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集合7篇

語文說課稿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集合7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本文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18課《做什麼事最快樂》,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麼事最快樂,便去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小青蛙產生了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疑問。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分別寫了小青蛙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做什麼事最快樂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寫小青蛙問媽媽做什麼事最快樂。第六自然段寫媽媽的回答。

這篇童話以對話的形式敘述,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可以懂得啄木鳥、水牛、蜜蜂對人類的貢獻,體驗如何跟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感悟到“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真正內涵,教育自己今後怎麼做人、怎麼做事。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該類型的課文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6個生字“做”“快”“樂”“叢”“爲”“別”。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編旁“刂”。認識1個多音字“覺”(ju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3、能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篇幅較長,但2、3、4段結構相似,老師講其一,學生便能知其二。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學生樂於自己動手、動腦去感知新事物。針對新課標中對低年段識字寫字與閱讀的要求,可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本文最後一段青蛙媽媽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正面回答了小青蛙提出的問題,是對啄木鳥、水牛、蜜蜂回答的總結,是理解的難點。

(四)課時安排: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朗讀訓練,遷移延伸。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直觀演示法。本文內容每一段均附有一幅彩圖,圖文並茂。因此,可根據內容自制幻燈片,以講故事的形式播放課文錄音或者動畫。爲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把小青蛙向啄木鳥、水牛、蜜蜂提問及他們的回答時的語言、動作、神態描繪得更加完整、具體,及時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說話,並藉助圖畫擴展思維,豐富想象,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導語激情趣法。本課開頭以“快樂”着手,提問:“你有哪些快樂的事?”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懂得“快樂”一詞的意思。再以小青蛙和大問號的畫面導入,揭示課題“做什麼事最快樂”,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並能跟隨着小青蛙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很快地進入課文的情境。

3、以讀代講法。本文語言淺顯易懂,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感悟,自己學會閱讀方法。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採取多種朗讀形式,如自由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4、誘導思維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教師要學好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對話者的角色來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維,營造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5、遷移延伸法。在讀完課文後,創設一個說話的情境,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課文內容的再創造,並以正確的句式規範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然後結合自己談談想法和做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主動地說,準確地說,流利地說,生動地說,使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二)學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可讓學生採用“圖文結合,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看課文動畫,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採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在小組合作中演演、讀讀、賽賽、說說、議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也是快樂的。

三、說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爲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先出示注音詞卡“快樂”,讓學生準確認讀。提問:“你們有哪些快樂的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作出自由的回答。接着,畫面出示一隻小青蛙和一個大大的問號:“你們看,這兒有一隻小青蛙,也在想着這樣一個問題,做什麼事最快樂呢?”畫面出示課題。師微笑說:“讓我們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2、動畫感知,初讀課文

接着就讓學生觀看課文的動畫,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感知,同時也爲接下來的朗讀課文作了一個示範。欣賞完動畫,就讓學生初讀課文。在初讀課文前提出要求:

①借讀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②目視雙行,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③看漢字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些什麼內容。

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然後檢查初讀情況,出示一些生字詞卡,和幾句長句子,指導學生把它們讀準讀通。

通過讀書,不僅使學生初步認識了生字,掃除了閱讀障礙,而且使他們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3、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意教給識字方法。”認讀完生字以後,讓學生找找哪些字自己已經認識了,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自己是怎麼認識的,介紹給大家,像“做”、“樂”。也可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如“熟字帶生字”、“部件加減法”、“換一換”等,像“叢”“快”“別”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記。總之,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的思維創造。這樣,避免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又利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辨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指導寫字,督促習慣。

