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集合6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精選語文說課稿集合6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集合6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這個單元鑑賞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是20世紀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パ習外國文學要注意解決語言障礙,要注意翻譯語言的特點。閱讀時,一要抓住基幹,二要以意會之。要注意外國小說中靜止的大段的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會帶領我們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西方小說的心理描寫,也是把不同時空的情節高度集中起來的一種手法。從心理描寫中可以瞭解豐富的情節。以變形、荒誕的情節反映現實,是現代主義的創作手法。讀這個單元的小說,要注意對非現實的情節的欣賞。

2、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變形記》,寫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一天清早突然變成了一隻甲蟲,因而失去了職業,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贅,一家人對他的態度就變了,他在寂寞和孤獨中悲慘地死去。小說深刻而生動地揭示了人與人關係的冷漠,描繪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異化"現象。這篇小說的鑑賞重點是荒誕的情節、真實的細節和心理描寫的藝術效果。要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弄懂感到不習慣的譯文語言和不符合我們民族欣賞習慣的藝術手法,從而走進外國文學的殿堂。

3、現代主義文學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空前浩劫及由此產生的知識分子嚴重的信仰危機,其理論基礎,則是這時期廣泛流行的種種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戰爭的種種災難,使作家們原有的理性、正義、博愛、信賴等價值觀念全部倒塌。……他們便一反傳統文學的理性思維、有序組合和對事物的現實描寫,而主張在非理性和反常規的格局下表現作家主觀的直接體驗。於是我們看到,現代主義文學不僅滲透悲觀情緒和虛無思想,且到處充滿潛意識、夢幻、象徵、直覺、聯想和自我。其人物描寫常常非性格化,故事敘述常常非情節化,結構安排常常非層次化。總之,非理性、反傳統、重表現、重自我、重形式,即是現代主義文學藝術表現的基本特徵。它是處於信仰危機的西方知識分子對現實的曲折反映。(《百科辭典·文學辭典》,學苑出版社出版,總主編:何立,第518頁)

現代派在思想內容方面的典型特徵是它在四種基本關係上所表現出來的全面的扭曲和嚴重的異化:在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質世界)和人與自我四種關係上的尖銳矛盾和畸形脫節,以及由之產生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悲觀絕望的情緒和虛無主義思想。這四種關係的全面異化是由現代資本主義關係的腐蝕作用所造成的,它們是在巨大壓力下被扭曲的。現代派文學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也正在於此。(《外國現代作品選·前言》第5頁,袁可嘉,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

馬克思對"異化"下的定義:"物對人的統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治,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馬克思《資本論》第六章的初稿,轉引自《新德意志報》文化週刊《星期日》1963年第31期)

二、說教法

設計思路:《變形記》的作者用荒誕、變形的藝術手法創作。學生理解小說反映的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讓學生耐住性子反覆讀,在瞭解大致情節和人物的基礎上,抓住理解小說的突破口進行討論:荒誕的情節表現社會生活的本質。在討論中鑑賞,鑑賞主人公的人性,鑑賞通過荒誕的情節表現生活的真實的藝術效果。

三、教學過程

1、簡介卡夫卡及現代主義文學。幫助學生了解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爲閱讀作品掃清障礙。

2、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致瞭解小說的故事情節。

閱讀時,教師可做如下提示:讀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爾突然變成甲蟲後的心情,變成甲蟲的原因。讓學生初步瞭解作者虛構的故事情節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在藝術作品中是可能的。讀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爾對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責任感,以及他的自責心理。讀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對格里高爾態度的變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爾在寂寞和孤獨中死去。學生熟悉了小說的故事情節後歸納:情節的發展由兩條線索交互展開:格里高爾:變成甲蟲-成爲累贅-絕望而死家裏親人:驚慌、同情-逐漸憎恨-"把他弄走"

3、討論: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後的心理變化,以及家裏人對他態度的變化,從而把握主人公的典型形象。

方法:

⑴引導學生找出揭示格里高爾變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爾失去了人的本質,異化爲非人的原因。此爲落實書後練習一的要求。

