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難忘的潑水節》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敬愛的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

《難忘的潑水節》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敬愛的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羣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破水祝福,同慶盛大的節日。

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就會大打折扣。於是,我課前查找了些資料,向學生詳細講述了周總理的生平,瞭解他忙碌而又光輝的一生。明白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引導着孩子們去尋找傣族人民爲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通過朗讀感受到人們對總理無限的崇敬。然後我們從總理的穿着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捱得那麼近,沒有絲毫的特殊,從而感受總理偉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孩子們的感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噴薄而出。

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對於課文的朗讀,我的示範過多,以至於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個性化的朗讀較少,除了最後兩個自然段的表現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數是孩子們學着我的朗讀模式進行的,另外,在課堂上,我應該採用播放記錄片的形式,更加直觀和感性的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這樣對於孩子們的感情鋪墊將更有效,能更好地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發揮作用。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本文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其中第二自然斷是重點段落。

在教學中覺得以下幾點處理得較爲滿意。

一、交給方法,自主學習。

《新課標》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創造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關係。爲學生搭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平臺,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爲此,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歡樂”,讓學生邊讀邊想,從哪句話感受到人民潑水很快樂的。把它找出多讀幾遍。隨後交流句子,說說從句中的哪些詞語體會到歡樂。交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例如學生從第三句: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衣領裏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體會到歡樂。我就跟着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該句內容,讓大家一起讀讀。然後請學生想一想,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人們的歡樂?然後和學生一起品詞,感情朗讀。整個過程老師始終是跟着學生在學。

二、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針對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主導,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課上注意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如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讀讀做做,學生興趣十足,感悟到文章用詞的精當,感受潑水的快樂。當學生對潑水的場面有了一定的畫面基礎後,我饒有興趣地問:假如我們就在潑水地現場,你會把水潑向哪些人?祝福他們什麼?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髮言踊躍,祝福的語言讓人感動。

三、訓練語言,豐富積累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離開了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語文教學也就徹底地偏離了軌道。因此,語文教學要緊緊憑藉教材這個“例子”,爲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從而昇華他們的人文內涵。

在學生熟讀表示人們潑水動作的句子,感受到潑水的熱鬧場面和人們的歡樂後,出示插圖,看看還有哪些不同方式的潑水?,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出示文本句式“你______往我_____;我____向你______。”把話說具體,說形象,積累語言,學會表達。在瞭解清水的象徵意後,引導學生用句式“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潑向,祝福。”引導說話。但是這堂課上還有很多不足,例如指導不夠細緻,對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教學的方法還需進一步錘鍊

。以後要多學習,勤思考。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的兔子,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樹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本着二年級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爲指導,主要通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爲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揭題開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接着通過解題,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並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化難爲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積極主動的發展。然後通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填,最後歸納出寓意。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爲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併力求通過讀作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本單元是以“傳統文化”爲主題的四篇課文,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佳節爲題材的韻文。傳統佳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着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連接着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着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抓住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以下說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在學習本文之前,我想通過圖片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去感知傳統節日的熱鬧、喜慶。從而,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的時間、習俗活動,再去感受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文化底蘊,懂得要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

本課的導入語是:“同學們呀,剛纔老師從教室門口就看到你們臉上洋溢着微笑,你們此時的心情愉快極了,現在呢,老師想讓同學們帶着這份愉快的心情來傾聽一首兒歌,我們開始吧!”以兒歌的'形式,讓學生從歌聲中探索聽到了什麼,說一說?能知道它是什麼節日時唱的嗎?從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我認爲我在導入語的運用上,缺乏銜接語。並在多媒體出現故障時,缺乏教育機智,這是我今後需要改進的地方,並學會預設可能發生的事情的解決措施。

在“我會認生字”教學方面,我應該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讓學生練讀,並採取多樣化的形式認讀生字,從而促進學生的認讀能力。在讀詞這一環節,我應該先讓學生齊讀這樣有利於優等生帶動後進生的學習。以後,我會注意對生字加強練讀的多樣化學習。

在進入課文品讀環節,通過老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種節日,並用橫線畫出來。接着,我讓學生觀察圖片,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猜測圖片描述的是哪個節日,然後讓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最後老師出示課文內容,並齊讀,從中你知道節日的習俗活動有哪些?這個節日是在哪一天?以這樣的設計,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對節日的瞭解程度。

