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合集9篇

【精選】說課稿合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說課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我們的班級》一課是《品德與社會》(上教版)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習準備期中的第二課。

從本課的課題上理解,《我們的班級》重在強化“集體”的概念,因而我們的教學設計所涉及到的“知、情、行”三維目標也應圍繞“集體”展開。一年級的孩子在上這一課時才成爲小學生沒幾天,他們對新的生活環境一定還有很多的好奇和陌生,也許有些孩子已經交到了新的朋友還想認識更多的朋友,也許有些孩子想交朋友卻還沒有機會或者勇氣,作爲學習準備期的這一課正好可以從此入手,依次從“認識集體環境”——使剛成爲小學生的孩子們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班級的名稱、人數和環境;“認識集體成員”——通過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介紹,認識自己的班主任和同班同學;“喜愛參與集體生活”——知道教室的設施,初步形成能爲班級出一份力的概念。這三點逐步將“集體”的概念形成於孩子們的心目中,既而達成教學目標——熟悉班級的師生與物品,喜愛自己的班級。

達成這樣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採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形式,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童趣,孩子們懷着積極參與的心態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去,大家都動起來,在課堂中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

接下來,我就從以下三個教學活動來介紹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認識集體環境

課的開始,教師可以帶一個玩偶進入教室創設情景,並向孩子們介紹——這位是我們班接待的第一位客人,請大家帶着客人蔘觀一下我們的教室吧!孩子們一定會被這樣的活動設計吸引住,隨着孩子們以班級主人的身份一一解開:“你們是幾年級幾班?”“帶我參觀一下你們的教室吧!”“剛纔有好多小朋友給我介紹,你們班人真多,到底有多少人呀?”諸如此類的疑問,教學目標中所提及的班級名稱、環境和人數也得到了落實,有兩點需要強調:首先在介紹班級環境的時候,一定有許多孩子有能力並且也想介紹,而有些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有限不敢介紹,爲了鼓勵所有的孩子,可以請孩子們離開座位,給孩子們時間先繞着教室自己介紹一翻,然後再請有意願的孩子介紹,之後,告訴孩子們老師會把教室的圖片傳輸到家校網上,鼓勵孩子們回家將自己的教室環境介紹給長輩們聽,這樣每個孩子都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同時心中也滋生出了身爲班級主人的驕傲。其二,有關班級的人數,孩子們可能只算了在班級內孩子的數量,作爲教師必須還要強調在這個數字上加“一”,這個“一”就是班主任,班主任也是班級成員之一,孩子們對此不一定能理解,教師可以通過玩偶之口在總結這個教學環節時幫助孩子們理解,簡單地告知孩子們——我們的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有很多的兄弟姐妹,班主任老師就是像爸爸媽媽一樣關心愛護着大家成長的大人。用這樣的語言幫助孩子們理解了這個難題,同時也爲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認識集體成員

班主任作爲班級成員之一究竟能參與班集體的哪些活動呢?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了“認識集體成員”的教學環節了。先引導孩子們回憶班主任家訪時的情景,馬上就會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產生熟悉的畫面,他們都有能力說上幾句,在溫馨的氣氛中,打開書本看圖說說圖片中的情景,甚至可以在課堂中現場模擬開展一些簡單的集體活動,比如“現場排隊”,已經在椅子上坐了一段時間孩子們是很願意動動手腳的,乘這個機會活動活動從而又重溫了集體活動的快樂,當然在這個活動中,無論孩子們的隊伍排的好與壞,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主要要讓孩子們感受到集體的活動是需要每一個人努力的。聊完了書上的內容,還可以請孩子們回憶回憶自己與班主任之間發生的事情,譬如: 打掃衛生、佈置教室等等,在這樣的交流中,孩子們與班主任的感情又進了一步。此時,開場白中的玩偶作爲過渡角色再次出場,引導學生介紹班級中的其他成員,也就是他們自己,通過三個闖關遊戲,再次激發起他們參與的興趣,闖關遊戲第一關:比眼力——看照片猜猜他(她)是誰?第二關:比聽力——矇住眼睛,聽聲音,說說同學的名字。第三關:比一比誰的朋友最多?在裏的“比一比”與第一課《我上學了》的認識新朋友是有聯繫的,我們這裏比的朋友指的是在第一課知道新朋友名字的基礎上,相處後已經有過交往的朋友,換句話說,也就是這一關也就是對第一課“找朋友”教學活動的反饋。最後在《找朋友》的音樂中請孩子們邊唱邊跳與朋友玩在一起,結束這個教學環節。

