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說課稿集合7篇

【精選】說課稿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說課稿集合7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一隻梅花鹿》是西師版第五冊第六單元28課。本單元的選文是一些引人思考的故事,這些故事內容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告訴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塑造完美的人格,培養健康的心理。《一隻梅花鹿》選自《伊索寓言》,故事講述了一隻年輕漂亮的梅花鹿,一開始只喜歡漂亮的皮毛和美麗的角,而抱怨乾巴的腿,等到獅子追來的時候,美麗的鹿角差點要了它的命,而難看的退卻讓它死裏逃生。

文章文字淺顯卻寓意深刻:教育我們正確認識自己,懂得認識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講求實用的道理。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整個故事情節生動曲折,結尾巧妙自然,引人深思。最後一句話“美麗的鹿角差點送了我的命,可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啓發,體會這則寓言所闡述的道理。課文語言清新優美,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積累詞語,進行遣詞造句的訓練,充分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理念、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編者的主要意圖,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10個生字,弄懂“讚不絕口”、“沒精打采”等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結合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初步瞭解寓言是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含義的特點;懂得認識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講求實用的道理。

4、發展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美醜觀念。

  (二)教學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段學生在閱讀時,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組的訓練重點是“多讀多想、讀通課文”,讓學生在學習這些故事中受到啓發,受到教育。學習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事物,學會思考與選擇,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思想水平。根據新課標、本組訓練重點、課後思考題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讀通、讀懂課文,懂得認識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講求實用的道理,培養學生正確的美醜觀念。能理解詞語意思,能用詞造句。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計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構建,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努力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再通過多種形式的解讀,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情境性教學等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四、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爲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感

在高山密林裏,有一隻年輕美麗的梅花鹿,當它沉醉在欣賞美麗的毛皮和鹿角中時,心理美滋滋的;當它發現乾巴的腿時,又變得無精打采;當它藉助有力的雙腿從獅口逃生之後,才終於嘆着氣明白了認識事物不能單看外表,更要講求實用的道理。在教師的講述中學生進入故事中,用心體會小鹿情感變化,入情入境地把這個故事讀出來。

  (二)、 自讀課文,體會內容

1. 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 四人小組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 交流:一開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腿,當獅子撲來時,鹿有力的長腿幫助他死裏逃生,而美麗的角卻險些喪了命。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 一開始,鹿覺得自己怎麼樣?從哪裏看出來?

2. 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身段 ( )的角

3. 指導學生用欣賞、陶醉的語氣讀好第七、八段,體會梅花鹿的心情。

4. 梅花鹿的腿呢?梅花鹿喜歡自己的腿嗎?從哪裏看出來?

5. 抱怨是什麼意思?(埋怨)

抱怨不光有語言的埋怨,還有神態的抱怨。找一找表示神態的詞語。

6. 讀出抱怨的神態和語氣。請學生回憶自己曾經在什麼情況下情緒低落、無精打采。

7. 梅花鹿遇見了什麼樣的危險?指導學生讀好第十一段,把驚心動魄的場面讀出來。

8.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十二、十三段,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小鹿在面臨生死考驗時長腿發揮的巨大作用。

9. 全班交流。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體會?你是從哪裏得出這個體會的?鼓勵學生聯繫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四)、 延伸拓展,引向深入

1. 同桌間交流一下學習了課文後的感受,可以結合具體的一件事例來談。

2. 複述課文。同桌講講,再請同學上臺複述,大家評議。

3. 假設你是那隻梅花鹿,這次事情過後你會想點什麼?說點什麼?四人小組交流交流。

4. 交流課前蒐集的《伊索寓言》故事,相互讀一讀,並交流讀文的感受。

  五、教學板書

28 一隻梅花鹿

角 美麗 差點送命

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講求實用 腿 難看 獅口逃生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高中歷史嶽麓版必修二第五單元第23課《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嶽麓版必修二《經濟成長曆程》全書用前啓後承、古今中外的重要史實來展現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進程。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清晰闡明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課是第五單元《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的第一課。全球化核心之一便是經濟的體系化、制度化,而這正是本課內容的着力點。作爲本單元第一課,教材向學生介紹了二戰後美國爲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來的。本課既是對本書第15課《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和第16課《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內容的呼應與深化,又啓領本單元第24課《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第25課《亞洲和美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第26課《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內容,是“以史爲鑑”的典型例證。是學生理解當代世界經濟風雲變幻的知識基石。

