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體會一:激發興趣是關鍵

《端午的鴨蛋》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考慮到學生也未曾預習過課文,我在設計導入這一環節時,改變在原來一貫的做法,改爲一猜謎的方式導入這樣是爲了更快的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從課堂效果來看,整節課學生思維活躍,踊躍答疑,這都跟教學第一個環節設計的息息相關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由於很多孩子對課文提到江蘇端午掛蛋絡子的風俗不瞭解,我特地製作了幾個色彩各異的蛋絡子,實物展示既直觀又新鮮,學生們學習了半節課看到這麼有意思的物件,情緒頓時爲之一振蛋絡子的展示使課堂氣氛達到小小的高潮學生學習趣味的增加也令課文的理解更好的往深層遞進再談課文中文章中掛蛋絡子的趣味時,老師不用多說,學生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了

體會二:小組合作要落實

在短短的一節課要學習兩節課時才能解決的課文,顯然時間是少了點這對學生而言畢竟是有一定難度的於是,在教學設計中我放棄了面面俱到的課堂設計,而是採用了中心問題突破的教學思路緊緊抓住作者爲什麼不寫端午節其他的習俗,而選擇寫了小小的鴨蛋?以小組討論中心問題的的形式學生實現從淺層理解到深層理解的轉化我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一直在巡視並協助學生並對討論活動開展好的小組及時表揚肯定,督促別的小組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落實的成效直接影響到分材學習的效果對於學生而言,其實每篇課文都有令他們難以理解的地方,老師選擇的突破點是很重要的切中肯綮方能化繁爲簡對於大多數學生討論後不能解決的學習難點,老師一定要尋找到最佳的教學策略去突破它對於部分學生個別性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它,充分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真正合作式學習,討論切忌流於形式的爲討論而討論而是要真正實現學生之間思維火花的碰撞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教師指導這項活動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發動學生蒐集、整理、編輯;第二,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張貼展示,吟誦欣賞,觀摩評價;第三,學生學寫對聯,將自己創作的對聯在班上交流,或將第三步與第二步合併進行。

這項活動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活動中全程參與效果會更好,如教師也蒐集、創作幾副對聯,給學生交流,讓學生觀賞評價,不失爲一種參與的方式。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向學生介紹一些對聯的常識和創作技巧等,以幫助學生寫作對聯。還可以帶領學生爲家鄉自然風光或名勝古蹟試着題寫幾副對聯等。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馬說》,它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文中充溢着憤懣之情和潦倒之意。教材入選此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古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引發學生思考。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瞭解而做出的:

(1)學生是陝西省興平丰儀一中八年級學生;

(2)學生經過初一、初二上學期的學習,對古文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知識。

(3)通過本章前幾課的學習一對“託物寓意”的寫作方法有所瞭解。

(4)本篇文章爲一篇雜文,對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伯樂”與“千里馬”的辯證關係

2.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正確認識成就人才的內外因素,努力充實自我,把我機遇,創造機遇,是自己成爲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通過感性朗讀、理解性朗讀、品味性朗讀,真正實現以聲傳意、借聲傳情的美讀。

2.把握思維訓練契機,以一人之心推之天下所有不得志者的抑鬱憤懣,探究成就人才的主客觀因素。

3.培養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力求從文章中讀出問題,讀出自我。

三、知識與技能

1.認識文學常識,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2.體會文中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體會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2.深層體味文章表達的情感,體悟作者的情懷。

教學過程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點滴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不到之處,誠請不吝指導。

  一、先入爲主,激發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一舉打響,一炮走紅。

爲此,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涵義要求,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二是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課本中黑體字、圖畫、故事、補白、問題的用意,融會貫通;三是應當認真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優化,發揮合作的力量,集思廣益,博採衆長,預設教學實踐中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四是應當旁徵博引,廣泛查閱有關教材資料,積極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訓,把課備精、備細、備透、備實、備深;五是應當綜合運用故事、笑話、時事、歌曲、圖畫等多種形式適時導入新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合乎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針對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導入新課的方式居多,讓學生聽故事想結局、聽故事想題目,可以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效果較好。