語文說課稿 篇2

這次上課我覺得與其說是自我欣賞課,還不如說是推動年輕教師成長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教研組長非常重視這次活動。從擇人擇課到教學設計以及一次次的磨課都有計劃地進行,讓每個人都有事做,力爭讓我們每個人通過活動都有所得,當然其他人的得可能是隱性的,但是楊奇的進步和成長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啓發作用。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教學過程我就不一一闡述了,我把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和磨課時的一些想法拿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一、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根據文本內容,我們抓住“爲棉花姑娘治病”這一教學主線,以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和生動而富於變化的教學手段,串聯起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整體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以田野裏棉花豐收的情景和棉花姑娘生病的畫面進行對比,引發學生對“棉花姑娘生病原因”的探究,激發學生對可惡蚜蟲的痛恨,對“棉花姑娘盼望有人來爲自己治病”急切心情的領會;以生動的多媒體動畫引發學生對“病中的棉花姑娘請了哪些醫生來爲自己治病,他們有沒有治好棉花姑娘的病” 這一問題的關注;又以棉花姑娘和燕子、啄木鳥、青蛙對話的朗讀指導和分角色表演,幫助學生理解棉花姑娘的焦急與痛楚,以及燕子、青蛙和啄木鳥的歉疚與無奈;最後以對七星瓢蟲的認識和對全文的總結歸納,使學生懂得燕子只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只捉樹上的害蟲,青蛙只捉稻田裏的害蟲;七星瓢蟲之所以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是因爲七星瓢蟲只吃棉花葉子上的蚜蟲,從而懂得“動物各有各的本領”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整體感強。

二、重視朗讀教學,體現以讀爲本

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對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素養等方面確實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就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朗讀的慾望和熱情,使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文本的思想內涵,在讀中積累文中的語言文字。

1、2——4自然段的處理,這三小節結構相似,傳統的方法對教材的處理是精講第2自然段,3、4自然段段讓學生自學。而我們在設計時,也想到了讓這部分內容在教學時有整體感,但是自學的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覺得效果不理想,有流於形式之嫌,而且這樣設計也不符合孩子能力發展的過程,所以我們努力突破傳統束縛,努力實現 “教教材”爲“用教材教” 的思想,整個教學過程在創設的情境中,師生對話,生與文本對話,每一個環節老師都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有一種節節深入,環環相扣的層次感,一種抑揚交錯,張弛有度的節奏感。先是情感誘導:1、棉花姑娘,在你最難受,最痛苦的.時候看到燕子來了,你心裏怎麼想?爲什麼?帶着你的心情讀一讀。2、啄木鳥飛來了,棉花姑娘說——聽了棉花姑娘的話,知道爲什麼不幫了嗎?3、青蛙跳來了,棉花姑娘高興地說——棉花姑娘生病了,爲什麼還那麼高興?還會帶着怎樣的心情請求?三次同樣的請求,老師用不同的方法引導,讓學生悟出不同的感受。(高興——失望——痛苦、急切),這樣的朗讀指導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2、發揮評價導向,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很重要,不僅可以對學生的朗讀起積極的引領作用,還有利與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更深一層次的思考與體驗,以促進他們朗讀能力的提高。我覺得楊老師在經過幾次磨課以後確實也越來越重視這個方面了,並且在教學中也體現了它的有效性。

3、在朗讀教學中,我們也十分注重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啓迪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引導他們入情入境進行情感體驗。例如:老師引導學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醫生來爲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鳥、青蛙這三位動物朋友雖然很想爲棉花姑娘治病,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那份無奈與遺憾的心情,讓學生帶着這份內心的體驗轉換角色進行朗讀。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就地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讀起來感情十分投入。通過朗讀,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較好地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課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交通站”。楊老師在教學時也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比如前面在講爲什麼不能幫忙時順勢設計了因爲….所以….說話訓練。在第五自然段的處理,很自然滲透了人文精神的薰陶,在講七星瓢蟲時,老師抓住一個語言訓練點,讓學生自我介紹,使課本語言成爲孩子自己的語言,進行了很好的內化。棉花姑娘的病好了,棉花姑娘會說些什麼?生:七星瓢蟲,你真好!治好了我的病,我會感謝你的。七星瓢蟲是益蟲,我們不能傷害他們等。

課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思考沒有結束,我們教研組還會反思本堂課的得與失,也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賜教,讓我們更快地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 教學內容

《夏夜多美》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組的課文。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寫了一個夏天的夜晚,一隻小螞蟻掉進池塘,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作者的用意是讓孩子感悟夏夜的自然美而助人爲樂的精神更美。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連"、"哭"等13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閱讀童話故事,感悟助人爲樂的精神之美。