  三、喜愛參與集體生活

在奔奔跳跳中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愉快,如果自己能爲集體出上一分力,這樣的成就感是會給孩子巨大愉悅的。雖然新的集體才成立不久,雖然孩子們年齡很小,但他們一樣有能力能爲集體作貢獻。因此,第三部分“喜愛參與集體生活”的教學環節我們就從孩子們已經參與的班集體活動入手。說到孩子們已經參與的班集體活動,我想班級的第一次環境佈置就是很好的契機,事先收集一些孩子們的作品、照片來佈置教室環境,課上將有學生作品和沒有學生作品的環境進行對比,孩子們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自己完全有能力爲集體出力,藉着這股力,引導孩子們觀察教室,看看自己還能爲集體做些什麼?爲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圍繞着“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教學目標,以“聘任會”的形式依次從定下“小崗位”名稱、要求以及人員進行,在整個聘任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於整堂課都是模擬“聘任會”的形式,因此在教室的佈置上要與“聘任”有聯繫,譬如可以課前在黑板上寫上“小崗位聘任會”幾個字,予以氣氛的渲染。其二,“小崗位”的制定不要求面面俱到,以學生的想法爲主,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儘量體現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這樣他們才能在今後的“崗位”中發揮最積極的作用。其三,應聘“小崗位監督員”時,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孩子們全員參與,特別是要鼓勵那些平時比較內向,但卻非常想爲班集體做事的孩子。如果應聘同一崗位的人太多,可以以輪流的形式,階段性地評比,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的班級”是個集體,集體的建設需要大家的努力,人人都參與到集體中來,就達到本課的預期教學效果了。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課題3《離子》。本節課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學法指導、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練習鞏固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第四單元教材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教材對於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後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學學習工具,學習離子的知識,是爲了進一步學習化合價和化學式打基礎,是初中能否學好化學的第一道“分水嶺”。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爲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探究宏觀物質變化的奧祕打開一扇窗口;使學生對物質的微觀構成有一個大體輪廓。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瞭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瞭解離子的形成過程;瞭解離子的概念含義和書寫規則。離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像,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和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增強學生歸納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空間想像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初步體會物質構成的奧祕,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係,離子的形成。

教學難點:離子形成,物質與構成粒子的判斷。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處在網絡時代的學生大多數很喜歡上網,於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認識離子的形成過程和學會離子的符號表示 。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思維能力的發展。二、學情分析

核外電子運動的特點,不同於宏觀物體運動的規律,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對電子層的瞭解有一定困難。

三、 教法與學法

探究教學法、講解法、指導閱讀法、啓發式、列表法、歸納法。

四、學法指導

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許多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本課題介紹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粒子。由於本課題的知識形成較抽象,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猜想假設、探究新知”等形式,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五、 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微觀粒子生動形象地顯現出來,有利於學生微觀想象能力的開發和轉化思想的形成。

六、 教學程序

知識回顧、情境引入

引入新課:100多種元素的原子中,除氫原子核外只一個電子,運動情況比較簡單外,其它原子核外都有多個電子,這些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運動的呢?(請學生畫簡圖表示)它們能否掙脫原子核的吸引力呢?引出電子層,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創設情景:以鎂原子爲例說出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各個部分的含義。

展示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觀察、互相討論,

從中你可以獲得哪些信息,發現哪些規律?

