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大綱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1

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剛開始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爲它的銷量排名第一,抱着試試看的態度看了下去,不得不由衷地說一句:真的很值!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詳細列舉了諸多真實事例和生活場景,細心地爲成人揭示了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從“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等一系列與孩子溝通的問題開始,一一講解了與孩子順暢交流。並且書中,還爲讀者設計了很多小練習,在邊讀邊思考的過程中再去書中慢慢尋找答案。他也會創設一些問題讓讀者自己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你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麼辦?來一步步疏導讀者的思緒,幫助讀者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在“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中,其基本觀點是孩子的情緒與其行爲有直接的聯繫,孩子情緒好,自然會通情達理,並且更可能積極學習。而我們大人常常犯的錯誤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傾聽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日子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閡越來越大,孩子也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了!書中還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小場景爲主線,通過對比教育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如:

  場景一:

孩子:老師說要取消我們的表演。她真討厭!

家長:你們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說得對。她就是夠討厭的!

對話結束。

  場景二:

相反,從下面的對話方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接納孩子的感受,就能讓孩子積極地思考問題。

孩子:老師說要取消我們的表演。她真討厭!

家長: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麼長時間!

孩子:是啊,就因爲裁判的時候,有幾個同學搗亂。那也是他們的錯啊!

家長:(安靜地聽)

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該演什麼。老師很生氣。

家長:原來是這樣啊。

孩子:她說如果我們好好演,就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我最好還是再複習一次我那部分。

總結:所有年齡段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

當孩子的情緒鬱悶時,如果直接問孩子:“你爲什麼會覺得那樣?”有什麼錯嗎?有點孩子能夠告訴我們爲什麼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但多數情況下,“爲什麼”只會給他們增加難題。因爲這需要他們基於原有的難過心情,分析原因,然後總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他們爲什麼生氣或難過。也有點時候,孩子不敢說出他們的理由,因爲他們擔心在大人眼裏,他們說出的理由不夠充分。當孩子難過的時候,我們說“看起來你好像很難過。”對孩子會很有幫助。孩子更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到成人溝通,而不是逼着他們作出解釋。

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雖說是一本親子類的書籍,但對於我們幼兒園教師也十分受益,他能夠拉近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更加親近孩子。借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將他們養育成人是一個極富挑戰性、極易讓人筋疲力盡的過程,僅僅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情況下還需要我們充滿智慧和耐力。”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2

對基礎差、習慣不良的學生,我會有種憐惜。他們也想學習好、頭腦聰明、人見人愛,可是學習上卻比別人慢一拍;他們也想及時完成作業,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氣,可是總是管不住自己的身體和頭腦。病症表現在孩子身上,病根實際在家長身上。想到這些家長,我腦海裏浮現最多的就是一張張焦急、無奈、恨鐵不成鋼的面孔。交流時,往往我還沒說幾句,家長們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嘮叨孩子的不是,最後以老師,您使勁打結束。遇到這樣的,我就推薦他們讀《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

這本書內容非常具體,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個個小場景組成的,通過正反兩種互動方法的對比,讓家長懂得如何做、怎樣說纔是有效的。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語言說出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長要了解,孩子說一些話時,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話會傷害激怒孩子,什麼樣的話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平靜下來。例如對於一些愛發脾氣的孩子,對家長提到了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個技巧: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用這樣的方法孩子會得到安慰與理解,溝通更容易進行。書中有小練習,可以訓練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等。現實中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忍不住摻雜發泄的情緒,想到哪,說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說。與後進生家長交流時,我總是一再強調:回家不要打罵孩子,關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時間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輔導孩子時,一定要控制情緒,如果覺的要發火了,趕緊走出去,緩和情緒。書中多次提到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感覺,去體驗家長用不同態度說的一些話,對孩子心理感受的影響。孩子雖小,但他們是有喜怒哀樂、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適用於與所有人之間的交流。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3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能把人說笑。說明說話是一門藝術,非常重要。但同時,你說話的態度和這些話本身一樣重要。在園中我們要和幼兒交流,和家長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溝通可以讓我們之間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會產生不小的誤會。因此我選擇了一本關於成人與幼兒交流溝通的書,作爲暑期學習的內容。

