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品】說課稿集合4篇大綱

【精品】說課稿集合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說課稿集合4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後的閱讀中不單是從文章的內容去理解文章,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文章的結構,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地進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爲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重點的語段作爲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爲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啓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爲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着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

實際上是爲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高貴品質。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由題入文,設置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後,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麼?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着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麼的?這爲體現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於是我又問道: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置麼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剖析課文,理解中心。

文章讚揚的是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爲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自然段讓

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並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後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爲什麼軍需處長穿得這麼單薄?”這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我緊接着說:“這麼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着這麼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爲什麼這麼鎮定,這麼安詳呢?

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爲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爲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並進行配樂範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文章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爲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後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爲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爲什麼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爲什麼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

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爲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士發棉衣,以至凍死。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爲下文體現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爲什麼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複雜的感情。他爲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疚。

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麼區別;“抽動”和“抖動”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後,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爲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着問道:“課文爲什麼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衣着和詳寫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爲了突出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文章中心思想關係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爲學生今後習作作鋪墊。

(三)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說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捨己爲人、一心爲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裏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在講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爲什麼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爲樹立了軍需處長那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爲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士們一定能經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四)總結課文,薰陶情感。

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說:“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五)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爲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

(1)用“溼潤”“晶瑩”造句。

(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莫高窟》是教科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前接世界之最的《長城》,後接歷史遺蹟《盧溝橋的獅子》。所有這一切都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蘊。本課描述了莫高窟姿態各異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飛天壁畫,那栩栩如生的臥佛向人們展示着迷人的風采。這一奇觀凝聚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心血。

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來介紹的,第一段總寫莫高窟所處位置和環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寫了彩塑和壁畫,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中運用了生動準確的四字詞和排比等描寫神態,將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畫展現在讀者眼前。無論是用詞造句,還神態描寫,表達方法,結構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側重訓練點;第四段總結全文,讚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內容極具鑑賞性,教學中要可運用圖片引導學生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生

本班的學生處於小學中段,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如:自學生字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等。但是該班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差,學生思維不夠活躍,少數學生特別喜歡錶現自己,能積極舉手發言,多數學生只是靜觀其變。

三、說教學準備

教師:查找莫高窟圖片並製作成燈片、蒐集其它三大石窟的有關資料

學生:查找資料,瞭解莫高窟的相關知識;熟讀課文。

四、說教學目標

1、瞭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遺產的藝術價值,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總——分——總”的寫作方法和運用數字說明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認識課後九個生字,會寫“絕、價、值”等13哥要求會寫的字。

五、說教學重難點

1、體會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彩塑和藏經洞的文化藝術價值,學習本課的說明方法。

2、學習作者從多方面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體會運用“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六、說教法、學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走進莫高窟,欣賞莫高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

2、揣摸感悟法:是在學生熟讀文本的基礎上,揣摸、感悟、學習作者用詞造句、表達方法等,有利於學生語文學習基本功的提高。

3、欣賞對比法:圖片與文本進行對比學習,讀文本、看圖片、再讀文本,從而,瞭解作者的寫法。感受莫高窟這一古代藝術的魅力。

七、說教學過程

1、導入,觀看視頻導入,引起學生興趣。

2、初讀課文,思考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分段研讀,引導練說。

4、總結。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與運算.

2.會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乘法運算.

3.使學生能聯繫幾何課中學習的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會利用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化簡二次根式.

2.難點:二次根式的乘法與積的算術平方根的關係及應用.

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利用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計算和化簡.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是本節的中心內容,化簡和運算都是圍繞其進行的,而運用此性質計算化簡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簡和混合運算的基礎.二次根式的計算和化簡通常與如勾股定理等幾何方面的知識綜合在一起.

本節難點是二次根式的乘法與積的算術平方根的關係及應用.積的算術平方根在應用時既要強調這部分題目中的字母爲正數,但又要注意防止學生產生字母只表示正數的片面認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積的算術平方根性質與根式的乘法公式是互爲逆運算的關係。綜合應用性質或乘法公式時要注意題目中的條件一定要滿足.

三、教學方法

從特殊到一般總結歸納的方法,類比的方法,講授與練習結合法.

1. 由於性質、法則和關係式較集中,在二次根式的計算、化簡和應用中又相互交錯,綜合運用,因此要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中脈絡清楚,條理分明,在教學時就一定要逐步有序的展開.在講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時可以結合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讓學生把握兩者的關係。

2. 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和 ( )及比較大小等內容都可以通過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讓學生通過計算一組具體的式子,引導他們做出一般的結論。由於歸納是通過對一些個別的、特殊的例子的研究,從表象到本質,進而猜想出一般的結論,這種思維過程對於初中學生認識、研究和發現事物的規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對於培養的思維品質有着重要的作用。四、教學手段 利用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觀察例子得到結果

類似地可以得到:

由上一節知道一般地,有=(a,b)

通過上面的例子,大家會發現 =(a,b) 也成立

(二)新課

積的算術平方根.

