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錦七篇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錦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範文集錦七篇
說課稿 篇1

IP地址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北大青鳥ACCP AB模塊《計算機與網絡基礎》課程的第5 章,

2、 就本課而言,其內容包括識記和操作兩個方面,其教學目標爲:

1)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網絡技術的興趣

2) 知識目標:從互聯網IP尋址的角度理解爲什麼採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結構,如何劃分、分類,爲計算機配置IP地址,並選用合適的子網掩碼;規劃中小型企業網的IP地址。

3) 能力目標:學會設置IP地址;子網劃分

3、 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IP地址的層次結構和分類;子網掩碼的概念;子網劃分

教學難點:子網掩碼的概念;子網劃分

二、 說教法、學法

1) 說教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等。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包括情感、識記和操作三個方面。首先,用激發興趣法激發學生學習網絡技術的興趣。建構主義認爲,學習過

程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其次,針對知識目標,它是屬於識記的內容,應用講授法傳達知識給學生並進行總結歸納。信息身是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強調學生的實際振作能力。最後,用任務驅動法給學生布置上機操作實踐,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裝IP協議和設置IP地址。

2)說學法

本課採用的學習方法有小組全作學習\自主探究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本課用建構主義正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除了識記部分的內容外,對操作性的內容採用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探究實踐等方式,在做中學、學中做,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發揮團結互助精神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說教學程序

1、 教具、學具準備:網絡教室(包括計算機、網絡投影設備)、PPT

2、 教學過程

1) 導入、提出本課學習主題

早上,小齊剛到公司就被 唐經理叫到辦公室,唐經理給小齊佈置了兩項任務:

案例1:公司今天要來兩名新員工,讓小齊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除了做系統、連接網線之外,還應該給主機配置IP地址。

案例2:唐經理說:“爲什麼我的計算機有時候提示我IP地址衝突?好像其他員工也說過類似的問題,你能解決這個問題?”

問:互聯網上每一臺計算機是以什麼方式來進行通訊和識別的?

2) 提出本課學習內容和目標

3) 播放PPT,講授本節課程內容。教學內容分爲IP地址的作用、分類、直觀表示法、特殊IP地址、子網掩碼、

4) 全班分組,探討以下問題,各組派代表回答問題

a) 爲什麼要使用IP地址,IP地址有什麼作用?

b) IP地址爲什麼要使用子網掩碼?

c) IPV4有什麼侷限性?與IPV4相比IPV6有什麼優勢:

4) 教學實踐

a) 上網查詢安裝IPV6協議的方法並在計算機上安裝IPV6協議,教師巡迴輔導,學生互助學習

b) 查找IPv6資源,觀看網絡電視

c) 註冊IPv6論壇(如我愛威六、樂物論壇),進行資源的共享

5)佈置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6)板書設計

IP地址的認識

IP地址的格式及轉換

IP地址的分類

局域網IP

分配管理

新的IP協議:IPV6

說課稿 篇2

一、把握課標、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死攸關的燭光》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蹟,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爲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伯瑙德母子三人蔘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採用的方法;接着詳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最終使情報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從三個維度設計了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聯繫課文內容對重點詞語進行解釋。

(2)技能目標:能聯繫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並能結合表演深入體會“輕輕地”、“從容地”、“鎮定地”等詞語的內涵。

(3)情感目標:感悟母子三人的愛國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母子三人語言、神情、動作等所表現出來的沉着、機智、勇敢。難點: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二、發揮主導,說教法

1、創設情境,感受危機

由於本文是距離學生非常遙遠又特殊的時代的故事,對於毫無體驗的他們,唯有情境的再現才能使他們有更大的觸動。因此在新課伊始我創設了以下情境:a、播放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施暴的畫面,配上音樂,加以收集來的資料解說,使學生置身於情境中,初步感受德軍的殘暴。b、以“如果生活在戰爭時期,你要爲國家收藏一些絕密情報,你會藏到哪兒?”這一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引起爭論。並牽引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生命懸於一燭”“戰鬥的勝敗懸於一燭”“國家安危都懸於一燭”的危急形勢。使學生很快進入到與文本相應的氛圍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併爲體會主人公的勇敢、機智、鎮定作好鋪墊,萌發探究故事發展的興趣!