最後,提示學生看最後一句和開頭,說說有什麼新的發現和聯繫,引起共鳴。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我通過問題讓學生鞏固課文:說說本文所介紹的這些節日有哪些民俗活動?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和吸收。讓學生齊讀,老師出示劃分節奏的課文,一起練習。

在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從易到難,從淺入深進行解決,我還讓學生說一說除了本課學習的傳統節日外,你瞭解的我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還有哪些?抓住要點,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從而,抓住本課教學的難點,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樂趣。在最後的學寫生字環節,我從讓學生觀察字形、結構、佔位入手,分析字的框架,需要注意的筆順寫法,並讓學生在書本上描紅練習,使學生牢記生字的正確書寫。但在這一環節,我沒有讓學生多練習領讀,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我會在教學上多多反思問題,並及時解決。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着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

課文內容的生動,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願望。教學中我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我的課圍繞愛迪生爲什麼救媽媽,怎樣救媽媽這兩點讓學生在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

在交流“爲什麼要救媽媽”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我重點抓住了詞語“急性闌尾炎”和短語“急得團團轉”展開教學。從“急性闌尾炎”一詞中理解急性闌尾炎的病症表現,即得病突然,疼得厲害,不及時救會喪命。讓學生了解了這三點,就爲講讀“媽媽突然肚子痛,疼得在牀上直打滾”奠定了知識基礎,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感受,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並進行了語言訓練“媽媽疼得”,用自己的語言來體會媽媽的疼痛,併產生急救的願望。

爲了突顯緊急情況下大家卻束手無策,我設計了讓學生做周圍的人也來出主意的環節。在學生講完他的設想後,大家朗讀醫生的表情給予回覆,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況,來理解“急得團團轉”中隱含的焦急和無奈。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課文主要描述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擊“非典”的戰鬥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考慮到當年,學生們年齡還小,沒有切身體會,於是,課前特意讓他們查找了有關“非典”的相關資料,以及當時涌現的先進人物的事蹟。課標中獲知:情感是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目標,培養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感情,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教會學生敢愛敢恨,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基於此,本課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導學生,用理智、經驗和情感引導學生感受、領悟、欣賞課文的內涵。多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隨着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南丁格爾那執着堅毅、勇敢無畏、仁愛無私的高尚美德,體會到作者隱匿於語言文字深處的感情,濃濃的情在孩子們的心田中流淌,課堂中多了應有的人文情懷。語言不僅僅是工具,而且還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一種心靈的顫動,文章中的人文底蘊,是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本課中,本人引領學生用心感悟,領會語言背後的意境,進而穿透形象而領略其背後之人文理念。這堂課的設計,無不充滿深深的人文內涵,閃現濃濃的人性精華。

整堂課,我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着老師充滿激情的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想像、說話,有着老師縝密的思維和亮麗的思想、方法來引導,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讓學生讀書,有着老師充滿激情的優美語言的渲染在課堂上的閃光,使學生的心靈陽臺多了一縷明媚的陽光。可語文是一門充滿詩意的學科,語文的.本性、本體和本色是詩意,語文的活力、靈魂和生命是詩意,語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還是詩意。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着詩意的美的散文。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課堂境界。反思這堂課離我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我清醒地認識:對於一個老師來說,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汲取、融會貫通,以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實現我所追求的目標。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是童話之父安徒生的作品。我從小就喜歡讀他的作品。在沒上這篇童話故事之前,我去給一(4)的學生上悅讀課《醜小鴨》。我邊講邊和學生互動,也許是偏愛童話故事的緣故吧,講起來繪聲繪色,入情入境。當講完醜小鴨被兄弟姐妹欺負,被養鴨的小姑娘討厭,被公雞啄,被獵狗咬,被小鳥譏笑,因而被迫離家出走,差點丟掉了性命這一小結後,竟然有個小女孩哭了。我問她爲什麼哭?她說他們怎麼這麼壞?爲什麼欺負醜小鴨?醜小鴨太可憐了!小女孩被故事感動了,我被小女孩深深地感動了!我感到了優秀的童話故事的魅力所在,竟是這樣浸潤孩子的心靈。我想把這份感動繼續延續,並以此爲切入點引起我班孩子的共鳴。於是我很用心地設計這篇童話故事,並分三課時把此課授完。授完此課,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反思此課有以下幾個板塊值得稱道。

一、運用原生態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由於我校沒有多媒體設備,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童話故事裏,我利用現有的資源——黑板,用鮮豔的畫筆畫出了美麗的圖畫,創設出了醜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他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後又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小鴨,更襯托出醜小鴨的“醜”。醜小鴨的醜一下子映就在了孩子們的頭腦中,也爲後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二、醜小鴨變天鵝

