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精選11篇)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精選11篇)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1

讀完《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一書後,完全被書中的案例分析、專家支招深深吸引住了。這本書將孩子與父母的錯誤對話和正確對話進行對比展示,時刻提醒讀者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一、要愛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否定,他會感到困惑和憤怒。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我們可以參考本書作者給出的幾條建議,同時也要記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某些行爲則必須受到限制。比如,動手打人。孩子處於極度難過的時候,身體上的發泄可以幫助他們緩解痛苦,比如,大聲吼叫,撕紙,扔枕頭,最和藹有效的方式莫過於,給他紙筆讓他把憤怒畫下來,亂寫亂畫都可以。

二、要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的距離。

教育是一門學問,你千萬不要把孩子當花花草草來養,喜歡叫他怎樣就怎樣。尊重也是必須的,跟孩子們說話時,請蹲下,和他平視,不要用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說話,同樣要求他也看着我們的眼睛;孩子表現好,或者受傷了,不要吝嗇我們的擁抱。當老師要愛孩子,作父母要愛子女。常常給孩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愛,也增強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說愛心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

三、要愛孩子——就要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作爲老師和家長,我們就應該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能行,孩子最棒!我們還要承認個體差異,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失敗,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要讓孩子願意聽,就必須學會如何愛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賞識孩子。如何說孩子纔會聽,這是每一個做父母和做老師的都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我們要能說會聽,及時與孩子溝通,消除隔閡,清掃孩子內心的塵埃,幫助孩子營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2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美國作家阿黛爾法伯與伊萊恩瑪茲麗施合作編著。旨在通過實用的技巧與事例練習,教會廣大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解決親子之間的衝突問題。

本書包過兩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技巧篇,包含如何感受、尋求合作、替代懲罰、如何讚賞與憤怒管理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二板塊是案例解答,包含了衆多的讀者來信以及作者的解答方案。

看完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本書非常適合新手父母,以及迫切想要解決親子相處中的各種問題,但苦於不知採取何種方式的父母。相較於《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更加通俗易懂,沒有太多的理論知識,只有簡單明瞭的觀點,漫畫版的技巧演示,由淺入深的事例練習。如果照着此書去練習,成爲情緒管理型的父母,便不再是難事。

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書中的觀點和技巧:

1.當孩子不開心的感受遭到否認或忽略時,通常會變得更加難過,即使父母此時提供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技巧:傾聽孩子的感受,並幫助他們表達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在共同協商解決方案。

2.父母們指責、辱罵、威脅、命令的時候,孩子通常很難合作。

技巧:描述當時的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自己希望對方做的事情。

3.評價式的讚賞,如聰明、漂亮、完美之類的詞,不僅不會讓孩子關注到自己失誤的地方,更會讓他們灰心喪氣,不再繼續努力嘗試。

技巧:誇孩子聰明,不如誇孩子努力,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就能帶來不可思議的結果。

4.如果我們告訴自己,不要理會自己的感受,只能增添憤怒和絕望,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在於:要明白如何適當的表達我們無法遏制的憤怒來釋放自己,同時又不傷害到孩子。

技巧:憤怒時,對孩子說我非常生氣,非常非常生氣,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在和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描述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希望對方做出的改變)。

以上是本書的重點,也是精華之所在,供需要學習的父母參考。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親子關係中的困惑與經驗!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3

這個暑假,我認真讀了《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全球最暢銷的家教書,這本書幫助我學會一種讓孩子聽話的神奇語言,這種愛的語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和忠告。許多父母用自身的親身實踐證明了書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兩位作者,不僅是作家。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更都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摸索出的這套語言是這樣行之有效,的的確確能緩解所有年齡段的孩子與父母的緊張關係,結束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對抗,帶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合作。

這本書不僅用文字,還用了一些圖畫,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給了家長讀者一個很好的指導。通過一些小故事也是我身邊在同樣發生的事情;書中的卡通漫畫,生動展現每個技巧,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地模仿、操作。閱讀這本書帶給了我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我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父母配合。