2、以讀爲主,師生互動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物我回響交流的過程”。由於各人經驗、體驗、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對話”的結果必然也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在課堂中我把大部分的時間讓出來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使學生在自己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構建自己的認識。然後通過教師的“挑撥離間”引導學生再與文本對話,尋找說服對方的理由,讀中探究,以讀促悟,以想象補白促悟,在師與生的對話中得以引領,使人物形象浮出水面,並使學生在人物的品質面前怦然“情”動,這樣,教學重點已初步突破。

三、突出主體,說學法

爲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1、合作學習法

組織學生交流伯瑙德一家人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敵人周旋,他們各是怎樣表現,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表達,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想象。

2、情感體驗法。在深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人物,在小組內進行分角色表演話劇,使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身臨其境,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

3、辯論法。絕密情報最終保住了,一家人也得救了,那麼,到底是誰挽救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呢?通過這一問題的創設,生與生在討論中激發思維的碰撞,讓學生在辯論中所積蓄的對人物的讚賞之情、敬佩之情噴薄而出,實現以情激情,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抗拒戰爭、渴望和平思想的教育。

4、創造法。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通過老師稍稍的把關後,做自己想做的,學生興趣倍增,使課文完而情不滅,並能通過一些實踐作業去感染更多的人!

我的設計理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流程

(一)情境渲染 聚焦“危急”

1、播放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施暴的畫面,配上音樂,加以收集來的資料解說,使學生置身情境,初步感受德軍的殘暴。

2、如果生活在戰爭時期,你要爲國家收藏一些絕密情報,你會藏到哪兒?

3、母子三人現在處於什麼樣的情境?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呢?

(二)辨中感悟 感受形象

情勢是如此危急,母子三人的生命與這生死攸關的燭光生死與共,怎麼辦?怎麼辦?母子三人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當危險步步逼近時,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巧妙周旋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寫自己感受。

2、小組交流:三人的動作、神情、語言等方面的表現,強調重點詞語的作用。

3、班裏彙報

(1)伯瑙德夫人的表現,“輕輕地”說明了什麼?

(2)兒子雅克的表現,“從容地”說明了什麼?

(3)小女兒傑奎琳的表現,“鎮定地”說明了什麼?

4、思辨:“絕密情報最終保住了,一家人也得救了,那麼,到底是誰挽救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呢?”

a、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b、學生快速讀課文,找需要的內容,仔細琢磨,尋找理由說服對方。

c、討論:母親,兒子,小女兒各自的表現

d 引導學生歸納是:全家人的貢獻,小女兒起了關鍵作用。

5、句式練習

故事到這裏戛然而止,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又扣人心絃的戰鬥中,勇敢機智的一家人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選擇一個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說一兩句話。伯腦德夫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兒子雅克……女兒傑奎琳……

(三)扣題抒懷 提煉重點

過渡:同學們,我們共同感受了一個驚險而感人的故事,你的腦海出現的最多是什麼?

1、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如此危險的情勢卻被母子三人化解了,他們是靠什麼做到的呢?(熱愛祖國)

3、此刻,你最想對他們說什麼呢?學生暢說。

(四)學做導演 情感體驗

1.假如將這個扣人心絃的故事編成劇本來演出的話,你認爲可以安排幾個場景?

2.假如請你來做導演,每一場戲該怎麼演?認真閱讀課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心理活動,然後設計表演的要領。

3.組織學生交流伯瑙德夫人與敵人周旋的表演,重點關注“輕輕地”,討論:爲什麼要輕輕地吹滅蠟燭?

4.在學生“導演”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表演。

(五)拓展延伸 作業開放

1、小結: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1週年之際,讓我們發出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2、猜一猜:下一次的絕密情報會藏到什麼地方?

