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反思範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反思範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反思範文1

1、《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爲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爲了落實這一點,我對課文進行“重組”,以“喜歡誰”(伽利略、亞里多德)作爲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從書中或課外資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於思考、敢於質疑、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當學生談到這個問題時時,他們各抒己見,或從書中或從課外資料中據理力爭、旁徵博引地侃侃而談。

2、這篇課文的難點在於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學習他善於思考的好品質。《新課標》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把這一難點拋給學生,讓他們以小組自由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他們在交流彙報時,把語數學科巧妙地結合,這樣的理解也讓我們再次證明學科間的知識是相通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纔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3、一節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於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於學生提出更多的爲什麼;不在於教師運用什麼方法,而在於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於設計的課堂有無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於於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於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於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於他們是否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於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反思範文2

本學期的精品課,我主要承擔了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七單元《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精讀課文的教學。我和同備課組的老師經過幾經研討,終於完成了本節課的錄製。在這裏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研讀教材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七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人教版教材很注重單元課文組合的整體性,即一個單元一個主題。第七組課文全部以寫人爲主,而且都是通過具體事例,以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來表現人物的品質。本單元中的作文正是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來寫一個敬佩的人。在瞭解了單元目標的前提下,我馬上找到了本課的訓練重點,將教學目標定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着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描寫、側面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做指引,我的教學也有了方向。

研讀教材的過程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也讓我的思想得到了蛻變,我認識到備課要從整個單元入手,而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也正在於此。還記得第一輪試教的時候,大部分老師都是自己教自己的課文,沒有聯繫單元目標,第一輪試教之後,我們進行了集體反思,還親自學習了這個單元的教材分析,把握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並努力在自己的課堂中體現整個單元的訓練重點。經過幾次的修改和試教,我漸漸地學會將“寫法指導”滲透到文本的解讀中去,不僅讓學生明白本文寫了什麼,還要讓學生明白文章是怎麼寫的。

  二、尋找課眼

一堂好課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爲了這個“思路”,我反覆研讀課文,翻閱大量資料,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一下子抓住伽利略的品質呢?”經過反覆研讀後,我竟在做課後題的時候找到了答案。課後最後一題,是讓學生找課文中的反義詞,剛開始我只是隨便做做,沒想到本題的答案正是“課眼”。我找到了一組,即“信奉”和“懷疑”,我覺得從這兩詞的對比中,可以馬上提取到伽利略大膽質疑的精神。所以,我便以此爲突破口,貫穿整個教學。

通過對這節課的打磨,我覺得一節課的切入點很重要,所謂的'“課眼”能夠幫助我們很快地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作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反覆研磨教材,因爲文本中的很多關鍵詞句都可能是我們研究的切入點。總之,靜下心來好好讀讀文本,你一定會豁然開朗。

  三、渲染氣氛

我第一次試教的四(2)班並非我自己的班級,之前聽過幾節課,我發現這個班的孩子比較靦腆,上課不是很積極。於是,我突然想到了09年劉校長帶我去沙溪參加賽課的情景,那一次也是借班上課,劉校長和孩子課前的互動讓我印象深刻。於是,我馬上將當時的做法移植到我的課堂,從“大膽”、“大聲”的引導開始,再到小禮物的刺激,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很興奮,我也很興奮。我覺得無論我這節課講得是否成功,我都是一個快樂的老師。因爲我很投入,孩子們也很投入。後來又在四(3)、四(4)班試教,效果也還不錯,所以我覺得我們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孩子是我們教學的對象,我們要時刻關注他們的變化,才能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研磨這節課的幾點體會,精品課的研發任重而道遠,我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讓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