3. 重點、難點

重點:讀準生字的音;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理解作者不僅僅是寫夏夜的自然環境美,更是歌頌助人爲樂的精神美。

二、說教法、學法

  1.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藉助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有了感悟後再由教師點拔,學生想像,然後再朗讀,加深體會。

  2. 教法、學法

在上述理念指導之下,我採用以下教法:朗讀感悟和多媒體促悟。

學生則主要是用自讀自悟和相互探討的學法。

師生結合起來,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最後還要按照課文的場景和角色,開展一次模擬童話場景的娛樂、表演活動,以加深理解。

三、教學過程

  1. 聯繫生活,激情導入

先引導學生回憶、講述他們所經歷過的夏夜情景,然後播放課件中的夏夜情景:星空,樹梢的彎月,燈光,朦朧的樹影,遠山,荷塘。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夏夜多美》,教師略帶神祕地說道:在一個個美麗的夏夜,發生了多少更美麗的故事……造成懸念,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2. 初讀課文

導入課文後,我設計讓學生同桌合作學習,讀準生字,讀懂課文。然後,用一起彙報的方式,認讀生字;再提名選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讀,同桌一起讀)讀喜歡的段落、句子,來檢查他的讀音、識字情況。

  3. 朗讀感悟

(1)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整體感知故事情節,瞭解課文所描繪的場景和"人物";

(2)重點評析課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最後4個自然段),使學生感悟夏夜美。

教師給學生提一些問題,如朋友們是怎樣把小螞蟻送回家的?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夏夜的自然、環境的美,更主要的是要告訴我們,通過助人爲樂構造的人際關係的和諧美。這兩種美是結合在一起的。

讓學生體會:自然的環境美--飛呀飛的螢火蟲、亮晶晶的小燈籠、青青的草地、綠綠的草坪……

讓學生感悟:人際的和諧美--大家關注螞蟻的危險,並且一起來幫助它,使它安全地回到了家。使我們感覺到這個夏夜確實很美,因爲大家做了一件很美的事情,營造了美好幸福的人際關係。

  4. 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通過分角色表演式的朗讀,把學生的想像帶入到夏夜的場景當中,使其身臨其境。特別要安排朗讀水平高的學生朗讀"飛呀飛"這一段,因爲這是整個故事最精彩、動人的部分。

師:夏夜美景,是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不好?

指導分角色:

(1)課文中有哪幾個角色?分好角色。

(2)模擬角色朗讀,配合動作。

五人一組,分頭準備。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上臺表演。

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講出:夏夜的景美,情更美。

齊讀最後一段:多美的夏夜呀!

  5. 課外延伸

佈置學生觀察美麗的春夜,看看它與夏夜有什麼不同,把感受寫出來或畫出來。

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6課《威尼斯的小艇》。

  一、說教材

第八單元以異國風情爲主題,讓學生了解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是“抓住主要內容,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因本文從小艇的樣子、船伕的駕駛技術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幾個方面,介紹了水城威尼斯獨特的交通狀況和特有的風土人情。

  二、說教學目標

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因此我將課時設爲兩課時,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第一課時的重點在於讀通課文,掃除閱讀障礙,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耗時但內容簡單,所以我將說課放在了第二課時,因爲第二課時是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把語文上出語文味。”“刪繁就簡三秋樹”,儘可能的把與“語文”無關的內容或刪或簡化,努力使課堂充盈着濃濃的語文味。而本文主要描寫的是一幅幅威尼斯的圖畫。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畫面之美?無論學生的學,還是老師的教,我都只採用了兩個字“讀”和“品”

“讀”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在“抑揚頓挫”的讀中去感受語言的魅力。

“品”包括“品題、品詞、品句”,即從語言表達的細節中去品,品味語言的內涵,品味語言的表達方式,在品中提升孩子的文素養。

  五、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導入新課: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介紹,學生已經瞭解了威尼斯的景美,本節課一開始就可以圍繞題目設疑:威尼斯有如此多的美景,爲什麼馬克吐溫只寫它的小艇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課文的主要內容:小艇的樣子獨特;駕駛小艇的船伕技術高超;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小艇。(此設計的目的有二:設疑,帶着疑問進入新課,讓孩子善思;其二,根據孩子的回答複習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感受語言之美,突破重難點。

1、品讀“樣子的獨特”

設疑:威尼斯的小艇是什麼樣子的?

