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語文教學反思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人教新課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第25課),本文是培養小學生的分析能力、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實踐的科學態度的好教材。但是,要讓生活在今日的中國兒童理解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的精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據本文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充分發揮了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了。下面是我對《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反思。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語文教學反思

1、完成《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後,我有一種“下崗”的感覺: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坐坐。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爲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爲了貫徹這一新課標教學理念,我對《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進行“重組”,即以“你喜歡亞里多德還是伽利略?”作爲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或查找課外資料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於思考、認真求實、敢於質疑、不迷信權威、勇於實踐的科學態度。當我讓學生自由談談“你喜歡誰?爲什麼?”的時候,學生那各抒己見、旁徵博引、據理力爭的自信姿態,那不說服對方辯友誓不罷休的決心,讓我爲之感動、感嘆,這,纔是一節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有種老師要“下崗”的感想。

當學生明白到伽利略的試驗證明亞里多德的話有錯時,我就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那喜歡亞里多德的同學你們的態度改變了嗎?有同學說:“亞里多德說這句話雖然有錯,但他給人類發展做出的貢獻非常大,人們還稱他爲‘學問之神’,所以我還喜歡亞里多德,但我也喜歡伽利略。”這不證明了課標指出的“課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獨特體會是多麼的深刻精闢啊!此時老師再多的語言都是多餘的。

2、完成《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教學後,讓我有驚奇的喜悅: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的難點在於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學習他善於思考、敢於質疑的好品質。我把這一難點拋給學生,以小組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事先我也以學生的角度,曾絞盡腦汁地想,也曾請教過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得出要理解這段話所採用的'方法不外乎兩種:畫圖法和抓住關鍵詞。沒想到在交流彙報時,不經意的我看到學生思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學生竟告訴我,他們小組採用列算式來理解:[(10+1)>10快][10-1<10慢],這樣的理解也讓我看到了學科間的知識是相通的,這是語數學科間多麼巧妙的結合啊!他們在講述過程是那樣的有條不紊、句句在理,這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更驚奇的喜悅還在後頭,林菲菲同學告訴我:“我覺得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太複雜了,只要這樣理解既簡單又明瞭,同時從高處落下,10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0倍,那麼當100磅重鐵球落地時,1磅重的鐵球還懸在半空中,這顯然是不可能。可見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這種理解是那樣的通俗易懂,讓我難以置信,此時此刻我深深的領悟到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纔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