三類元素的最外電子數目特點,

歸納小結:三類元素的性質與核外電子的排布有關,特別與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關係最密切

討論:原子得失電子後會怎麼樣?引出離子的定義。再有得失電子後帶的電荷不同引出陽離子和陰離子的概念

(設計理念:通過啓發分析和誘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新知,使定義的引出水到渠成。通過啓發分析和誘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新知,使定義的引出水到渠成。通過分析離子與原子兩種微粒結構的不同,讓學生很自然地想到它們的表示方法也就不同。從而爲介紹離子的表示方法和離子符號的意義作好鋪墊。)

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嗎? 通過NaCl的形成的三種猜想,探究NaCl的形成的實質。

再用動畫展示鈉原子、氯原子得失電子的情況得出NaCl的形成實質,用動畫展示簡明直觀。使學生認識到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七: 板書設計

一.核外電子的排布

原子結構示意圖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的關係

相對穩定結構

三類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

元素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關係最爲密切

離子的形成

1.離子: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2.分類:(1)帶正電荷的原子叫陽離子。

(2)帶負電荷的原子叫陰離子。

3.離子符號的意義:

4.離子符號中數字的意義

5.與原子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把本節課的重難點歸納詳細

八: 練習鞏固,適當提高

在本節課的練習佈置上,結合重點,我安排了自己設計的幾道題。進一步鞏固了重點。適當進行了提高,加深了理解。

九: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通過探究猜想使學生學會觀察、分析、討論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自主探究的能力不斷提高。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複雜的知識簡單化,學生能夠輕鬆的接受。

本課題是在學習內容是引領學生把學習注意力由宏觀世界轉到微觀研究的重要過渡,爲學生探求宏觀物質變化的奧祕打開了一個微觀領域的窗口,是引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和嚮往,是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興趣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夾竹桃》是季羨林先生的作品。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可以說這是學生學寫植物類文章的典範之作。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借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爲什麼愛上夾竹桃,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3.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習寫植物類的作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標提倡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但感悟與體會不能泛泛而談,需要結合具體的詞句來談。而理解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又是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難的,因此,本課的學習重、難點定爲:讓學生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讚美以及感受作者構思的奇妙,想象的貼切、新奇,從而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及花影迷離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四.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學習過程中以朗讀爲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

  五.說教學流程

這篇文章比較適合朗讀教學,因此在對文本具體語言文字的品讀中,“朗讀”始終貫穿整個課堂。

本堂課的設計主要分爲兩個教學板塊:

第一板塊:對夾竹桃韌性的品讀。根據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主要採取“學生自學——交流展示——整合提高”這樣的教學流程。首先出示兩個問題:(1)課文第3自然段寫了什麼?爲什麼這樣寫?(2)精讀第四自然段,看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夾竹桃的韌性的?劃一劃品一品!讓學生根據問題自學第3、4小節,然後交流自學成果。

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我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力求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並且隨機進行引導和點撥,落實教學重點。

如交流第一個問題時,學生通過自學發現了其它三季花兒很美,作者之所以也作了具體描寫,是爲了對比映襯夾竹桃的花期之長,韌性可貴。

再如交流第4自然段時,孩子們展示朗讀這一段話——:“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和“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我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無日不、無不”這些詞語體會夾竹桃一年從春到秋,無論是氣候的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唯有夾竹桃花開不敗,體會它的花期之長,沒有任何一種季節性的花朵與之相比,從而體會夾竹桃的韌性可貴。

最後,我由夾竹桃再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作者季羨林身上。因爲第一課時學生已對季羨林有了瞭解,所以現在儘管是蜻蜓點水似的一帶而過,但是此時學生對夾竹桃以及作者季羨林的感受定會更深入一層。

第二板塊:感受月光下夾竹桃給人美好的幻想。在教學時,我着重抓住中心句“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展開的。問學生:作者爲什麼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

學生不難找到原因所在。於是,我順勢引領學生感受月光下夾竹桃的奇妙,由此再引出作者幻想的那三幅有趣的畫面。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也適當地加以範讀,再請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同時輔助於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在朗讀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夾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礎上,爲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設置情境,讓學生幻想夾竹桃還是什麼?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傾注於筆端,讀寫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整堂課在一首小詩中結束,這可以讓學生再次感受夾竹桃的品質美及文學本身給人的那種美的享受。作業的佈置,我採用了“星級作業”,這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從作業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學習的成就感。

以上就是我對《夾竹桃》這篇課文的理解與課堂設計,不到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凡卡》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爲: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 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裏,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 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 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 (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麪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爲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 《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裏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爺爺,搭拉着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爲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 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