  二、目標明晰,展示具體

我們選用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豐富,不時點綴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面對紛繁複雜、體裁多樣的課本,教師務必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現象抓住課文的本質,提綱挈領、抓住要害、明確目標。衆所周知,新課程要求的三位一體目標分爲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師應從形象生動的課文中提煉其精要和實質,確定每節課的三位一體目標;二是教師應把抽象、概括的教學目標描述語言具體化、明確化、清晰化,簡潔、具體、最好概括爲“……是……”、“爲什麼……”、“我們學習……,將會……”;三是教師應把教學目標具體爲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習,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圍繞問題進行訓練,圍繞問題進行復習作業,如此,由形象具體到抽象概括,由表層瞭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應用,問題解決了,目標也就隨之水到渠成,順利實現了。

  三、循循善誘,步步深入

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考慮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思想品德學科的學習,往往符合這一規律。教師在展示目標以後,先要讓學生通過層次目標,找出問題答案;後要逆序而上,分類總結次目標、中目標、總目標答案,脈絡清楚;三要綜合分析整個問題,形成對總目標的瞭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學會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四、自覺主動,事半功倍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爲了培養這種新型人才而進行的一種研究和探索。

所謂“自主學習”是相對“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它是在教學條件下的高品質的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

它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能夠自己確定有意義的學習目標。②能夠針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③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即參與學,又參與教。④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正確的評價,並能做出相應的調整。

對中學生而言,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一要在上課前,學生應預習課文,劃出所謂的知識點,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這一過程十分關鍵,因爲教師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而學生又是一個個個體,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可以明確自己的薄弱環節,從而課上集中精力解決疑難問題;二要在上課後,教師要學生明確本節教學目標基礎上,留置時間、空間,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三是要在課堂上,對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中遇到的問題,要自覺主動提出,將問題當堂解決,不留死角;四要在解決所有疑難後,爲增加理解,提高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有必要對教師傳授的知識和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思考,找出自己認識上、知識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糾偏補錯,及時複習,融會貫通。

  五、合作探究,拓展昇華

所謂“合作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進行明確的分工,並在過程中相互幫助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

合作學習的展開,往往是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的,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的學習方式。作爲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觀念,合作學習的主要活動是小組成員的學習活動,它首先要制定一個小組學習目標,然後通過合作學習活動對小組總體表現進行評價。合作學習的另一種形式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

  六、課堂教學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千差萬別。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大雁歸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認真閱讀課文後,我發現,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筆下,聲情並茂,躍然紙上。從內容上講,課文既介紹了有關大雁的知識,更用大量的筆墨抒發了自己的情懷。而細緻研讀後就會發現,作者的側重點不在介紹知識而在抒發情懷,所以教學的重點,也應着重把握作者的情懷。但是如何設計教學過程呢?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結合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否可以從此入手?仔細斟酌後,決定以探究“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爲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內容,以“趣味導入(謎語導入)—感知知識性—品味形象性—感受抒情性—把握主旨”爲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有準備的課才上得有滋味。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了自學,學生得知要上公開課,也預習得特別認真,對課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避免了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不知所云、無所適從,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點的解讀不留痕跡。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把握作者的情懷。首先,在品味形象性的過程中,通過大量的生動形象的擬人句的分析與感悟,讓學生體會了作者對大大雁的喜愛之情,這爲把握作者的情懷打下了基礎。其次,通過分析“對比”寫法,領會作者在分析對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徵,從而表達喜愛之情。再次,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並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在質疑探究中體會感情,把握主旨。最後,通過對目前世界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形勢的相關資料的閱讀,學生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形勢嚴峻,總結出本文作者在告訴我們:我們應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古詩詞教學人物,個人認爲宜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和賞析文章兩種途徑來完成,教師不宜講授得過細,應該傳授一些方法,並注意示範、指導。基於這樣的想法,在課堂組織教學時,便依照讀—品—析—背的流程與學生共同賞析詩詞。學生在課堂上也能積極發揮主體性,參與討論,其中時有精彩賞析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用兩個課時完成了《小石潭記》的教學,在教學工作中,完成了所有的教學任務,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方法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習方法得到了貫徹,表面上看,所有教學目標均已實現。同學們對於課文的基本內容的理解比之前的掌握好得多,通過能通過相互幫助的方式來解決文言大意,因爲文言文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難的一個點,所以在教學時都特別注意,故此次教學過程就顯得非常注意,同學們對於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基本達到目標,對於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如何描寫景物的寫法基本也理解了,能把握描寫景物的順序,同時通過對課文的分析能理解作者的心理和思想變化的基本過程,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於祖國山河的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從而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由於文言文是同學們非常難的一個點,同時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文言文也是畢業升學考試中必考的一個項目,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非常注意引導大家關注,因此,根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特點,儘量讓大家在課堂上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改變了計劃,讀書的時間多於了分析的時間,教師講的時間少於了同學自己分析理解體會的時間。這可能是在此次教學中特別的地方吧,當然由於自己對學情的掌握還沒有完全深,對於極少部分同學的把握不到位,也造成了有極少部分同學可能會對於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特別像班級中的一個姓陳的同學,因爲不動手,不動口,課餘時間幫扶又不到位,可能會造成學習滯後的情況。

