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5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5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

今天,我教學了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第二課時,我的思緒就像課上學生回答問題一樣,漫天飛揚。特執筆記錄如下:我對自己以下兩點很滿意:一、走進角色,我是“我”在這堂課的教學進程中,我曾多次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與“我”同憂、同喜、同悲、同樂。在故事發展到了高潮,幼龜們得到了錯誤信息,於是成羣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強調了“成羣成羣”說明好多幼龜;“爭先恐後”又說明幼龜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魚貫而出”說明幼龜又非常的有秩序。於是,我說:“這麼多幼龜爭搶着爬向大海,他們心裏是怎樣想的?”理解了上述詞語之後,再來回答題,學生也是爭先恐後、魚貫而出。“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夥伴們,趁着現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快,機不可失,是不可再來”“哈哈……”雖然一陣鬨笑,但我心裏卻很欣慰,我覺得學生們已經走進了角色,彷彿已經看到了當時幼龜的那種急於尋找安全的行動場面。“天啊!”我聽見背後有人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在這一段教學時,我抓住了這段的情感基調,追問:“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辦了一件什麼事?”學生異口同聲道:“愚蠢。”此時,“他們心情怎樣?”生:傷心、悲傷、自責……“他們的內心會有怎樣的語言?”;生:“天啊,看我們幹了一件多糊塗的事兒。”“哎,我們幫了倒忙!”“哎!在至今日,何必當初!”我覺得學生已經深深地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充分體會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進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二、讀中體會,悟中想象教學第九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場景。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們忙碌着救幼龜。”“我看到他們一個個氣喘吁吁的,也顧不上休息。”“我看到藍藍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鳥瘋狂的啄食;沙灘上遍地爬滿了小幼龜,他們無奈的等待着命運的挑戰;還有忙碌的人……”“我看到滿地的殘骸。”“我看到沙灘上一片狼藉。”……聽着學生們一句句如同真實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們讀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證實了這種想象教學也是一種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實效。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我仍在思索,思緒依舊飛揚,能上一節讓學生明白,打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幻想,走進每一個故事,把自己變成其中的主人公,這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努力方向。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2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寫了一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這對從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這篇課文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思想意義方面都讓我班學生感到新奇、興奮。故對這篇課文的讀書積極性相當高,可以說是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自然收穫也相當多。無論是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還是審美的樂趣。總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學完課文後我在班級裏舉行了“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漫遊歐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辯論會。這是我班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正反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口水之戰”:

正方認爲只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可以一人外出旅遊,這對烏塔今後的.成長有好處;烏塔真勇敢,讓人好佩服;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烏塔是那麼自由,離開爸爸媽媽的管束,像小鳥那樣飛出去了。哪像他們除了學校就是家,活動的空間那麼小,簡直是井底蛙,籠中鳥;什麼時候他們也像烏塔那樣出去走走,闖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認爲烏塔還小,不應該一人外出旅遊,這樣太危險;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家長一定非常非常擔心呀!俗話說得好,兒行千里母擔憂呀!一個小孩子獨自到異國他鄉,她能安排好個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嗎?沒有大人的指導,她能增長多少見識呀!漫遊世界可是很花錢的喲!雖說烏塔有自己賺點錢,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掙的很多錢……

好一場脣槍舌劍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今日,我重溫此語,倍感親切。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3

這篇課文與前幾篇課文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不是冰心,而是山曼,主要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冰心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有過着怎樣的童年生活,體會童年的大舞臺對冰心一生的重要影響,並由此文收到教育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既注意觀察,又用心思考。

針對於教學重點,我教學本課時主要是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所謂的“大舞臺”就是指他玩的地方:山上、海邊、炮臺、營房等,而正是這些經歷讓冰心有了以後書寫的素材,爲她能成爲作家提供了不可剝奪的經歷。經過引導,我班的學生基本能夠理解,爲了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我還在教學完第一課時後,進行了拓展:你的舞臺有哪些,你準備如何利用你生活的舞臺?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才是讓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而學生們也願意將自己的舞臺給他帶來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通過教學本課,給了我深深地啓示,那就是多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來教學,會使他們的學習更有興趣。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4

