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教學目標]

四年級語文下冊《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據這句話推出的兩個結論的旨義。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學習過程與方法:在自學的基礎上填空,理解字、詞、句。

情感與態度:學習伽利略獨立思考,敢於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難點:

1.針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兩個結論的含義。

[教學課時]兩課時。

一課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段意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具準備圖片。

三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一)揭題,審題

1.導入談話:17世紀意大利有個偉大的利學家叫伽利略,他曾經以很大的勇氣,衝破人們對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膽地研究物體從高處落地的規律。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當時伽利略研究這一問題的經過,課文的題目就是他研究的結果。下面我們來看着他的這一結果是怎樣得來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瞭解自學情況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跟着默讀,邊讀邊思考:伽利略是誰?他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最後試驗結果怎樣?

2.根據學生的朗讀,糾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讀音。

3.根據提出的思考題,檢查學生讀後是否能初步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

(伽利略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開試驗,把一個重10磅的鐵球和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從斜塔頂上落下,結果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同時着地)

4.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信奉:相信,並照着去做。

相稱:事物配合起來顯得合適。

結論:從前提推出來的結果。

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尋常:平常。

合作交流品讀體驗

(三)講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第—自然段,思考:

(1)這一段講什麼?(講人們稱伽利略爲辯論家)

(2)什麼樣的人叫“辯論家”?人們爲什麼稱伽利略爲辯論家?(辯論家指有一定辯論口才和辯論能力的人。因爲伽利略在學校唸書的時候,提出的問題,有的連老師也無法解答,可見伽利略當學生時候就善於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3)根據老師剛纔的敘述,想—想“不尋常”在文中是什麼意思?(不平常,不簡單。伽利略平時肯動腦,善思考,能發現疑問,與其他同學不一樣)

2.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麼意思?人們信奉亞里土多德表現在哪裏?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相信,並照着去做。“人們把他的話當作真理……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2)從這裏可以看出,人們對業裏士多德的信奉已達到了什麼程度?(盲目的程度)

(3)這段話中,“不容許、更改、責備、違背”這些詞語怎麼理解?

不容許:不許。

更改:改換、改變的意思。

責備:批評的意思。

違背:在這裏是不遵守、不服從的意思。

(4)小結:這些詞集中表現了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是絕對相信的,達到一種盲日相信的程度,這是一種迷信。這種迷信和伽利略的敢於懷疑的科學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爲表現伽利略敢於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和勇氣作了很好的反襯。

(四)板書設計

34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懷疑分析試驗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優化作業設計。

(1)讀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二、教具準備

投影片

三、教學過程

品讀體驗(一)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齊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亞里士多德講過什麼話?伽利略對這話是怎麼看的?(亞里士多德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對這話產生了懷疑)

2、伽利略爲什麼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他是怎麼想的?(“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怎麼解釋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兩種假設,推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論是什麼?(①把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的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兩個球,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個整體,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快)

4.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麼樣的結果?(不—樣,是相互矛盾的)

5.根據同一句話,會推出兩個相互矛盾的結果,所以伽利略認爲這句話是靠不住的,值得懷疑。

6,他打算怎麼做?(用試驗來證明不同重量鐵球落地的情況)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後思考: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經過多次試驗來證明)

2爲什麼要進行多次試驗?(一次試驗,沒有說服力,要經過多次試驗才能說明問題。伽利略進行了許多次試驗)

請找出能反映試驗多次的—個詞語,說說它的意思。(總是同時着地的“總是”一詞。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這樣)

3.伽利略多次試驗的結果怎樣?(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4.齊讀這段話,加深印象。

(三)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1.齊讀後思考:在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前,人們是怎樣想的?(人們都不

相信伽利略的試驗會成功,認爲他糊塗、固執,事實會讓他丟臉。“固執”:堅持己見,不肯改變的意思。是貶義的)

2.人們爲什麼會這樣想?(因爲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人們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個25歲的年輕人)

3.當看到試驗結果時,人們的態度有什麼改變?(人們忍不住地驚訝地呼喊起來)

4.這說明什麼?(說明伽利略試驗成功了,這事實出乎人們意料之外,人們爲這位年輕人的大膽和聰明感到高興)

小結:伽利略從懷疑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開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話推出兩個互相矛盾的結果,接着經過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土多德的這句話是靠不住的。最後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公開試驗,證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對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鞏固延伸1讀了這篇課文,伽利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權威,敢於獨立思考,提出問題,以認真的態度研究科學的人)

2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①以亞里土多德的一句話爲線索,貫穿全文。②鮮明的對比,用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於提出問題進行對比;用試驗前後人們的態度的變化進行對比。

(四)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於思考

試驗(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科學態度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詞語填字,並給這個字選擇正確的解釋,用“√”表示。

不容______改:①、改變、改換;②、經歷;③、計時單位

_______妄爲:①膽囊;②膽量;③某些器物的內層大。

3、讀了這篇課文,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着重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課後覺得課堂設計處理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細讀文本,瞭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我設計的意圖在於通過抓住描寫兩個人物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亞里士多德當時是絕對的權威,而伽利略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授。事實上,學生也達到了這個教學目標,對於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通過演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原本以爲這篇推理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枯燥,學生可能不怎麼感興趣,但事實上,合理地讓學生利用實物演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