⑵結合書後練習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寫,說說這些描寫片斷所表現的格里高爾的內心狀態及其變化。此過程在於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語句來感悟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⑶討論:妹妹、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對待格里高爾的,他們爲什麼會這樣?此過程在於瞭解親情異化而導致格里高爾被親人拋棄,從而反映出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社會本質。

4、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⑴格里高爾是個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父親的債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拼命地幹活,卻受老闆的氣。他不幸變成甲蟲,失業了,然而他還爲父債擔憂,還眷戀親人,甚至爲討父親歡心,乖乖地、艱難地爬回臥室。這樣忠實而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最終還是被親人拋棄。

⑵格里高爾的思想感情和個性特點,主要是通過心理描寫來表現的。心理變化大致有三個階段:

①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他驚慌、憂鬱,但還想爲還清父債而苦幹。父親發現他變成大甲蟲,露出惡狠狠的樣子,把他趕回臥室。他謙恭地懇求儘快回屋,免得父親生氣。他忍辱負重,順從父親。

②爲家庭經濟狀況焦慮,自我責備。在絕望中,"他覺得整個房間已經開始繞着他旋轉起來,便掉下來摔在那張大桌子的中央"。

③受重傷後,遭親人厭棄而絕望、空洞、平和。一隻蘋果落到背上,格里高爾身受重傷,終於被妹妹厭棄。他異常冷靜,面對變形,面對厭棄,面對死亡,他感到孤獨、驚慌、痛苦、絕望,最終平靜地死去。從這一點看,他還是一個清醒、堅強的人。

⑶格里高爾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掙錢養家,顯示了忠誠、善良而富有責任感的個性;一是爭取自由,還清父債,追求時來運轉、自由獨立,最終在無奈與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種超脫死亡。

5、討論:這篇小說的主題。明確:一家人本該相親相愛、互相幫助。格里高爾始終關心家庭,懷念親人,可一旦不能養家了,親人們就把他看作累贅,最終拋棄了他。格里高爾死了,親人們也無動於衷,反而去郊遊。在資本主義社會,在機器生產和生存競爭的高壓下,人異化爲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容納不了人。格里高爾變成甲蟲,也是一種象徵,象徵人的異化,人性的異化,人際關係的異化。在金錢和私利面前,小說表現了兩種異化:一是格里高爾的異化,人變成了甲蟲,本性也變了,從掙錢還清父債,爭取獨立自由變爲安於甲蟲生活的自娛自賤;二是以妹妹爲代表的親人的異化,親情變成仇情,善良變成冷酷。小說描寫這種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異化、親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不合理性。

當然,對小說的主題,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6、作業:落實課後練習三的要求。

明確:

(1)小說藉助荒誕的情節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變形異化。文學藝術是虛構的藝術,作家大膽想象,虛構出荒誕的情節,推動人物的衝突,表現人物的個性。格里高爾突然變成甲蟲,失業了,母親無奈,父親狂怒,妹妹厭棄,撕破了資本主義社會家庭表面的脈脈溫情的面紗,顯示了人際關係的自私、冷漠和殘酷,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唯利是圖的社會本質。

(2)作者用了寫實的手法,使荒誕、變形的情節真實可信。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裏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記敘了兩個小孩爭辯太陽何時離人近、何時離人遠的問題,各執一詞,連聖人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的探究精神,也說明世間萬物有着無窮無盡的知識,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法

六年級的學生對於文言文的學習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學過一些文言文,但積累不夠,所以單獨的理解一篇課文還存在困難,並且覺得難,所以存在不喜歡學文言文的情緒。所以事先先讓同學讀熟該篇文章,並質疑。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三、說學法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爲教學主線,學生質疑來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四、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文章,因此我是這樣設計我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故、及、湯、孰”等詞的含義。

3、學習古人爲認識自然、探究真理而大膽質疑的精神,以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課激疑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辯”字入手,教師故意寫錯字,從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學習此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朗讀課文

由於學生初學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了解古文的朗讀節奏。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讀懂文意

以“辯”爲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有問題質疑,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文意。

(四)理解主題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

(五)總結方法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總結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自主學習,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給父母聽一聽這故事,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

語文說課稿 篇3

  1、說教材。

《諸葛亮和小皮匠》一課是講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聰明人諸葛亮與三個普通人小皮匠之間發生的事。通過這個故事,不僅讓學生對諸葛亮有了更多的瞭解,而且也知道了“三個小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句話的意思。這個故事雖然生動,有一定的可讀性,但課文中生字較多,有些詞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學習有一定的困難。

