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合集八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語文說課稿合集八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荷葉圓圓》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它用比擬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心童趣,利於啓迪學生智慧,豐富情感體驗,激發想像力。

這篇課文在本冊教材中是:通過多種方法朗讀,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引導學生讀出畫面,讀出個性,讀出疑問,讀出思考,讀出情感。以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結合課文的特點和內容,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荷”等12個生字,會寫“朵”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藉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中心句“荷葉是我的……”,聯繫學生生活經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新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三個原則”爲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及教學流程。一個特色是:培養學生自讀、會讀。三個原則是:1、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線。2、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3、是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觀察研究,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一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採用情境法,朗讀式教學。學法是自讀、自悟,交流討論。

  三、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4種小動物頭飾。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安排爲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主要說說第二課時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複習檢查

通過檢查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

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字語言描述,就會給學生以真實感、輕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

爲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圖畫展示,創設情景

同學們,咱們上堂課認識了四位新朋友,他們都在哪兒?

看圖細讀課文指導學生用“誰在哪兒”句型進行說話訓練,由淺入深的提問,讓學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葉上,小魚兒在荷葉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穿插朗讀指導,老師適時糾正讀音。

第二步,把文中帶有“是”的中心句找出來,小組交流討論,以點帶面,引導學生理解這4句中“我”指誰?並採用個別讀、分角色讀、比賽讀、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第三步;在熟讀的基礎上教師可趁熱打鐵,讓學生即興表演。表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 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受到感染。在這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囿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出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

第四個環節,是拓展延伸

荷葉是小青蛙的歌臺,小水珠的搖籃,小蜻蜒的停機坪,小魚兒的涼傘,那在你眼裏荷時是誰的什麼呢?在一分鐘內哪個小組說得最多,哪一組就獲勝,並適時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滲透環保意識。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藍色的樹葉》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李麗小朋友向林園園小朋友借綠鉛筆的故事,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互相幫助,不應成爲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爲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

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孩子。讓小朋友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二、說學生

1、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但二年級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薰陶下,會逐步克服自私,做個充滿愛心的人。

2、孩子們喜歡讀接近他們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課文講了什麼故事,卻不善於逐句品讀、領會。

3、孩子們對於常見的、意義淺顯的字詞掌握起來要容易一些,所以儘管本課要寫的字多,但是記憶起來並不難。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二年級小朋友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本課案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目標的要求,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術、鉛”等9個生字,會寫“由、術”等10個生字。這條目標的確立是因爲課標告訴我識字教學是低段閱讀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本課中把它訂爲首要目標也是本課的重點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是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讀爲本,讓學生感悟道理,積累語言,所以教師要紮紮實實地指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

3、仔細體會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要構建生活的課堂,以一種生命對話式的教學進入課堂,讓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三者互相影響、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爲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我採用兩課時完成本課教學。現在我重點說第二課時。

四、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應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爲此本課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和朗讀指導法以及聯繫生活實際法。著名小語學家李吉林老師認爲,無論是認知活動、道德活動還是審美活動,都離不開情感的驅動。語文課標第一條也指出對低段兒童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對於兒童,尤其是低年段兒童一旦他們的認知活動能伴隨着情感,那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爲豐富,更爲深刻,也更爲主動”。因此營造出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經歷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習情景、閱讀氛圍,引導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將會使課堂充滿磁性。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準備採取以下步驟完成:1、聽辨質疑導入 ;2、指導朗讀,適度拓展,並進行情感滲透 ;3、再讀課文,說話練習;4、總結昇華。

(一)聽辨質疑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了“聽辯質疑”的方法導入課文。小朋友,我們來一次聽力大比賽,看看誰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師說四句話,說得對,你就鼓掌,說得不對,你就搖頭。

(1)、衆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學之間應互相幫助。

(3)、對待同學要熱情。

(4)、書上長着藍色的樹葉。

第4句被你們否定了,能說說理由嗎?這四句話針對課文的主要內容來設計,讓學生責疑:樹上怎麼會長出藍色的樹葉呢?這種導入方法,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朗讀是閱讀的根本,感悟的基礎,所以這一環節的教學倡導以讀爲主,以讀代講,在讀中悟,在讀中與故事產生共鳴。首先出示圖畫,讓學生看看這幅圖上缺少什麼,從中發現問題,知道李麗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原因,然後讓學生邊讀邊用筆劃劃圈圈,數一數李麗和林園園有幾次對話?

