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集合六篇大綱

精選說課稿集合六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說課稿集合六篇

說課稿 篇1

  1.說教學內容、對象

《電子板報高手》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實驗教材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的內容,教材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

  2.說教學作用地位

本課是這個單元中比較重要的一課,也是學生能熟練運用Word20xx創作電子板報必不可少的一環。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畫圖軟件,並在前面幾課掌握了Word20xx排版的基本知識、插入特殊符號,以及插入剪貼畫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另外要鼓勵學生從網上搜索資源、下載圖片,對文字、圖片、藝術字、圖形、文本框等版式設置進行整體構思,這些都是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Word是應用廣泛、功能強大的文字處理軟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練運用Word軟件,是社會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軟件的應用領域是文字處理和排版,當然Word的軟件教學之重點也就是這兩點。文字處理包括文字的錄入(這有涉及漢字輸入法的知識)、編輯、格式設置(字體、字號、顏色、特殊格式);版式設置包括頁面設置(紙張、邊距、縮進、間距、邊框、背景)、對象(圖片、文本框、藝術字)插入及版式;表格製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飾。

  3.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和製作電子板報,讓學生理解、掌握並熟練運用Word一章的各知識點;

熟練運用Word軟件進行復雜圖文排版;

培養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傳輸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

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4.說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重點:格式設置(文字、圖片)、表格製作。

難點:版式設置(頁面、分欄、文本框)。

關鍵:使學生清晰掌握藝術字工具欄的特點和作用,通過團體協作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正確掌握其使用方法。

  l 說教學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以任務驅動法爲主,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探究——合作——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比較法、演示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教師採取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式,佈置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學→教師穿插介紹知識重點和難點→歸納結論、評價成果,即學生通過製作一份電子板報,在學中練,在練中學,並在其中要求融入審美情趣、網絡技術、社交能力的展示。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本課爲浙版小學美術第二冊第2課——《水彩遊戲》。

兒童的生活離不開遊戲,不管是“丟手帕”、“老鷹捉小雞”,還是簡單的兔子舞,都能釋放他們的純真和快樂。水彩遊戲以色彩的流動變化、水色交融,讓兒童充滿想象和嚮往,更能激起他們的創造力。當隨意的滴、淌、染、吹造就一幅幅意想不到的傑作時,孩子們的想象之窗也被打開了,染出萬花筒,吹成百草園,滴出太陽雨,淌出千千萬萬朵美麗的火花,使我們看到了他們賦予作品的稚拙卻深刻的情感。水彩遊戲對培養兒童色彩的敏銳感知力、調控力與想象力有較大的作用,而這些能力也是孩子們以後學習新知、參與社會、創建事業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本課以《水彩遊戲》爲題,通過水彩的不同技法和工具材料的運用,表現各種不同的色彩搭配形成的效果,新奇有趣,極富想象力。教材選擇了紅、黃、藍,三原色組成的學生作品,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各種不同的色彩名稱,感受色彩遊戲的魅力。教材還選擇了滴、淌、染、吹這些水彩畫技法,更讓學生在基礎學習水彩技法的同時創造出新的水彩玩法,激發學生學習水彩畫的興趣,同時還讓學生進行適當地聯想、想象、添畫,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鍛鍊了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審美情趣。

  說教學目標

1.瞭解滴、淌、吹、染這些不同水彩技法產生的效果。

2.初步學習運用滴、淌、吹、染這些不同水彩技法創作一幅有主題的水彩畫。

3.培養學生敢於創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水彩遊戲的各種玩法。

難點:運用多種形式的水彩技法創作一幅有主題的水彩畫。

  說教學法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自主嘗試,體驗感悟的指導思想進行教學。

首先,通過紙筒人帶來的禮物導入,這樣的導入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接着,以學生的自主嘗試與探究進行美術體驗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發明創造,使活動更近一步。然後,根據對比得出添畫的方法,有意的讓學生對作品進行主題性的創作。最後,以“水彩遊戲,放飛創想”的展板形式進行展示,不光是展示了學生本課的創作,更重要的是展示着學生體驗的一種感受,每幅作品都是有思想有生命的,這樣的活動也顯得更有意義。