當我把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起的,問學生:“醜小鴨後來就變成了這樣的天鵝,難以置信吧?” 學生們也說是的。我又說;“是呀,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句話寫出了醜小鴨的疑惑?”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話:這難道是我自己的影子嗎?反覆讓學生品讀,品味這句話,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

三、感悟故事的精彩片段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後的喜悅中,當我們發出“這真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他曾經受過的苦難,他曾經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閱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放在了第二課時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孩子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着心,我被孩子們感動着,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這就是安徒生的魅力。

四、由醜小鴨——安徒生

故事講到這兒,課上到這兒 ,也許可以結束了。我話鋒一轉,說:“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寫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話之父安徒生吧,其實醜小鴨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就是他真實的寫照.”於是我向學生介紹了安徒生的生平,並把他真實的故事和醜小鴨相對照,讓學生感悟的更深。也由衷地從心底裏讚歎這位童話之父,以此激起學生們閱讀的興趣。最後我又說; “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還有很多,課後我們再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看看還有哪些故事更精彩更感人。”

寫到這兒,也該結束了,我之所以很用心地設計此課,很用心地反思此課,是因爲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太需要被感動,我們的孩子太需要閱讀,太需要悅讀了。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愛上閱讀 ,讓悅讀成爲一種習慣吧!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本課以孩子的心理感受爲線索,對其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緻而生動,老奶奶的那句飽含疼愛、寬容與鼓勵的話,使人油然而生敬佩與感動。教過這篇文章,感到有很多體會。

1、針對這樣一篇充滿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爲主線,以多種形式的讀爲手段,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在讀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領會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寬容。很好地完成了德育目標。

2、在朗讀中,能夠做到在閱讀中凸現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最大限度提供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交流,反覆讓學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會怎麼做,當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時,及時給與鼓勵和肯定,使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增強自信,張揚個性。

3、做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我按照讀文合作學習生字、認讀帶拼音生詞、不帶拼音的生詞、單個的生字、在迴文中朗讀的順序組織學習生字,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取得了較好的識字效果。

4、結尾寫便條的環節較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練習了在課堂上簡單寫話,做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同時我也感覺到一些有待改進的環節。

1、認讀生詞時,採取的方式不能很好地爲教學目標服務,顯得有些脫節,生詞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雖然用了不同的方式來讀,但擴展不夠充分,因此孩子的思路沒有被打開,積極性沒有激發出來。

2、朗讀中的評價還不夠,應該讓學生之間多一些評價,評價應該具體,而不是泛泛的語氣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評價。

3、課上的啓發性語言不夠,有些問題學生理解不到位,教師卻沒有做到循循善誘,使得問題解決得不透徹,說明教師在課堂靈活性上還需下功夫,努力鑽研,多多練習。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問題,作爲教師,應該多做反思,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缺陷,揚長避短,不斷磨練,使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今天上完了《“黑板跑了”》一課,感觸最深的是:

本課講述了物理學家安培的一則趣事,小中見大,讓我們瞭解真正的科學家所具備的素質和精神。安培被稱爲電動力學的創始人和奠基者。甚至電流的單位名稱也用其名字命名。

導入時,我決定從介紹安培入手,別出心裁地讓學生做了這樣幾道數學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個雞蛋約重50()一塊黑板約長4()

一張課桌價值約50()一節課時間是40()

學生好奇極了!語文老師怎麼讓我們做起了數學題來?不過這些題目顯然對孩子們來說太簡單了,孩子們答對後很好奇:老師究竟要給我們上什麼呢?

我追問:我們剛纔填的這些單位名稱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長度,那你們知道電流的單位名稱是什麼?

這個問題把學生給難倒了,他們個個面面相覷。

我在黑板上板書:“安培”。

孩子們大聲地讀着,陸慶一不解地問:“這是人的名字,人的名字怎麼會是單位名稱呢?”