  2、說學情。

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能運用拼音、部首等一些識字工具自主地識字,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之一“識字”,對學生來說因剛學不久運用不夠熟練。在閱讀方面,學生已初步知曉該如何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但還未形成穩定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及時糾正,重視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3、說教學目標。

(具體的教學目標見[教學設計及說明]部分)

目標一、目標三、目標五均爲識字方面的要求,識字在整個教學目標中佔有如此大的比重,主要是因爲識字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另外,由於前一單元剛出現了“識字”這一新的識字方法,本單元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運用,以幫助學生複習鞏固,真正掌握。

目標二、目標四爲閱讀方面的要求。目標二“能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讀準翹舌音。”是基本的要求,每位學生都應該努力達到。而目標四已涉及到課本之外的拓展閱讀,這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語文學習要積極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努力拓展學習的途徑。在落實這一目標時,教師應側重於學生們閱讀興趣的激發。

 4、說教法。

(1)關於識字:主要通過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新詞,在讀的過程中有機地組織、引導學生識字。由於課文中的生字比較多,教學時採用了“分散出現,集中識字”的方法。十個生字分三次出現:第一次,“匠”隨課題出現,讀準字音即可。第二次,出現了“士、兵、擊、礁、擋”五個生字,主要採用分組學習,交流字形,並通過認識“礁、擋”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第三次集中出現四個部首明確的生字,仍然要求運用部首查字法識字,不過形式應有所改變,通過分組開展比賽進行,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此方法,能提高的速度。

(2)關於閱讀:整堂課力求體現“以讀爲主”,圍繞“讀”展開教學。通過反覆讀長句子,指導讀正確;通過多次引讀,瞭解故事內容;通過讀讀想想、讀讀議議,啓發想像,體會感悟;通過補充閱讀,開闊提高。

  5、說學法。

故事中出現的情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見到,會造成學生感悟上的困難。如“水深流急”是怎樣一種危險的情況?學生很難感受。又如“木筏”是什麼樣的?學生不知道。因此在教學時,應儘量再現這些情景、這些物品,可以運用生動的畫面,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製作成媒體,真實展現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幫助理解感悟。

 6、說實施。

要將預設的教學設計方案在課堂中很好地實施,將教學目標很好地落實,還得通過一個一個的教學環節進行。本堂課共有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主要是通過介紹名人導入新課。在介紹名人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繫已知的知識進行介紹,可以適當地給予說話的提示,幫助他們把話說正確、說清楚。在同學介紹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聽。這一方面有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在相互學習中增長知識。第二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靜心地朗讀課文,對課文有個初步的瞭解。更主要的是能在教師地指導下,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教師除了要及時地糾正字音,尤其是翹舌音,還要非常細緻地指導學生讀順長句子,可以先通過範讀,聽清停頓,再模仿讀,學會停頓。第三環節主要通過多種形式地讀,來幫助學生了解、理解、感悟。這裏三次運用了引讀。第一節的引讀可以這樣進行:三國時,諸葛亮怎麼樣?(學生接)。烏江怎麼樣?(學生接)。第二節的引讀可以這樣進行:諸葛亮讓士兵……(學生接),可是……(學生接)。諸葛亮又讓士兵……(學生接),可是……(學生接)。第四節引讀的方法爲:三個小皮匠讓諸葛亮……(學生接)。他們用牛皮……(學生接)。牛皮筏子……(學生接)。結果這支軍隊……(學生接)。第四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將課內的閱讀與課外的讀書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知道課文之外還有無限豐富的閱讀資源,提高他們讀書的積極性。最後一個環節還是落實在識字教學上,主要通過指導描寫鞏固生字。

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北師大版的第三冊《特殊的考試》。這是以考驗爲主題的第十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初步懂得學習要和實踐緊密結合,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點。

1認識生字12個,寫字8個。

2熟練有感情的表演朗誦故事。

3在班中舉行大討論爲什麼小兔成爲"小小衛生員"節目的主持人。

基於上述內容,本節課我將以人爲本,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寬鬆、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在各種語文活動中認識生字,並在反覆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悟出道理。爲此,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1、以學定教。《課標》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語文,因此教學中我從學生出發,從他們感興趣的情景入手,充分調動積極性,激發探究願望。