在學習過程中,因爲採取了分段分組完成理解的教學方法,原想可能有極個別的組不能完成任務,一直在擔心着,可當要求大家進行理解分析時,讓我感到特別吃驚的地方,班上一個長期不開口講話的同學居然主動要求發言,而且所講的內容非常正確,這讓我感到特別吃驚,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宏大的世界,關鍵看我們如何去引導、開發!同時也讓我感覺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不稱職,因爲教學並非只在課堂上的45分鐘,而要在課餘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同學們的思想、特點、愛好等,只有瞭解了學生,才能很好地開展教學工作的,沒有付出不可能有收益。

影響同學們學習的因素主要是教師對於同學們的瞭解不到位,不管是同學們的思想感情、世界觀等都瞭解不多,對於同學們的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程度等都不瞭解,這樣才造成了同學們學習受到一定的影響,還有就是教師自己的個性特點也有可能影響同學們的學習,因爲自己給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是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敢”發言,不“敢”自由地進行交流,擔心受到教師的責難,當然教師並不責難學生,這可能是因爲師生交流的時間不多的緣故吧,然這確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在今後的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多與學生交流,讓同學們先了解教師的個性、習慣,這樣有利於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自由發揮,同時教師多瞭解同學,把握同學們的學習方式方法,有利於在課堂上因材施教,同時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多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同學們多講,教師講的時間最多不能超過20分鐘,這樣有利於學習發揮自己的主動能動性,方便教師發現學生的特長。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雲南的歌會》是新課程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一篇有關民風民俗的文章,它以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種不同的情調,字裏行間蘊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洋溢着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新課程標準中說“注意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所以我覺得在教學這樣的課文時,可以適當擴展學習範圍,用音樂構建平臺,讓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領略民間文化的巨大魅力。

著名情境教學專家李吉林曾說:“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樑,便是教師的情感,教師用自己的真情去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苗,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呈現勃勃生機,迸射出生命活力。”有感於此,在教學《雲南的歌會》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先欣賞一段劉三姐《想唱就唱》的視頻,順勢介紹道:雲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雲南人民的生活中,民歌佔了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了他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男女傳情時會唱歌,結婚時會唱歌,喪葬時會唱歌,甚至有的民族打官司的時候也用歌唱的形式,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沈從文去聽聽雲南的歌聲,看看雲南的歌會。然後解釋“歌會”是什麼意思,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唱歌。在整體感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誰在唱?哪裏?形式?並且問:這與電視裏我們看到的音樂會、演唱會有什麼不同之處?希望通過對比讓學生對雲南歌會的形式特點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在重點研討環節,我出示了一個重點問題:劃出三幅畫面中你最喜歡的細節,讀讀,品品……——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劃出喜歡的細節,並批註。讀經典的作品,批註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此環節意在讓學生通過閱讀,在字裏行間發現自己喜歡的細節,並加以評註。個性化的閱讀必將帶來課堂研討的良好氣氛,所謂: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研討和交流中尋求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和共同提高。——學生回答,共享心得:

重點如下:

第二幅畫面中:

環境描寫是否必要。出示《湘西民族的藝術》 的一句話,體會環境描寫的重要作用。

配樂朗讀第二節。

第三幅畫面中:

體會雲南人民自由的天性、生命活力、純真的生活。並出示《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體會作者對這種生活的態度。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雲南歌會最大的魅力——它是一曲生命 的頌歌。從一個“活”字我們探到了作者最原始的意願。

最後是拓展延伸:寫作,《讀了課文後,我想說…… 》並交流。

縱觀整堂課,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朗讀,一是通過細節的揣摩,體會雲南人民“活”的生活狀態、自由性情,淳樸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熱情積極的生活態度。

首先說朗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文學語言的訓練,我認爲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於語文的敏銳的感覺。”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朗讀的訓練,課堂上始終伴隨着各種形式地讀,如對課文中幾幅畫面的通讀,全班讀,老師範讀,個人瀏覽,跳讀等,在朗讀中感悟雲南歌會的美,感受人物美,環境美,風俗美。

再說說通過細節的揣摩,感受雲南人民熱愛生活、歌唱生活、創造生活的熱情和活力。

本文語言清麗優美,洋溢着那種純樸、寧靜、遠離城市喧囂的濃郁的文化氣息,同時又體現出了生命活力、生活熱情。體現:

1、在“山野對歌 ”這部分中, “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髮,……”一句,學生談到了“從婦女的動作、神態中,體現了對歌的隨意、對歌的快樂……”,我順勢問了一句“對這種女人還有沒有其他的描寫”?自然過渡到對對歌人的外貌描寫中: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繡花透孔鞋。這樣的外貌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利索的女孩。我又問了一句:她對生活的態度怎樣?於是學生從女孩的打扮中感受出這是一個愛美、喜歡色彩的女孩,更是一個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的女孩。正因爲有了對生活的熱愛,有了生命的激情,她的歌聲才那麼美、那麼動聽。

2、在“村寨傳歌”這部分中,我緊扣“生命本色”這一點來領會文本內容。分別提了以下幾個問題:

A、男女老少一百來人,參加“金滿鬥會”,他們有工作嗎?

B、有工作,他們爲什麼還來參加這個集會?

C、“一張一弛方顯生命本色”什麼意思?幾個問題歸結到一起,說明了他們在詮釋生命的本色:有工作的熱情辛苦,也有生命的悠閒享受,這纔是生活。再看對“吹鼓手”的分析,“年紀已過七十,牙齒早*光了,卻能十分熱情整本整套唱下去”,一個熱愛唱歌、熱愛生活、充滿生活熱情的形象躍然紙上。

課後,我仔細反思了整個教學過程,發現了其中有很多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過程過於緊湊,課堂時間倉促,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較少。

第二、教師的課堂語言不夠精美,有時顯得較爲囉嗦。

第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沒有得到很好地激發,老師的講解用時過多,與學生的對話交流還不夠充分。

第四、從文學到文化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言語功夫做得還不夠透徹,品味言語情味的方法還顯得比較單一。

總之,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不但在同行那裏收穫了很多教學上的東西,也讓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就是要從文字的層面進入文學的層面,再從文學的層面進入文化層面,從而引領學生通過閱讀智慧的言語去體會詩意的人生,感悟作品的意義。我想,要達成這樣的理想狀態,我還需要不懈努力。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經過對這節課的認真準備,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加深了,瞭解了更多教學手段,鍛鍊了自身素質,自我感覺在課堂教學上有一大進步。課後反思,總結如下:

有所進步的地方:

1、對本科組的教學標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2、教學靈活性增強了。在設計教案時,爲了講清楚文章的奇妙之處,我安排了人物之“奇”、語言之“奇”、情節之“奇”三個環節。但在實際授課講到語言之“奇”時,我發現時間拖長了,但學生仍沉浸在語言文字的魅力中,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就臨時決定砍掉後面的情節之“奇”這一環節,因爲我覺得與其讓學生平平的學兩個環節,倒不如認真地鑽透一個方面的知識,這樣他們的收穫應該更大。另外,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應該可以從學生的臉上看出來。如果學生面容愉快,那麼這堂課應該就是成功的,如果學生眉毛緊鎖,表情困惑,那麼這堂課很大程度上就是失敗的。所以教師還應該學會課堂觀察,只有觀察仔細了,纔可以從學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從而作出自我反思、及時調整。

3、對“如何上自讀課”的問題上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因爲自讀課不像講讀課,不需要老師去精講,老師在自讀課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點撥。所以在同備課組的老師的幫助下,設計了一份學案,這份學案並不是機械地將課後習題擺上去,而是將教案處理成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方案。使之作爲溝通學與教的橋樑,將講讀課的思想及其方法延伸,讓學生的學習反饋立竿見影,起到“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有待改進的地方:

1、上課過程中,老師的強勢地位過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夠。因爲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

在課外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上課更有效。而這節課在讓學生反思質疑這一塊上則較薄弱。

2、在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傳授上顯得不足。“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可見,方法的傳授的確比知識的傳授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雖然在本節課上也教學生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來快速獲取信息,但總覺得沒落到實處。另外,本篇文章寫人敘事的技巧及語言的運用上都值得學生借鑑,但上課時我在這方面點撥得較少。

3、應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在語言講解上應精練簡潔、生動活潑,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同時作爲語文老師,這樣也才能在語言表達上給學生作個很好的示範。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學習這篇文章,一要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二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慾和探究學習的慾望。三要與其他課文相參照,把各部分內容串聯起來作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

可以通過用讀故事的方法學習本文,體會本文在佈局謀篇上的特點。那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理解了本文帶給我們的只有通過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解開大自然之謎的新的探究科學和思想。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本文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爲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本文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爲我們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猶如與兩位大師對話交談,悉心品味,自然能體會到文中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原本準備抓住文本中“廟”的問題深入。因爲小說多次“不厭其煩”地敘寫“廟”的“年代久遠”、“連根捲走”,還有後來現代化高速公路進駐後的變化以及村民對利益的趨之若騖等,來探討星新一通過代表“傳統和信仰”的廟宇被“連根捲走”,“洞”開始出現,以此深入探究作者對現代化社會深層次問題的隱憂。

對文本的思考細讀還讓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新發現,自己也爲之興奮,所以自信地選擇了《喂——出來》一文來參賽。但後來考慮到其他中學學生不一定能領悟到這一層面,只能將許多有價值、有意味的探討忍痛割愛,或將其放入到最後的文字呈現中,或束之高閣了。僅從最後呈現在課堂上的環節和效果來看,的確是我自身存在的諸多“漏洞”來我跌跌撞撞。爲此,我再次進行了粗淺地反思,在此特就教於方家同仁。

第一.課堂組織的稚嫩和教學經驗的匱乏,讓原本存在的“漏洞”進一步暴露。就我這堂課的教學預設而言,教學設計的新穎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揮。也許是一個典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不默契表現,兩者沒有自然融合造成了課堂的僵硬。這是我今後最需要思考的,也是我本次失敗最沉重的收穫。我想,首當其衝的原因是課堂組織的稚嫩和教學經驗的匱乏,所以出現問題後就不免緊張,而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這種緊張狀態不僅影響到了課堂的從容和節奏,也影響到了學生的情緒和發揮,所以課堂一下子就乾澀起來,由此也走向了可怕的惡性循環。這急需我於今後的教學中,更關注自己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間的融合,更關注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的培養,更關注自己對課堂“火花”的抓取和課堂機智的訓練,以求課堂組織的成熟和圓潤。我的“眼裏沒有學生,只有教案”,沒能“帶着鐐銬跳舞”。課堂其實和格律詩歌一樣,也是“帶着鐐銬跳舞”。在一堂課的有限時間、有限空間和陌生化的學生和緊張化的氣氛中,這些“鐐銬”一下子就把我這個“初生牛犢”給束縛住了。面對原本想讓學生在有趣的想像中“熱身”,更從容地進入課文,誰知學生的不佳表現一下子把我打入冰窖,不由自主地進入了緊張和急躁狀態。於是,心中就只剩下了乾枯的教學環節,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閃光點,學生的出彩和火花被熄滅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不可能會有最大程度的激發。當時王老師“眼裏沒有學生,只有教案”的評點閃電般擊中了我,汗顏後的反思更深入人心。

