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範文(通用10篇)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範文(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範文(通用10篇)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感觸很深。這篇文章主要說的是: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無比信奉,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質疑的“真理”。如果有人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一起責備他,把他當成敵人一樣看待。但那時伽利略還會對亞里士多德的話去思考併產生了懷疑,而且他沒有被當時的情況嚇住而放棄了進一步思考或退縮了。繼續研究這個問題,反覆做了許多次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是錯誤的。

讀了這篇文章,作爲小學生,我們不能盲目的崇拜科學、迷信權威。應該善於思考,勤奮學習,敢於向權威挑戰,考慮問題周全、嚴謹,敢於追求真理。

我又回想起以前,我真是要向伽利略多多學習呢!那次,邱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公開課。是上四則運算那個單元的。課上,老師問同學們8÷4×8÷4用地等式算出來。同學們踊躍舉手發言,老師請俞鑫來回答,俞鑫筆直的站在位子上,不假思索地說:“8÷2×8÷2等於4×4等於16。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舉起對的手勢。可我仔細一看題啊,其實是俞鑫運算時的過程是錯的,應該是“8÷2×8÷2等於4×8÷2等於32÷2等於16。但我一看同學們都豎起了鉤,我也豎起了鉤,不敢說是錯的。結果老師說我們看題不仔細,把題目用耐心地給我們分析、講解了一下,跟我一開始想得一模一樣。我差點要叫出來:“我的天啊!沒搞錯把!”這都怪我膽小、沒自己的主見啊。

以後,我再也不能盲從大流了!如果自己認爲是正確的,就要敢於說出來!向伽利略那樣,是真理就要堅持到底!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2

我讀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時,我深有感觸,所以我寫出了這一篇作文。

這個故事講:一個數學教授,懷疑古代的一名大科學家中的一句話有錯。是這樣說的:"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落下來,速度是1磅的10倍。”他反覆地想,終於去試驗了。結果都同時着地。在一次數學課上,他在斜塔頂上,同時仍一個10磅重的和一個1磅重的,結果讓大家目瞪口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我的感觸是人們真是太笨啦!科學家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沒有試驗過怎麼知道呢?應該是親眼所見纔是真的,你們自己不知道,只是別人說的。不過呢,這也不全怪你們,因爲這個大科學家也有錯。

我們應該學習那個數學教授。他雖然懷疑大科學家,但是,這種也值得我們學習,這種大膽,也是一個好習慣。還要學習他的大膽試驗,不試驗怎麼知道呢?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3

今天,我看了一篇故事,叫《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講的是:十八世紀,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叫伽利略。有一天,他聽到別人議論,亞里士多德曾說:“一個10磅重的鐵球,一個1磅重的鐵球,如果同時從高空落下,10磅重的鐵球一定先落地。”因爲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人們都非常信奉他,所以把他的話看成真理。伽利略認爲並不是這樣,他做了很多次實驗,都證明了亞里士多德說錯了,於是,他決定在比薩斜塔上向大衆做實驗!

消息很快傳開了。第二天,人們圍在比薩斜塔周圍,紛紛議論着:“這年輕人太自大了,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事實是事實,會讓他難堪的!”伽利略不理會這些,他左手拿10磅重的鐵球,右手拿1磅重的鐵球,同時鬆開手,人們尖叫起來,兩個鐵球時同時落地的!

通過這篇課文,我明白了,我們不能盲目的崇拜名氣,或因爲他是偉人和導師就不敢否定他,要知道,在科學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是坎坷的,我們要去實驗,去親身經歷,要大膽地否定,小心的求證,要將真正的真理交付與大家!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4

我今天讀了一篇讓我受益匪淺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亞里士多德是世界上偉大的哲學家。他認爲:一個10磅重的鐵球和一個1磅重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十倍。那時的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當時伽利略是一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他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產生了懷疑。伽利略在衆人的諷刺和挖苦下,進行了一次實驗。

結果得出,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兩個鐵球是同時着地的。伽利略不管被人們怎樣諷刺,怎樣挖苦,他都能堅持事實和真理。要是我,一聽到別人的諷刺,就可能會放棄。伽利略堅持事實的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好好學習。我們作爲一名小學生,應該勤于思考,敢於探究問題。要像伽利略一樣,以真實的事實來證明科學,絕不能退縮。同學們,讓我們做一個熱愛科學,敢於創新,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5

相信大家都對《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耳熟能詳吧。但令我不滿的是,文中並沒有解釋兩個質量不同的鐵球,在同樣高度同時落地的原因。我突發奇想,於是就做了這個實驗。

首先,我把一個空瓶子和一個裝滿水的瓶子在同樣高度,同時拋下,結果是同時着地,我又把一張紙和空瓶子向下拋,結果是瓶子先落地。這個情況令我有些費解。就在這時,我想到了“空氣阻力”,是空氣阻力的緣故!可以確定:裝水的瓶子和空瓶子這兩個較重的物體幾乎不受空氣的影響。而像紙這樣,面積大,體積小的物體,肯定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導致下降變慢。