爲了建立這個快樂溝通的平臺,圍繞如何說怎麼聽,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讚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尤爲可貴的是作者清晰簡潔地創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給出了實現這六個方面的30種技巧,輔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並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父母可以把這些技巧爛熟於心,靈活運用,隨時應付各種情況,做到遊刃有餘。

現實中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忍不住參雜發泄的情緒,想到哪,說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說。在於孩子交流時,一定要控制情緒,如果覺的自己要發火了,趕緊走出去,緩和情緒。書中多次提到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感受,去體驗家長用不同態度說的一些話,對孩子心理感受的影響。孩子雖小,但他們是有喜怒哀樂、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當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教育觀念,今後還有不斷地學習書中給出的很好的理念和方法。學會如何和孩子更好建立有效的溝通,陪伴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幫助孩子最終成爲獨立、自強、充滿愛心和具有責任感的人。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4

我花了很長時間讀完了這本書,並且仔細的閱讀了這本書的每一章,因爲平時與孩子相處時,總是有很多的不融洽,所以在工作中也開始試用書中的方法,大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家長態度的改變、講話方式與講話語氣方面效果最爲明顯,沒想到書中的方法盡會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於是我認真、細緻的看完了全書。

“幫助孩子面對他們自己的感受”,全神貫注地傾聽,學會了解、體會並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當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斷地被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當我們在難過或者受到傷害時,如果有人能真正願意傾聽,認同我內心的傷痛,我會感覺沒那麼失落,這樣纔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麪臨的問題。這個過程對我們的孩子也同樣適用。如果我們能傾聽孩子,與他產生共鳴,那麼也能有助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我們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幫助。深入到孩子的內心,幫助他們瞭解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就能集中精力來應對出現的問題。有時,我們總會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結果,我們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

作爲一個老師,“恰到好處”的語氣同樣重要。所謂語氣“恰到好處”就是說,老師要將商量、鼓勵、信任的語氣用在最合適的地方。因爲即使是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進行美術操作時不認真時,如果老師用質問指責的語氣說:“你怎麼這麼不認真,看看你做的什麼呀,真難看”,會讓孩子覺得潛臺詞就是“你怎麼這麼笨!”被人貼上了“笨”的標籤,自信心會受挫。如果換上一種柔和、鼓勵的語氣:“你雖然沒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可是做的也很漂亮,很有想法”,就表示潛臺詞是“沒關係”,只要思考了動手做了就好,這樣時間長了,就算是沒自信的孩子,慢慢也會信心倍增。

作者圍繞“如何說”“怎麼聽”,從六個章節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讚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尤爲可貴的是作者清晰簡潔地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法,給出了實現這六個方面的31種技巧,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並配有相應的練習,讓父母可以把這些技巧爛熟於心,靈活運用,隨時應付各種情況。

當我讀到第五章恰當地讚賞孩子,深受啓發,我們平時讚賞孩子就是“你真棒”,“表揚你”等。書中的技巧我又用到生活當中,幼兒經常在午睡起牀後穿反衣褲,當他們穿好衣褲後會問:“老師,我穿的對嗎?”他們要是穿對了,我就說:“嗯,穿對了。”但以後還是會有穿反的時候,現在我學會了怎樣讚賞他們。當他們問我時,我會說:“寶貝,你穿對了,口袋在前面,ABC的標誌也在前面,沒穿反,拉鍊拉上了,鈕釦也扣好了。”這樣他增加了記憶,下次就不再穿反了。像這樣的例子,在我的平時工作中經常能遇到,是這本書教會了我怎樣更好的和孩子們相處,讓我能在行動中看清自己,不斷的改進。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5