由前面所舉特殊的例子,引導學生總結出:一般地,有 (a≥0,b≥0).

積的算術平方根,等於積中各因式的算術平方根的積.

要注意a≥0、b≥0的條件,因爲只有a、b都是非負數公式才能成立,這裏要啓發學生爲什麼必須a≥0、b≥0.在本章中,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數,下面啓發學生從運算順序看,等號左邊是將非負數a、b先做乘法求積,再開方求積的算術平方根,等號右邊是先分別求a、b的兩因數的算術平方根,然後再求兩個算術平方根的積.根據這個性質可以對二次根式進行恆等變形。

化簡,使被開方數不含完全平方的因數(或因式):

1、 2、 3、

說明:1、當所得二次根式的被開方數的因數(式)中,有一些冪的指數不小於2,即含有完全平方的因式(數),我們就可利用積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並用=a(a)來化簡二次根式。

2、 (a≥0,b≥0)可以推廣爲 (a≥0,b≥0,c≥0)

化簡二次根式的步驟

1、將被開方數儘可能分解出平方數;

2、應用=(a,b)

3、將平方項利用=化簡

小結:

1、積的算術平方根與二次根式的乘法的互逆性;

2、靈活應用他們進行二次根式的乘法運算及化簡二次根式

作業;由於本節課後習題較少,可適當補充緊貼教材的課外習題。

說課稿 篇4

  一、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能用普通話交談。能當衆作有內容、有中心、有條理的發言”,這是對小學生說話訓練的總的要求。加強說話訓練,教師要着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爲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奠定深厚的基礎,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年級學生,正是由原先的自發口頭語言轉向自覺地、有目的地學“說話”的關鍵年齡。因此,從兒童入學起就應認真培養、提高他們的說話能力。另外低年級兒童生活經驗少,詞彙貧乏,很難講出完整的句子,因而有些學生怕開口講話。針對這種情況,教學中首先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要做到這一點,老師要善於捕捉帶有直觀形象色彩的材料供學生說話,一年級小學生一般會在課堂上爭着發言,但他們的發言往往是隨興而發,講的話不完整,不規範。對此,一年級小學生說話訓練最基本的先要學會“規範地說”,即用普通話說完整的一句話、連貫的幾句話。第二,要求訓練學生“有意識地說”,即學生明確自己是在對“人”說話,態度大方,有禮貌,說之前有所考慮。

通過多半學期的學習,一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量詞,並能準確應用,考慮學生可能有話想說,樂於參與,便設計了這堂巧嘴話量詞的說話課,並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爲:能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培養善於表達的能力。

  二、 教法學法

由於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爲了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表達等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養成正確的思考習慣,建立合理清晰的思維方向,提高學生的素質。這堂說話教學課選擇直觀、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學生饒有興趣的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讓學生積極的觀察、思考、想象。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大量形象、生動的單幅圖和情景圖,來激發孩子說話的慾望。不論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教師重在引導觀察的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然後通過適當的提問,鼓勵孩子進行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儘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由於低年級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對白語言,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後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複,有時帶語病。教師在訓練時耐心地引導孩子有條理地說,連貫地說,用普通話大聲地說,及時糾正語病,從而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要想讓孩子們喜歡錶達,上課時,老師儘量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們的說話成果,及時地應用多種評價手段,表揚鼓勵孩子,讓孩子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爲了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本堂課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自評互評等學法。

  三、 教學流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願學、樂說,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有了學生樂於說的內容,還需要學生樂於說的形式。說的形式應多種多樣。本節課前,教師播放學生喜歡的圖片並附上數量詞,學生會情不自禁地看圖說量詞,爲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然後創設情景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引導學生大膽的口述數量詞,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由於圖片能展示一定的生活場景,比較容易激發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利用情景圖引導學生進行說話、寫話訓練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學生有了大量的知識儲備後,教師出示畫面或生活情境,將孩子們引入情境,孩子們在觀察和欣賞中激發表達的慾望。教師順勢引導學生用上合適的數量詞講故事,爲小組合作講故事做好了鋪墊。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教師根據學生的

年齡特點,安排了課間遊戲,這樣既緩解了學生學習緊張的氣氛,又使學生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此時,教師出示學生喜歡的四幅情景圖,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說話,在小組合作之前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團結協作,發揮集體智慧,編出自認爲最好的故事。而後,彙報交流,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教師並予以表揚鼓勵,使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最後,拓展延伸,出示量詞歌,教育學生更好的使用量詞,從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積極動腦,相信大家一定會說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