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四、 板書設計:

15凡卡

乞求爺爺帶他回去

捱餓 捱打 睡不好 被欺負

{沙皇統治,命運悲慘}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融美術字與封面設計於一體,立足於以字體爲主的封面設計,強調字體與排版的設計。通過同學收集書,熟悉字體與排版、學習設計封面,激發同學愛書、愛學習、愛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掌握用字體設計封面的要點,即:字體、大小、位置、色彩、組合構成的視覺形象。

2.難點:字體與排版都要體現書籍內容的情感。

三、教具與學具

1.教具:多媒體教學課件

2.學具:包好的書、鉛筆、蠟筆、水彩顏料和筆、小桶、剪刀、膠水、彩色紙。

四、教學流程:

一)、綱領:

1、授課內容與教師活動

2、同學活動

二)、引入字體設計的封面

1.導入:書的封面丟了,對書有什麼影響;(封面的作用)

2.假如爲這本書設計封面,須瞭解哪些內容?(書名、作者、出版社、內容)

3.封面中最醒目的應是書名。(字體設計)

三)、考慮答疑

學習瞭解用字體設計封面的要點:字體、大小、位置、色彩、組合構成視覺形象。

分析:(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與《飛烏集》爲例)

1.黑體、宋體的特點,各適合什麼書?

2.在黑體與宋體的基礎上變化。(漸變、切割、重疊、傾斜、拉長、壓扁)

3.哪種字體更能準確體現書的內容?

4.設計書名的字體如圖案設計。注意:用雙線、單線會減弱視覺衝擊力。

5.針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恰當的設計進行分析,得出理想的設計,體現用字體設計封面的要點的重要性。

6.設計書名要以一種規則爲主,排列應符合習慣。

(1)討論欣賞

(2)分析

四)、同學嘗試設計

1.練習:爲《飛鳥集》設計封面。

2.同學互評。

分析比較不同類型的書對封面設計的要求

1.把《鋼鐵是怎樣凍成的》與同學設計的《飛鳥集》封面進行比較,說明封面設計要體現書籍內容的情感。

2.以圖例說明,不同內容和類型的書,對字體,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欣賞

(2)討論

五、同學再設計

1.練習:同學爲自身將來想寫的書設計封面(鉛筆的);

2.重申用字體設計封面的要點;

3.繼續設計;

4.同學介紹自身的作品,互評。

(1)設計

(2)討論

(3)互許

六、小結

1.封面、書脊、封底俱全的封面設計;

2.系列書籍封面設計;

3.老師想出的書(同學們的作品集)。

說課稿 篇6

一、怎麼教?

1、教材分析與教學資源整合

《口耳目》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一的第3課,屬於象形字歸類識字。所要學習的12個字按人體的器官、動物、天體和物象、植物分成四類。語文書中的12個字都是象形字,並且配有形象的圖片。每個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漢字演變的大致過程,以便讓學生理解字義,認清字形,初步瞭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2、學生學情分析

剛學完拼音,開始認字,學生興趣很高,但一年級學生又很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我們班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膽子也比較小,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爲了使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

3、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識記漢字,應在辨認字形中瞭解字義,結合字義瞭解,識記字形。並結合本課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認識“口、耳、目、日、月、火、羊、鳥、兔、木、禾、竹”12個生字(本課時完成),會寫“十、木、禾”3個字,認識“豎、撇、捺”三種新筆畫。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理解字意,認清字形,感悟漢字的形象性,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4、教學重點:識記12個生字,會寫“十、木、禾”三個字。

難點:區別“木”和“目”。

二、怎麼學?