作爲新教師我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尤其第一次接觸一年級的孩子時,有更多的東西要去適應。面對那麼多一年級的孩子,剛開始是那麼的手足無措,焦頭爛額。有時因爲孩子們的表現沒有達到要求而急躁,在看了很多前輩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後,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作爲低年級的教師要有更多的愛心、更多的耐心以及學會等待,最重要的是心平氣和。機緣巧合下,我發現了一本書--《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就是一本帶給我驚喜、讓我覺得像是揀了寶的書。

對此我深有感觸,尊重、接納孩子的感受,非常利於我有效的溝通。強烈的認同感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好的第一印象。這本書討論瞭如何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代替懲罰的方法、鼓勵孩子自立、學會讚賞孩子、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最後一部分叫做“融會貫通”,講這些技巧的綜合運用。也許這些辦法不會立刻改變孩子,但在心靈上留下的痕跡會慢慢的感化他,讓師生在心靈的碰撞中得到發展。在書裏學的,這幾個月以來,我結合了在二班和四班的實際情況,我明白,要達到好的效果,我一定要有耐心並且要學會等待。面對懵懂未知的孩童,老師耐心的講解會引導他們,會讓他們內心充滿安全感,會讓他們樹立自信心。什麼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時間的歷練和過程的培養。想一下子見到效果,有些着急、有些焦躁,這樣對孩子們是不公平的,想一想自己小時候不也是得慢慢來嗎?自己現在是小學教師就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對事情的思考、實施都要符合兒童的現狀,不能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們。

這本書,我已經看了3遍了。放在牀頭邊上,經常還是會翻開學習學習。我以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躁,而是想一想這些孩子們現在最需要什麼樣的引導,什麼樣的方法適合他,而且這些方法和做法不能一下子給的太多,一點一點地給,讓孩子的心理和行爲在我們一點一點的給方法的過程中,一次一次心平氣和的交流過程中孩子的心理和行爲得到有效的發展。我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因爲一切源於心平氣和。

後來,又買了本新出版的《怎麼說孩子才肯學》,感覺是《怎麼說孩子纔會聽》的衍生。我又像發現了寶物一樣啊,裏面教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每天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等等。

通過這幾個月的學習,加上這兩本書,我慢慢的感覺到,要讓每一位孩子受到關愛。即便是學習再不好的孩子,即便是習慣再不好的孩子,都要幫助他找到自信,這樣他纔有可能成功。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6

我打開看這本《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書時,當時就覺得自己是那麼的白癡,不懂得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特點。我以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身上,卻不知道給孩子一個好的開端。我知道與孩子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該怎麼去解決呢?當我看到《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後,我才知道自己與孩子的溝通上存在很多問題。沒有好的溝通方式,即使說得再好、再對孩子也不會聽。書中所列關於親子教育的一系列不對方法和方式,幾乎就是我的翻版,虧我還是幼兒園老師呢,真是慚愧啊!如何才能與孩子有一個好的溝通呢?如何說孩子才能聽?

我們要學會傾聽和認同孩子的感受,當他覺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時,那麼在親子談話中就不會有爭吵和責罵,他就會講出許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覺被否定,他就會覺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對你沒什麼好說的,同時他也會懷疑自己的感覺是否正確。孩子對大人的責罵、命令、說教、警告、比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會孩子如何去補救,而不是一個勁的埋怨,那樣於事無補,還惹得孩子煩。什麼事情做錯了就說什麼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來說。鼓勵孩子要獨立自主,不要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那樣他永遠長不大。平時孩子要多稱讚他,當他聽到這些稱讚,纔會更有信心向前邁,同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書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覺得非常實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賞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優點就會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賞用指責、抱怨、比較來看他,那他的缺點就越挖越多。最艱難的是家長的改變,習以爲常的語言和心態會讓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故態復萌,用最傷害的語言對孩子發泄自己的怨氣和不滿。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7

如果從全書的定位上來講,《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精華版)的書名,應該叫“操作版”,或者“實操手冊”更爲合適。相較於《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的原版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實用練習手冊。

