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關語文說課稿集合七篇

有關語文說課稿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語文說課稿集合七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採用多種方式識字,注重識字教學的應用性——《姓氏歌》說課

一直以來,在識字教學中,低年級的識字與寫字是重中之重,多識字是爲了便於我們在生活中運用,便於我們讀更多的書,學更多的知識。因此,面對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將枯燥的識字學習變得饒有趣味,讓學生感興趣?我不斷思考,並在《姓氏歌》一課中嘗試着在豐富多元的學習活動中引領學生認識漢字,規範書寫。

下面,我將結合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從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學習效果評價和設計特色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據《百家姓》編寫的韻文,一問一答,音韻和諧,朗朗上口。課文通過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認識中國的姓氏,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生在識字的同時,認識更多的姓氏,提升識字的樂趣和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能夠學以致用,學會用結構的方法、組詞的方法、說筆畫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姓氏。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是11個,要求會寫的字是7個。同時,認識三個偏旁。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相處一學期,有些同學對於班裏其他同學的姓名已經能認識,所以在學《姓氏歌》時,認識同學的姓,介紹自己的姓,這樣的內容他們很感興趣。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引導學生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將習得的方法用於互動交流,不斷激發學習動力,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但由於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不認識同學的名字,不認識這些姓,也有極少數學生不明確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於這樣的學情,既要保護能力強的學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顧能力弱的學生的學習,保證他們都學會,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設置

基於以上的思考與分析,我針對第一課時設定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問答的形式,認識“姓、氏”等11個生字。

2.會寫“什、麼”2個生字,認識“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3個偏旁。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鞏固識字。正確朗讀課文。

4.模仿課文一問一答的形式做問答遊戲,積累語言表達。

本課時重難點:

多種方法識字。

正確朗讀課文,學會寫“什、麼”。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提出這樣的目標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識字教學要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本節課的設計貼近學生的實際,關注兒童心理特點,力求調動學生的興趣,以學生讀爲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師生、生生互動活動,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識字的樂趣,在習得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溝通與協作的交際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從而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爲培養適應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素養而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闡述:

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過程具體闡述一下我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落實。

在教學中,我將嘗試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引領學生走進《姓氏歌》,正確朗讀,認識更多的姓氏。

1.激趣導入揭題識字

2.初讀兒歌隨文識字

3.回讀兒歌指導寫字

4.交流評價總結拓展

(一)激趣導入,揭題識字

由認讀同學姓名導入學習,說說自己姓什麼,揭示課題後相機認識“姓氏”。

(二)初讀兒歌,隨文識字

1.讀兒歌第一節,隨文識字。

2.指讀兒歌,再互相聽讀、指正。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初讀兒歌時,邊用手指邊讀是最有效率的認讀方式。發揮小夥伴的合作學習作用,互相聽讀,檢查初讀情況,進行交流,指正或點贊。這樣又促使他們讀兒歌,熟悉兒歌內容。

3.交流姓氏,認讀生字,朗讀兒歌。

通過認讀不同的姓氏,加強對學生識字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字。通過同伴問答朗讀練習、師生合作朗讀、生生互動朗讀、創編兒歌這些形式,提高識字的趣味性,體現實用性。

4.多種方法識字,多樣形式朗讀。

通過自讀、指名讀、師生問答讀、生生問答讀、齊讀、配樂拍手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兒歌,通過加一加、組詞、說筆畫等多種方法識記漢字,瞭解不同的姓氏,引出《百家姓》,滲透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激發學生課後主動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標所倡導的。通過這樣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也實現了識字的目的,體現出交際運用的價值。並且多種形式朗讀,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教學活動,關注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還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回讀兒歌,指導寫字

本節課,在學生完成了兒歌整體朗讀後,我引導他們整體瞭解本課書的生字表,並聚焦本節課要學寫的“什麼”這個詞。引導觀察漢字的寬窄、高低、長短,關注關鍵筆畫的佔格位置和書寫,培養學生讀帖的能力,持續關注寫字姿勢,重視對書寫的評價,指導生生互評。