1、教學理念與設計思想

設計理念-------美國教育家華特曾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習“語文”不能變成學習“語文書”。從生活中學,我們學生纔有可能成爲“可發展的學習者”,與生活“銜接”起來,我們的課堂教學纔會煥發鮮活的生命力。

新課標要求,識字教學應在符合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前提下,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

設計思想--------以學生爲主體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一個“成爲孩子們學習時夥伴,玩耍時的朋友”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學程序,通過創設情境、遊戲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尊重學生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也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我力求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識字的興趣,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安排教學環節,讓孩子們能始終處於興奮狀態,讓抽象的漢字和枯燥的認字過程成爲孩子們愛做的事,使識字過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提高識字效率。

2、學法指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學過程,必須然是主動的認知過程,在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和幫助學習者自己學習。因此,我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制定以下教學方法:(1)遊戲激趣法 (2)圖字結合識記法 (3)合作、互助法

三、教學實施步驟:

1. 故事導入,激趣激情。

2. 自主學習,讀準字音。

3. 互助學習,識記字形。

4. 趣味鞏固,拓展練習。

四、具體實施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激情

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的:由學生感興趣的可愛的烏龜圖片引入龜甲,告訴學生:,遠古的人們都是把文字刻在龜甲上。“有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龜甲”,上面刻着許多奇怪的圖案,考古學家說這裏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你們猜猜,會是怎樣的故事呢?設置懸念後,伴着輕柔的音樂開始講故事。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在講這個由12個象形字所編成的故事時,相機出示象形字,然後讓學生猜猜這些象形字,讓學生觀察,知道象形字是我們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和事物的圖形非常象。

這種古老的文字我們叫它“甲骨文”。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最後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一些有趣的漢字”,並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看圖畫,拼拼音節,讀讀生字,難讀的字多讀幾遍,不會讀的請教老師、同桌。看哪個小朋友在最短的時間裏和這些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

2.抽學生認讀生字。

(三)互助學習,識記字形這個環節中我努力遵循新課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觀察簡化字和古代象形字、實物的相似之處,從而自主探尋字理、發現規律、認識字形、明白字義,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圖文結合識字時,我讓學生自己將生字與生活中所指的事物進行相互對比,從而相互聯繫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象形字的含義,也突破了本課學習的難點。

1、在學習第一組生字時,我重點指導認記“目”字,作爲範例。

(1)讀字看圖:認讀目字,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2)看字比形:比一比目字和象形字有什麼關係。

(3)識記生字:小組討論:你是怎麼記住“目”字的?教師引導:“目”的字型與實物的外形的聯繫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裏面的兩橫表示眼珠。

(4)師生共同小結學法:讀字看圖----看字比形----認記生字。

2、學生按照學習方法同桌合作,學習其他三組生字。

3、學生彙報交流,自由說一說自己認識的生字,教師相機提示易忽略的筆畫。,如:“鳥”—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兔”—兔子長着短尾巴,豎彎鉤上有一點。“禾”—禾苗有穗兒,比“木”多一撇。

4、區分“目”和“木”的字義。出示下列詞語讓學生讀一讀:目光、節目、木馬、樹木,讓學生結合熟悉的事物感知字的意思。

五、趣味鞏固,拓展練習:

在鞏固生字的環節中,先開火車檢查學生認讀情況,這樣檢查的面比較廣,再讓學生給孔雀塗色,達到練習鞏固的目的,學生積極性都很高。最後緊密聯繫課後練習“我會連”,舉了四個字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漢字意形結合的特點。

《新課標》強調要根據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進行識字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就必須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義識記,當漢字像詩像畫一般出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纔會印象深刻,不易遺忘,學習也會變得很簡單。

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阿德的夢》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四冊的最後一篇課文,阿德的夢說課稿。這是一篇充滿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時代意義的短文。作者以生動的筆觸,記敘了阿德充滿幸福和快樂的夢境。本文以“夢”爲載體,以阿德乘飛船去火星旅行,與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通電話爲線索,描繪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連環畫形式的略讀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活潑,內容簡單,易於理解,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積累、發展學生語言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的大意。

2、自學感悟、拓展延伸。

3、激發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的興趣和培養科學幻想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閱讀課文、粗知文章大意、展開想象。

教學難點:通過品讀課文,引導學生從阿德的夢中,體會少年兒童對未來世界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四)教學準備:生字詞語卡片、有關宇宙知識的視頻資料。

【說教法】

本文爲略讀課文,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教師創設“默讀,隨文識字,交流識字經驗,讀兒歌”等多種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識字印象,而且達成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瞭解。設計充分放手讓學生讀書——圖文結合,讀思結合,並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進行彙報的形式,既促成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內容,又激發他們對科技成果的興趣。