這樣處理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活動,是一個學生通過自主活動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在學生初讀課文基礎上,重點抓住李麗和林園園的四次對話進行訓練。根據事情的發生發展和學生情況,引導學生重點學習,讀懂第1組對話。

(出示第一組對話)讓學生觀察圖畫,練習讀,瞭解李麗,林園園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當時的情景,相機引導學生積累詞彙“小聲”“吞吞吐吐”;指導學生學習問句,讀出問句語氣。

2、3、4次對話,運用第一次對話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自主練習對話,體會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這樣,在教學手段上,注意以讀爲本,不斷鼓勵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反思,豐富內心的感受。通過初讀、再讀、品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很自私。並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流。

其次,適度拓展,情感滲透。一二年級的閱讀年段目標也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孩子樂於與人交流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時,孩子們已對文中的兩個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假如你是林園園你會怎麼做,你有什麼話對林園園說嗎?”“你覺得林園園以後會怎麼做?”在孩子們暢所欲言以後,及時鼓勵孩子。

(三)再讀課文,說話練習

語文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我設計了說話練習,說一個問句,用上“嗎”,說一句請求的話,用上“吧”,組織學生走進語言,感悟語言,從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比較簡單,目的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文,通過學習,解決問題,明白互相幫助的道理。

板書設計:

19、藍色的樹葉

( 互相幫助)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與前後教材知識體系的聯繫

是初中語文課本所錄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編入九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已經學習了《故鄉》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說,學生從中獲得了人生的啓示和藝術的享受,同時,對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有了初步的認識。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對描寫手法的認識,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併爲下一篇反映認識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打下基礎。

2、本課的知識體系《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一篇小說,講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輟學後隨父親一起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子,經歷了從開始的恐懼、孤獨到暴風雨之夜找鴨子變得勇敢堅強起來的故事。學習這篇小說,重點是使學生從陌生空曠的自然環境和恐懼孤獨的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中理解“孤獨”的涵義,教給學生一種勇敢,豁達的人生態度。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強調對課文的自主探究,學生就不能只是被動的傾聽教師的講解,被動的回答教師的提問。所以我想通過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有興趣去自主探究,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杜小康的孤獨之旅的涵義。本課的閱讀教學,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節,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確定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

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理論依據】:

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爲文本閱讀的主體,因其閱讀期待,閱讀心境,閱讀目的的不同,他們的閱讀感受也是不一樣的,而教師作爲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中蘊藏着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二、說教法: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在情節與現實寫照中得到情感體驗”爲教學主線,通過整體 感知,情節領悟,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快速閱讀,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主旨,與文章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說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來解決問題。

【二·三理論依據】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必須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請同學談談對“孤獨”二字的理解,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可以說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2、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着鴨子……杜雍和這纔將船停下來”。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纔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隨着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羣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表達了什麼的主題?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意圖】:遵循敘述類文體閱讀規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知的課文,並能加以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首先我們怎樣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2、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小組合作完成)

(1)P70、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羣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羣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2)P71、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文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提示:出發時:P69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P72害怕,膽怯安頓之後:P73感到孤獨時間久了:P74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P76堅強。

4、如何理解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呢?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爲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設計意圖】: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爲切口,通過與同學老師對話,合作探究,激發閱讀思維。並通過小說中對環境描寫,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難點得以解決。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大自然對話,與小說中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理解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在探究中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五)、課外作業學習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爲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

語文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琵琶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程序、板書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琵琶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3第二單元第三課,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世界;注意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注意結合詩人的創作背景來解讀詩歌。

《琵琶行》是白居易創作於被貶之後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詩中琵琶女幽怨的琴聲和不幸的身世深深的打動了詩人,激起了詩人情感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具有極大的審美價值。

(二)教學目標

本着“促進學生髮展”的新課程教育觀,圍繞三個維度,結合課程目標、教材特點、學生實際三個因素,力求易於操作、易於檢測,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三維目標