讀了《如何說孩子纔會聽》,並結合工作這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傾聽幼兒的心聲。

學會傾聽,學會了解、體會幼兒的感受,讓幼兒訴說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情感。試想當你難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時,沒有人願意聽你說阻止了你的話語權,那該是多麼的。鬱悶,多麼的難受。孩子們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緒,對他們的情緒予以正確的鼓勵。這樣,孩子們才能集中精神面對後面的事情。

  二、學會交流溝通。

知道了要傾聽幼兒的心聲,我們要如何說呢!這一點書中寫的十分好,他對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指出了明確的要求:

1、全神貫注的傾聽;

2、用正面的語句迴應幼兒“恩”、“哦”“這樣啊”;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們經常會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況,都有可能是因爲生氣,可能因爲習慣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這種這種情況,作爲教師我們應及時制止,但不是疾聲厲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狀態,你在扔積木,你爲什麼要扔積木呢,然後再告訴幼兒你這樣做不到,爲什麼不對。即使是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師要把鼓勵、關心、批評等用在不一樣的地方。

選擇了教師,就意味着要面臨很多挑戰,這些方面都需要老師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與孩子交流關鍵是要用心,並將掌握的技巧積極運用到現實生活。交流無疑是瞭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方法,對孩子來講蹲下來傾聽他們的心聲是最重要的。最後,這本書指引我在今後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成爲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4

“老師,我媽媽不知道今天我要留在學校辦板報,能借您的電話用一下嗎?”“老師,我和芳芳把咱們班的圖書弄丟了,我們打算共同買一本賠償給班級,您看可以嗎?”每當我聽到孩子們用這樣的方式和我交流時,我都會在心裏爲他們的獨立能力暗暗驚歎,沒有人告訴他們,可他們在面臨問題時總會通過思考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在這些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出色的懂得如何去教育他們的父母。

拿自己的童年和他們相比,我只能自慚形穢,因爲,我從小就是在父母過度的保護中長大的,聽到了太多“不被允許”的要求。還清楚地記得,每次到鄰居家借東西,媽媽都會一字一句教我到鄰居家該怎麼說,並要我在家對她演習一番,直到符合要求了纔會讓我去借,回來後還要我將借東西的過程再重複一遍。現在看來,媽媽當時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覺得我年齡太小,不會說話,擔心我辦不成事情,可她不知道,她這樣的“保護”帶給我的最終影響是我極其懼怕人際交往,害怕自己說錯話,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說。在我長到很大的時候也是如此,甚至看到親戚到我家,我也會快速地跑到屋裏去,害怕和人家對話。

當然,今天重提往事,絕沒有埋怨媽媽的意思,畢竟在那個年代,在我當時生活的環境裏,家庭教育至多達到讓孩子“吃飽穿暖好上學”的層次。

所以,當我讀完由美國成人與兒童交流溝通問題專家阿戴爾費伯和伊萊恩梅茲立希合著的《如何說孩子纔會聽》一書時,我馬上想到要將此書推薦給我的家長和身邊的朋友們。這本書解決的絕不僅僅是溝通問題,透過書中所羅列的一系列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看到的是作者獨到的教育見解。

就拿本書的“如何鼓勵孩子獨立自主”一個章節來說吧,作者教育孩子的觀點就旗幟鮮明:“爲人父母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孩子從我們身邊分離出去,幫助他們成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傲立於世。”試問一下自己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有這樣的高瞻遠矚?我們常常是恨不得將孩子時刻拴在我們身邊,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我的一個同事,孩子纔出生沒多久,就開始計劃爲孩子存錢,以備將來上學、結婚之用了。上班路上,經過來來往往送孩子上學的父母身邊,聽到最多的就是“上課要認真聽講”、“下課記得喝水”、“上體育課不要脫了衣服”“放學後趕緊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兒”之類的交代和叮囑。