【說學法】

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以讀爲經,以問爲緯,讀、寫、議相結合,以學定教,順學而寫,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最後組織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延伸,從而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生活相結合的特點,教案《阿德的夢說課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互動性和探究性。同時也要在此其中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寫字訓練,摘抄好詞佳句,小練筆等等。

【說教學程序】

依據新課程在“增進教學效果策略“在提到的應及時反饋,建立溝通的橋樑,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經常提示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聯,基於此,我從“引夢”,到“猜夢”、“讀夢”到“解夢”“畫夢”,每個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具體如下:

一、引夢,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你們做過夢嗎?今天我給你們介紹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也做了一個夢,不過他的夢與你們的夢可大不一樣!

板書課題:阿德的夢

二、猜夢,激發興趣。

1.想想自己曾有的夢,猜一猜阿德會夢見些什麼?

2.出示圖片或模型,豐富表象:出示航天飛機、飛船、太空圖片或模型,讓學生觀察,說說對它們的瞭解。

三、讀夢,自主識字。

1.默讀課文,注意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借助拼音讀準。讀前提出要求:不出聲,不指讀。

2.交流識字經驗,彙報學習生字情況:包括字音、組詞。

(1)注意區別“型”和“形”。型,模型、新型;形,形式、形狀。

(2)“系”,多音字。系(xì)關係;系(jì)繫鞋帶。

3.再讀課文,加深識字印象:出示課文連環畫,自讀全文後按順序排列。

4.兒歌鞏固識字。

四、解夢,培養科幻意識。

1.阿德到底夢見了些什麼呢?隨連環畫逐段讀文,結合兒歌,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內容?哪些與現實說的不一樣?

2.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分小組討論:阿德夢中的哪些科技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結合課文內容分組進行讀書彙報。

五、畫夢,催動心中情懷。

1.你認爲阿德的夢有一天真的會發生嗎?從阿德的夢中,你想到了什麼?

2.學生交流後,鏈接相關資料。

3.說說你心中未來的世界是怎麼樣的,或動筆把心中未來世界的樣子畫出來。

4.課外閱讀科學幻想故事。

【說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阿德的夢

火星旅遊 定居月球

新型飛船 可視電話

掌上電腦 月球購物

以讀爲經,以問爲緯,讀、寫、議相結合,以學定教,順學而寫,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最後組織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延伸,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火星旅遊 定居月球

新型飛船 可視電話

掌上電腦 月球購物

以讀爲經,以問爲緯,讀、寫、議相結合,以學定教,順學而寫,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最後組織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延伸,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8

說課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愛寫詩的小螃蟹》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話故事,前半部分記敘了由於風、海龜、海浪不喜歡也不願意讀小螃蟹的詩,所以讓小螃蟹傷心得流淚了。後半部分記敘了由於白頭翁很愛讀小螃蟹的詩,所以讓小螃蟹激動得流淚了。本文充滿童趣,從小動物們的對待小螃蟹的詩的不同態度引起小螃蟹不同的心情中,讓學生感受到真誠的欣賞與鼓勵會給別人帶來莫大的快樂。

二、學情分析

通過近兩年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已掌握了多種識字方法,因此,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安排學生預習,學生會用他們喜歡的各種方法識記生字的字形,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學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重點字的反饋指導上。

在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並按標點正確停頓。這篇課文的語言比較兒童化,句子也不長,通過預習,大部分學生都能讀通。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以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能在閱讀中認識生字8個生字;自主積累詞語。

“翁”是後鼻音,“吟”是前鼻音又是整體認讀音節,再加上課文中出現的學生很容易讀錯的兒化韻“使勁兒”和兩個多音字“當、行”,因此本課的識字教學我着重放在了正音上。而在字形教學上,學生已經有了一定識字基礎,掌握了多種的識字方法,因此我只是找了兩個有共同點的“螃蟹”來歸類教學,指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引導他們比較異同,從而把字寫好。

