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

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地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

由於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繫課文及課前預習(閱讀《補充習題》中的相關資料)說說植樹的好處,從而也明白了爲什麼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詩歌時,我抓住“走,我們一起去植樹”這句話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兩次,是本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是學生理解這首詩的課文核心。我引導學生透過文字表達的表層意思看到文字背後更爲深層的意義——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之大。並通過閱讀第二段落,逐步瞭解植樹的具體好處,在此基礎上,瞭解“綠色工廠”、“綠色的希望”、“綠色寶庫”等詞語的具體含義。

最後,在共同朗讀植樹標語中,學生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學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學的小故事。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這個故事告訴學生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本課的學習,以讀貫穿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初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細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學生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課文第二段,着重指導讀好對話。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分清這些話分別是誰說的,並結合語言及前文內容,想想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神情,然後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

院”“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等詞語,感受竺爺爺得到準確時間後的激動心情,感受他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3.《燕子》教學反思

《燕子》是一篇散文。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預習先完成課後第四題,課堂上教學第二自然段就結合課後第四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品味出“吹拂”、“灑落”寫出了春風、春雨的柔和,“爛漫無比”表達了春天裏萬物萌發,顏色鮮明美麗,到處呈現出勃勃生機。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爲什麼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繫,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繫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4.《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中國人歷來是喜歡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跡。本單元的課文可謂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詩兩首》中也安排了這兩首關於春天的詩,展現了春的多姿多彩。《春日偶成》是宋代詩人程顥的作品,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觸景生情,意興所致而寫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學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發現。

在指導學生讀通的基礎上,讓學生反覆朗讀詩歌,通過看圖、查字典、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讀透詩歌,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春日的美麗。再品讀詩歌的三、四兩句寫了什麼內容?看看詩人是圍繞哪個字展開描寫的,由於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基礎,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詩眼“樂”,也就能感受詩人當時的心境了,也就能夠有感情地背誦了。

5.《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

《蘋果裏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課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爲人知的“祕密”:把蘋果攔腰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啓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由於課前孩子們早就做個這個實驗了,所以蘋果裏藏着五角星早不是什麼祕密了,也就沒什麼玄機而言。本以爲這篇課文很容易就講透,可是課堂上卻沒那麼順利:有些孩子連蘋果裏的五角星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從大處說什麼叫創造力了。這節課我上得心灰意冷,我決定採取辦法補救,我不允許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學得一知半解。於是利用第二天早讀時間,我進行了回爐教學,我首先讓孩子們繼續讀課文,把課文讀透,接着揣摩人物對話的語氣,從而判斷我和小男孩各自說的蘋果裏到底有什麼的不同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列舉了多個關於創造力的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創造力的魅力,感受到人物打破常規思維而創造奇蹟的魅力。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回到課文,孩子們的理解就比上一課深刻多了。經過這樣的回爐,也讓我更加審視自己的語文教學,簡單與不簡單,有時就看你如何運籌帷幄。

這是一篇童真童趣的文章。文章敘議結合,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啓迪。

細讀課文時,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在自主閱讀、相互交流中深刻領會課文的內涵。 課文的開頭先概括介紹了鄰居家的小男孩。通過“常客”“差不多每天”“報告”“新聞”“顯示顯示……新本領”等詞語讓學生體會這個小男孩活潑天真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接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當小男孩要向“我”顯示他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新本領時,“我”是怎麼說的,爲什麼會這麼說?進而體會“我”根據自己切蘋果的經驗,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道里面是什麼”。課上認真指導學生朗讀,把小男孩的天真活潑與“我”的不以爲然的情態充分表現出來。

第三自然段具體介紹了小男孩切蘋果的過程。教學時,讓學生畫出文中描述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及由此而產生圖案的句子,引導學生與通常的切法進行比較。結合實物演示理解句中的“攔腰切下去”“橫切面”“清晰”等詞語,幫助學生讀通這些句子。

6.《最佳路徑》教學反思

《最佳路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而大傷腦筋,無意中從老太太打理葡萄園的方法中,受到“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啓示,從而設計出了世界最佳路徑。整篇課文敘事形象生動,語言簡煉,人物豐滿,言簡意賅,韻味深長。