“是呀,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爲什麼要把他的名字作爲電流的單位名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培的故事。

這樣的導入,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學校爲了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優化課堂結構,也爲了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引進了河南省先進的教育模式:三疑三探,讓老師加強學習,領會其精髓,並運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通過對三疑三探這一教學模式的學習,我知曉了她的教學步驟: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和拓展運用,也認識到了她的優越性:促使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同時養成敢於質疑,善於表達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領導在思考,在佈置,老師在摸索,在實踐。我卻在想: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理論水平,知識結構十分有限,他們懂得如何設疑,設什麼疑嗎?又懂怎麼探,探什麼嗎?所以在教學中,我從未完整使用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在我的教學中也有“疑”和“探”,可用得最多的是老師“疑”學生“探”。

《充氣房子》是一篇淺顯而有趣的科普說明文,文章想我們介紹了充氣房子這一現代建築的優點,讓學生初步瞭解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在備課時我就在想:充氣游泳圈,充氣蹦蹦牀學生對充氣製品並不陌生,但充氣房子,那肯定新鮮學生對於新鮮事物不是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嗎?何不嘗試一下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呢?於是查閱資料,設計課堂面對學生反覆出現的錯誤,表現不太理智。娟娟是第三個站起來讀字組詞的,“liang輛,ka卡,輛卡”。讓她>同桌幫她範讀一次,再讓她讀“liang輛(一輛)ka卡(輛卡)”。我氣得用手指敲她的頭。很快意識到我的失態。在“描描寫寫”一項訓練時,我一直關注着她,她表現不太自信,躍躍欲試,把手舉起一點點又放下,我指名讓她讀,這次讀得正確,聲音也較響亮。我問:“同學們,娟娟這次讀得好不好?”“好”,“那我們把讚美的.大拇指送給她。”小姑娘笑了。 雖然及時挽回了錯誤,可在那一刻我畢竟傷害了學生那顆稚嫩的自尊心。但願不會留下什麼陰影。

生什麼氣呀,學生的智力本身就是有差異的,面對學困生,有生氣的那個時間,給她講清楚不就好了嗎?幹嗎要把課堂上有限的時間用來和學生生氣呢?

巧引:“充氣房子是什麼樣子呢?”周盈說:“我見過。我在公園裏見過。我在上面蹦着玩,有長頸鹿,大象……”“房子是能夠住人的。你見到的房子有人住嗎?”“沒有。”“那是大型的充氣玩具。明白嗎?”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的情節非常簡單:列寧去找養蜂人,發現路邊有無數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羣,在列寧眼中卻有着清晰的規律。最後他利用此規律找到了養蜂人。本文的教學更多的是要滲透“生活中、學習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很多難題,只要我們善於發現,積極動腦,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的探究意識。

教學時,我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點定位在“發現”,通過讀、說、擺、演、找等兒童化的活動,多渠道開展語言實踐,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的過程:發現列寧的發現—發現線路圖—發現列寧思維過程—發現文本中的近義詞等等,使之由讀文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實現故事與生活的融合。

初讀課文後,我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了第三自然段。我設計了一個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閱讀過程。一開始,我請學生邊讀便找,課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並在文中找到表示它們位置的詞語,並請學生到黑板上來擺一擺。在這一教學步驟中,我把重點放在學生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上。學生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我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地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如問學生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樣想的?學生閱讀了課文以後說,列寧在路邊發現了蜜蜂,他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採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着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可能就會找到養蜂人的家。他發現小房子後又是怎麼想的?

……

這樣改變了以往習慣於逐句逐段進行情節性問答和講解的教法,對於發展學生認識和思維能力是很有意義的。當學生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後,我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藉助看圖,融進自己的體驗和想象,具體敘述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

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深切地感到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爲教師,只有緊緊地圍繞學生,多給他們搭建展示才能的舞臺,他們的潛能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習的效果也會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小學低年級同學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生動活潑、形象新穎、色彩鮮豔的刺激物最容易成爲他們注意的對象。好動愛玩、富於想象、善於模仿、表示欲強是我班同學另一顯著特點。但他們雖然聰明活潑,卻缺乏認真細緻,讀起書來往往留於形式,沒有深入到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充沛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指導同學感情地朗讀,使同學的感情得到昇華。

本節課的優秀教案充沛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示在以下幾點:

(一)以讀爲本,鼓勵評價。

引導同學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悟出感情,在讀中品詞析句,進行語言訓練。並且讓同學在評價中自悟自得,使同學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二)變“教教材”爲“用教材”。

發明性地使用教材,靈活用“圖”,靈活用“文”,把圖作爲培養觀察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資料,把文作爲提高朗讀能力和品析詞句的一個範例。教學中,教師更爲關注的不是教材自身蘊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同學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發展。