寫字環節我是按以下5個步驟進行:

1.觀察詞語“什麼”。

2.交流,師示範書寫。

3.生描紅,臨寫。

4.交流評價再臨寫。

5.同桌互評。

課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帖、寫字,在學生用心描紅、臨寫之後,進行展示交流,引導學生評價,進一步明確字的間架結構,關鍵筆畫的佔格位置,再次臨寫,之後再次同桌互評,真正落實書寫練習,提高效率。教師在學生獨立寫字時進行巡視,隨時給予糾正和評價,再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書寫,讓學生互相評一評小夥伴的字。這樣通過師生、生生間的多向互動,在探究和發現中體驗到寫字的樂趣。學生邊念口訣“頭正、肩平、足安、心靜,一拳、一尺、一寸、按本”,邊檢查自己的寫字姿勢。在整個的寫字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寫字習慣,如:坐姿、執筆姿勢和筆順等,時時注意好習慣的養成。(四)交流評價,總結拓展

指導學生自我感受漢字的書寫,對於寫得不好的筆畫,再次書寫時能夠有所改進,引導學生生生互評,互相欣賞,共同提高漢字的書寫能力。提示下節課學習內容。

學習效果評價方式

1.課堂表現觀察:

(1)學生聽講、朗讀情況(2)反饋、書寫情況(3)同伴互讀、互查學習情況

2.激勵性語言評價

教學設計特色

本節課立足於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班級學生的姓名開展識字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讀爲本,根據學情和身心特點,在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中開展識字教學,在設計教學環節上有以下特點:

一、立足學情,促進自主學習

在指導學生認讀姓氏時,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我既鼓勵孩子勇於展示,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又通過多種形式朗讀,瞭解識字方法,從而正確認讀。

在指導書寫漢字的環節設計中,我關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學生觀察的時間、表達的機會,指名當小老師指導大家書寫,儘可能多地爲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不斷激發學習動力。

二、引導發現,設計多元活動

通過指名讀、分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地朗讀《姓氏歌》,通過結合姓氏自編兒歌,通過配樂有節奏地朗讀,避免單調枯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感受識字的重要性,感受介紹姓氏的實用性,促進學生傾聽和朗讀的能力,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三、重視基礎,培養良好習慣

“提筆即是練字時”。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但他們的握筆姿勢、寫字姿勢仍然需要特別提醒,時時提醒。在兩次書寫中,都始終關注正確的寫字姿勢。在朗讀、交流中,鼓勵學生敢於表達和展示,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聲音洪亮,姿態大方。

四、關注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引導

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學生傳承,學生只有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才能願意去學習,去探究,通過共同學習、互相交流,增強學生對姓氏文化的認知了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爲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文章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爲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文章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課文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啓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本課是第六單元的第2篇講讀課文,教學本課時不但要繼續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據課文特點,滲透一點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在知識體系上,它是前四個單元訓練重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複習和鞏固,同時,也爲下一單元新的訓練項目“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作了一些鋪墊。爲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爲什麼有不同的看法。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明白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二、說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的設計恰當定位主題,通過閱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們構建“導——讀——悟——拓”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情感氛圍。

四、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學習、理解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老師從“悟”字出發,以讀爲本,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讓有不同風格的學生都參與學習,讓課堂真正動起來。

良好的教學設想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安排了以下教學程序:

五、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

1、師談話:

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本組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迸發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愛又是那樣的深沉。今天讓讓我們一起走入美國作家巴德 舒爾伯格的文章——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又能夠感受到怎樣的愛呢?

2.齊讀課題。

3.發現了嗎,這個課題與以往學的課題有什麼不同嗎?