3、《生死攸關的燭光》永遠亮在我們的心裏,帶給我們永恆的感動與震撼。知道了這個故事,同學們下課後最想幹什麼呢?學生自由設計作業。

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圓的周長》,《圓的周長》選自蘇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 “圓的周長”概念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爲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圓周長的計算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的鋪墊,更爲下學期學習圓柱圓錐這樣的立體幾何圖形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它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意圖,確立本節教學目標爲:

1.知道圓周長含義,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經歷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並能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養成主動發現,主動研究的學習習慣.

4.受到事物相互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通過圓周率學習,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經歷圓周長公式的 推導過程,理解並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對圓周率的認識。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使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這一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突出兩點,一是讓學生主動經歷數學結論的猜想動手操作,實踐驗證以及表述的過程;二是對學生放手,還學生自主的空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貫穿課堂的始終。

具體我做如下設計:

1. 對新課的導入,我採用以舊知引新知的知識建樓法,首先讓學生說說對圓有了哪些認識,然後接着問學生,你還想學習圓的哪些知識?導入設計簡潔開放,體現“以生爲本”的設計理念。無論是舊知識的回顧,還是新問題的提煉,都立足於學生的自主表達,有效地喚起了學生對未知的探索慾望,引發學生對本課探索主題的個性化遐想。

2. 對於圓的周長概念的教學,首先以以前所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爲基礎,讓學生在用手比劃後用語言表達的基礎上再對圓的周長做同樣的比劃觸摸而後進行理解和表達。有效的觸摸體驗,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圓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充分而有效。

3. 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一內容,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一是直觀的測量圓的周長,通過讓學生想一想,看課件演示知道用繩子纏繞或滾動法可以量出圓的周長,緊接着又出示了地球的圖片,讓學生想想看能否用剛纔的方法量出地球赤道一週的長度。這顯然是無法操作的,通過對兩種測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評價,使學生辯證性地感受到了“纏繞”、“滾動”方法的侷限性,引發其探索“計算公式”的積極性,爲深入研究圓周長的計算問題作好了“心理”鋪墊。因爲這樣的矛盾,反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 探究圓周長計算公式,在這一內容中,探究圓周率,理解圓周率是個難點,因此我設計讓學生分組合作,通過測量後再計算,然後再相互討論交流,互相說一說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最後再在整個班級內交流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這兩次操作活動,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機會。第一次活動爲測量,其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周長與直徑之間的正向關係,重點解決“周長與什麼有關”的問題;第二次活動爲計算,其目的則是讓學生髮現周長與直徑之間固定的倍數關係,重點解決“周長與直徑有怎樣的實質關係”的問題。兩次研究活動既各自爲營,相對獨立,又層層遞進,一氣呵成,使學生的探索過程開放而紮實。再和上學生的表達與老師的引導,學生應該很容易明確圓周率是一個固定的數,它表示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係,也就是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5. 圓周率認識的最傑出的貢獻者,中國偉大的數學加和天文學家祖沖之,是數學課堂上一個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 典型。此意義的突出,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6. 解決好了圓周率的問題,其實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7. 接下來是對我們所探究結果的運用,即運用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來求圓的周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練習的設置上,我注重適量與適度,梯形上升的原則,適量即練習的量既要照顧到大多數同學所能接受和完成的量,又要考慮到優秀學生所需求的量。適度即是儘量既能讓後進生學到屬於自己的知識,又能滿足優秀學生的吃飽慾望。在練習方式上,既有必做題,又有選做題,既有統一練習題,又有分組練習題;既有以本爲本的基礎知識鞏固,也有拓寬延伸的挑戰。

在做題方式上,學生時學習的主人,教師知識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具體如下,第一個練習的設置是兩個圓形的出示,一個已知圓的半徑求周長,一個已知圓的直徑求周長,直觀性強。接下來的練習,我設置了四題,實行分組練習,只不過條件的出示由一開始的圓形圖案變成了字母表達。再接下來是兩道生活中的求周長的實際問題,鍛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再緊接着的就是提高訓練,一個難點設置即求半圓的周長和組合圖形的周長,由於難度教大,所以這一內容我採取讓讓學生先看,後用手比劃理解然後說想法,最後再解答的方式;最後是兩道選做題,提優訓練,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