全書的結構分了兩個大的板塊,分別是“原則和技巧”、“問題與答案”,我將它概括爲“方法”和“解惑”。前者是普適性的辦法,後者是個別化的解決。這就是全書的總體樣貌。

相比原版而言,這本書就是一本親子溝通的“短平快”。沒有枝枝蔓蔓,直奔問題解決。

事實上,依我的理解而言,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言語當中進行的。因此,怎麼說就顯得至關重要。當然,身教是更爲重要的教育。不過,我們今天探討的是關於溝通的問題。除掉表情、動作以外,語言的比例就是百分百了。因此,說成爲了頭等大事。我們每天生活在言語當中,但是,要做到真正正面的、有效的說,是非常難以達到的。

所謂正面,意味着話語的指向不是冷漠、不是嘲諷、不是對立、不是拒絕、更不是打擊,“每天早晨,我都發誓今天會不一樣。今天我會是一個熱心、耐心、充滿愛心的父母。但每天早上,我又都變成一個可怕的、歇斯底里的瘋子。”相信這是很多父母的切身感受,這本書提供了五種基本的解決方案——關於感受、關於尋求合作、代替懲罰、關於讚賞、關於憤怒、我認爲,“關於感受”這一點,是整本書也就是作者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全部的立論基礎。好的溝通源自於對感受的接納。正如心理學中所積極倡導的“無條件積極關注”,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與感受。只有當孩子真正感受到了這樣的容納,才具有了良好溝通的開端。

至於後面的幾個問題,也是身爲父母最常接觸和最頭疼的問題,尋求合作往往遇到的是——你越說,我越不幹!左耳朵出進右耳朵出。書中提供了六種辦法,我認爲,“用一個詞表達”和“提供一個選擇”是非常有效的辦法。說的越少,話語的提純度就越高。嘮嘮叨叨的媽媽之所以被所有的孩子反感,就是因爲語言氾濫。而提供選擇,最終指向的就是問題的解決。二選一也罷、多選一也罷,總而言之都要選。

最逗樂的也是最有智慧的解決方法當屬“關於憤怒”這一節。作者一針見血:“家庭教育是個高壓力的工作。”那麼,要“如何適當地表達我們無法遏制的憤怒,來釋放自己,同時又不傷害孩子”呢,吉諾特博士的答案真是太妙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

對精華版的重溫,喚起了之前的記憶。從中給予我再一次的深刻的感受是,所謂教育,真是一門趨於大道無形的藝術:愛、智慧、幽默,一個都不能少。

最後來個畫蛇添足,精華版不一定要做成精裝版。此建議。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8

一直在飛翔,一直在找尋,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前行。我要的一種生命更燦爛,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藍。因職業的關係,我接觸到了很多小孩子,這些孩子的個性不相同,家長們的教育方式也是都不一樣。從中看到很多失敗的教育例子,也看到很多很好的教育瞬間。對如何跟孩子溝通心中也有了很深的疑問。

在網上購買了《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的書,讀完一遍,感慨甚多。我想老師們和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吧,而作爲尚未成爲父母的年輕人,回想自己並不太遙遠的童年,也能發現書中所列出的或對或錯的場景。

看完後,真的被書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這本書通篇用豐富、實用的案例,生動的漫畫以及針對性很強的練習題等形式來表現,將孩子與父母的錯誤對話和正確對話進行對比展示,當你看到那些錯誤的對話方式時,你會不自覺聯想到:原來之前我也是如此對待孩子的,那我以後應該如何與他交流呢?旁邊就是告訴你正確的對話方式。本書共分了六個實用章節,我只拿第一章來簡單說說自己歸納的重點,大家看了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答案:承認並接納他們的感受,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精彩對話舉例:錯誤方式: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父親:不要這麼傷心,寶貝。孩子傷心的哭。父親:不要哭,不過是一隻小烏龜嘛,我明天再去給你買一隻來。

孩子哭倒:我不要另外一隻!父親:不許不講道理。正確方式: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父親:噢,不會吧?太讓人震驚了!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父親: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孩子:我還教它怎麼玩把戲呢。父親:你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孩子:我每天餵它。父親:你對那隻小烏龜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離開你,也不想看到你這麼傷心,所以你要開心,它也會開心的!