(三)激發想象,鼓勵創新。

在同學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充沛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發明力,對課文進行加工,變成課本劇來扮演。在同學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兩首古詩的學習結束了,班中學生似乎仍沉浸在剛纔的喜悅之中。由於詩中都寫到了小孩,他們與班中的孩子有着許多的相似點,因此爲了增強古詩的表現力與感染力,我讓學生將古詩《小兒垂釣》進行了表演。準備開始了,各組學生都處於積極興奮狀態。一切準備就緒,各小組代表便開始登臺獻演了。在演到“遙招手”時,臺下的不滿聲音出現了:“不對,應該是擺擺手。”“什麼呀,應該是招招手。”於是,戲演不下去了,表演成了辯論了。見此狀,我便讓孩子們先坐好,想一想,然後再進行有理由的陳述。一時,學生不知從何說起。見學生不作聲,我便開導道:你們覺得遙招手與遙擺手的孩子哪個更討人喜歡?這下,學生的思路打通了,他們覺得一個全身心釣魚的孩子加上一點熱心助人的品質更受人歡迎。但也有學生表示不同意,第一首古詩中的偷採白蓮子的小孩都能夠得到詩人的喜愛,這個專注着釣魚而拒絕問路的.孩子怎麼會不討人喜歡呢?一時,大家無語。這到底怎麼解決呢?追根溯源,還是我的引導出現了誤差,應該將探討的話題放在“爲什麼文中用招手而不用擺手”上,還不是在“喜歡怎樣的孩子上”旁生枝節。的確,頑皮淘氣的孩子也自有令人歡喜的地方。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前兩天上《沉香救母》,孩子們都挺感興趣的,因爲大部分孩子都看過《寶蓮燈》,看見他們那興奮的勁頭,我就先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說說那些他們印象深刻的情節。孩子們譁拉拉的講開了,紛紛迫不及待的告訴我沉香做了什麼啦,裏面有什麼神仙啦……直到有一個孩子站起來問我:“老師,二郎神是沉香的舅舅,那也就是他媽媽的哥哥,那他爲什麼要把自己的妹妹壓在華山底下呢?”聽了他的問題,不少孩子也點頭喊着“對呀對呀,爲什麼呢?”我便煞有介事的說:“因爲仙女是不可以私自下凡的,這樣做要觸犯天條,罪很大,要受到懲罰的,那二郎神要聽誰的`命令啊?”“玉皇大帝。”“對了,天命不可違,所以二郎神要來捉仙女啊!”“哦!”看着孩子那似懂非懂的表情,真可愛!

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表演,我在講到“再三”的時候,有幾個孩子回答是指一次又一次,看到還有些孩子沒吭聲,我就點了兩個男孩子到臺上來演一演父親和沉香。這兩個孩子演得太好了,一個學生先問:“爸爸,我長這麼大還沒有見過媽媽呢,我的媽媽呢?”“爸爸”嘆了口氣,沒有回答。“沉香”又問,“爸爸,你快告訴我,我的媽媽在哪裏?”“爸爸”看了看沉香,還是沒有做聲。於是,我們的“沉香”居然走上前一步,雙手搖着爸爸的肩膀,大聲又着急的問:“爸爸,您到底告訴我呀!快說呀!”看到這,臺下的孩子們紛紛爲他的逼真演出鼓掌,也更好的理解了“再三”的意思。這樣解釋詞語的方法,比單調的查字典要來得有趣多了!

希望孩子們喜愛每一篇課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的確今年的春天似乎來得特別遲,在開學初,我們都感覺到天氣還很冷。連地裏的小草一直都不肯鑽出頭來,更不用說各種花開了。雖然已是三月了,但春天的氣息卻遲遲沒有來到。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田鳳輝很有個性,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我一遍遍地想着“老師他們騙人”。可以肯定學生們並不是騙人,而有些時候想讓老師歡心,附和老師,跟着老師的思路來完成教學內容。這個小小的環節使我明白了幾點;首先,現在的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敢於用事實說話,教師在備課時也要備學生,考慮問題應該要周到。其次,教師在使用教材是也應因材施教,在下次教學相關內容時利用“前潰”,化錯爲利,做到防患於未然,對教材課時安排可做適當調節,如果把這篇課文安排在春暖花開時來進行教學,學生就能真實地感受到春的氣息,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在愉快的'生活情景中獲得學習的情感體驗。這種個體經驗的積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內在動力。學生能附和老師,固然聽話很乖,學生能流露真情更要欣賞,更值得我們的深思,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爲是調皮。將孩子的真實情感引入課堂教學,能使我們的課堂更真實,更有活力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