A、知識與能力:瞭解創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

B、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明確創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通過誦讀課文來感知課文; 通過討論點撥法、移情入境法體會情感內涵 。

C、情感與態度:感受詩作體現的人性美。

2、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主旨句的內涵。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教師是學習共同體中的首席”這一教師觀,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運用如下教學法:

指導自學法、引導點撥法、討論談話法、教學相長法

三、說學法(1)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淺顯字句的疏通,基本可以獨立完成;他們已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具有強烈的探求欲和敏銳的感悟能力。

(2)學法

學法的改變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與核心。依據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着在必修課“閱讀與鑑賞”方面“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新課標理念,學法設計如下:

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入境移情法

四、說程序

(一)、導入。

我以“知音”這個典故導入。俞伯牙和鍾子期因音樂而成爲知心朋友,白居易和琵琶女也是因爲音樂而情意相通。

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故事導入,會吸引其注意力,使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愉悅地航行,而且,典故的內涵與全文的主旨一脈相承,在學習之前,做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明確目標。

教學應有效。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我首先出示學習目標,這樣使學生學習時做到有的放矢,學習後可以自我衡量、自我檢測。

(三)、讀小序。

讓學生自讀小序,帶着兩個任務:

1、藉助註釋,自問自答,質疑解難,疏通文字。

2、請學生談談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之所以這樣設計,第一,要通過這個環節,夯實文言基礎,我覺得課程改革絕不是削弱或不要知識,學生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基礎之上,忽視基礎,學生髮展“更上一層樓”的理想,就會成爲空中樓閣。第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從被動到主動的學習意識,使他們能夠利用現有資源,獨立解決問題。第三,以小序爲切入點,以一點而帶全篇,牽一髮而動全身。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以小序爲點,可全部拎起。如學生在談“自己從中讀出了什麼時”,一定會有人談到創作背景和故事梗概方面的內容,當談到創作背景,教師可順勢引導完成“瞭解背景”這一任務,當談到“故事梗概”,教師可順勢進入下一教學環節——把握正文展開情節。這樣,使後續環節的呈現,水到渠成,回黃轉綠,教學思路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四)、讀正文。

師生共同誦讀之後,請學生合作學習,各用一句話,概括五段情節。

這是對課文的整體感和,也是理解主旨的基礎。學會合作,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

(五)、理解主旨。

1、找出主旨句。

2、賞析“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句。教師質疑:白居易與琵琶女二人“同”在何處?學生誦讀相關段落,發言。

3、賞析“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引導學生移情入境,深入體會白居易的“淚”包含的情感內涵。

4、深化:師點撥,這種感受僅僅是白居易一個人的嗎?學生髮言。

5、聯繫生活,師問: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和感受?

理解主旨句是本課的重點兼難點,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化整爲零、各個擊破的辦法,遵循由內容到內涵的認識規律,先把握內容,賞析第一句,再挖掘情感內涵,賞析第二句。之後,努力開掘學生的思維深度,於無疑處設疑:這兩句爲什麼會成爲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學生衆說紛紜之際,教師指出一個思考角度——這種感受僅僅是白居易一個人的嗎?在學生思維“幽咽泉流冰下難”時,教師適時點撥,由此使學生頓悟,明白這兩句所具有的普遍性。新課程明確規定,要以“在生活中學習”爲教學觀,要加強生活與知識的融通整合,聯繫生活,用活教材,所以最後引導學生迴歸生活。

(六)、小結及佈置課後作業。

以知音的主題作結。教師表達讀後感悟,請學生完成課後練筆。

這樣設計,既與導入內容呼應,全課首尾圓合,渾然一體;又高度概括人類情感的共通性,強化了重點、難點;同時佈置練筆,以教師的創作激發學生的創作,做到“課有盡而意無窮”。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

琵琶行

琵琶女 白居易

才貌雙絕 昔 才高位顯

年長色衰 今 被貶放逐

同 是 天 涯 淪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識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眼睛,我的板書即抓住主旨句這個“詩眼”,這個重點兼難點,體現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外在形式上,具有藝術性,“琵琶女”相關的內容用紅色,“白居易”相關的內容用綠色,賞心悅目。在呈現方式上,師生合力完成,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觀整個教學設計,就出發點而言,我力求讓學生言其聲、表其悟、抒其情、獲其得。儘管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但在新課程下,在課改之途中,我會一直“上下求索”!