總結:很多時候,我們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邊(不論我們說得多麼親切),孩子似乎越傷心。很多時候,家長們通常都不會像第二種方式那樣回答孩子,他們擔心一旦把這種感情點明瞭,情況會更糟。可是事實恰恰相反,當孩子聽到可以描述他內心感受的詞語時,他會深感安慰,因爲有人認可了他的內心感受。

關於這段對話,我有個同事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她將這兩種錯誤和正確的對話方式都念給孩子聽,並且告訴孩子,如果他遇到這種情況,他也有可能會得到這兩種回答,這是每個人的思維差異所決定的,也要孩子諒解爸爸和媽媽教育方式的不同。她的用意是,讓孩子也能從這邊書的案例中去了解對方的感受。

可以說,這本書不單單只是家長看的,聰明的家長,完全可以通過這本書的案例,即時與孩子互動。其實我單單看完第一章,已經從內心認可了這本書的魅力,也完全瞭解了爲什麼這本書會被稱作“破譯父母與孩子交流密碼的神奇語言”。相信更多朋友看到了,也會與我有一樣的感受。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9

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最暢銷親子教育書系的作者。《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自1980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以來,已獲得世界上無數父母親的稱讚和盛譽,“不僅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我們自身”——非常值得父母仔細閱讀。

近日中央電視臺《我們》節目中有人就推薦了這本書。《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榮登《紐約時報》親子類暢銷書排行榜;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親子教育專家的智慧結晶,迄今爲止已風行美國近三十年;20多種文字版本廣泛傳頌,爲全球父母所盛讚的親子溝通法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中國“十大傑出母親”之一楊文傾情推薦。書中提供給家長們經驗和方法,讓他們能夠自學這些技巧;給父母一個機會,讓他們(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進度去實踐,同時提供給家長們可以借鑑的衆多事例,以便他們能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書中還配上了卡通漫畫,生動展現每個技巧,好讓性急的父母們可以看一眼漫畫就能很快複習一遍。

你知道如何對待孩子的消極情緒(挫折,失望,憤怒等)嗎?你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達你的憤怒,但又不傷害孩子的'感情嗎?你知道有哪些比懲罰更好的教育方式嗎?你知道如何避免說“不”嗎?身爲美國成人與兒童交流溝通問題專家及孩子母親的兩位作者阿戴爾.費伯和伊萊恩.梅茲立希,忠實於前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穆.吉諾特博士“不要再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傷害”的信念,詳細列舉諸多真實事例和生活場景,細心地爲家長們揭示了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從“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等一系列親子溝通中最基本的問題開始,一一講解了與孩子順暢交流,從而令孩子學會這種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方法。

看來,聽和說都是一門學問,都是一種藝術。只有學會了聽、說,才能更好地做。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期待學會說,能讓孩子會聽;懂得聽,能讓孩子肯說!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10

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在暑期培訓的時候,河南同事孫麗娜提到的,當時我就好想看看這本書,後來圖書館就新進這本書了,就急忙借回來,如飢似渴地品讀一翻。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和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最暢銷親子教育書系作者。她們是紐約市社會研究新校和長島大學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創建者。本書是她們在創辦的學校和研究所長期與父母們一起進行實驗的研究總結。如今世界上數以千萬的父母用自身的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非常有效。

本書一共分爲七個部分,第一章: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第二章: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第三章:代替懲罰的方法。第四章:鼓勵孩子自立。第五章:學會讚賞孩子。第六章: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第七章:融會貫通。通過這幾章的題目就可以看出,都是圍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遇見併爲之頭疼的事情。本書通過一個個小案例,給與解答。拿起這本書,隨便翻看,就會發現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書中有很多漫畫插圖。每一部分的漫畫,就解決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常見的問題,非常有借鑑性和可操作性。