  說教學程序

  一、猜測技法,激發興趣

1.出示四幅水彩作品,學生觀察並猜測其表現方法。

2.嘗試用四種方法進行水彩遊戲,教師小結水彩技法。

3.揭題《水彩遊戲》。

  二、嘗試遊戲,探究技法

1.學生自主嘗試水彩遊戲。

2.學生髮明新的水彩玩法。

  三、欣賞作品,引出添畫

1.欣賞大師作品,對比得出添畫。

2.學生幫教師進行添畫聯想。

3.學生交流添畫設想。

  四、水彩遊戲,放飛創想

學生進行水彩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五、作品展示,自主評價

請學生談談創作方法,畫面表達的情景以及表達的個人情感。

  六、拓展延伸,獲得提升

欣賞不同工具,不同方法表現的水彩作品,拓展學生的水彩表現形式。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以“我”的見聞爲主線,按時間發展的順序敘述盲童明明的言行舉止,描繪他的音容笑貌,同時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字裏行間飽含着對盲童的喜愛之情。盲童明明是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她雖然生下來就看不見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麗可愛,聰明機靈,乖巧懂事,有一顆善良的童心,懂得關愛別人。“我”和她相識的時間雖然比較短,但她“帶給了我許多快樂‘----她清脆的笑聲感染了“我”美好的愛心感動了“我”,她就是一個“番茄太陽”,掛在了“我”心裏,讓我感受到了溫暖。

二、 說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部分句子的含義。

2、 能力目標:通過朗讀、感悟、體會等方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情感目標: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從而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憑藉課文語言材料走進明明,知道她是一個漂亮聰明樂觀和富有愛心的小女孩,感悟三個“番茄太陽”含義。

四、 說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敘事,寫人、抒情相互結合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了文章的兩條線索進行教學:

一、是明明的笑,

二、是明明的笑對作者的感染。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圈畫批註、感情朗讀等多種手段引領學生逐步明確“番茄太陽”的三個不同含義,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心,讓“番茄太陽”永遠掛在我們的心中。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番茄,太陽,太陽番茄,這個奇妙的組合告訴了我們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盲童明明,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讓我們走進盲童明明的內心世界。

[激情,激趣,巧妙引入課題]

(二)精讀感悟,直奔課文重點。

1、指導學生感悟盲童明明的心靈。

(1)從盲童明明的容貌和言行的句子中感悟盲童明明的心靈。

(2)默讀感悟,批註。

(3)生生對話,師生對話,體悟小女孩的內心結合學生回答,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些句段並板書:樂觀 好奇心 機靈 聰明 善良 有愛心

2、 導學生再讀課文,體會盲童明明給“我”帶來的快樂和感動。

(1)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我”心情變化的語句。

(2)彙報交流並板書 灰暗----溫暖-----快樂------感動

(3)探究是什麼給“我”帶來這樣好的心情變化?

讓學生體會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給“我”帶來好的心情變化。

[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感悟人物內心世界,指導學生學會朗讀,學會傾聽,體會人間真情]

(三)理解”“番茄太陽”含義

1、課文爲什麼以番茄太陽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每一次都指什麼,讓學生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2、 本對話、師生對話,探究“番茄太陽”含義

[抓題眼,理解課文重點,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探究“番茄太陽”含義]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明明的笑容那麼真,那麼美,是因爲她背後的善良和愛心。

1、暖我的心的,僅僅是明明嗎?你覺得誰也是?

2、 生活中,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陽”?

3、小結:所有心中有愛,無私奉獻的人都是“番茄太陽”是的,只要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顆“番茄太陽 ”,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到處充滿與溫暖。

[發展個性化語言,拓展思維]

(五)配樂感情朗讀

讓我們帶着這種美好的感情再一次走進課文,體會人間真情。(播放《種太陽》)

[用歌聲《種太陽》激發學生愛心,把教學推向高潮]

(六)作業超市

1、課外閱讀愛心小故事,並試着講給周圍的人聽

2、讀了這篇體現人間真情的故事後,寫一篇不少於200字的讀後感

3、 推薦有關愛心的詞語,愛心名言讓學生抄在筆記本上。

4、 做一個愛心小卡片送給你周圍的人感染周圍的人積極參加獻愛心活動。不公感染孩子,感染周圍的人才,讓番茄太陽掛在每個人的心中。

(七)板書設計

樂觀 聰明 有好奇心 善良 有愛心

灰暗-----溫暖------快樂------感動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地位及作用