《快樂的足球賽》是一首反映小學生課餘生活的詩歌。它描述了放學後一羣小學生在草地上比賽足球的情景。

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要求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就抓住課題中“快樂”這個重點詞,通過這個詞讓學生找一找最能反映快樂的一節詩句來讀一讀。學生讀完那節詩句以後,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爲什麼這節帶給你快樂,這樣的話,比教師講要來的好得多。還有一點,讀,首先是讓他們找到後讀一讀,可以說是初讀,第一位學生找到的那一節是全文中最能體現快樂的一節,這位學生第一次讀了以後,讓她自己說快樂在哪,也可以讓他們看看這個畫面,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既然那麼快樂,接着就讓她再帶着快樂的心情讀讀,這樣學生比第一次要讀的`好,這樣就層層深入,達到讀的目的了,學生也真正體會快樂了。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5

編入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所以在設計教案及上課時,我都努力抓住古詩的幾個特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1)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古詩的語言極爲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的、模糊的。所以我通過圖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通過語言,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

(2)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絃的詩歌。在這首詩中,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教學時,我嘗試引導學生“從景入手”,從字詞的理解以及再現詩的畫面入手;“由曲引情”——詩與曲,自古以來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藝術。優美的歌曲,能創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去,從而爲學生體會古詩的情感創造條件。我自始至終輕輕地播放着一段樂曲。該曲有着優美抒情的曲調,輕快舒展的節奏,詩一般的音樂語言。學生一聽樂曲,彷彿置身之中,恬靜、愉悅、嚮往的情緒便油然而生。這時,再學古詩,學生較快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學完全詩後,我再讓學生一邊聆聽樂曲,一邊展開想象。此刻,學生伴隨着二胡、琵琶、提琴齊奏所發出的柔美的音響,浮想連翩……一幅悠閒自在的農家生活圖,頓時呈現在學生眼前。

(3)幫助學生“由讀引情”。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覆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把朗讀作爲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後讓學生反覆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總之,要讓學生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聲情並茂,方肯罷休。

儘管整堂課我都努力地按照設計時的想法在做,但備課還是顯得過於理想化了些,沒有更多的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讀水平)!所以整篇課文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前面鬆了些,後面有些趕。另外,在讓學生朗讀上也有“蜻蜓點水”之嫌。有些浮於表面,顯得程式化了。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朗讀,並有針對性地指導。更好地來體現備課中的“由讀引情”的理念。最後,課件設計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師範讀是我設計了配樂錄音。但教學後發現,教師範讀部分始終還是自己來讀比較適合!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6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一、《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於無疑處設疑,於矛盾處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幾隻大貓?”原是無疑之處;而“面對這樣性格古怪的大貓,老舍先生一定很頭疼了?”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文中找理由、擺事實,忙得不亦樂乎。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爲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三、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爲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7

《蘆葉船》這篇精讀課文是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文章脈落清晰,層次分明,內容淺顯易懂,尤其作者將玩蘆葉船的情景描寫得形象鮮明,生動感人,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學時,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同學們最喜歡玩什麼?你們是怎麼玩兒的?”在學生充分談的基礎上,引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後讓學生描述小夥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動聽的樂曲時,彼此可能會說些什麼,心裏可能會怎麼想?通過這樣的角色體驗,進一步體會蘆葉讓孩子們更富有創造力,也給孩子們帶來的'無盡歡樂。

當學生談到“我和表兄玩兒蘆葉船”的情景時,引導學生勾劃出描寫表兄語言、動作的句子,從中體會表兄的自信與聰明。小小的蘆葉船順水而下,也將作者的思緒牽得好遠好遠。引導學生想象,小船可能會漂向哪裏呢?指導感情朗讀最後兩句,讀中體會小作者的無限遐想。

最後,總結作者的描寫順序,幫助學生理清層次,作者是“先回憶了自己的家鄉,再詳細回憶了小夥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最後講了“我”和表兄到長江邊玩蘆葉船,蘆葉船給我們帶來遐想與希望。鼓勵學生平時要養成善於觀察,大膽想象的好習慣,並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8