2、能對劃線句子進行提問,圍繞問題學習課文,瞭解內容。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讀課文提提問題。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兩次描寫小螃蟹哭的句子,讀讀句子,提提問題。然後再以小螃蟹爲什麼傷心地哭、開心地哭爲線索展開閱讀與討論,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讓學生進入角色、演繹角色、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來逐步揭示主題: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總會有人欣賞,不要灰心、氣餒。

3、能熟讀課文,通過圈劃詞句,理解小螃蟹傷心地哭,哭得很開心的原因。

熟讀課文,以讀來感悟、理解小螃蟹開始流下了傷心的淚,後來又會哭得很開心的原因。讀是悟的基礎,沒有很好讀懂、讀透,悟出的往往有失偏頗,或是一知半解。因此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讀書時間,以讀爲主進行閱讀教學。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從而體會到正是白頭翁的欣賞與喜愛讓小螃蟹激動得流淚了。感受真誠的欣賞與鼓勵會給別人帶來的快樂。

四、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生動的、形象的認知材料進行教學,通過兒童化的語言描繪渲染情境,引導想象,意在讓學生一進入課堂眼睛就亮起來,嘴巴情不自禁動起來,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創設學生樂於接收、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造。在《愛寫詩的小螃蟹》一課的教學中,我合理運用了多媒體,以小螃蟹的“兩次哭”——傷心地哭、開心地哭爲線索展開閱讀與討論,讓學生進入角色、演繹角色、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來逐步揭示主題: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總會有人欣賞,不要灰心、氣餒。

(二)自主識字,重點反饋。

學生在近兩年的學習後,已經有了識字基礎,掌握了多種的識字方法,比一年級時的識字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在每篇課文教學之前都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學生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的字形,比如本課的生字“龜、橡、篇”的字形學生在預習時就已經能解決,課上就沒有逐字講解,只是找出了一些字形較複雜的、較容易寫錯的、或有特點的字進行教學。本課我就着重分析都含有“蟲”字的生字“螃、蟹’進行教學。

(三)注重品讀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稍有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句名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先從小螃蟹的哭入手劃出有關句子,通過個性化品讀了解前後小螃蟹兩次哭的不同原因,在各種形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本,體會到風、海浪、海龜對小螃蟹的勞動不尊重,傷害了小螃蟹。正是白頭翁的欣賞與喜愛讓小螃蟹激動得流淚了,使學生懂得真誠的欣賞與鼓勵會給別人帶來的快樂的道理。品讀成爲個性釋放的過程,品讀成爲張揚個性的舞臺,無形中提高了讀的質量。

(四)知識學習與課文內容理解緊密結合。

進入二年級後,在課堂上已不能停留在字詞教學上,要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一些句式的訓練。但句式的訓練並不是孤立的、機械的,如在理解小螃蟹爲什麼哭得很傷心時,我引導學生把句子換一種說法,意思保持不變,滲透了把字句變成被字句的知識點。又如在理解小螃蟹爲什麼哭得很開心這一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說話,白頭翁看見正在哭泣的小螃蟹,對它說“ 。”引導學生理解小螃蟹爲什麼哭得很開心,從而將句式的訓練融入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將語文知識的學習與語文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當然,在教學時還是有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的現象出現,主要是對學生還不放心,總覺得他們回答得不到位,不全面。所以在學生圈畫詞句,品讀感受的時候就急於提示,沒有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讀文感受,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發揮。另外,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怕時間來不及,有些教學環節沒有上足夠,沒能真正地關注學生的學。這些都有待於今後教學中努力改進。

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綜合活動《有趣的蘿蔔》,這是我園園本課程——農村綜合主題教育“蔬菜營養好”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蘿蔔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蘿蔔在農村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白蘿蔔、胡蘿蔔、卞蘿蔔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它營養豐富,吃法繁多,可煮湯、可涼拌、可紅燒、可醃着吃,有的還可生吃呢!民間還有“十月蘿蔔小人蔘”的美稱。然而幼兒雖然知道蘿蔔,但對蘿蔔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幼兒不愛吃蘿蔔的現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蘿蔔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蘿蔔的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愛蘿蔔的情感。我們認爲,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目標爲:(1)幼兒在感知蘿蔔的基礎上,能表達蘿蔔的特徵及用途,並能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蘿蔔的生長過程,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感受蘿蔔的有趣,產生愛蘿蔔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蘿蔔的有趣,主要是蘿蔔的特徵、用途及生長過程。通過探索發現、多媒體課件、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蘿蔔製品,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蘿蔔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主要通過小組商量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意識到分類標準及分類結果,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通過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