《小聖施威降大聖》這篇課文選自《西遊記》。《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峯,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爲這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趣。”書中將善良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評巧妙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着諷刺小說的發展。這部名著也是新課標推薦給中學生的課外讀物之一。學習這篇課文可以引導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閱讀這部名著,更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這篇課文安排在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想象極爲豐富的作品。作者以種種奇思妙想,描繪出一個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讚歎,引人遐想。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這篇課文又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所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西遊記》的故事中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着得益於它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而本文中小聖與大聖的鬥法,多次變化,正是情節曲折離奇的具體體現。孫悟空是“人、神、猴”的化身,它的機敏、堅毅及無畏精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我把“瞭解神話故事離奇曲折的特點”及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作爲本課的教學目標。

要想透徹理解本文,必須讀原著,把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這樣就必須把速讀這種讀書方法教給學生。另外,《西遊記》語言生動形象,詼諧幽默,所以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我把“速讀”“品讀精彩語言”作爲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一般體現在教學目標中。《西遊記》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所以把“掌握課文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作爲教學重點之一。《西遊記》雖然是神話,但也有其深刻的社會意義。正如《聊齋志異》一樣,有對黑暗現實的批判,更有對人性真善美的褒揚。所以,把“感受孫悟空機敏、堅毅的品質和無畏的反抗精神,激發學生對孫悟空的喜愛之情”作爲本課的又一重點。

由於《西遊記》是長篇古白話小說,其語言特徵、遣詞造句、方言運用等方面都與現代語法有較大差別。如“掣棒抽身就走”“走到那裏不見了”等句子,“那”與“哪”、“帥”與“率”、“攛”與“躥”等通假字,“樗樗”“花鴇”“躘鍾”等生僻字,學生較難理解。所以,“體會本文的語言魅力”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1.默讀法。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默讀,並有一定的速度,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準確把握人物形象,爲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打好基礎。

2討論法。就情節發展、傳神筆法和課文結構、主題、人物形象等解讀設疑。更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合作探究、深入品讀神話故事。

3.探究拓展法。由於本文是長篇節選,與本文相關的情節很多,可以讓學生在課外蒐集整理。

五、說學法

1.默讀,帶着問題、思考着讀。

2.課外閱讀,自己動手蒐集資料,豐富本文情節。

3.自查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

4.合作探究。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使學生學有所疑,學有所獲。

六、說教學過程

1.導語。

由於同學們都熟悉孫悟空,可以直接導入。

2.知識準備,檢查預習。

(1)生字、生詞(結合工具書和課後註釋)。

(2)作者。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顯示)

(3)題解。

3.整體感知課文。

問:本文有哪些情節?據此可以幾部分?

學生小組探究後交流,教師明確。

全文可以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鬥敗被圍。第二部分:二者鬥法,多次變化。第三部分:再次被圍。

4.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問:你喜歡本文的.哪些情節?爲什麼?

(要引導學生說出“情節”及“原因”,說“原因”要包括“人物形象、特點、語言特點等。)

問:通過前面對情節的賞析,你喜歡本文的那個人物?爲什麼?

(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孫悟空、二郎神)

問:本文人物形象鮮明,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的?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生動、準確、形象、詼諧、幽默等。)

5.拓展延伸。

(1)請學生補充講述與本文有關的情節,也可以是人物別號、人物之間的關係、人物的結果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談學習本文後的感悟:主旨。

6.課堂小結。

7.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

(2)課外閱讀原著《西遊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析

(一)教材解讀

《藏戲》一文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爲“中華民風民俗”,通過本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北京的春節》與略讀課文《各具特色的民居》這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瞭解了一些傳統的民風民俗,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到了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含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同時也進一步瞭解了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了作者怎樣謀篇佈局。

《藏戲》一課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瞭解藏戲的特點以及藝術特色。教師還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的資料幫助學生感受藏戲的藝術魅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藏戲的喜愛與讚歎之情。

(2)激發學生對祖國戲劇藝術、傳統文化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四)教具準備:中國各種地方戲劇的錄音片段

(五)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

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備課前我仔細閱讀了教材和教參,對本課的情知因素進行充分挖掘,在教學時,我努力嘗試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課文中蘊含的內容、表達的思想。以進一步加強和鞏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運用已有學習經驗、方法,去獨立、自主學習略讀課文,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三、說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讀書、思考、說話時間。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了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爲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煩瑣的教學分析。如果一味地講,不講求形式的多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都是很厭煩的事。爲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愈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所以在朗讀時可採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但有一點需注意,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表演的形式,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的不同課型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此外,教師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爲讀而讀,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出讀的層次性。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在《藏戲》一課教學時我準備主要運用了默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朗讀形式。