(着重引導學生理解:課題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語言,所以有引號)

4.帶着我們的理解,一起再來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通過讀掃除閱讀障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通過概括主要內容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指導深入理解課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母親和父親對巴迪的評價,適當引導,指導朗讀。

(四) 理解“成年認識部分”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對父母的評價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

六、總結

1、你能把你的體會、感受用格言、小詩或其他形式寫下來嗎?當然也可以摘錄文中你認爲最精彩的語句,寫在書籤上。(學生寫書籤)

2、學生朗讀書籤的內容。

3、下課後,我們可以把他送給朋友、父母或留給自己,做紀念,好嗎?

4、好書推薦:推薦一本書《愛的教育》相信你讀了之後會對愛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學們在愛中成長。

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用心靈去傾聽》。首先,我對教材及課題內容進行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該教材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用教科書,該課爲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組第十二課。教學課程爲《用心靈去傾聽》。課文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選取一些平凡的瑣事來表現人物品質,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教學目標

在閱讀中瞭解抒情文章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環境。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語文的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德育目標 :啓發學生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重點:能夠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難點:讓學生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關愛他人。

教學策略 基於內容特點,以及課文要求採用討論法,利用幾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思路,讓學生自己摸清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給文章定下一個好的感情基調。閱讀課文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採用討論法教學,學生爲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輔助學生學習。在課上主要採用提問式教學。

指導學法 讓學生通過閱讀和互助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具體的課堂中的老師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爲主。課間採用一些和諧的語言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概說教學程序 1、 課前預習準備情況。放星期之前就佈置預習,長達五天之久。學生對課文有充分的瞭解,對課文內容也還熟悉。教師準備充分,教案定成較好在本堂課的教學思路。

2、完整的教學程序。在上該課時,主要與該組課文所表達的一個共同情感,人與人之間的微弱的情感爲基礎。

【教學過程】

對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我採用“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節。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着樂於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後,只是爲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於“傾聽”的真情故事。

(教師對前三篇課文簡練的概括,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前三篇文章,對本課的學習和感悟人間真情做好情感鋪墊。)2、出示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讀題後你想知道什麼?(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麼去傾聽?誰“”傾聽,傾聽什麼?)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統攬全文,理解大意

1、認真研讀課前自學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學生輕聲反覆讀文,掃清字詞障礙並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培養學生用精練的語言總結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找到另自己感動的語句,並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現在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教師要尊重孩子的獨特體驗,並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交流到的課文中前後對應的語句教師要給予點播,並嘗試着運用於平時的寫作之中。沒有交流到的重點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研讀課文,還可以出示課件。

(1)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託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於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3)你知道嗎,這隻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採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啊!聽着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4)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能安慰。)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爲課堂的主人,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不讓老師牽着孩子的思維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和獨特感受。在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時,蘇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躍然紙上。板書:蘇珊=我的第二個母親。教師隨着學生的思維走向來決定着課堂的走向,達到活而不亂。同時,小組合作交流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蘇珊美好的心靈:即用學心去傾聽一個孩子的心聲,給“我”安慰進而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重難點。)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採用範讀、品讀、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達到情感的昇華)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細心、耐心、善良、樂觀”教師隨機板書)

師導語: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苟,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那麼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生活中你有過傾聽的經歷嗎?

(“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 拓展

1、雖然蘇珊是問訊臺裏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此時,蘇珊已經感動了我們所有人。但故事的結局不免讓人有些傷感,“我”最終是沒有見到這第二個母親,讓我們圓作者一個團圓夢吧。

(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他們相見時的場面,注重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認爲是人性化的設計,我們都期待生活中減少遺憾,多一些圓滿。這時,孩子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達到共鳴。)

【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直觀、突出重點、揭示文章中心,使學生一目瞭然,很快的把握文章脈絡。