今天,課堂教學的成敗取決於學生是否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麼,在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下面我就談談一下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貝瓷棖榫,導情激趣。

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的確如此。一個精彩的開場白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投入到自主的學習當中。因此我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激起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例如:在上一節口語交際課"編故事"時我在課的開始設計了這樣的開頭"同學們老師最近又有了一項新的愛好,今天我把我的作品帶來了你們想不想看看。"同學們都好奇的期待着,這時老師適時的運用資源課件出示用的各種畫面再加以相應的配音,聲情並貌,生動有趣。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這樣大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編故事的興趣,他們一個個躍躍欲試,求知慾空前的高漲,收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科學,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指導點撥,自主探索

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自主理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存在的疑難,充分發揮遠程資源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課堂的重難點。

四。重視朗讀感悟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爲了使這些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在朗讀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9

這篇課文意境很優美,是一種自然地從內心流露出來的樸素與真摯,所以在教學課文的時候,我着重引導學生以讀爲主,學生在精美的語言中體會愉快的童年。

教學時,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同學們最喜歡玩什麼?你們是怎麼玩兒的?”在學生充分談的基礎上,引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理清層次後,圍繞玩的地方美,玩具製作得美,玩的過程美,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深切感悟。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描述小夥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動聽的樂曲時,彼此可能會說些什麼,心裏可能會怎麼想?通過這樣的角色體驗,進一步體會蘆葉讓孩子們更富有創造力,也給孩子們帶來的無盡歡樂。當學生談到“我和表兄玩兒蘆葉船”的`情景時,引導學生勾劃出描寫表兄語言、動作的句子,從中體會表兄的自信與聰明。小小的蘆葉船順水而下,也將作者的思緒牽得好遠好遠。引導學生想象,小船可能會漂向哪裏呢?指導感情朗讀最後兩句,讀中體會小作者的無限遐想。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0

《手上的皮膚》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從結構上來看這篇文章是“總——分——總”的結構,層次非常清晰。在教學本課時,我先從在兩個問題入手: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有關皮膚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2、3、4、5自然段,從四個方面介紹手上的皮膚。分別板書之後,告訴學生這四個分別介紹手上皮膚的.自然段可以歸納成一個部分。

第二個問題是:找到課文中用來總說的段落,學生們也找到了,是最後一個自然段第六自然段。板書:手上的皮膚學問多。那麼第一自然段的只要內容是什麼呢?引導學生找關鍵詞“有趣”,並板書:手很有趣。引導學生理解第一自然段是總起段。這樣總——分——總的結構就清晰了。

讓學生了解了“總——分——總的結構,我又交給了學生兩種總結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總+總”和“分+分”同時,學生也能夠看到“分+分”的方法介紹更詳細。

這一課雖然結構清晰,知識性、趣味性較強,但學生朗讀情況不太好。以後,在這方面要多加強。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1

一、詞山摘果(41分)

⒈我能正確拼讀,還會寫得很漂亮呢。(8分)

nóngyù shùnjiān húxiàn zāotà

( )( )( )( )

zhènhàn mángtóng lǚcì zhuózhuàng

( )( ) ( ) ( )

後鼻音

前鼻音

⒉我要幫迷路的生字回拼音大家族。(6分)

捐眶遵

翔徑濫

暢繽紛

振權歡

加油!

⒊我會比較,我會組詞。(12分)

屈( ) 擾( ) 診( ) 塌( )

茁( ) 攏( ) 珍( ) 踏( )

限( ) 堅( ) 絆( ) 呵( )

狠( ) 豎( ) 伴( ) 河( )

qiāo ( ) tán ( ) chóng( ) pū( )

悄 彈 重 鋪

qiǎo( ) dàn( ) zhòng( ) pù( )

⒋我會照樣子寫。(4分)

例:齊刷刷 白茫茫

例:風聲鶴唳 花繁葉茂 __ ____________

多麼有趣的成語!我要照樣子再寫幾個!