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首先要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問題,比如孩子把溼毛巾放到你的牀上,但是你肯定很生氣,如果按我們正常的習慣就會對孩子大喊:“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把溼毛巾放到牀上,你怎麼就沒記性呢?快點拿走。”這時孩子肯定會很不高興,但是,本書卻提供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你所看到的事情,比如:牀上有一塊溼毛巾。孩子就會領悟你的意思,就會把毛巾拿走了,無需大喊,無需生氣,就解決了一個問題。還可以用提示的方式: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溼了。或者用簡單的詞語表達:“毛巾!”。也可以說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歡睡在溼牀上”。

代替懲罰的方法:

其實,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情節是把問題寫出來的辦法。遇見一個問題,父母並不是去急着怎樣懲罰孩子,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孩子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一起討論,找到大家都接受的解決方法。讓孩子自己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寫在紙上,父母並不要急着否定孩子的觀點,之後互相把解決的辦法都寫出來,之後再進行分析,哪項可行,哪項不可行,這樣孩子就會心服口服,也會遵守自己的諾言。

讚賞孩子的方法:

用描述代替評論,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孩子把屋子打掃的很乾淨,父母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還讚賞孩子,可以描述你所看見的。“地板很乾淨,牀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也可以描述你的感受,最後要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爲總結爲一個詞。比如:“你把筆都分類,彩筆、鋼筆都放在不同的盒子裏。這就叫做’有條理’”。這樣,孩子就知道原來有條理就是這樣的啊,那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有條理。

其實真正喜歡這本書,並且希望更多人知道這本書,還因爲這本書帶給我的另外的震撼,我原本“求學”的目的是出於好奇和對教育知識的渴望,但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書上的真諦其實不只是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確切地說,它是在告訴你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它讓我們把孩子當個“人”尊重,在乎他的思想,在乎他的立場,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長”,而是和孩子能溝通交流的“好朋友”,基於這些,從而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樹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確地傳達你對他的愛,也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愛,如何珍惜愛。

也許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些方法有可能對中國的孩子不是太適用,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摸索出來適合自己孩子的東西。

這本書不能提供所有的答案,有些問題單憑溝通技巧是不能解決的。但是,相信這本書會爲父母們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幫助他們以各種策略來應對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產生的挫折感;用明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設立界限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爲他們提供實用的技巧來維繫親情,面對外部的負面影響,讓父母用充滿愛心的語言來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長。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讀後感 篇11

傅貴儀帶着教師和一個孩子的母親的角色,我閱讀了《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從中學習與小孩子溝通的技巧。書中圍繞“如何說”、“怎麼聽”這兩個中心點,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讚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每天讀一點。越讀越覺得語言是如此的微妙,同樣的意思經過不同的表達卻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書裏的很多觀點讓我深刻。例如:孩子並不需要我們認同他們的感受,而是需要我們迴應和了解他們的感受。”如多用“哦……”“嗯……”“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代替提問和建議。對於我們的學生也是一樣,每當有學生來跟你說委屈的時候,你應理解他的感受說:“那你一定很生氣了!”“那太讓人難過了。”如果學生不交作業時,你也要做到不急不慢:“聽起來你有些討厭這些作業了,是嗎?”等等。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儘管和我們成年人相比心智還沒成熟,但他們同樣存在着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因此一味的命令式的口吻,對孩子是行不通的,更會挑起孩子的叛逆心態。如果我們能聆聽孩子,與他們產生共情,那麼就可以幫助我們管好孩子,讓孩子聽話。與孩子交談不僅是一門藝術,而且還是一門科學。該書真的值得仔細閱讀,並且實踐到自己孩子與學生身上。我已經在努力的這樣做了,相信會收到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