默讀,有助於學生的思考。這種朗讀方式最適宜略讀課文的教學,因此,在教學《藏戲》一課時,我根據本篇課文的課型特點及學生學情情況,引入本課課題後,讓學生閱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然後帶着課前導語中的要求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學生在默讀中最易集中思考問題,很快學生就交流出了問題的答案,自學了文中的字詞,學生在默讀中放飛了閱讀理解的思維,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

男女生讀,在《藏戲》一課教學中,我就是將師生合作讀穿插了教師與男生合作讀1自然段和8——16自然段,教師與女生合作讀2自然段和17—18自然段,教師與男生一齊合作讀3自然段和20自然段,師生共同合作讀21自然段。師生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這樣的朗讀方式不但讓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還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合作中增強了競爭意識。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如《藏戲》一課,課文開頭前三個自然段用反問和排比句式概括強調了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表達方法新穎獨特。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學生交流理解了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後,播放一段藏戲視頻讓學生欣賞到了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祕,之後,我又讓學生齊讀課文開頭三個自然段、結尾21自然段,用這樣的朗讀氣勢再次感受藏戲的無窮魅力和中華文化的悠久。

二、創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葉聖陶曾說:" 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爲親。"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把文字符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與文本中的主人公融爲一體,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爲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準備。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學<<藏戲>>一課時,當我讓學生自主研讀了課文4—7自然段閱讀了藏戲的傳奇形成,瞭解了一個年輕的僧人唐東傑步帶着僅有七位姑娘組成的班子勸人行善積德,爲民修橋造福,沒想到竟然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藏戲的感人故事後,孩子們被唐東傑布爲民造福的美好心願和七位姑娘的義舉深深的打動了,藉此良機,我在此教學環節,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促進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這時孩子們興趣濃厚, 在愉悅中積極朗讀,都朗讀出了藏戲的開山鼻祖唐東傑布的爲民造福的偉大精神朗讀出了七位姑娘的善舉,教師根本不需做過多的人文內涵的挖掘,學生所表達的感情色彩已非常到位。用心、用情去讀,這種情境會讓學生永難忘記,文中人物也會讓學生長久記憶。這樣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欣賞和評價能力,又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到了實處。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摹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爲小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範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範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教師的範讀可以讓學生知道課文的基調是歡快的、高昂的,還是平緩的,低沉的,給學生以遵循。再加上兒童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學生讀書的能力也便逐步形成了。最後再讓學生一遍遍入情入境地朗讀創設出良好的情境,就能根據課文內容激發情感,宣染課堂氣氛,從而把教師的心傳遞給學生,使作者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心情交融在一起,進而爲教學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示範朗讀,能夠創設意境,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的表情朗讀多了,學生的臉上纔會顯出豐富的情感。所以作爲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面對一首首優美的詩文,教師若能入情入境地範讀,學生定會如沐春風,陶醉其中;如若一篇篇感人的故事,教師可以聲情並茂地朗讀,學生就會激發情感,如臨現場。我在教學《藏戲》一課的重點部分8—20自然段,學生在教師的激勵點撥、釋疑解惑中交流體會了藏戲的藝術特色和課文中作者所採用的相呼應的有詳有略的表達方式,我讓學生在前面的多種形式的默讀、快速讀、有感情地朗讀 、自由讀、齊讀……之後,又採用了師生合作讀的朗讀方式,教師讀1、2、3自然段,學生朗讀與1、2、3自然段相對應的段落,即:師讀第1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師讀第2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生讀17—18自然段。師讀第3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的呢?生讀20自然段。學生在教師抑揚頓挫的反問語氣及強烈的排比句式朗讀中受到了感染,教師表帥的作用創設出良好的情境,激發了學生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特色和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在此教學環節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讀,敢於取捨以使長文短讀,突出重點,凸顯了略讀課文的課型特點,讓學生隨着教師朗讀,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詳有略的描述,想象出了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

四、預設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觀看資料,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聽一聽,看一看,你能說出這些戲曲的名稱嗎?