⒌成語串串燒。(8分)

⑴以數字爲首的:例: 一衣帶水 ( )( )( )

⑵包容十二屬相的:例:膽小如鼠 ( )( )( )

⑶含有手或腳的: 例:手不釋卷( ) ( )( )

我能從中選擇兩個成語來寫幾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趣味語文。(3分)

二、哭 一 笑

某人外出做生意,給父母寫了這樣一封信: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兒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父母讀信後,一個笑一個哭。想一想,這是爲什麼?

我知道笑的人是這樣讀的: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兒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

我知道哭的人是這樣讀的:兒的生活好痛苦一點兒也沒有糧食多病少掙了很多錢。

加上合適的標點,就能知道父母讀信後爲什麼一個哭一個笑了!

三、閱讀展示臺(11分+23分)

生命是寶貴的,是美好的。在本組課文中,我們走進了很多人物的心靈,感受到了生命的寶貴和美好。( )的.盲童安靜,( ) 的小苗,( )的飛蛾,( )的琳達父母,( )的小花他(它)們,讓我們理解了生命的意義。

讓我用詩一樣的語言表達我對生命的理解和讚美吧!

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

在於付出,

在於給予,

在於( ),

在於( ),

在於( ),

在於( ),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2

沒有情感的大力渲染,沒有任何氣氛的烘托,只是用心的去走進《小獅子愛爾莎》。在我們的課堂上,卻傳出了一陣陣的抽泣聲,這是我們在學習時情感的真實流露。“因爲愛,作者把小獅子愛爾莎放回大自然,雖然戀戀不捨,但卻有毅然決然,你最欣賞那一段?”我提問。隨着我的一聲詢問,好多同學不約而同的站起來讀第8自然段:愛爾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後分別的時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摟住他的脖子吻着它,他好像也覺察到什麼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個勁兒地蹭我。之後,它戀戀不捨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過頭來看我,直到我們互相看不見了爲止。讀完,我發現有好幾個同學的眼睛紅了,目光中流露出憂傷無奈的神情。於是,我問其中的一位:“夏靜怡,你爲什麼喜歡這個自然段?”“嗚——”她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邊抽噎着邊說:“我……我捨不得讓小獅子愛爾莎離開。”“天啊!她竟然把自己當成主人公了!”我心想。隨後,我又發現,好幾個同學也爬在桌子上擦拭着眼淚,我又問:“陳磊,你呢?”“我,我好像看到了小獅子走一步一回頭,走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的樣子,它多有靈性,和人一樣懂感情。”她說。“我想小獅子愛爾莎離開後一定很傷心,很難過,也很孤獨,我很擔心它,實在不忍心。”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是呀,孩子們說得對,這是孩子們從內心中的`真實感受,從字裏行間感悟到的,感情真摯,品讀中體會到了“我”和愛爾莎之間那種難以割捨的感情。新課標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我想我這節

語文課做到了。我們需要真誠地喚起自身和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以情感作爲潤滑劑,給學生一種享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與文本親密“接觸”,在品讀中享受由於學習而得到的滿足,從而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3

《天窗》這篇課文寫得比較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先讓學生聽了課文後完成填空題,再讓學生質疑。學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爲什麼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爲什麼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課上我主要圍繞着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一、通過品詞品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句子。我讓學生圍繞作者將他看到的,想到的寫得好在哪裏,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啓發下,學生們悟出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閃電的'形狀,雲朵的變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展開,十分合理。

二、指導學生朗讀。因爲學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風雨的呼叫聲,小蟲的鳴叫聲學生的朗讀有起有伏,抑揚頓挫。多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到了不少優美的句子,給寫作提供了素材。

三、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整節課,我設計了4處說話練習,因爲平時我在課上就注重這一方面的訓練,特別是一些文字優美的課文,如:《我愛三峽》、《繁星》、《桂林山水》等課文,我都讓學生背誦積累,所以在今天這節課上,學生就非常巧妙地運用到了積累的句子。除了平時就能說會道的,我還特別讓好同學幫助那些平時不太開口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

這節課的遺憾:

1、感覺自己在教法上沒有突破,教學手段不夠有新意。

2、說話練習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造成後面的教學內容沒有全部完成。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4

《威尼斯小艇》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一篇寫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句展示了異國風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爲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是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於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有着極爲重要的影響。

教法一:

一、上課,揭示課題,齊讀後問:本文是寫“威尼斯”還是“小艇”?接着介紹威尼斯的地理狀況及當地的風土人情。

接下去的環節,先引導學生定向自學,幫助學生掃除閱讀課文的障礙。然後引導學生學習單元提示“按課文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並給課文進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接着讓學生根據問題,逐層理解課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麼樣子的?