語文說課稿 篇5

學習目標:

1、能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全詩,體會本詩清新明麗的風格。

2、理解本詩的內涵,能品味詩人筆下“愛的使者”——“雨”的形象。

學法指導:

蒐集資料,瞭解有關作者及本詩的背景。然後反覆誦讀,從語言從語言入手。運用聯想想象法和探究學習法,展開想象,把握詩中的意象,充分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學習過程:

課前熱身: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田圃( ) 禁( )錮 留滯( ) 喑( )啞 ( )

蓑( )衣 襁( )褓( )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

寒淺 洗禮 忍冬 留滯

溫聲細語 潤如油膏

3、動手查資料,瞭解作者的有關情況,整理後寫在下面的空白處。

4、反覆朗讀本詩,要注意把握語氣和節奏,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的連貫,也要在恰當的地方停頓,並要掌握好句中的重音,請根據下列的示例給全文做些朗讀標記。

(雨說:四月已經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場

等待久了的/魚塘和小溪

當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着種子

牧場枯黃/失去牛羊的蹤跡

當魚塘寒淺/留滯着游魚

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

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5、自由朗讀,寫出各節詩所表達的內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學習:

一、導入 。

二、聽讀課文:

同學們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頓等作標記,並要談談聽讀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

讀全詩,思考並討論如下問題:

1、詩的題目是“雨說”,你知道她是對誰而“說”的嗎?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2、結合詩中“雨”所說的那些話,想一想詩中的“雨”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她有哪些特點呢?哪些句子最能體現本詩的主旨?

3、詩的第七、八小節中,兩次寫到了雨要“教你們勇敢地笑”,你怎樣理解這“笑”的內涵?從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嗎?

四、品味欣賞:

朗讀全詩後,你最喜歡本詩的哪一句或哪一節呢?請說說你的理由。

五、問題探究:

自由吟詠,體會一下本詩通篇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對詩歌的表達有什麼好處呢?

課後鞏固與延伸:

一、摘錄兩句課外古詩文中描寫春雨的名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詩後問題。

秋雨聲聲

傅天琳

窗外的雨聲,

淅淅瀝瀝地說個不停。

窗內的語聲,

嘰嘰咕咕地說個不停。

窗外的說些什麼?

問那樹,那花,那小溪;

窗內的說些什麼?

問這笑,這吻,這眼睛。

窗外和窗內都說了一夜,

雨聲和語聲融合着夢境。

天邊的霞光呦臉上的紅暈,

化一朵神女峯前飄飄的雲……

1、題目“秋雨聲聲”能換成“秋雨”嗎?爲什麼?

2、本詩想表現什麼中心?

3、怎樣理解詩句“天邊的霞光呦臉上的紅暈,化一多神女峯前飄飄的雲”?

4、“雨聲和語聲融合着夢境”,“夢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說》用象徵手法寫出了關愛;《秋雨聲聲》用擬人手法寫出柔情,請你運用擬人或比喻寫出夏雨的熱烈,用詩歌的形式寫出。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日月水火》是一篇以圖形來認字的課文,文中通過幾幅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文字是怎樣來的,並根據圖形來學習這些生字。通過學習這一課,讓學生感覺到我們中國漢字的演變歷史,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從而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1、基於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學習獨立識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2)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針對這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我把本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通過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等多種方式,準確認讀“日,月”等8個生字,能找出字與畫的關係會寫“日、田”2個生字。

2、通過小組探究漢字的起源,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段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讓學生充分地認識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日,田”兩個字。

四、說教學方法

教法:由於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看圖識字、快樂識字、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很早以前,那是還沒有漢字的時候。有兄妹倆,哥哥負責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飯。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來要到他家後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妹妹還在睡覺,如果醒來找不到哥哥會着急的,可是怎樣告訴還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個好辦法,拿起樹枝照着遠處山的樣子在地上畫了一座山(貼圖),旁邊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後一會妹妹醒來了,看到地上的圖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邊洗衣服,她也學哥哥在地上畫圖,她照着小河的樣子畫了幾道彎曲的水流(貼圖),旁邊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來看到圖後到河邊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倆可高興了。從此以後,他們就用山、水圖來表示字,古時候的人就是這樣,慢慢地發明出變成現在的字的。漢字是不是意思呀!古人多聰明啊!我國古代人民在勞動中發明了漢字,多麼不簡單!像這樣的漢字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些這樣的字。板書課題。