2、激發識字興趣。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識字爲主,因而本節課我採用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熱情,在情境中指導學生認字,使之達到當堂消化的目的。

3、 問題引探。這裏我主要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有的放矢,通過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實考試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這篇課文卻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考試,它主要是教育學生要愛護環境,這和我們學校的特色環境教育正好想符合。在實際教學時,要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日是怎麼做的,對於愛護 環境自己有些什麼想法。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自讀課文,看看課文的意思,之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出課文的大概含義。幾鍛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又增強學 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分三步進行。

一、 創設生活情景,產生探究慾望

開課伊始,我先創設情景----動物王國電視臺要選一位主持"小小衛生員"節目的主持人,參加競選的小動物要進行一項特殊的考試,同學們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學習:故事 特殊的考試。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閱讀慾望,爲本節課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

二、 重視識字教學及學生情況,以學定教

首 先,我指導學生欣賞課文錄音,在聽的過程中圈出不認識的字,並在聽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生字。因爲此學段,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如結合上下文猜 字,查字典,請教別人等,這樣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爲主的理念。解決生字之後,學生自由讀文,自查掌握生字的情況,然後指名讀課文,評價,以此來檢查學生的生 字掌握情況。接下來,以詞語形式指導學生識字,再單個生字,這樣,逐步縮小語境,避免學生孤立識字,降低識字的難度,培養識字的興趣。

三、 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這裏主要是設計幾個問題:1、都有誰去應聘了?2、他們做了哪些準備?3、爲什麼小白兔被錄取了?通過這幾個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的重要性。

總之,本節課,我本着以學生爲主的理念,重在讓學生獨立理解識字,讀懂課文,並在小組合作中感受體驗合作、成功的愉快。

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爲“民風民俗”,是教育孩子們對祖國的民風民俗有個直觀的瞭解,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愛戴之情。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安塞腰鼓場面、鼓聲、後生們、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現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氣的、壯闊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學習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寫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與大氣。

3、能學習作者的“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4、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情感目標:

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教學難點:

1、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具準備:

《安塞腰鼓》課件

【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對這篇課文的的教學採取了“以讀爲主,讀中求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壯闊之美和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

我對第二課時的處理是這樣的:.

首先,精心設計導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視頻片段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安塞腰鼓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後以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隨着我一起走入了課文。學生在濃濃的壯闊的氛圍中,極富興趣地去課文中去找尋有關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對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安塞腰鼓的場面美、後生美、舞姿美、鼓聲美,讓學生一直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整篇文章的學習。

第二,我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由於本文是一篇極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對學生的促動很大,在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課件的優勢;

情境的薰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尤爲重要。

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進京城》,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濃濃的大氣的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開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着,在教學“場面美”的部分時,我播放了國慶節安塞腰鼓天安門廣場的表演視頻,壯闊的場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學生讀課文就讀得非常的動情,非常的投入。

最後,我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在黃土高原的表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壯闊的場面中,在同學們的對腰鼓場面深深地迷醉中結束課堂。

【說學法】

在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這樣學習:

1、讀。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時場面之美、舞姿之美……

2、寫。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排比句增強語勢。不僅積累作者的優美詞句,而且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句子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說過程】

一、導入;

課件導入情境,同時老師以飽含感情的語言進行導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

二、探究新知:

1、瞭解作者“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

2、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重點);

3、結束課堂。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bpmf》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二部分漢語拼音的第三課。本課配有1幅大圖和9幅小圖,前四幅小圖是配合教學的情境圖。圖上畫有小女孩聽廣播、男孩爬山坡、小朋友做捉迷藏的遊戲和老爺爺拜佛四幅圖,在圖中相應的位置上出現了bpmf四個拼音字母。左上一幅畫的是小女孩聽廣播,突出了收音機的形,可以幫助學生認讀b的音和形;右上一幅畫的是男孩爬山坡,突出了男孩爬山坡時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和手裏舉的小旗,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認讀記憶p的音和形;左下一幅圖畫的是小朋友做捉迷藏的遊戲,在這一幅畫中,主要是突出了兩個大大的門洞和捉迷藏的動作,可以幫助學生認讀記憶m的音和形;右下一幅圖畫的是老爺爺拜佛,突出的是佛像,可以幫助學生認讀記憶f的音和形。4幅插圖都以線條表示4個字母的形體,意在強化學生的注意和記憶。

