”學生都能結合主題敘述。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魚游到了紙上》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爲了落實《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目標,我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圍繞“讀”而展開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抓住關鍵句、關鍵詞理解課文,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得栩栩如生,在教學課文的畫魚這一個內容時,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句式對比、引讀、反覆強調等方式進行讀議結合,在讀和議中,認識到聾啞青年身殘志堅、勤奮專注、執著追求的品質,並受到感染。教學中反覆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魚游到了紙上》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是想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和理解聾啞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聾啞青年畫技的高超和做事專注,堅持不懈的品質。想突破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因此我首先自由朗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然後品讀“畫魚”,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描寫青年人畫魚的語句,在讀議中,通過對這些句子的理解,認識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做事一絲不苟的品質,體會聾啞青年畫技高超,並設下問題:如此高超的畫技是如何練出來的?接着引出品讀“看魚”,,創設春夏秋冬的情景,讓學生美讀“看魚”的段落,認識到聾啞青年勤奮專注、堅持不懈追求,進而啓發學生從青年人身上學到了什麼,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應該如何去做,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青年人美好品質的認識。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此單元課文圍繞“生命”展開的,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而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的開篇之作,重在讓學生理解感悟“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有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人生哲理。

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並自主發現、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針對我本堂課的教學在以下幾點進行總結反思:

首先,針對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語句時,應多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應引導學生注意傾聽,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許是由於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重多,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而這恰恰是引導學生品析句子的最好方法。其次,在品析句子的過程忽視了朗讀的指導,換言之,引導學生朗讀的太少。這篇課文應在朗讀中體會感情,在朗讀中深化感受,應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反覆品讀語句體會感情。

最後還有一些小的問題與失誤,比如讓學生讀得太少,齊讀的地方過多;在理解和感受含義深刻句子的這一環節,教師的.分析太多,留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太少;讀課文時出現口誤,有幾次把“悄然”()除此之外,在最後深化主題環節還出現了一個小的失誤,最後一個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視頻,由於電腦出現了故障沒能放出來,這成爲我本堂課最大的遺憾。不過,在正堂教學中我也精心設計了一些教學環節。比如,在分析盲童捉蝴蝶的句子中,我適當加入音樂,用朗讀的形式讓學生閉上眼睛做動作,身臨其境來體會句子所蘊含的深刻情感,直觀而映象深刻;在對句子進行深入分析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後兩個句子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這樣由教師引導過渡到由學生自悟,無形中就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總之,從最初的選課、備課、設計教案到一遍遍反覆的摹課試講,最終的課堂教學,真的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要上好一堂課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也讓我領悟到了自己離一名優秀教師的距離還有多遠。因此,我將以此爲契機,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精心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