12、用心靈去傾聽

蘇珊=第二個母親 細心 耐心 善良 樂觀

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題目是《鼎湖山聽泉》。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情、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一)、說教材內容: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第一單元以“寫景爲主題”的開篇課文。課文以遊蹤爲線索,記敘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寫在鼎湖山聽泉的感受爲中心,語言優美,詞彙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本文可使學生提高朗讀技巧,積累語言,明白遊記散文的寫法,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單元的目標是要學生學會吟哦諷誦的讀書方法,而《鼎湖山聽泉 》又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爲此教學本文時把通過吟哦諷誦來品味精彩段落作爲教學的重點,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爲教學的難點。特擬定以下目標:

1、品讀語言文字,感受鼎湖山泉聲變幻莫測,悅耳動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泉水變幻莫測、悅耳動聽的。爲鼎湖山風景區寫廣告詞。

教學重點:感悟泉聲變幻莫測、悅耳動聽。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泉水變幻莫測、悅耳動聽的。

二、說學生

初三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於想象,喜歡朗讀語言優美的寫景文章。本課語言生動易懂,學生可以在讀中領略鼎湖山泉聲的美妙。

三.說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合作探究法、辯論法、誦讀法、幻燈片展示法、講授法等。

四、說學法

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活動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說教學過程:

(一)比較激趣,自然導入

鼎湖山可寫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視線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寫景的角度也很獨特,從“聽”字入手。因此,本文教學的起點,也從“聽”字入手。

組織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一詩,提問:這首詩是從哪個感官角度來寫的?從詩題上哪個字就知道?(視覺 —— “望”)

明確:通常寫景以目賞爲主,聽覺的心處於次要的地位,然而謝大光在賞泉時卻來個顛倒,主要從聽覺來寫,讓人們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顯得空靈多姿。下面我們就跟隨着作者一起去遊覽鼎湖山,一起去聆聽鼎湖山美妙的泉聲吧。

(二)自讀思考,整體感知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初讀,拿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因此我通過:

1、初讀課文,通過自由放聲讀,讓學生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標出文中四次聽泉的有關語句,並完成下表:

時段泉聲特點產生聯想

第一次近黃昏、過了寒翠橋

第二次進山後

第三次補山亭

第四次入夜、寺旁客房

2、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後,進行圈點勾畫。

3、交流填表,評價朗讀。(重點朗讀前三次)

(本環節以“聽”字爲抓手,通過找出四次聽泉的地點、泉聲的特點和產生的感受來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進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三)品味精彩段落 感悟人生哲理

四次聽泉,有詳有略,作者重點描寫了第四次聽泉,請同學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讀第8節,要求: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段內容。

2、作者是如何來描寫泉聲的?請結合具體的語句來品味。

投影打出例句:①泉聲浸着月光聽來格外清晰。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賞析: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把草叢中淌過的小溪聲比作提琴聲,寫出了聽到的泉聲柔曼的特點,這是作者深夜聽泉聽到的第一個層次。

3、將“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改爲“草叢中淌過的小溪如提琴般柔曼者。” 仿照上句改寫後面的三個句子。說說作者爲何先寫喻體後寫本體。

4、作者從聽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請結合課文說說你是如何理解的。

組織學生讀後先在書上做批註,後小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由四次聽泉直接切入到精彩段落的研讀,讓學生品味時教師可以給出例句,引導學生從關鍵詞、修辭、結構等不同角度來賞析寫泉聲的語句的精妙之處,教給學生賞析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然後在此基礎上來理解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四)創意朗誦:

1.這麼美妙的泉聲,這麼深刻的道理,這麼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鳴,請以小小組爲單位,有感情地來朗讀第8節,朗讀時可以進行創新,形式由各小組自己設計,比一比哪一小組的設計最新穎。

2.組織教學: 朗讀準備:四人小小組自行設計。

請二到三個小小組朗讀 其他同學評點(評點依據:設計是否科學、新穎,朗讀是否有感情。)