(2)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組的讀寫訓練重點,教學漢語拼音《bpmf》時,我把引導學生“讀準bpmf四個聲母的音,認清字形”爲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學會“bpmf”四個聲母的音和形,學會聲母“b”和單韻母“a”拼讀音節的方法。學會拼讀“bpmf”與“a、o、i、u”組成的音節。會讀出帶調音節的音爲難點。

(3)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小學低年級的具體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我制定了以下幾條教學目標:

1、學會“bpmf”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bpmf”四個聲母與單韻母“a、o、i、u”的拼法,能正確熟練地讀出帶調音節的音。

下面就第二課時爲例,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

陶行知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使於親”,教師只有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想法設法爲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啓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就通過生動優美的看圖說話,猜謎語、運用適當的評價語等多種途徑,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三、說學法

(1)觀察法

本課配有多幅插圖,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發現圖與字母之間的聯繫,達到認讀記憶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學嘗試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完各字母的讀音後,我就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b與p的區別,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不斷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複習舊課

1、聽力訓練:聽一段話,說出你聽到的音節(初步培養學生的聽力,讓他們在聽中鞏固舊知)

2、抽讀字母卡片

(2)學習單韻母的讀音和寫法

1、指導觀察情境圖

小紅一家的星期天過的可真愉快,奇奇的星期天過的也很有意義。不信,你瞧!請同學們打開書7頁,手指第二幅圖,仔細看圖:奇奇在幹什麼?(運用質疑的方法,引入新課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隨意說,然後教師再小結圖意。)

這一環節中目的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讓學生感悟語言的魅力一年級語文上冊《b p m f》說課稿 相關內容:《家》教學設計傾聽花開的聲音──評四位老師執教的《識字7》《放小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樸素也精彩——《小池塘》案例評析一年級語文下冊《胖乎乎的小手》說課稿《特別的作業》教學設計之三《an en in un ün》教學遊戲《j q x》教學設計與課後反思查看更多>>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2、p的教學

①教學p的讀音:告訴學生:“爬山坡”的“坡”是第一聲,讀音就就像p,接着運用示範讀、跟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鞏固p的讀音。

(利用小紙條比較p與b發音的不同,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p的發音,也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互動性)

②教學p的書寫

指導學生看圖,指名說“p”像什麼?(小旗像p的形狀,奇奇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p的樣子)學生邊回答。接下來我便讓學生觀察p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並說出筆畫順序,然後再運用範寫、描紅等方式加深學生對p的認知。

(3)pa音節讀法的教學

1、利用原有舊知,根據“聲母輕短韻母重,兩音相拼猛一碰”的規律,示範發pa的音,學生跟讀

2、加上四個聲調的練習,其中,嘗試組個詞語或說一句話(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的心理,大膽的發音,師予以指導)

(4)p與b的區分

出示p與b的卡片,請學生自主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編語境歌:右上半圓ppp,右下半圓bbb.然後反覆練讀。(運用自學嘗試法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5)在拓展練習中,我一共安排了一項:

猜一猜:

1、一豎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圓像個盆。

2、一豎像收音機的天線,右下半圓像收音機

(最後一環節中,再次利用學生感性的事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的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

小結:(簡單的語言進行最簡單的總結,但裏面一定要有對學生鼓勵的語言)

  五、說板書設計

p

pb

  六、心得

成功之處:1、將聽說讀寫貫穿於課堂,培養學生更全面的語文能力

2、在讀寫時強調正確的姿勢,養成學生更良好的學習習慣

失敗之處:1、漢語拼音教學沒有根據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和學習需要而變得儘可能有趣味,更沒能以活動和遊戲爲主,喚起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

2、對於板書沒能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愛好而設計,顯得單調而無味

3、內容安排上不夠緊湊

4、教師語調上沒能做到抑揚頓挫,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5、備課很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