二、學情分析

據我的瞭解,我校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技能,喜歡獨立思考問題,再加上思想活躍,富於想象,所以常會提出一些特立的設想和見解。但就閱讀理解能力而言,學生中普遍存在不能提取有效信息,抓不到關鍵詞和表達不準確的問題。他們培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較薄弱,無論是從高考的標準衡量,還是從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求衡量,都亟待提升。

三、教學和學習目標分析

1、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我的教學體會,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課標分析

本課課標要求是“以‘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爲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爲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從課文素材上看,主要選取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

我是這樣解讀課標的。就知識目標而言,學生要掌握“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的建立過程和相關規定;就能力目標而言,學生應能分析出以下兩層內容:第一,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對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第二,該經濟體系是以美國爲中心,是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言,學生通過戰後世界經濟體系中美國中心地位的取得,深刻感悟到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其國際地位,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根據以上課標和教材分析,結合學生認知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掌握“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的建立過程和相關規定,分析“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對以美國爲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的作用。

2、體會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也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通過分析美國在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其國際地位。

根據教學分析和學習目標,我提煉出以下學習重難點:

重點: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背景、過程、作用)

確定依據:佈雷頓森林體系所樹立的就是戰後經濟活動中最基本的規範和標準,也是各國參與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與全球化趨勢的準則,是學生理解當代世界經濟風雲變幻的知識基石。

難點:戰後以美國爲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確定依據:本課內容與學生的時空距離太大,更多涉及經濟學術語,理論性強,學生對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理解美國用國際組織中的相關條款取得中心地位有很大的難度。

爲了有效突出教學重點並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是“問題引導教學法”。

四、說教法說學法

1、說教法

我主要採用的 “問題引導教學法”,是以問題爲中心,以“五環三步”爲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五環指五個環節,即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概括,鞏固應用,拓展創新。三步是在解決問題中分三步走,即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問題引導教學法”是完成教學目標的操作檯,是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指路標。

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我還使用講授法。由於歷史教材的編寫採取模塊的形式,從過去的通史轉變爲專題,每個模塊自成體系,這會給學生造成支離破碎的感覺,不利於學生完全歷史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具體分析重大歷史問題的時候,要揭示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和規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塊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繫,使之“形散神不散”,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歷史概貌。

2、說學法

(1)探究學習

學習,就是模仿和創新的過程。狄德羅曾經說過:“懷疑是邁向真理的第一步”,教師以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通過模仿教師設計問題的方法學會提出有效問題,有利於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2)合作學習

在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裏,學生在小組團隊中爲探究本課問題開展互助性學習,享受思想的碰撞,學會分享,相互借鑑,拓展思路,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而且有助於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

(3)自主學習

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必將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深刻的認識源於獨立的思考,學習的動力源於發現問題,能力的解決來自對問題的探究和解決。這樣的結果是:學生用課堂上通過模仿和演練掌握的學習方法,課後對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體系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激勵、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內在動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學習。

下面我重點介紹我依據“問題引導教學法”進行的本課設計。

五、教學設計

1、教學思路

我所理解的高效教學是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智慧課堂是以教師智慧激發學生智慧,以指向性問題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爲演練場的歷史課堂。本着這樣的思路,我對本課的學生活動作如下環節安排。

2、環節安排

本課的學生活動分爲“學”和“習”兩個環節。

“學”即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指向性問題引導下,閱讀課文和相關資資料,依據問題的指向提取有效信息。體會教師設計的問題指向與資料之間的聯繫,學會提出有效問題。

具體在這節課上,我以“佈雷頓森林體系” 的建立背景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立及其相關規定爲資料,設計了十四個問題爲引導,將學生的注意力指向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美國的野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的原因、作用、美元的中心地位。以1944年和20xx年的變化,揭示了“經濟實力決定國家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這一亙古規則。

這些問題,既指向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又建立起“問題設計”和“有效信息”“關鍵詞”之間的聯繫。

這是學生“學”的過程,“學”問題的提出,“學”問題的解決,“學”歸納和概括。

“習”即學生模仿教師設計問題,自主解決問題。

具體在這節課上,我以“世界銀行” 和“國際貿易體系”的建立及其相關規定爲資料(這些資料與前一環節的資料相類似), 鼓勵學生設計問題並解決問題,指導學生明確問題的指向和“關鍵詞”的提取。這樣不僅夯實了學習目標,這是學生能力演練的過程,也是落實“五環三步”的過程。

3、重難點的處理

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問題的指向,關注重點和難點。通過對關鍵詞的把握,突破重點難點。

對於本課重點內容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背景、過程、作用),在課堂導入環節,我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熱詞”“亞投行”與“世界銀行”的關係和美國的態度,激發學生對本課重點的關注。我佈置的課後作業你對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投行”有哪些建議呢?又將學生的課後關注引導到本課重點。這即是知識迴歸,又是學生學習的拓展創新。