8. 知識都是環環相扣,彼此相連,因此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設置了已知道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或半徑的延伸提示,以及與前面相呼應的求赤道周長的課外的拓展。這樣的設置,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形成一條較完整的知識鏈,同時又能把課堂的教學延伸到課外,教給學生如何去自己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9. 最後以讓學生回顧一節課的收穫作爲總結,引導學生總結所學內容,總結學習方法,獲得情感態度等體驗,依然體現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

總而言之,“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堅持做到以學生爲根本,引導學生主動學,積極探索,在人文的環境中學有所得,究有所獲!

說課稿 篇4

最後1個環節是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利用屏幕幕布功能出示本節課的板書,(面積的含義)鞏固新知。接着我設計了一個遊戲,猜猜看。熒幕上隱藏着2個圖形,一個圖形上擺了4個小正方形,另一個圖形上擺了12個小正方形,猜猜看誰的面積大。學生的答案是不一樣的,當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時,我利用隱形幕布功能揭開謎底,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在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時候,不能只數正方形的個數,正方形的大小必須是一樣的,否則就不好比較,這個環節的設計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對下一個課時面積單位的學習有着積極的影響。

本節課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下,我們真正實現了 “轉譯”功能,即將學生的語言文字轉化爲圖形、符號;實現了“對話”功能,即讓教材、素材成爲學生對話、操作的對象。大家共同感受着數學帶來的信心和快樂。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感謝大家的傾聽,謝謝!

說課稿 篇5

新課程標準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強調實踐特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構建較爲完整的課程目標體系和發展性的評價方式,注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單、雙腳跳是小學生水平一 教學的重點教材,主要教學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此項目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對促進學生的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器官機能的發展,提高學生靈敏、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有着積極意義.

本節課注重的是孩子對知識技能的體驗,認知,教學中採用“學”與“玩”相結合的方法,是實現“快樂體育”的前提,是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教學過程通過教學環境、學習方式、教學媒體、人際關係等一些簡單易行,貼近生活,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學會創新。

1、採用情境教學模式,利用孩子們熟悉的少兒頻道《小小智慧樹》欄目的情境,創建“高效、快樂、智慧”爲特徵的“魅力課堂”。使學生玩中學,學中樂,樂中悟,悟中得。

2、努力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教學中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通過體驗熟悉的生活場景,觀看視頻等,“發現問題--自主合作探究——提煉生成動作--鞏固提升動作”,引導學生自己去學、主動去學,。讓學生從親自體驗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把體育學習看成是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活動,從而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以“去智慧樹樂園做遊戲,並用手中的呼啦圈擺圖案來跳”提引出教材內容。體驗練習、自主練習、合作練習、個體展示、集體展示等,學生們很快生成動作。在相互評價中能指出彼此的優缺點,從而不斷改進,高效達成本節課的認知目標,即: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100%的學生能夠自主地說出單腳跳跳、雙腳跳基本要領;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指出同伴的優缺點。

3、利用手指魔術師擺圖案,比賽生成單雙腳銜接跳動作

當各小組的學生用自己的圖進行遊戲時,我讓各小組以說出並且展示自己小組的跳法,然後利用跳團案接力,讓學生總結出那種跳法最快,讓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單、雙腳跳.這時候每個學生都進入了極佳的學習狀態,思維完全處於在一種敏捷、清晰、活躍的情景裏,我認爲這就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趁這個時候,我便提問:誰能說說勝利的小組採用的是什麼跳法”學生積極的回答問題,使動作方法得以突出。

最後又運用比賽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增加練習興趣。加大了練習密度. 95%學生基本掌握單腳跳、雙腳跳的動作,90%的學生能夠熟練銜接單、雙跳動作。同時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協調能力.高效地達成了本節課的技能目標。本環節有效地將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學有所用。