2.上節課,我們隨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樂的春節,我們的祖國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黑格爾曾經說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着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個古文化十分發達,堪稱相當成熟的民族。她所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之神奇獨特、燦爛輝煌,正好印證了世界智者有關民族成熟與否的論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最久遠的戲劇之一。藏戲藝術,劇種流派衆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蚌》《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蘇吉xx》八大劇目已成經典,音樂唱腔韻味雋永,面具服飾五彩繽紛、瑰奇神異,名角新秀不斷涌現。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藏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着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

1.閱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

2.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後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4.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後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19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自主研讀4—7段,感受藏戲形成的神奇。

1.自由讀4—7段,思考藏戲是怎麼形成的,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後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3.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傑布爲民造福的美好心願,七位姑娘的義舉,……

4.把你的感受帶入文中,有感情地讀一讀吧。(教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可作範讀)

小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紮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傑布不愧被譽爲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着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聖和肅穆感。

四、自主研讀8—19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出示研讀主題:①( )的面具;②( )的舞臺;③( )的演唱風格;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覆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2.集體交流研讀結果,說說你是從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樣、誇張、形象鮮明。

②舞臺: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爲一體。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3.補充閱讀短文,感受藏戲的地域文化特點。

閱讀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說,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彷彿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藍天白雲。這話並不誇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勁的疾風,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鬱,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它那類似西洋詠歎調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緊緊抓住,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說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藉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地則多爲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於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儘管短暫的接觸,使得我至今還沒有完整的欣賞過一場藏戲。但是以採訪爲機緣,在視聽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戲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經注入了額外的意義,它也將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讀後交流:藏戲獨特的地域特點體現在哪?)

4、教師讀1、2、3自然段,學生朗讀與1、2、3自然段相對應的段落,即:師讀第1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師讀第二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生讀17—18自然段。師讀第三自然段: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的呢?生讀20自然段。

5.對照開頭,體會寫法。

①再讀8—19段,請你試着用幾句話概括藏戲的特色。

②指名讀1—3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

③評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5.總結:有着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後,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紮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

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醜。可以說,她是藏族羣衆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6、作業:試着編廣告詞,向人們宣傳藏戲。

板書設計:

7、藏戲

戴面具表演

不用舞臺

歷史悠久 程式固定

唱腔、動作豐富

演三五天毫不稀奇

說課稿 篇6

一、理解教材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包括: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因爲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教材把認識立體圖形排在平面圖形之前。教材在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新課標的兩大理念: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注重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

二、瞭解學生

兒童對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協同運動的,這有利於增進他們對所處環境的認識,爲將來學習幾何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關於形狀,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的感知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需要進一步抽象化,形成簡單的幾何概念,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我的學生大多是五六歲,年齡偏小,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數多(56人),分組活動不容易組織。另外,據我課前調查,學前班雖然也認識過這些圖形,但很多孩子將“長方體”說成“長方形”,將“正方體”說成“正方形”,也有將“圓柱”說成“長方形”的,將“球”說成“圓”的更多,所以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

三、擬定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爲:1、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這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這是數學思考方面的目標);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這是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

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四、學法與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爲學生應採用這樣的學法:

一、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更要多動手操作;

二、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三、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學以致用。

“教”是服務於“學”的,與這些學法對應,教師該做的是:

一、準備大量的實物和模型,爲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提供材料;

二、營造好學習氛圍,組織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探究;

三、適當指導,幫助學生提高。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藍貓,我先出示漂亮的藍貓圖片,然後說:小朋友,今天聰明的藍貓來和我們一起上數學課,咱們每個組的桌上都有一個袋子,這是藍貓給大家的禮物,看一看是些什麼?藍貓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看哪個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這裏用藍貓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引入課題,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並能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小組活動,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組活動,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並板書名稱。然後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讓學生認一認,並與相應的實物歸爲一類。

經過上面的活動,學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經驗,這時教師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幫助學生將感性認識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徵。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這些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組內交流。

(2)在班上彙報交流。

親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學生對幾種立體圖形特徵的體驗,和同學的交流有利於豐富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在以上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圖抽象出模型圖

教師以一句“藍貓放映的時間到了”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來。通過幻燈片,從一個個實物圖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一般模型圖。

前面的兩次小組活動,以實物和模型爲研究對象,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這時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圖,再過渡到模型圖,逐漸抽象,爲的是促使學生形成幾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記憶想像。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辯認,將這些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並用手比劃。

(3)兩人遊戲:猜一猜

一人閉上眼,摸一摸別人給出的一種實物,判斷它的形狀。

這一組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四種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

安排這一環節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四)、遊戲中體驗特徵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遊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對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徵有更豐富的體驗,並能培養動手能力、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