在“學”的環節,學生通過問題引導的指向,關注了本課重點之一,即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背景和世界銀行的作用。在“習”的環節,學生通過對本課重點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關注,明確了設計問題的指向。學習重點自然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

本課難點是戰後以美國爲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我將此難點分成兩部分逐一突破。一是“以美國爲中心”。在學生“學”和“習”的環節中,以問題指向美國主導建立新體系的用心,以問題指向新體系的規定對美國中心地位的落實。這是用問題引導突破難點。二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在教師點撥和學生歸納下,使學生明確這一體系形成的內容和標誌。

4、教學手段

在本節課上,我大量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在學生“學”的環節,我以展示問題,以展示資料。這樣可以直觀展現問題指向與“關鍵詞”之間的聯繫,便於學生體會和模仿。

在教師點撥和歸納概括環節,可以動態展示體系的組成和相互關係,呈獻給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

展示的知識鏈接和知識整合,是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和規律性的揭示,是對本課知識的深化和拓展,體現了本課教材對體系化、制度化這一着力點的落實,更重要的是,可以規範學生對術語的應用。

在本節課上,我全程使用導學案。尤其是在學生“習”的環節,導學案呈給每位學生同樣的資料和演練空間。每一位同學享有同樣的機會。

5、課堂練習

知識的掌握在於及時的鞏固。我以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事例,在“學”“習”佈雷頓森林體系完成後,以展示的方式,要求學生快速判斷,再次明確兩大貨幣金融組織的功能和作用。

在課堂檢測環節,我選用了四道20xx—20xx年的高考試題。高考,是高中學生面臨的挑戰,也是目前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選擇這樣的四道題,可以讓學生明確本課課標要求在高考中的體現。

6、全課小結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與關貿總協定的簽訂,爲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迅速恢復與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隨着多個經濟力量中心的崛起和日漸強大,以美國爲中心的世界經濟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理論依據:新課改倡導“存問題”教學,通過承上啓下的小結引導學生作出一些理性思考,同時又帶着更多新的`問題走出課堂,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與課後作業相呼應。

7、說課堂評價

《新課標》積極倡導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於歷史學習的全過程。

具體到本節課,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後,教師選定成果優秀的小組展示,即是對該小組的肯定。在教學板書展示時,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調整學習策略,實現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六、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沒有自己的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的任務,是學生課堂展示的部分內容。這既是對學生達成本課知識目標的檢測,是學生鞏固知識,完成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也是學生概括歸納和表達能力的展示,是“五環三步”重要組成部分。

七、教學反思與心得體會

本課內容,對於學生來說理解難度很大。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學生與本課內容時空距離非常大,十分陌生。二是本課內容多涉及經濟學術語,理論性強,課堂上無法瞭解透徹。所以,我進行本課教學的基調還是通俗化,儘量拋開艱深難懂的理論,以問題引導學生去認識問題的本質,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問題即可。

所以,對於新課內容,我着重要幫助學生掌握三方面內容:一是戰後爲什麼形成的是以美國爲主導,以美元爲核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以“問題引導”指向關鍵詞,學生得出結論。)二是構成這個體系的三大支柱是什麼?各有什麼職能?(利用材料,以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自主學習掌握。)三是這個體系形成後的發展及作用如何。(用知識整合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積極意義和弊端。)在課堂延伸部分,我以“你對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投行”有哪些建議?”爲作業,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在這種變化中所發揮的作用),瞭解世界銀行運營規則,爲學習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儲備知識。

本課教學最大的收穫:繁雜的知識簡單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課教學的不足:簡單化不等於簡化、淡化,有些知識還是需要教師重點講解的,這方面待學生反饋後還需注意。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採用形聲字歸類的方法識字,教材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先用轉盤識字的方法給基本字“青”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氵、日、目、忄、蟲、訁”轉出了“清、晴、睛、請、蜻、情”等一串同類的形聲字,列出了6個相應的詞語“清潔、晴天、眼睛、請坐、事情、蜻蜓”。

第二部分是相應的兒歌和情境圖供學生閱讀、觀察。圖的內容是:在一個晴朗的天氣裏,清清的池塘映出了水面上荷葉、荷花、小蓮蓬的影子,一隻只大眼睛的蜻蜓在池塘上空飛來飛去,正忙着捉蟻蟲呢。

第三部分是生字:兩條綠線內3個字“蜻、蜓、蚊”只識不寫,下面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要求掌握音、形、義,田字格中紅色的生字是供學生按筆順描紅的,田字格上面要求認識1個偏旁“忄”(豎心旁)。