學習“遇到難題”這部分內容,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抓住關鍵的字詞句,感悟人物特點。“攻克過無數個難題”“微不足道的路徑設計”的對比描寫,“40多年的研究”“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沒有一次是他滿意的”的列舉數字,讓大家感受到格羅培斯的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也爲後文終於茅塞頓開設計出最佳路徑埋下伏筆。

“受到啓發”中,葡萄園主賣葡萄的方法與格羅培斯路徑設計方案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閱讀這部分內容,我直接放手,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引導他們採用讀書做記號的方法來畫出兩種賣葡萄的方法,比較結果,思考哪種賣葡萄的方法好,探究好在哪裏。充分尊重、信任學生,放權給學生,給他們獨立閱讀、思考、理解課文的機會,組織他們討論、質疑、交流,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連平時課上經常沉默寡言的人也積極舉手發言:許多園主把採摘下來的葡萄放在路邊,向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吆喝,結果卻是很少有賣出的;而一個無人看管的葡萄園,只要你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結果卻是在綿延上百里的葡萄產區,這裏的葡萄最先賣完。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感悟能力、創新思維得到了體現。他們驚訝地發現,賣葡萄的老太太就是那個“換一種思維方式”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她賣葡萄的方式與衆不同,卻體現着人文的溫情與魅力:她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給人自由,任其選擇。

在此基礎上,再研讀格羅培斯的設計,引導學生們發現總結他這樣設計路徑與老太太的異曲同工之處:採用與衆不同、順其自然的方式,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他人,讓大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也就順其自然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7.《人類的老師》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有關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想動物學習的幾個例子,具體說明了人類以生物爲師,向自然學習的收穫。文章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很強,結構簡明,通俗易懂,便於學生自讀自悟。因而,在教學中,打破以往的教學常規,還自主學習於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探討與研究之中,親身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感和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強烈願望。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時我遵循了這一原則。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預習的能力,所以,自主預習時,我讓學生多渠道蒐集相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以便小組交流。精讀課文時,主要抓住重點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覆研讀,挖掘文本內涵。因爲這三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因此,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給學生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重點學習自已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如:“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給我們什麼啓發?除了文中列舉的那些事例外,人類還向哪些生物學習過?等等。

通過小組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合作。合作的過程,是師生、生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是相互學習的、接納的過程,也是分享學習成果的過程。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求知的慾望特別地強烈,課堂氣氛空前高漲。

8.《三顧茅廬》教學反思

《三顧茅廬》是根據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的內容改編而成。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時我抓住了“劉備誠心誠意拜訪諸葛亮”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找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字、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好句子來理解課文。學生通過默讀課文,潛心和文本對話,紛紛找到了文中的關鍵詞句:①第二小節中張飛和劉備的對話。張飛“嚷道”“捆來”,短短的一句話,一個“魯莽”“草率”的猛張飛躍然紙上。孩子們讀起張飛的話語都饒有趣味。瞭解了張飛的態度,孩子們又談起劉備的表現。從“生氣地”,“你就不要去了”孩子們看出爲了諸葛亮,劉備對自己的結拜兄弟都動了火,足以說明他的“誠心”。②在體會“恭恭敬敬”一詞時,我向他們介紹了“恭”字的含義,底下的小字加一點,其實是“心”的變體,這個詞語就表示對發自內心的尊重別人,從而在詞中感受劉備的誠心誠意。③體會劉備的一些行爲“下馬步行、輕

輕敲門、輕輕地走進、站在臺階下等候、快步走進”,通過體會這些細節描寫,孩子們體會到了劉備對諸葛亮的虔誠和敬重。④抓住時間詞“半晌工夫、一個時辰”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還告知他們劉備當時已經47歲,而諸葛亮年僅27歲,讓學生領悟到劉備顛倒軍臣之禮,體會他的謙虛有禮和不恥下問,更深入地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可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9.《祁黃羊》教學反思

《祁黃羊》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祁黃羊由於在多年征戰中,腿腳落下毛病,無法擔任“中軍尉”一職,便向晉悼公請辭,推薦他的殺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接替他,表現了祁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質。