故事中的兄妹都那麼聰明,那麼有智慧,我們一一班的小朋友也一定很聰明,一起來看看這些圖片,猜猜他們都是什麼字吧。(出示圖片)

(二)、比較字與圖,找關係

請同學們把字與畫對照起來看,說一說圖中哪一部分與漢字的哪一筆相似。我們先來看看日這個字是怎樣變化而來的。講解漢字的演變歷史(一邊說一邊出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字,剛纔小朋友們都見過了,而且有個別字都已經認識了,你們覺得學這樣的字有意思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三)教學生字。

(1)讓學生看圖讀生字,先自由讀,在小老師領讀,在同桌互讀,指名讀。

(2)去掉圖畫讀生字。小老師領讀,同桌跳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3)檢測生字。

猴媽媽讓小猴去摘桃子,可是在路上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這可怎麼辦呢?其實呀這條河裏有一座隱形的橋,要是小朋友幫助小猴認完這些字,小猴就能順利過河了,小朋友們有信心幫小猴過河嗎?誰先來幫,好,你來。檢測生字。指名讀。

(四)拓展練習。

《新課標》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在學生學會這些字之後,又讓學生練習讀了一些課外的字,這樣很好地進行了一個拓展。

(五)輕鬆一下。

小朋友學了一段時間,已經累了,我們來放鬆一下。跟着《如果感到快樂你就拍拍手》的音樂來輕鬆一下。把歌詞改爲<如果學習累了你就拍拍手》。

(六)寫字。

活動完了現在我們來寫字。看今天要寫的第一個字,先觀察它在田字格中的站位,舉手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說)說得很好,現在我們來書寫,先看老師來寫,(師範寫,生書空)來看一下第二個字,第二個字比第一個字多了一筆,它們的佔位一樣嗎?(指名說)師範寫,生書空。來給它找個朋友。指名說,出示課件上的詞語。好現在打開書開始在書上寫,先描紅,再書寫。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看那位同學做的最標準,老師有獎勵。教師巡視指導坐姿和握筆姿勢。找出寫得好的作業在展示臺上展示,並讓學生評判。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珍珠鳥》一課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爲內容專題編選課文。這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係,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

《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從對“人與鳥”的關係的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2、教學目標:

①積累生動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欣賞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進行描寫的手法。

②引導學生學習抓住的關鍵詞或句子來把握全文感情基調,分析作者和珍珠鳥建立相互信賴關係的過程和原因。

③進一步強化學生朗讀、默讀、速讀、精讀等能力,在讀中品味,逐步培養學生對詞語句子細緻入微的體味能力。

3、教學重點: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的內涵。

4、教學難點:領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和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

5、學情分析:①從德育角度講,現代學生並不缺少“被人愛”,相反地,恰恰是因爲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嚮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樂於創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②從語文角度講,初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長期任務。

二、說教法

朗讀型美讀鑑賞法:(此法由葉聖陶先生提出)。

設置原因:

1、本文描寫人鳥相親的畫面,語言優美精緻,有着濃郁的詩意,適合朗讀。

2、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對於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裏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教師表情化的朗讀可以把作者感情的流程直接訴諸於學生的聽覺,加之伴隨着語意的理解,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漸被打動,從而使他們逐漸展開全面的鑑賞活動。這樣以讀導講,以講導讀,更能使學生明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意蘊。

三、說學法

1、朗讀鑑賞法

設置原因:A、初中學生由於閱歷淺,生活積累少,以及思維能力的限制,他們不可能如高中生一樣,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體味來切入文本,對作品獲得感性的認識。

B、學生的朗讀可以讓學生調集各種審美心理因素,去親歷再造作者言語表達生動性的過程,在情感上與產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獲得再創造的興趣和喜悅。