2、教學目標

鑑於對教材的認識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忄”。

(2)初步瞭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創設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漢字的信心。

(3)誦讀兒歌,培養語感,積累詞語。

3、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9個生字,正確書寫以及有感情地誦讀兒歌是本課教學重點,初步瞭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是教學難點。

4、教具準備

用卡通圖加以修飾的轉盤。課文P82,P83插圖。音樂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藉助轉盤,創設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習形聲字,理解字義,指導書寫。第二課時,指導看圖,誦讀兒歌,將形聲字置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辨析。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由於低年級年齡小,有意注意不能持久,形象思維佔優勢,因此,採用情境教學,創設故事情境,展示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並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兩幅彩圖,吸引學生觀察畫面,練習說話,欣賞美學,然後圖文對照,誦讀兒歌,幫助學生領悟兒歌,達到加深理解字義,增加語言積累的目的。

2、學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扶放結合,讓學生在自己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字詞,瞭解詞意句意,並運用“一邊讀,一邊想象”的方法,再現短文的意境,以達到訓練語感,鞏固積累識字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一開始,可用識字4的謎語導入,教師可先敘述謎語:“有馬能行千里,有土能種莊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養魚蝦。”對於這個謎語學生耳熟能詳,既複習了舊知,又引入了新課。

2、導入:

複習了識字4的謎語後,教師可直接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和識字4同類的形聲字”。板書課題:識字8。

(二)創設情境,轉盤演示,識字識詞:

運用轉盤識字、識詞,是本課的重點。爲了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師課前可先在轉盤上稍加修飾。在“青”字和“氵、日、蟲、忄、訁、目”下襯上小孩子喜愛的卡通圖,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樂中學。

1、教師扶,教學“清”字。

教師演示轉盤,指着“青”字,配上輕柔的音樂講述故事:有個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裏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呀走呀,(師轉動轉盤)路上碰到了“氵”,小“青”說:“三點水,咱們做個好朋友吧?”“氵”說:“好呀。”於是,他們手拉着手,變成了“清”,(師板書清)“清”說:“你們知道嗎?我是最乾淨的,因爲有了“氵”可把東西洗得乾乾淨淨,非常清潔。”(板書:清潔)通過這種故事情境法,學生學習興趣高,又易於掌握新字、新詞。

2、教師放,學習“晴、睛、清、情、蜻、請”

這幾個生字在結構上和“清”有相似之處,所以在學習這五個形聲字時,教師在原來扶的基礎上,充分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按上面學習“清”的方法自編“青”和“日、目、訁、忄、蟲”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編得好壞不要緊,只要讓學生在故事中相機學習到“請坐、晴天、事情、眼睛、蜻蜓”等詞和“事、潔、眼、蜓”這4個字,並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說話練習。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體現了教師的扶放結合,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想象能力、說話能力。同時,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藉助偏旁理解了字、詞的意思,並初步瞭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教師無需多作講解,只要稍加點撥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鞏固所學的字詞。

通過轉盤講故事識字、識詞後,學生已初步掌握了識字8的新字、新詞,這時,教師就可以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來讓學生複習鞏固所學的字詞。如讀法有:開火車讀,指名讀、領讀、齊讀、打亂順序讀……還可加入一些小遊戲,如考考你、摘蘋果、貼樹皮等。

4、指導書寫:在學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練習書寫。

(三)故事延續,學習兒歌: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小朋友對創設的故事情境很感興趣,所以在教學P82上的兒歌時,可先把故事延續下去,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1、引出兒歌

教師可敘述:小“青”交上好朋友“清、晴、睛、請、情、蜻”後,可高興了。有一天,天氣很好,他約了他的好朋友們一起去郊遊,看,郊外的風景多好呀,他們看到了什麼呢?(出示P82、P83頁的插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給學生充分的練習說話的時間,並給說的好的小朋友給予肯定,哪怕是一個優美的詞,一句優美的話都有可以。待學生練習說話以後,教師可繼續延續故事: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象,7個好朋友忍不住唱起來。(出示兒歌:天氣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飛來飛去捉蚊蟲。)

2、誦讀兒歌

誦讀兒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正確,讀流利,然後抓住重點詞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師生共同加以評價。評價的語言要豐富多樣,並在評價過程中抓住時機向學生滲透保護益蟲的思想,讓學生讀出事物的特點,讀出兒童的情趣來。然後在熟讀的基礎上配上音樂加以背誦,還可以讓小朋友邊背誦邊自由地加上動作。