3.全班齊讀。

4. 學生背誦比賽。

(單元目標就是“學會讀書——吟哦諷誦而後得之”,如何開展“吟哦諷誦”,要有具體的步驟,其實從整體感知時的自由朗讀,到研讀精彩片段時的大聲朗讀,到品味時的品讀,吟哦諷誦是一以貫之的,在此基礎上再來個“花樣朗誦”,就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媒體出示課文句子改寫成的詩(伴古箏曲《高尚流水》),引導學生朗讀。

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

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

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

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

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

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

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還有一些泉聲/遠近高低/輕重緩急,

是/泉水繞過樹根,

是/清流拍打着卵石

(五)對聯小結:

1、根據課文內容請你修改老師創作一副來贊贊鼎湖山泉的對聯,更歡迎創作一副新對聯。

泉聲泠泠淙淙滋潤萬物 泉水隱約洗滌心靈

2、指導:老師明確對聯的特點,如不僅字數相同,且詞性要一致,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結構要一致等。提示根據課文內容上聯可寫泉水,下聯可從泉聲方面對。

3、組織學生修改和創新,小組交流推薦,被推薦到的同學把下聯寫在黑板上,全班同學評價,評選出優秀對聯。

(六)佈置作業:

以“聽雨”爲題寫一片斷,要求仿照第8節“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一段,用比喻的修辭從各個角度來寫雨聲,寫出雨聲的層次感。

  六、說板書設計

孕育生機

鼎湖山聽泉 變幻莫測 熱愛

悅耳動聽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爲題,採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課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着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採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着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後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針對文章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教學難點:

通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存的美麗星球。

三、教法、學法說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境激趣——學習探究——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激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在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拍攝的地球美景時,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問:“地球,你還想稱它爲什麼?”學生親切的稱呼,拉近了孩子們與地球的情感距離,爲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學習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自讀課文,引導他們抓住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歸納爲三個探究主題。

1、地球的美

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採用列數子、打比方、作比較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美麗和渺小。

然後,進入相關網頁,地球豐富的資源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2、地球的易碎性

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引導他們抓住“至少”、“本來”等詞,體會說明文應用詞準確。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由學生來讀他們準備的資料,從觸目驚心的數據中感受到人類的破壞性和殘忍。此時老師在播放一組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的圖片,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爲。

3、地球的唯一性

老師補充別的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有關資料,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

(三)拓展遷移

讓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爲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啓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並且讓學生在寫小片段的時候可運用我們所學的說明方法。

五、板書設計(略)

六、教學小結

這是一篇說明文,引導學生在抓住“一箇中心句,三個支點”加深對課文理解的同時,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並且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並用於指導小片段的寫法。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一個兒童的口吻生動地說出人和樹的關係:人類保護樹木,樹木爲人類造福。

全課共有三個自然段,兩幅插圖。

第一段寫的是在什麼地方有這麼一棵小樹。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我家的門口有什麼”說話。

第二段寫的是天冷了,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讓小樹暖暖和和過冬。所配插圖畫面是:爺爺在認真地給小樹的樹幹捆綁稻草。

第三段寫的是天熱了,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讓爺爺在樹蔭下乘涼。所配插圖畫面是:夏天,小樹枝葉茂盛,爺爺悠閒地扇着大芭蕉扇,在樹蔭下乘涼。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知道課文中的“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要切實引導學生把詞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課文中準確地理解意思,使他們初步學習到聯繫句子、聯繫課文理解詞句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過程

課文有三個自然段五句話,寫天冷了,爺爺愛護小樹,照顧小樹;天熱了,小樹給爺爺遮擋烈日,滲透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文字活潑,富有情趣,且配有兩幅生動有趣的插圖,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根據課文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本課第一課時可通過“聽、看、讀、演、議”進行教學。