2、小組合作學習

設置原因:A、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

四、說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蒐集帶有“鳥”字的成語

(二)導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展示“鳥語花香”的境界,以便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速讀課文,要求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由此引導學生走進,通過精讀研討,看看人與鳥的信賴是如何營造出來的。

(四)精讀研討:

這一階段,讓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舉手搶答;或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或發揮想象,嘗試着扮演鳥爸爸、鳥媽媽、雛鳥的角色,進行精彩的家庭對話。雛鳥活動的那一部分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多媒體展示文字和畫面),學習細膩的描寫手法。這些教學形式,會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起來,每個人都想參與,都想表現自己,我們的課堂教學便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問題設計:

1、我初見朋友送的珍珠鳥時心情如何?從文中哪句話讀出了這種喜悅之情?

2、可是緊接着,作者爲什麼單獨用一段強調“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想象:這對怕人的鳥被送到新的主人家,心裏會想些什麼?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試着扮演鳥爸爸、鳥媽媽的角色,說說他們將進行一段怎樣的家庭對話?

3、我在關愛珍珠鳥的過程中,首先爲它做了什麼事?怎樣做的?我這一溫存的舉動換來了什麼?你從這一叫聲中讀出了什麼?

4、我還爲它做了哪些事?我的付出又換來了鳥怎樣的反應?

過渡:是誰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

5、雛鳥長得怎樣?

想象:雛鳥誕生後,它的爸爸、媽媽將對它進行怎樣的教育?雛鳥會心悅誠服地接受嗎?請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展開一家三口的對話。

6、雛鳥對我有什麼反應?我又是怎樣關 愛它的呢?請一位同學朗讀雛鳥活動的段落,大家思考剛纔的問題。(大屏幕出示與文字有關的畫面)

7、雛鳥的變化和我的關愛是分不開的,我在雛鳥活動的時候是如何對待它的?請同學們根據大屏幕提示的問題回答。

8、在我的關愛下,鳥不但親近我,信任我,還對我產生了一種依戀,你能從文找出雛鳥對我依戀的句子嗎?作者在表現這種依戀的情感時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9、讀到這裏,你感覺作者筆下的鳥和你以往見到的有什麼不同?

10、這種表達效果和作者細膩的描寫是分不開的,你認爲作者對雛鳥主要進行了什麼描寫?能找出相關詞語嗎?請帶着對鳥的喜愛之情朗讀這段文字。

過渡:我們再來看這鳥,親暱的趴在作者肩頭睡着了,還呷呷嘴,似乎在做夢。

想象:此時的鳥做了一個什麼夢?

11、作者也被鳥的這種親暱、依戀的深情所打動,靈感涌上心頭,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想象:作者在這裏想對我們人類發出怎樣的呼喚?你以後會怎樣做?

(五)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想讓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喚起情感上的共鳴,走進大自然,留心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親近它,欣賞它,關愛它,並象作者一樣及時捕捉靈感,拿起筆細膩的描寫出自己喜愛的動物。

(六)課堂結束

多媒體展示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結束今天的課堂學習。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裏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課標》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應根據三個緯度設計。根據低年級的學段目標和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應該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

識字教學與朗讀教學。

教學難點:

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我們要上好一節生動的語文課,做好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多種載體,更好的爲教學服務。例如:在課前我們需要好課本插圖,製作生字卡片等,有準備的教學,是成功教學的開始。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學情,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本節課,我通過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熟讀課文法:本着“以讀爲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讀對課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學生就能進一步的感受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感受到語句的優美。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以學生的“學”爲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放開手腳,積極參與,大膽求索。本課我指導學生用如下方法進行學習:

朗讀感悟法:《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學習方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創設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使學生學有所獲,這一課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 識記生字,感悟課文,第二課時,複習鞏固,指導書寫。我重點說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認識一位非常美麗的媽媽,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曬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讓世界一夜之間變得一片雪白,請小朋友來猜猜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夏、秋、冬就構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四季》,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設計意圖:

通過擬人化的導語使學生產生了對四季探究的好奇心,讓學生感知四季給大自然的美,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四季》課題並相機出示課題。

(二)分層學習,激趣識字

1、我這裏有幾幅美麗的圖畫,(出示課本插圖)你能分辨出這是哪個季節的景色?誰能按照四季的順序把它貼在黑板上?老師這裏還有四個字,你能把它貼在對應圖的下面嗎?(春、夏、秋、冬)