3、分析字形,練習書寫

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可讓學生通過已掌握的知識自己分析、記憶形聲字,重點指導“坐、事”的字形和書寫規則,然後進行描紅,仿影與臨寫。

4、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說課稿 篇4

《鏡子裏的我》是本學期第一單元的首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健康的生活”,要擁有健康的生活,對自我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這篇課文從“照鏡子”這個巧妙的角度切入,讓學生藉助“鏡子”來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重在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特點,從中發現自己的優點並學會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同時能在此基礎上,也能初步感受到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尊重別人的不同。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活動環節:

1、 老師照鏡子,師生互動,創設良好教學氛圍

課的開始活動以猜謎語,老師照鏡子爲開始,謎語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老師照鏡子學生找老師的特點則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老師長相的特點,爲下一環節中學生自己照鏡子做出一個示範過渡。

2、 學生照鏡子,自編兒歌,初步體驗自我特點

活動二是以學生爲主的活動,讓學生自己照鏡子,找特點,發現自己的與衆不同。在這個環節中,除了讓學生自己照自己感受外,我讓學生把兒歌中老師的特點改編成自己的特點,編一首屬於自己的兒歌,在創新思維的鍛鍊中,學生對自我的特點又有了進一步瞭解。

3、 畫畫自畫像,夥伴交流,悅納自己尊重他人

在聽過了課文中的四個小朋友的介紹後,這一活動環節中,學生可以動手把自己的特點通過自畫像也畫下來,與夥伴進行交流。這個過程,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自己的與衆不同的過程,老師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小朋友來發現自己的特點,適度激發學生喜歡自己的情感;在與小夥伴的交流中,還可以發現別人的特點,初步學着尊重別人。

4、 合作指紋花,再次體驗,感受自我樹立信心。

最後的這個活動來自於課後的“快活林”,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小夥伴與小夥伴相互合作創作出一幅幅美麗的指紋畫的同時,小朋友能再次感受到自我與他人的不同;而那一朵朵由不同小朋友的指紋所組成的小花也正寓意着我們的集體生活之所以如此美好,正是由我們一個個與衆不同的小朋友共同形成起來的,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會使我們的集體更加美好。

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圖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努力體現以“學生爲本,師生互動,體驗感悟”爲主的《品德與社會》的學科特色,其中多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予以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一節的內容。從歷史發展線索來看,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處於承上啓下的重要地位,承上指一戰後,戰勝的帝國主義要按實力變化重新分割世界,一種新的國際關係必然出現;啓下指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美日爭奪太平洋地區的國際新格局,確立了戰後帝國主義國際新秩序。它既給戰後資本主義世界帶來短暫的和平與繁榮,又在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下,隨着內部矛盾的激化走向瓦解。所以對一戰後世界歷史的發展和二戰的爆發都有着深遠的影響。從世界格局的演變來看,世界近現代史上的國際關係格局經歷了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瓦解,國際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等幾個階段,“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在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巴黎和會;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爾賽和約》;歐洲和中東政治格局的變化;凡爾賽體系;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華盛頓體系。

(2)能力方面:

①通過分析“世界和平綱領”的“十四點原則”和《九國公約》兩則材料,培養學生運用史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②通過對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建立的背景、構成、實質、作用、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比較、綜合、概括及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引導學生觀察《一戰前後歐洲和中東領土變化示意圖》,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識圖和建立歷史空間概念的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

①巴黎和會既是帝國主義戰勝國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同時又是帝國主義反蘇司令部。《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宰割戰敗國的掠奪性條約。

②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隱含的矛盾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帝國主義戰後國際關係的新格局包含了各種矛盾和衝突的源泉,是極不穩固的。這些矛盾的發展必將導致體系的崩潰和新的戰爭。

③世界格局建立在各國實力均勢基礎之上,國家實力決定其國際地位。

3、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①《凡爾賽和約》是重點。德國是“一戰”的主要戰敗國,對德國的處理是巴黎和會的重要內容,它關係到英國確保其歐洲霸權地位、法國重建其歐陸霸權地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等重要問題。此外,《凡爾賽和約》是凡爾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條約內容不僅體現出巴黎和會分贓的實質,還體現了帝國主義在重新分割世界過程中的勾結與矛盾。由於對德國的嚴厲制裁,促使德國最終走上法西斯道路,成爲二戰爆發的重要原因。

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重點。它是一戰後初期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關係的一次大調整,也是國際關係史上極爲重要的一個世界格局。

(2)難點分析:

①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兩個歷史概念是難點。這兩個體系是綜合性很強的歷史概念,學生既要準確掌握巴黎和會、《凡爾賽和約》、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等基本史實及其內在聯繫,又要掌握概括這兩個歷史概念的方法。

②搞清“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錯綜複雜的矛盾,說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爲什麼不能持久。

③如何正確認識和一分爲二的分析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依據:以上目標均依據教學大綱和本節內容特點制定。

4、教材處理

(1)利用引言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1919—1939年世界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

①三個階段:戰後初期秩序重建—20年代的相對穩定—30年代的危機動盪。②四個方面:世界格局、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和繁榮、經濟大危機、法西斯的對外侵略擴張。③演變過程:戰爭—和平—危機—戰爭。

(2)指導學生搞清本節教材四個要目之間的關係:

第一,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戰勝國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第二,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等一系列條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第三,國際聯盟是英法控制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第四,華盛頓會議上帝國主義對遠太地區的瓜分構成了“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戰後帝國主義分割世界的國際新格局。

(3)打破教材知識結構,先讓學生比較一戰前後歐洲和中東版圖發生哪些變化,再問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說明什麼?以此激疑——解疑,把問題引到戰後帝國主義各國實力發生怎樣的變化,在重新瓜分世界過程中存在哪些矛盾這一知識點上。

(4)引導學生把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爾賽體系”中隱含的矛盾、“華盛頓體系”中體現的矛盾聯繫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從整體上把握戰後世界存在的主要矛盾。

(5)引導學生把“凡爾賽體系”和“華盛頓體系”按背景、形成、內容、性質、作用、影響等要素列表進行比較,把握解釋“凡爾賽體系”和“華盛頓體系”概念的方法。

(6)注意中外史結合,如中國的“五四運動”與巴黎和會的關係。

(7)注意歷史概念的講解:如巴黎和會、“十四點原則”、“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奧匈帝國。

(8)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一戰的關係等。

5、資源分析

(1)與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相關的視頻材料;

(2)與巴黎和會和國際聯盟相關的圖片資料;

(3)《一戰前後歐洲和中東領土變化示意圖》;

(4)關於《十四點原則》和《九國公約》的相關史料;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設計

本節課採用問題教學法、學案教學法教學,集啓發誘導、討論交流等方法爲一體。其基本程序爲:

(1)、課前發給學生該課學案,學生根據學案帶着着問題自學教材,做好預習工作;

(2)、學生課堂討論、探討研究,教師點拔釋疑、歸納昇華;

(3)、剩餘時間由學生自由支配,可閱讀史料,完成作業;可複習鞏固,消化知識。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本課是冀教版七年級《信息技術1》第四單元第1課。主要介紹了photoshop cs圖像合成與分層圖像的理論知識與方法。本課時選擇了《圖像合成》,來單獨學習,以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本節課重點:

1. 掌握“仿製圖章工具”採取樣點和仿製圖像的方法;

2. 利用“仿製圖章工具”合成圖像。

本節課難點:

1. "仿製圖章工具"的使用方法;

2. 不同圖像合成圖像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通過前面三個單元的學習,已經能熟練計算機的操作;掌握了文字處理和對圖形圖像的簡單修改;由於對網上各種精美圖像的認識,有學習Photoshop的願望。

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制定學習目標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學會“仿製圖章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瞭解“仿製圖章工具” 選項的設置技巧;

3. 利用“仿製圖章工具”合成圖像。

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利用“仿製圖章工具”合成圖像的技能;

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1. 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意識;

2.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

1、教法分析: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環節, 突出教學重點。給學生自由想像和發揮的空間,引導他們積極探究,自主的學習。

本課用“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興趣。用“啓發式”,"任務驅動"、"小組討論"等方法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2、學法分析

本節課以學生主動學,主動練爲原則,讓學生親自動手使用“仿製圖章工具”,熟練掌握其用法;動腦思考其技巧。而且根據學生現有的能力和興趣,設計教學演示,吸引他們主動去思考和探索。

3、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室、傳奇網絡控制軟件、自制課件、 Photoshopcs。

五、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啓發探究 比試身手 個性展示 教學反思

下面我就從這五個部分入手,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 激趣導入

播放課件:其中包括,兩張圖像,多次運用仿製圖章工具,合成成單張圖像;兩張圖像一次合成單張圖像;多張圖像多次合成單張圖像;單張圖像局部仿製,合成內容更加豐富的單張圖像。向同學們展示合成圖像的魅力,以引起學生興趣,導入新的課題《圖像合成》