教學這一課,我主要以“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以公心”這句話爲切入點,先從理解句子意思開始,然後提問:祁黃羊爲什麼舉薦自己的仇人解狐,後來又爲什麼舉薦自己的兒子祁午?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研讀對話,入情明理,感受祁黃羊一心爲國、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在學習重點段3——11自然段時,我把它分成兩個層次進行。課堂中重點指導學生學習了3——7自然段,即“外舉”部分,然後放手讓學生用剛纔的學習方法學習8——11自然段,即“內舉”部分。學習“外舉”部分時,我先挑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祁黃羊竟然舉薦他的殺父仇人擔任中軍尉這一職位,老師認爲他是一個很糊塗的人。”學生表示不同意,“想說服老師嗎?”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讓學生找出關鍵的詞語或句子進行品味。以讀爲主線,進行點撥,並讓學生大膽想象當時人物會怎麼想,怎麼說,如:“祁黃羊想了想,他在想什麼?”“祁黃羊的親朋好友聽說他居然舉薦他的殺父仇人擔任中軍尉這一職位時,他們會怎麼說?”層層深入,將學生的體驗不斷引向深處,使其充分領悟到文本的內涵。最後進行學法遷移,自學習“內舉”部分。效果不錯。

在教學過程中,爲了更深刻地體會祁黃羊的品質,我採用了想象表達的形式。我說:“祁黃羊竟然舉薦他的殺父仇人擔任中軍尉這一職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覺得我說他會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呢?當親戚朋友聽說此事,又是什麼反應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不僅深刻體會到了祁黃羊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當教學到後面,我又拋出問題:“祁黃羊舉薦了他的兒子祁午,朝中大臣聽說了,會

有何反應呢?再次點擊中心。之後我又給學生們補充了有關祁黃羊的故事,一心爲國、大公無私的祁黃羊形象在學生心中更爲穩固了。

10.《公儀休拒收禮物》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出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的故事。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一下幾點方法:

一、在對比中瞭解劇本的特點

課文導入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和以前學過的記敘文比較一下,發現有什麼不同?學生很快找到了不同點:開頭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方括號裏交代佈景及人物活動等。括號裏交代說話時的語氣、動作等。括號內的不用讀。“幕起”即幕布拉開,“幕落”就是幕布閉合。我還特地說明:我們把只有一幕的戲,叫做獨幕劇。一幕以上的戲叫做多幕劇。

二、在分析中感受人物品質

課堂圍繞幾個問題展開:①公儀休愛吃魚嗎?從什麼地方可以出來?②公儀休是怎樣拒收禮物的?③公儀休喜歡吃魚,爲什麼拒收鯉魚?學生很快找出了寫公儀休喜歡吃魚的語句“(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通過對這些詞句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從管家和公儀休的對話中體會公儀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阿諛奉承和無奈。學生也抓住關聯詞語來理解了他拒收禮物的原因:“因爲……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還能……”。這裏公儀休作了兩步假設: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魚,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而難免會違犯國家法紀;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魚 了。由此得出結論:“不能收人家的魚”。公儀休承認自己愛吃魚,但想吃魚就必須自己去買,這樣纔會一直吃到鮮魚。從中學生體會到了公儀休高人一籌的見識和清正廉潔的品格。

三、在情境表演中加深理解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排練進行即興表演,加深對人物性格的體會。第一組的學生表演完後,全班同學對於他們的表演給予了肯定,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因此在第二組表演的時候,學生相對來說更投入、更淋漓盡致了。

11.《永遠的白衣戰士》反思

本堂課我做得比較好的就是教學目標很明確,抓住了“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着,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這句中心句展開教學,讓學生分小組尋找、討論哪些地方你體會到了葉欣工作的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對"三高"的理解不是很透徹,在交流句子的時候,不能混起來講,要幫助學生分清這句話是屬於哪個“高”,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這三個詞語,更好地感悟課文。

通過師生的平等對話交流,讓學生自己發現受感動的地方,然後根據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經驗認真讀讀,細細品味。這樣,不僅能體會人物形象,表達自己的情感,還加深了對“白衣戰士”的理解,激活了自己的情感體驗。

但是,可能由於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課堂交流氣氛不夠熱烈,學生學習起來有點被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適應各種教學方式。

12.《“番茄太陽”》教後反思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從文章的主線——“我”的心情變化入手,抓住“作者在對你說什麼”,“有着怎樣的情感和心情”,帶領學生閱讀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

必要的教學資源是語文課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一小節時,我有機地拓展了本文作者衛宣利的生平介紹。第一位學生朗讀情感並不到位,未能讀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