第二.教師的自身條件限制,尤其是課堂語言和語音語貌的“漏洞”明顯。面對諸位前輩高手的出色表現,面對他們的灑脫自如,面對他們出色的教師功底,雖然我也“對課堂愛得深沉”,但我終究只能自慚形穢地“用嘶啞的喉嚨歌唱”了!加上我習慣了杭外課堂的大容量和快節奏,所以語速很快,以致於許多精彩點睛之處也被我快速而過,落下了如“水漂”般“滑”過水麪的下場……這些都將不斷提醒我這些“硬傷”對於語文老師而言,是必須改正克服的。

第三.我今後的努力方向是更加註意自己的語音面貌的改善和課堂教態的改進,否則奢談課堂的灑脫自如,更奢談“如沐春風”了!

以上就是我這堂課“進去”前後“出來”的一點粗淺想法,零零碎碎,不成體統。也許,我應該對自己的“漏洞”使勁呼喊一聲“喂——出來”!以呼喚出自己的問題和反思,呼喚出自己的優勢和自信,也呼喚出衆前輩高手們的不吝賜教!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這節綜合性學習,是對課內詩歌學習的一個延伸,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燦爛的古典文化,現在提倡國學,古典詩詞是國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老師有一個責任就是傳承好古典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與鑑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這是我們的責任。古典詩詞,詞語凝練,意境深邃,韻律優美,我們的母語教學,不能忘了中國博大精深的詩歌文化。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刻畫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了淒冷幽深的環境,借景來表達自己在貶官生涯中孤寂淒涼的心境。我認爲像這樣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可以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因此我決定在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重點領會文章的借景抒情的寫法。我以嚮導的身份,以課後訓練一"發現石潭——潭中風物——潭水來源——潭上氛圍"爲線索,引導學生和我一起遊覽小石潭。

課堂上我豪情滿懷,由介紹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談憂和喜的心態變更,引導學生從"動靜結合","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借景抒情"等角度解讀課文,一路領着學生欣賞作者的寫景藝術。講的時候自我感覺入情入理,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非常投進。我還精心設計了拓展延伸訓練:外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開發成遊覽景區,假如請您作爲設計者去設計景點,你會怎麼設計學生也設計了不少貼切的景點名稱:"聽水徑","幽竹閣","玉佩泉","翠蔓廊","觀魚臺","看溪亭"……

可是第二天上課時我卻發現同學們朗讀不過關,有讀破句子的現象,對一些字詞的理解也有錯誤。雖然後來進行了補救,但我覺得效果不是那麼理想。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發現主要問題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疏忽了文言文教學誦讀這個根本環節。他們畢竟只是八年級的學生,接觸文言文還不多,再加上我所教兩個班的學生有85%以上都是外來民工子女,不僅語文根底單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學習慣,所以他們的文言文語感很差。

第二,基礎知識落實的還不到位,這對課文的朗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文言文的閱讀要建立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只有弄懂了課文意思,讀起來纔會連貫,流暢。否則的話,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都將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三,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部分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查閱資料,自學課文的能力,在經驗中也具備了寫作方面的一些知識,例如"動態描寫,靜態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借景抒情"等。但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始終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和概括,包辦代替。儘管我講得很到位,但學生還是簡單的接受而沒有自己的內化,吸收過程。

以後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注重朗讀和字詞的教學,不能忽視這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落實。另外,文言文儘管不如現代文那麼明白曉暢,但學生仍然應該作爲學習的主體,給他們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