(二) 啓發探究

1. 認識“仿製圖章工具”,瞭解方法與技巧

結合課件,教師講解、演示,以幫助學生了解理論知識

初識作用:仿製圖章工具就像是“複印機”,將圖像中一個地方的像素(圖像的某一部分)原樣搬到另外一個地方,使兩個地方的內容一致。既然是一個“複印機”,就必須有原始原件。因此使用仿製圖章工具的時候要先定義採樣點,也就是指定原件的位置。

定義採樣點和仿製的方法:(播放實例1)一手按住ALT鍵,鼠標在圖像某一處單擊採樣。如果取樣成功,鼠標指針變成“瞄準鏡”樣,採樣成功。這時放開ALT鍵,在選定的位置,拖動鼠標塗抹 ,就可以完成圖像的仿製。

使用技巧:(即仿製圖章選項的設置技巧)

(1)任何畫筆筆尖可以與仿製圖章工具一起使用,所以可以對仿製區域的大小進行多種控制。還可以使用選項欄中的不透明度和流量設置來微調應用仿製區域的方式。

(2)可以從一個圖像取樣並在另一個圖像中應用仿製,前提是這兩個圖像的顏色模式相同。

(3)通過在選項欄中選擇“對齊”,無論對繪畫停止和繼續過多少次,都可以重新使用最新的取樣點。當“對齊”處於取消選擇狀態時,將在每次繪畫時重新使用同一個樣本像素。

2.動手實踐,掌握方法與技巧

動手手實踐:針對前面的理論學習,以小組爲單位,學生自主進行同圖像仿製練習。練習過程中,教師做提示,並且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學生演示:由兩位同學分別演示,同圖像仿製的過程,目的在於檢驗學生對“採樣”的掌握程度。以便彌補知識漏洞。同時爲學習較慢的學生提供再學習的機會。

(三) 比試身手

這個環節中,設計了更高層次的任務:異圖像仿製。大屏幕出示操作要點,幫助學生正確操作。

操作要點:仿製圖章工具需要在一個圖像上採樣,然後在另一個圖像上仿製。要求採樣或仿製時,圖像必須分別處於當前狀態。而且爲了使仿製準確,要將圖像仿製部位擺放好,不能互相覆蓋。

設計比賽規則:比畫面完整美觀;比畫面溶合自然。

通過比賽,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個性展示

評價激勵:各小組推薦最得意的作品進行展示,要說出推薦該作品的理由。學生和教師再加以點評。個性展示的目的是爲了通過師生的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對不同創意的作品,要給予非常的肯定和鼓勵;即使是不太成功的作品,也要找出其閃光點,給予讚美,以保護學生的興趣,激勵學生的求知慾。

歡樂共此時:在最後又安排了“歡樂共此時”環節,讓同學們爲自己合成的圖像做角色表演。這樣可以引導同學們發揮想像,合成更有創意的圖像,鍛鍊他們的創新意識。

(五)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同學們能不同程度地掌握“仿製圖章工具”採樣點、仿製的方法,而且完成的作品有的畫面很漂亮,有的作品內容也有一定的內涵。本課的教學,不但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發展,同時提高了實踐能力,符合我們的教學目標。

下面展示幾件根據同學們的創意修改的幾件作品。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思想和教學思路,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雨後》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雨後》是一篇十分貼近學生生活的詩歌,活潑又清新。這首詩生動形象的描繪了雨後兒童嬉戲玩耍的景象,展現了兒童的天真之態、嬉戲之樂。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後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後玩耍時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書寫本課的生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還要讓學生感悟詩的意境,體會夏天雨後遊玩嬉戲的歡快心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識字,理解課文,指導朗讀。第二課時安排:背誦課文,寫字教學。

二、說教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聯繫生活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性的學習材料。《雨後》這首詩寫的就是孩子們的生活,因此要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讓孩子們來體驗夏天雨後的快樂。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在導入時讓學生回憶自己在雨後都玩過哪些遊戲?感覺怎麼樣?(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體驗)在教學詩歌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雨後》孩子嬉戲遊玩的情景。最後讓孩子有機會也體驗一下雨後遊戲的樂趣。

情感體驗法:雨後遊玩的體驗很多孩子有曾經有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雨後嬉戲遊玩的快樂,在教學中不僅在導入時有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經歷。最後讓學生想象也是一種情感體驗。

指導朗讀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小朋友在雨後遊戲玩的快樂;體會小哥哥摔跤後臉上的興奮。體會小妹妹爲什麼也想摔那麼痛快的一跤。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讓學生體驗生活帶來的樂趣。