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

爲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1、空間準備:操作檯6張呈半圓形擺佈在前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兔子絨玩具、各種蘿蔔、籃子每桌一套、創編歌曲、多媒體課件、蘿蔔食品、輕音樂。

3、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採用的教法有: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蘿蔔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對蘿蔔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是指幼兒把具有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的活動,分類活動是觀察活動的延伸和應用。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蘿蔔籽,共同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由於我利用了節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詞,編成了一首《蘿蔔歌》,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蘿蔔的生長過程,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蘿蔔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蘿蔔的生長過程”,讓幼兒對蘿蔔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4、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爲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我就引入了幼兒喜歡的兔子形象,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看蘿蔔、分蘿蔔、品嚐蘿蔔的情境中,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蘿蔔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蘿蔔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分蘿蔔,引導幼兒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着不同的分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們不斷以動作調節自己的分類標準。伴隨着動作,幼兒的思維就會靈動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化的分法。通過介紹性評價,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分類面。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蘿蔔的生長過程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一)激發興趣(情境:小兔的蘿蔔豐收了)“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爲幼兒創設了“小兔蘿蔔豐收”的語言情境和物質(蘿蔔)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蘿蔔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兔作爲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蘿蔔)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爲每組提供了充足的蘿蔔,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幼兒比比、摸摸、說說各自看到的蘿蔔的特徵。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蘿蔔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實物進行,避免了空洞性。爲了拓寬幼兒對蘿蔔的認識,教師還結合收集到的圖片和實物蘿蔔作了一個概括,點到了課題中蘿蔔有趣的含義。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小兔分蘿蔔)分類活動是前一次觀察探索活動的應用,而幼兒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進行,分類標準(依據)也在不斷改變。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說一說、分一分、在嘗試和自我糾正中完善各組的分類。這裏主要是按蘿蔔的自然屬性——形狀、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由於中班幼兒還不具備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故分類要求不是十分嚴格標準。我們允許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多次操作、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兒分得有理,他們就完成了幫小兔整理蘿蔔的任務,就可以把分好的蘿蔔送到小兔家,這樣幼兒就有了成功的體驗。在第二、第三個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和操作分類的目標(目標1),同時目標三也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主要是探索態度和樂於表達方面。

(四)遊戲體驗(體驗蘿蔔的生長過程)幼兒感受知蘿蔔的特徵後,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其生長過程。因此,及時設問“你們知道蘿蔔是怎麼長大的嗎?幼兒通過聯繫實際經驗的交流,結合多媒體課件,幼兒真切地理解蘿蔔怎樣由一粒蘿蔔籽慢慢長大的過程,其動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爲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全體幼兒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編自演了《蘿蔔歌》,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成長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這一環節落實了目標2。

(五)品嚐交流(情節:小兔請大家品嚐蘿蔔食品)在討論交流蘿蔔的用途後,大家一定很想品嚐了,爲了滿足孩子嘴饞、控制能力弱等特點,我就及時安排了小兔請大家品嚐蘿蔔的情節,,很自然地引導幼兒進行品嚐交流蘿蔔的吃法,我們在每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醃製的、紅燒的、炒的、涼拌的)。大家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多吃蘿蔔(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在這一過程中蘿蔔的吃法也全面體會,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到這環節,目標3就自然完成了。

(六)審美延伸(蘿蔔小製作展示)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蘿蔔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蘿蔔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製作玩具,使幼兒在審美心理、創作慾望上得到滿足。教師通過幾件小製作,引發幼兒對蘿蔔的創作慾望,使審美心理得到愉悅,進而爲孩子有意願投入下一個非正規性的自主活動奠定基礎。同時,請幼兒把小兔和蘿蔔帶走,既是爲兔子幫忙的表現,又是爲可能進行的製作創造條件,相信孩子會對蘿蔔產生持續的興趣,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