但是文中10磅重的鐵球羽1磅重的鐵球,它們爲什麼而會同時落地呢?我絞盡腦汁想了半天,靈感告訴了我一個合理的答案:10磅重的鐵球雖重10磅,卻也是10個1磅重的鐵球組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把10磅鐵等分成10個1幫的帖,再把它們綁在一起,質量仍然是10磅重。那麼現在,把這綁起來的10磅鐵和1磅鐵同樣高度,同時拋下,被綁起來的10快鐵分別以1磅的速度下落,整體下落速度還是1磅,而1磅鐵的下落速度必然是1磅,因此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我想同學闡述了自己的發現,他卻說:“如果把這10個鐵球擺成一豎排,上面的就會往下面壓,這該怎麼解釋呢?”我思索了一下,說道:“既然都是一磅的鐵球,下落的速度應該是一樣的!舉個例子吧,倆個同爲一磅的鐵球,一個在距地面9米,另一個在距地面10米,你說第一個球在落地時,他和另一個球在高度上相差多遠?同樣的道理,所以說,綁在一起的鐵球之間,是不會受到壓迫的。

現在問題解決了,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不受空氣影響,不論是怎樣大小的物體都會在同樣高度,同樣時間,同時落地。

任何事物都有因又有果,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而合理的解釋往往都要有實驗來證明,並且我認爲,一個理論只要能做到不矛盾,有道理纔算得上是真理。科學裏有無窮無盡的知識,我要感謝它帶給我精神上的快樂。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6

還記得四年級的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嗎?它可告訴了我們一個大道理呢!

當時研究科學的人們對亞里士多德很是盲從,亞里士多德說:“一個10磅重的鐵球和一個1磅重的鐵球同時落下,10磅重的先着地。”只有伽利略對這句話產生了懷疑,他反覆實驗,發現兩個鐵球雖然重量不同,但同時落下,都是同時着地。他又做了一次公開實驗,結果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其實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不能輕易、盲目相信別人的話,要自己去實踐。像伽利略這人對任何人的話都不會輕易相信,而是去仔細思考、反覆實驗。

在古代英國,人們都把西紅柿作爲觀賞品,因爲他們覺得西紅柿顏色很鮮紅,以爲有劇毒。後來一個畫家去親自嘗一嘗,覺得非常香甜。他是第一個品嚐到西紅柿美味的人,如果不是他親自去品嚐,那麼西紅柿就永遠成爲一種觀賞品了。

我們很多事是需要親自去實踐的,不要只聽信別人的話,要根據自己的判斷、思考去實踐。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7

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亞里士多德是世界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而伽利略只是一個數學教授。而且那時的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做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但伽利略還是很勇敢,向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疑問,他的勇氣令我敬佩。

當我讀到第五段和“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這句話時,我又想,不管伽利略被人們怎樣的挖苦,怎樣的諷刺,他都能堅持事實和“真理”的挑戰,而且還按時到了斜塔做實驗。要是我呀,我可能就會放棄,一聽別人諷刺就退縮了。我想,不只是我,其他人也是這樣的。而伽利略不是這樣。伽利略堅持事實的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好好的學習。

在學習和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是別人的不理解,我們是知難而進的,還是退步不前呢?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但退步不前的人永遠都不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只有知難而進永不放棄的人才能成功。我要像伽利略一樣,知難而進,而不是退步不前。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8

國慶節休息,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看了一本叫《伽利略斜塔實驗》的書。回家後我問爸爸爲什麼不同重量的兩個鐵球會同時着地,爸爸給我找出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和我一起閱讀,並且分別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蘋果和大小相等的蘋果與紙團分別做了實驗。

我以前從沒想過思考問題需要花費多少精力和腦力。今天,通過實驗和看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使我懂得了:對權威要尊重,但不盲從,權威也有錯誤的時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磅重,一個10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栓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做一個整體,就有12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做了多次試驗,每次都證明亞里士多德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他向學生們宣佈了試驗結果,同時宣佈要在比薩亞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在斜塔周圍,人們議論着,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爲,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了,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可是伽利略不退縮,在斜塔上出現了。斜塔周圍的人驚訝的呼喊起來,應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伽利略成功了。

我們有時候喜歡相信書本,別人說什麼,我就做什麼,所以許多事都錯了。我要向伽利略學習,用事實說話,用事實證明,因爲就是一句話:事實勝於雄辯。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9

今天我們學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上面寫的是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全是對的。

第1段寫的是伽利略上小學的事。

第2段寫的是亞里士多德的事。

亞里士多德說:“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開始疑問,他反覆做了很多次試驗。得到的結果是:“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在很高的樓上同時扔下來,衆人親眼所見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他們大吃一驚。

一個年輕的少女說:“真不可思議,居然是真的”一個小孩說:“那是真的,都一塊着地了”

伽利略用事實打敗了假象,他理直氣壯的說:“什麼事都要經過思考,不能改變事實”。

伽利略是個“不迷信權威,執着追求真理的人”。

讀《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有感 篇10

暑假裏,我看了一篇文章——《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文章讚揚了伽利略在探求科學真理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執着、求實的精神,讓我感受非常深刻。

文章主要講了伽利略年輕時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疑問,經過反覆求證後,用事實證明了真理。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別人有錯了,就要向他說明。這讓我想起了自己。記得又一次我去學奧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我左思右想,就是寫不出來。

突然,我們的“奧數小算王”大叫:“這道題是16。”

我心想:我們奧數班裏的同學就他最厲害,肯定是16。於是我也說是16,就這樣大家一個接一個地說是16。結果老師說是16。我們個個歡呼起來,我也心想:我們班的奧數小算王真厲害。

老師請了奧數小算王說是怎麼算的。

那個奧數小算王自信滿滿地說:“8÷2=4,兩個8÷2乘起來就是16。”

但是老師說我們想錯了,8÷2×8÷2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後再算除法的。我們看了,都低下了頭。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不能迷信權威,要敢於向權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