自主學習:(1)自讀第二自然段,用“____”劃出描寫小艇外形的詞。

(2)再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比喻句)並思考把什麼比作什麼;

(3)品味語言表達:三個比喻句,爲什麼前面用“像”,後面用“彷彿”?爲什麼不用一樣的比喻詞呢?(表達要有變化,文章的語言纔會生動。)

(本段的設計主要是在讓學生反覆讀的基礎上去積累語言,學習他人語言表達的方式。)

2、品味船伕“操作自如”

本段的設計我主要採用了“一讀、二盯、三品、四練”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讀”讀通,讀懂:本段主要寫了什麼?

“二盯”盯關鍵詞,你從哪個詞語中看出船伕的技術高超的?

“三品”品表達細節,船伕在哪些地方操縱自如?

最後,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基本達到能背誦的目的。

3、品味小艇在威尼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爲了能讓孩子深刻地感受到小艇在威尼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採用了“一讀、二分、三練、四背”的方法進行教……

首先,我將本段內容進行細化展示,再讓孩子讀細化後的內容。

“二分”分角色讀,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大人、孩子;男的、女的;工作或是遊玩,都離不開小艇。

“三練”填表格,讓孩子回顧課文內容,達到鞏固的目的。

“四背”讓孩子在反覆地各種方式的讀中基本能夠背誦。

4、創設情境,品味“情趣”

首先,讀文本:孩子們,在如此獨特的小艇上,看着窗外那美麗的景色,你會怎樣?

馬克.吐溫是這樣說的(出示三自然段)先讀,理解“情趣”的含義。(讓孩子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其次,創設情境,感情朗讀

孩子們想坐上小艇去威尼斯看看嗎?(圖片、音樂、文本)讓孩子走進畫一般的美景進行情景朗讀,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四)積累語言:試着背誦這四個自然段。

  六、說教學板書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識字8》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二行是“鳥”和“隹”旁組成的新字,與鳥類有關;第三四行是帶“月”旁的字,分別與月亮和肌肉有關。識字中還配有“鳥”“隹”“月”字旁的演變圖,以及詞語所指事物的具體形象圖。四組詞語連起來,是一篇適宜朗讀的韻文,讀起來琅琅上口。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鴉、杜、雕、雁”,認識瞭解6種鳥。

2、認識新特殊偏旁“隹”,進一步瞭解象形字、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3、正確、流利朗讀詞串,能對帶“鳥”和“隹”字旁的字進行歸類,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4、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說重點難點:區別“鳥、隹”兩個偏旁所表示的不同含義,識字、寫字。

三、說教法學法:

爲突破重難點,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拉近與兒童的距離,激活兒童的思維。所以,我努力創設一個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積極愉快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2、直觀教學法

根據低年級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教學中藉助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拉進學生的距離,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3、朗讀體驗法

朗讀時語文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訓練。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像,讀中培養學生的韻文語感。

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完成。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重視識字、寫字外,我還注意抓實人文薰陶線和言語實踐線,力求在教學中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情導課:

同學們,鳥兒是我們人類親密的朋友,喜歡他們嗎?平時你都喜歡哪些鳥兒?爲什麼?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識字8,和一羣可愛的鳥兒交朋友吧。(談話形式導入,自然引出課題)

(二)、看圖讀詞,學偏旁識字

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進入文本規定的情境,構建話題,形成閱讀期待。我努力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今天有六位鳥朋友來我們課堂做客。瞧,他們來了!請打家瞧瞧,說說你認識哪些鳥兒?”