1、聽──創設情景,移情入境

良好的情景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出適合課堂教學的情景,給課堂學習打好基調,對於接下去的教學非常重要。所以我在學習課文之前,通過一系列的聲音感悟,把學生帶入了寒風刺骨的冬天、烈日炎炎的夏天。讓他們設身處地地爲爺爺和小樹着想,爲後面的看、讀、演、說,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調。

2、看──瞭解圖意,培養觀察能力

新課程其中的一大改變就是圖文並茂的課本。課文中的插圖其實是很好的教學資源,而且新課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等,教師就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我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是說話能力的培養。

3、讀──弄懂課文,培養讀書能力。

課文比較短,而且通俗易懂,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指名讀、同桌對讀、齊讀、賽讀等。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

4、演──深化理解,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教材只是例子,可以靈活運用,藉助文中直觀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爺爺和小樹是怎樣友好相處的,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激發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熱情。

創設情境:大屏幕展示文中的兩幅插圖,在黑板上畫出大大的房子,並配以合適的音樂。

讓學生3人一組分別扮演爺爺、孫子和小樹。儘量讓更多的小組有機會上臺表演,要求在課文基礎上有所發揮。

例:

孫子:爺爺,外面這麼冷,您在幹什麼呢?

爺爺:我們冷,小樹也會冷的,我要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它就不會凍壞了……

小樹:(微動着樹梢,用雙手做樹梢)謝謝爺爺,我真的不冷了,以後,我也會幫助您的。

5、議──發散思維,增強環保意識

本文的情感目標主要是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通過四人小組的討論交流,讓學生的情感能進一步得到昇華,從而體會到愛護小樹是人人都要做到。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去二三裏》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第一篇古詩誦讀。這首詩是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個字中,就有10個數字,這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巧妙地將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等景物編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寧靜、清遠、恬淡、秀美的山村風景畫。

全詩描繪的意境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炊煙裊裊的小山村,村子裏有幾戶人家,山頂上有幾座小亭子,路旁盛開着美麗的鮮花。

詩中的“二、三”虛指方圓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體現亭臺之隱約可見,“八、九、十”形容山花爛漫,多而絢麗。

整首詩樸實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說教學目標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裏》的第一課時,定的教學目標是

1.本課要求會認的十二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麗、恬靜。

教學重難點是認識12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說教學設計

這是孩子們在語文課本里首次以語文課的標準學習古詩,但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古詩,我想以我們經典閱讀課爲依託,結合語文識字的要求,把本課定位成“古詩誦讀”課。變“逐字逐句地說文解詞”,爲“以情激情,情中導學的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步入詩境。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發興趣,把學生引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突破學生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時情景與思維脫節的難題。

2.自讀自悟,瞭解詩意。讓學生不斷地在自主朗讀、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詩意。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瞭解,享受審美的樂趣。

爲了達成以上三個目標,我設計如下

1, 激趣導入

由“奇妙的詩”引起學生的興趣。

2.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先播放古詩視頻,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古詩。接着讓學生自讀古詩,圈出生字讀一讀。然後老師指名帶讀生字,特別提醒平翹舌音。再用遊戲“開火車”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並讓學生組詞,說話鞏固生字。學完生字,第二次讀古詩,認識句號,再讀。還做了遊戲“找朋友”,目的在於鞏固生字及數字與漢字的對應。

3.藉助圖畫,感悟詩意

出示插圖,老師配樂描繪小山村的美景,並示範朗讀古詩。教學生讀好古詩的方法,生加動作讀古詩。走近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讀,再齊讀。帶着對美景的感受再讀。

4.試背古詩

再讀了又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背誦古詩

5.拓展閱讀

出示鄭板橋用數字寫的古詩,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6.作業

用數字說幾句話,寫一首詩。

  四、說反思

在上課的時候,有幾個地方,我覺得做的不夠好。

1. 老師的引導不夠到位,教學不靈活,不知道隨機應變。

2. 整堂課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思維不發散,呆板。

3.老師的評價不夠及時,多元,針對性。

4.時間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趕,後面又有時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