誰想當小老師,領同學讀讀這些字,並組一個詞。

2、同學們真聰明,這麼快就認識了四個字,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生字寶寶,出示課本生字卡片,以個別讀、小組讀、開火車讀、全班讀等形式學習生字,在識字過程中交流識字方法(師糾正讀音,個別字要求學生組詞),並認識偏旁:月字旁、口字旁、禾字旁和雨字頭。

3、認識了這些生字寶寶,現在我們把這兩個生字寶寶送回家,學寫生字“口”,並學習新筆畫“橫折”,注意寫口時要上寬下窄。

設計意圖:

本節課要學習11個生字,內容較多。爲了讓學生學得輕鬆,把生字分成兩步來學習。讓學生以個人讀、互相讀、小組讀和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讀生字,既使學生讀準了字音,又使老師檢查到學生掌握的程度。

(三)誦讀課文文中感悟

(一) 學習春天部分

A:抓住美的景色,指導觀察

1、師:同學們四季的景色很美,你們知道老師最喜歡哪個季節嗎?老師最喜歡春天,你們看(師指春季圖),圖上畫了哪些景物?(相機指導“草芽”這個詞,因爲春天,小草剛從土裏鑽出來,冒出尖尖的小芽,這叫做草芽,可以讓學生做做草芽的動作)

(課件出示春天的圖片)

2、看看書上是怎樣描寫這幅圖的?誰能讀讀這段。

B:抓住美的語言,指導朗讀

1、指導朗讀:草芽剛長出地面尖尖的、嫩嫩的,我們的聲音要讀的輕一些、細一些,表現出草芽的柔嫩。(各種方式讀)

2、師:要想更加讀好課文,我們要加上自己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誰能加上動作演一演這段。(各種方式演)

C:抓住季節的特點,學生仿寫

師:同學們,春天除了草芽、小鳥還有哪些小夥伴會說“我是春天”。老師先說一個“桃花紅紅,他對蜜蜂說:“我是春天”。(學生自由說)

(二)總結學法,自學夏、秋、冬部分

1、師:同學們,老師領着你們學習了春天,回憶一下,咱們剛纔用了什麼方法來學習的?

學法指導:

看一看(看看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讀一讀(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段)

演一演(分角色加動作表演這段內容)

說一說(說一說這個季節還有哪些小夥伴,它會怎樣介紹)

2、現在請你們前後桌爲一小組,選擇一個喜歡的季節,按照我們這四步學法,自學春、夏、秋、冬。

設計理念:

注重以人爲本,抓住低段學生特點,採取多種方法學習語文。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學生表演的惟妙惟肖。讓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小夥伴會說“我是春天”。努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發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並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這樣,語文教學與舞蹈、生活等學科自然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彙報:

秋天:

(1)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相機指導穀穗爲什麼彎了?做一下鞠躬動作。

(2)讀這段:教師指導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多種形式的讀)

(3)加動作演一演這段

(4)除了穀穗還有哪些小夥伴會說:“我是秋天”。

(夏天和冬天都用以上方法分四步彙報。)

設計理念:

學生掌握了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文的傳統,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自主學習。

(四)拓展延伸情感延伸

1、剛纔我們共同走進了四季,感受了四季,感覺四季的景色太美了,你們喜不喜歡四季的景色?那麼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獨特方式,來表達你對四季的喜愛之情?

(學生唱歌《春天在哪裏》、背詩《江雪》、《小池》、《春曉》、兒歌、欣賞圖片)

2、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尋找到了四季,同時也感受到了四季的美,我們要想把這美麗的四季永遠保存下來,我們應該怎樣做呢?(保護環境,學生聯繫實際再說說。)

3、我們用什麼辦法把它們留在身邊呢?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季節畫下來,怎麼想的就怎麼畫,可以發表幾句感想、可以自己創作小兒歌。(教師利用網絡給學生提供一個七彩園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設計理念:

注重知識的整合並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四、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追求言簡意賅,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中快樂學習。

在本課的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更好的爲學生服務,是我一直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着這個方向鍥而不捨地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