(2)坐在船艙裏的感覺又如何呢?

(3)船伕是怎樣駕駛小艇的?

(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麼作用?最後學生朗讀體會。

這種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步步緊扣,師生達標的意識很強,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有條不紊。但這種設計,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節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的指向性;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

教法二:

首先多媒體播放威尼斯的風光片。教師充滿激情地介紹威尼斯的風光。讓學生被美的風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語言所感染,然後啓發學生思考:畫面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引出課題。

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

(1)學生輕聲、自由的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說說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描寫小艇樣子奇特的段落。然後引導學生回答:通過學習,你瞭解了小艇的哪些特點?能讀出韻味來嗎?學生回答,同學可補充、評議,也可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爭論,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再畫畫小艇。

(3)我採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反覆品讀的基礎上和同桌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一人學船伕駕駛小艇前行,一人爲船伕配音。

(4)在學習最後兩段先讓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引導欣賞精彩的'語句,指出精彩在什麼地方。爲了幫助學生理解,相機播放威尼斯夜景課件,讓學生盡情地體會“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謐靜寂的美。

課末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讓學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們坐小艇做什麼?用總分的段式寫一段話。

2、指導學生用“操縱自如”說話,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假如你坐在小艇裏會說些什麼呢?

4、課外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蘇州圖片或資料比較一下蘇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法二,威尼斯,異國他鄉的地理風貌,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學之始,讓學生通過課件“遊覽”一下威尼斯水城,讓學生對該水上城市的奇特風光,諸如河道、古建築、橋樑、小艇、船伕等有個大體的感性認識。這樣既拉近了學生於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全文的求知慾;又讓學生增長了知識。

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爲課文提供信息,成爲理解內容與激發情感的工具。當我在講到威尼斯城夜裏寧靜,再一次用了電教媒體,“讓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靜的美麗夜色,呈現於學生眼前。兩處用上課件,給學生提供了一“動”一“靜”,強烈對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體驗,感情上會起着“呼應”的作用。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爲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堂課中提倡學生充分地讀,用自主閱讀取代老師分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溶入情感中進行閱讀,加深理解和體驗,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薰陶,注重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引導,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倡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5

《第一朵杏花》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課文按時間的順序先寫竺可楨問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孩子答不上來。接着寫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訴竺可楨爺爺第一朵杏花開了,竺可楨爺爺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最後寫竺可楨爺爺正是通過長年累月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兩次對話是全文的主線索,雖極其簡單,卻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閱讀故事的眼睛。細細揣摩文中對話,有助於領會人物內心世界,透視人物所思所想,傳達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學會審題,比如課題《第一朵杏花》,要求學生將“第一朵杏花”與“一朵杏花”作比較,思考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異同?“第一朵杏花”不是隨意挑出一朵杏花,它有特定的含意,故事也正是圍繞“第一朵”展開的,人物、事件都緊緊關聯着“第一朵”。我以爲學好課文,審題是關鍵,平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不僅對學好課文鋪路造橋,而且爲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審題基礎。

其次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含義,理解文中的語段也很重要。比如:“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一句子要引導學生思考:作爲老年人,竺可楨不是簡單地流連光景,而是“走近”,繼而點算“數了數”,四朵杏花已經綻開,數字精確,並且發現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綻開,這是什麼原因?關鍵在於竺可楨爺爺是從事物候研究的.,從下文可知,他關心的是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錯過了時機,只好詢問孩子了。因此,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在於對課文的更深入理解,也在於表現竺可楨爺爺對周圍植物變化多麼留意,觀察多麼細緻,對錯過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又不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