故事表演法:表演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活動,而《雨後》詩中小哥哥踩水、摔跤;小妹妹的樣子都是小朋友們常見到的情境,讓孩子們表演一下,他們會更能體驗小哥哥摔的這一跤讓他的臉上發射出興奮和驕傲的,能體驗一下爲什麼小妹妹也想摔這麼痛快的一跤。

三、說學法: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採取了以下幾種學習法

課前預習、觀察法: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而《雨後》這篇詩歌是小朋友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場景,他們很容易就能理解,因此我讓孩子們課前預習,並讓他們觀察一下校園裏孩子在雨後是怎麼玩的,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預習習慣,還能讓孩子在有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課文。

想象法:在學完課文後,由教師朗讀其中的句子,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廣場上嬉戲遊玩的場景,能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課文的理解。

表演體驗法:本課的內容生動有趣,富於表現,讓孩子們表演小哥踩水的動作,摔跤時的表情,以及小妹妹的動作,孩子們會更加容易體驗小哥哥和小妹妹在雨後遊玩的快樂的。

朗讀會文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要讓學生讀,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理解感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朗讀能力、理解課文的能力,課文中讓學生用快樂的語氣朗讀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師:你們喜歡雨嗎?下雨的時候你們碰到過什麼有趣的事了嗎?雨停了之後你們又會做些什麼事呢?你們觀察過樹嗎?草嗎?他們是怎麼樣的呢?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看得出來,你們玩得很開心,冰心奶奶她就是看到小朋友們在雨後玩得這麼開心,覺得很有趣,於是她就將她看到的情景寫成了一首詩《雨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詩了,

(板書:〈雨後〉)

二、初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感謝您瀏覽語文課堂網!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1、師:你們想知道冰心奶奶看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嗎?那就請你們自己把這首詩讀一遍吧,讀的時候請注意把字音讀準了好嗎?

2、學生讀課文活動。

3、師:我知道我們班的很多小朋友在課前就已經預習了這一課的生字,那你們預習得怎麼樣呢?我們來檢查檢查吧。

檢查識字情況(注意其中的幾個難記的字)看字卡讀、組詞、造句(驕傲)

三、細讀體驗,深入領悟

1、師:你們學得真不錯,那下面請我們用默讀的形式將課文再讀一遍好嗎?邊默讀邊想:冰心奶奶看到了什麼,或者聽到了什麼?你從哪些句子知道的。

學生默讀課文,再指名說說冰心奶奶看到了什麼或聽到了什麼?

2、師:這麼多美的情景,你喜歡哪個小節描寫的情景呢,就把它多讀幾遍好嗎?等一下,把它讀給其他小朋友聽吧,要求讀自己喜歡的小節,

邊讀邊想爲什麼喜歡那一小節,它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呢?你覺得應該怎麼讀?

3、細讀各小節

第一小節:

讓喜歡這一段的學生來讀一讀,並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喜歡?

師:雨後的景色怎麼樣?書上是怎麼描寫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還看過雨後的哪些美景呢?

師:“廣場上來了一羣赤腳的孩子”“赤腳”是怎麼樣的?你猜他們來廣場上做什麼?(可引導學生看圖)

“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還能怎麼說?讓學生換一種說法。

這一小節應該怎麼讀呢?誰來讀讀?指名讀後並評價

第二、三、四小節

a、詩歌中描寫了誰?

“小哥哥使勁地踩着水,把水花兒濺起多高”說明小哥哥什麼?

“使勁”一詞表現了小哥哥什麼樣的想法?

(滲透理解“踩、濺”兩個字的理解,踩字讓學生做動作,而濺字與方言聯繫理解)

師:小哥哥說:糟糕……糟糕是在擔心什麼?

小哥哥摔倒後心情怎麼樣?你怎麼看出來的?

你覺得小哥哥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b、小妹妹長得怎麼樣呢?

雨後玩水只是男孩子的事嗎?(不是的)

[滲透識字:撅(觀察一下誰也撅着小辮子)、脣(指指自己脣)的理解]

“泥褲子”是誰呢?哪些句子是描寫小妹妹的動作和神態的呢?

小妹妹的心裏是怎麼想的?你覺得應該怎麼讀“心裏卻希望自己,也摔這麼痛快的一跤”

c、他們的心情怎麼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讀呢?

4、那我們一起帶着愉快的心情,用歡快的語調來把整首詩讀一讀好嗎?(齊讀整首詩)

5、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也在廣場上踩水的情景。

  四、拓展思維:

小朋友們在雨後玩得這麼開心,享受着雨後的快樂,那你還知道誰也在享受着雨後的快樂呢?

  五、課外實踐作業

如果有水中滑倒摔跤的是你,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

回家後有聲有色的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許他們會有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