先借助插圖認識,再借助拼音準確讀出鳥兒的名字然後強調難讀的字音,去掉拼音自由練讀等達到看圖讀拼音學詞的目的。

(三)認識偏旁,瞭解演變。

首先讓學生比較兩行詞語,發現每一行的詞語中紅色的字有什麼小祕密?然後課件打出(帶有“鳥”字旁和“隹”字旁的字)自主提問:你腦海裏有什麼疑問啊?是啊,這些字寶寶同樣都表示鳥,爲什麼有的是“鳥”字旁,有的是“隹”字旁?共同探究:

邊說邊演示:看,這是一隻飛翔的鳥,古人很聰明,看到鳥就照着它的樣子畫下來,有嘴,有爪,特別是尾巴長長的,漸漸地鳥字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鳥”,它既是一個字,也可以作偏旁用,當它做作偏旁時,一般指長尾巴的飛禽。瞧,烏鴉,杜鵑,海鷗他們都有長長的尾巴,所以都帶有鳥字旁。

同樣是這隻飛翔的鳥,有的古人照着它畫成這個樣子,漸漸地隹字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隹”,。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一個新偏旁朋友,他叫“隹”字旁,跟老師讀,你們看,他和哪個字很相似?(住)對,住字多一橫就是隹。

帶有“隹”字旁的字,一般指短尾巴的鳥。像大雁、麻雀、老鵰這些鳥兒尾巴較短,所以都帶有隹字旁。

比較發現、提出疑問、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中認識並區分清楚了“鳥”“隹”字旁。

(四)辨析字形,正確書寫。

在認識了這“隹”這個新偏旁後,順勢學習了帶有隹字旁的兩個生字寶寶“雕,雁”。首先引導學生看看有什麼好辦法記住他們?然後讓學生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事項。教師範寫,學生描紅仿寫,很快就把這兩個難寫的字掌握了。在學習“雁”時,爲了幫助學生和同音字“燕”區分,我出示了一組詞語

鴻()傳情()尾服家()

泥融飛()子()過留聲大()

讓學生選擇填空,並講解了這兩個字在用法上的不同,即:雁與思念有關,燕與報春有關。

(五)資料補充,由詞及物,訓練說話。

爲了進一步瞭解這些鳥類,我提前讓學生蒐集資料瞭解到的鳥兒的特點,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可以講喜歡的鳥兒的故事,可以說鳥兒的特點,也可以瞭解鳥兒的作用、精神等。在瞭解中抓好“人文薰陶”“言語實踐”,學習到鳥兒的精神品質。

語文說課稿 篇6

【摘 要】智障兒童存在語言缺陷,爲了補償這一缺陷,語言訓練成爲生活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內容。《西紅柿》是本人根據我校中級一班學生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自編的教材。編寫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瞭解西紅柿顏色、形狀的特點基礎上練習說話。由於智障兒童的特殊性,課堂教學必須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西紅柿》一課我採用了實物教學法、塗色感知法、分層教學法和多種形式的說話練習,讓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通過本節課,使每個學生語言能力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鍛鍊提高,並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說課稿對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作了全面的闡述,說明了怎幺教,還結合學生實際說明了爲什幺這幺教。

【關鍵詞】培智;生活語文;自編教材;西紅柿;說課稿

  1 說教材

《西紅柿》是我根據中級一班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認知能力,語言表達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自編的生活語文教材。課文主要是從顏色、形狀等方面特點描寫了西紅柿的樣子。編寫意圖是讓學生在認識

西紅柿特點的基礎上練習說話。

  2 說學情

中級一班共有8名智障兒童,輕度3名,中度5名。他們記憶能力比正常兒童差,感知覺緩慢,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在語言表達方面,輕度同學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但缺乏簡單的具體描述能力。中度同學中有一名能說簡單的詞語,但表達不清楚。其他同學能清楚地說出詞語,但說完整句子能力差。根據以上情況我把他們分成A、B、C三組,分層教學。

  3 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編寫意圖和中級一班學生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3.1 知識與能力目標

A組同學:能夠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根據這些特點簡單描述西紅柿的樣子。

B組同學:能夠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用“西紅柿是————(顏色或形狀)。”的句式說完整話。

C組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

3.2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採用實物、圖片、朗讀等方法,讓學生通過看、摸、嘗、塗、說的過程完成本課的學習。