在接下來的小小搬運工遊戲,緊張、激烈、新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孩子們在遊戲中,學會了團結協作,體驗到了集體榮譽感的愉悅,從而達成了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不過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同學的困難之處主要在於腳落地時沒有屈膝緩衝的動作,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智慧樂園的小草都別大家踩疼了怎樣跳纔不會踩疼小草”爲情景,引導學生落地的時候腿要屈膝緩衝,腳要輕輕的落地.到課結束時95%的學生掌握了落地時 屈膝緩衝的動作要領.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以課標爲依據,準確分析學情,深入研究教材,始終把 “健康第一”作爲指導思想,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注重學生的健康發展,體現以學生爲主的地位教學觀。然後,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和兒童語言來激發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小自覺、主動的學會生存、學會健體、學會學習。從而輕鬆實現高效課堂。

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們上路了》是一首現代兒童詩。作者用一羣孩子的口吻,描繪“我們”邁着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瞭解象徵手法。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味詩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說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準確把握課文內涵;

2、體味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樹立自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說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我在讓學生理解了象徵手法的運用後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學法

採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課前聆聽歌曲《童年》,引導學生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

2、師: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着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然而,童年時光再美好,時間老人的腳步也不會爲我們作多一刻的停留。如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告別父母、告別呵護,獨自“上路”了。

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三)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1、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第一節,同時指出象徵的寫作手法,理解這些事物象徵着我們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啓發學生思考還有哪些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2、用表演法和輪讀法理解我們上路時自豪、驕傲和擺脫束縛的快樂之情。“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3、指導喜歡第二小節的學生有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當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

4、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學生結合文中小資料及課件理解“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的象徵意義。

5、提出還會遇到什麼情況,進一步理解“風、雨、雷鳴電閃”的象徵意義,並導入思考: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讓學生按照 “人生之路,……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6、配樂朗讀第三節,從讀中體味詩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種子的傳播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幼兒所切身接觸的,可以幫助幼兒去了解種子的傳播過程,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並且對自然現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們對於自然現象的變化卻不一定有了正確的認識。這次活動,主要讓他們通過親自細緻的觀察和動手操作,來加深對種子傳播的認識,而在操作中,我們需要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在合作中體驗活動的樂趣,並且學會更多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說目標

1.知道種子傳播的方法,瞭解並掌握種子播種的過程。

2.樂意和同伴一起進行觀察,討論,並積極思考。

三、重難點分析

這次教學的重點是,讓幼兒知道種子的傳播過程。

因爲這次活動名爲《種子的傳播》,也就是種子傳播的過程,很多幼兒並不明白什麼是種子的傳播,更不知道是如何傳播的,所以,我把這個作爲重點解開幼兒的疑問。

活動難點,幼兒學會使用鏟子和鋤,樂意與同伴合作。

這一時期的幼兒大多不知道鏟子和鋤頭是做什麼用的,更不知道怎樣正確的使用,通過這次活動,正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鍛鍊操作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讓幼兒在愉快的心情下進行教學活動,更加深刻清楚的明白種子的傳播過程,我作了以下準備:

1.一個關於蒲公英的故事;

2.各種植物的種子;

3.鏟子,鋤頭,小桶等工具。

五、說活動過程

1.聽故事,導入主題

教師講述“蒲公英漂流”的故事,讓幼兒在聽故事的樂趣中初步瞭解蒲公英的傳播過程,爲後面的討論作鋪墊,從而進行教學。

2.幼兒討論“種子是怎樣旅行的”。

(1)還有哪些種子會旅行?

(2)這些種子是怎麼旅行的?

3.認識種子,探索傳播過程

(1)教師出示常見的幾種種子

(2)讓幼兒指認是什麼種子,怎樣進行傳播的?

(3)教師進行指導並舉例

(蒲公英的種子就像小傘一樣,風婆婆帶者她落到一個地方生根發芽,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傳播的)

4.學習播種

(1)教師示範播種

(2)幼兒自己播種,教師進行指導

說明:經過教師示範,激起幼兒想親自動手的興趣,讓幼兒主動學習播種,教師在旁給予指導。

5.活動延伸部分

1 教師發給幼兒一些種子,讓他們回家和爸媽一起種。

2 讓幼兒發揮想象,將種子製成漂亮的小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