3.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願望。

  4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課的重點是說完整句子。難點是熟練地說完整句子。

  5 說教學方法

5.1 實物教學法。通過實物演示,直觀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自看、摸、嘗、說,調動多個感官參與體驗,加深印象。

5.2 塗色感知法。智障兒童感知覺緩慢,通過塗顏色的過程可以慢慢去感知西紅柿形狀和紅色這個色彩,強化記憶。

5.3 分層教學方法。智障兒童程度不同,不同層次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5.4 多種形式朗讀、說話法。智障兒童有語言缺陷,因此說話訓練是生活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內容。爲了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說話練習,使學生在興趣學習中語言缺陷得到補償。

  6 說教學準備

洗乾淨的大西紅柿、畫着西紅柿圖案的卡片、紅蠟筆、兩個詞語卡片(紅紅的、圓圓的)

  7 說教學過程

7.1 導入(2分鐘)

爲了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接受,設計了與他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導語:“同學們,你們都吃過什幺菜呀?”“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種蔬菜,看看這是什幺?”由學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輕鬆自然、親切,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7.2 新授

第一個環節:認識實物西紅柿。(8分鐘)

因爲智障兒童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直觀形象思維尚可,因此採用實物教學。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親自去感知。然後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並且把課前準備好的詞語卡片隨機貼在黑板上,採用各種形式讀,強化記憶。

第二個環節:給卡片上的西紅柿塗紅色。(4分鐘)

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一是轉換一下學習方式,避免單調、疲勞、失去學習興趣。二是在學生塗顏色的過程中慢慢感知西紅柿的形狀和紅色這個色彩。塗好的同學在教師的幫助下把卡片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三個環節:練習說完整句子。(20.5分鐘)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爲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趣味性、多樣性的說話練習。

7.2.1教師示範。參照板書對西紅柿的樣子進行整體描述,給學生整體的感知。

7.2.2 師生接龍。教師說西紅柿是,學生說紅紅的。教師說西紅柿是,學生說圓圓的。師生再調換過來說。這種形式可以增加趣味性,學生在快樂中語言得到鍛鍊。

7.2.3 自由練習。在師生接龍的基礎上,把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練習說話。教師隨機走動,發現問題及時幫助。

7.2.4 分組合作互補練習。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成員程度不同。輪流說,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提高。

7.2.5 個人展示。讓每個學生都展示一下,程度好的同學可以自由發揮,說得更具體些;程度差的同學可以說詞語。教師都要給予肯定表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7.3 總結(0.5分鐘)

我設計了鼓勵性的總結語:這堂課同學們不但知道了西紅柿的樣子,還學會了用西紅柿說話,你們真聰明!下課後你們還可以繼續練習說。這樣的總結語既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勵,又可以把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

  8 說板書設計

板書融在教學過程中,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增加了直觀形象性和趣味性。課題西紅柿寫在中間,周圍是學生完成的塗顏色的作品。右邊是教學中隨機粘貼的詞語卡片。這樣的板書既直觀形象,有簡潔明瞭。既是教學內容的概括,有突出了重難點,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濃縮。

  參考文獻:

[1] 南靖縣特殊教育學校蔡文婷《培智低年級語文的說課基本內容》。

[2] 《認識蔬菜》說課稿

[3] 認識水果說課稿_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霧凇》一文,作者以優美形象、正確精煉的語言,刻畫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獨特壯美,科學簡便地形容了霧凇形成的緣故原由和顛末,字裏行間流露作者對霧凇、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憑據新課標理念,聯合我班學生的現實環境,我訂定了以下教學目的: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的:

學會本課9生字,明白由生字構成的詞語,能聯合詳細語境明白詞語。明白氛圍中的水汽遇冷會結成霜花這個科學知識。

2.本領目的:

通過寓目電視錄象,閱讀課文,能分析歸納綜合出霧凇形成的條件及顛末,造就和進步學生的視察分析本領,造就學生的閱讀歸納綜合本領。接洽課文內容進步學生的想象本領。

3.情緒目的:

通過語言筆墨感悟吉林霧凇的獨特優美,引發學生喜好霧凇、熱愛大自然的頭腦情感。有情感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目標1、2兩點,通過觀看錄象,閱讀課文感悟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瞭解霧凇形成的原因和經過。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則是教學難點,特別是能準確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詩的含義。我將藉助多媒體使學生直觀的感知霧凇的壯觀。引導學生賞讀文中如同詩一樣美妙的句子,讓學生感悟霧凇的奇特美,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咀嚼,讀出滋味來。

下面是我設計的三個教學環節:

一、緊扣心理,吸引學生,調動師生情感。

《霧凇》我分兩個課時去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整體感知,學習課文生字詞,引導學生了解霧凇的美和多。到第二課時,我複習引入:吉林霧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讓我們美美地背誦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這時學生學了一節課,剛剛觀賞到霧凇的奇特和美麗,心裏肯定早已迫不急待,我就抓住他們這一心理與學生交流:看着這樣的霧凇奇觀,你不由產生怎樣的問題呢?我的目的就是要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把師生的感情逐步地拉近,學生很自然地說出: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呢?吉林爲什麼能形成這麼美的霧凇呢?整節課中我就圍繞着這一中心問題展開教學。

二、合作探究,品詞品句,情感體驗,突破重難點。

接着,我就順着學生意願:好,下面我們就來認真學習課文第二段,快速默讀第二段,思考:哪句話概括寫出了霧凇的形成?導入本節的教學。學生找出寫霧凇形成的句子,引導說出霧凇形成必須的兩個條件:過於飽和的水氣、遇冷凝結。我又趁熱打鐵:那麼吉林的霧凇又是怎樣一步步形成的呢?是不是也具備這兩個條件呢?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後交流。“從江面上瀰漫着霧氣”可以看出有飽和的水氣。那過於飽和的水氣,你又是從哪看出來的呢?我利用視頻和朗讀讓學生理解,夜幕降臨時,松花江上的霧氣真是又大又濃,確實有過於飽和的水氣。然後學生繼續交流,“到了晚上只有零下30攝氏度”滿足了霧凇形成的又一個條件。

我進一步追問:滿足了這兩個條件,那在夜晚霧凇又是怎樣凝結而成的呢?我又引導學生抓住“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以及“最初、逐漸、最後”讓學生反覆誦讀感受,霧凇形成的過程緩慢的,也是美麗而奇特的。

整個過程引導學生去反覆地品讀。以讀爲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體會詞語含義。這樣霧凇的形成過程就烙印在了學生的腦中。在處理最後一句的朗讀中,我又採用了多元解讀的方法,考慮到作者看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銀鬆雪柳的世界,心情是多樣的,是喜悅,是驚喜,是讚美,我就讓學生大膽地通過朗讀把自己此時的心情讀出來。

在這裏,我不停留在僅關心教學的結果,更關注教學的過程,不僅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更讓學生探索學習方法,我又通過板書讓學生知道作者是用先概括再具體的方法來寫霧凇的形成的。

三、情感昇華,延伸深化。

學生學到這裏,肯定有點感覺“累”了,我又及時調控,再次把他們思想的火花點燃:你們想觀賞一下這美麗的霧凇嗎?(學生肯定歡呼雀躍)好,我們再次走進吉林,此時此刻,學生靜靜地享受着:多動聽的音樂,多美的景啊!簡直讓人陶醉。

觀賞完後,我又說:“這麼多的銀鬆雪柳,你最喜歡哪一幅呢?能用上幾句話美美地在自己的小組裏介紹一下嗎?”教師適時指導,全班交流,讓學生再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這,我的設計再次體現了“循序漸進”“我手寫我心”的教學理念。

此時,學生的情緒已到達熱潮,我點撥:看到這麼美的景緻,松花江邊的人們又會怎樣驚歎呢?這樣自然引出“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最後,老師總結:吉林霧凇以這一獨具魅力的風姿與長江三峽、雲南石林、桂林山川一起享有中國四大自然異景的雋譽,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萬的遊客,讓我們把對霧凇的稱讚和喜好之情融入到最後一段的朗讀中去吧。”讓學生的瞭解與情緒得到進一步的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