我們什麼時候思考過: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在我們身邊,遇到問題他該怎麼辦?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在了,孩子該怎麼辦?許多父母可能都會說,能操一天心是一天吧!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爲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自己能操心的時候多爲孩子做一些事,等自己看不到了,管他如何呢!說到底,經不起這番磨鍊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這本書中,蒐集了許多父母培養孩子自主獨立能力的鮮活例子,並將這些方法加以分類,讓學習者便於操作。比如第一種,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許多父母在對孩子提要求時往往會遭到孩子的反抗,因爲他們已經不願意所有的事情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有些時候還會做出一些逆反的行爲,所以,父母在對孩子提要求時不妨多給一些選擇。

比如,需要孩子在當天晚上練琴,你本來是想讓他現在就練的,但他正在看電視,你可以徵求他的意見:“你是打算現在練琴呢?還是在晚飯前練,或者在晚飯後?孩子知道自己要練琴,但又不願意放下正看着的動畫片,就會給出一個自己的選擇。如果父母強硬地讓孩子當即就去練琴,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第二種方法是不要問孩子太多的.問題。父母問題越多,孩子的話就越少。舉個例子來說,很多父母都喜歡在孩子放學後問:“今天在學校表現怎麼樣,老師表揚你了嗎?”這話看起來只是很平常的詢問,卻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他會感覺自己上學不僅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父母,如果自己表現不好,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失望,還要面對父母的失望。

除了不要問孩子太多問題外,父母也不應太急於回答孩子的問題,應該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先探索一下答案。此外,要讓孩子懂得,他們並不完全依賴於我們,家庭之外的世界也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總之,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他的人生是屬於他自己的,沒有人可以代替他決定他的人生,一切都要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果一個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幫他樹立這樣的觀念,就能讓孩子和自己都從中解放出來。

上週給班裏的孩子一次“無作業日”的機會,後來調查發現,有部分孩子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課餘時間,過得充實、快樂;部分孩子卻因爲一下子失去了約束而變得無所適從,一個晚上匆匆過去自己卻什麼也沒做;還有一些孩子因爲時間安排得不夠合理遭到父母反對,從而引起了一場小小的家庭“內戰”。同樣一件事情,孩子們卻有着不同的表現,這當中,反映出的不正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嗎?

令我感興趣的還有“把孩子從固定角色中解放出來”一個章節。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需要更正自己的一個教育觀念,那就是不要用語言去暗示自己的孩子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比如“你總是這麼軟弱,難怪比人愛欺負你”、“他吃飯總是很挑,我都不知道該做什麼給他吃纔好”、“你就是不細心,每次作業都有錯題”、“你這麼倔,說什麼你才肯聽呢?”等,類似的話我想不少父母一定對孩子說過。一旦你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籤,他就開始扮演這樣的角色了。

有的父母會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可是,哪怕僅僅在心裏有這樣的想法,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比如,當孩子看到你在玩兒拼圖時,想要過來和你一起玩兒,你會怎麼說。也許你會說:“好,先看看我是怎麼拼的,然後我讓你試一塊兒。”也許你會說:“小心點,別把我拼好的弄壞了。”或者,你還會說:“好的,拉個凳子過來,看看這塊兒帶雲彩的拼圖該擺在什麼地方。”三種不同的交談方式會帶給孩子怎樣的感受呢?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個反應遲鈍的人,還是一個破壞力很強的人,或者是一個可愛、有能力的人呢?這寫標籤不僅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感覺,還會影響他們的行爲。也許,孩子一輩子都可能扮演這個大家眼中“固定”的角色了。

一定要把孩子從那些固定角色中解放出來。書中用提問、評論、故事、圖畫、提綱等形式向我們介紹了許多可行、有效的方法,如找機會向孩子展示他的新形象(你雖然很想在家玩兒電腦,但還是陪着媽媽去姥姥家,你的“讓步”讓媽媽很感動。);創造機會讓孩子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媽媽不在家,由你負責喂狗和遛狗好嗎?);讓孩子旁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今天多虧兒子把鍋蓋扔到鍋上,把火撲滅了);爲孩子樹立榜樣(我很想去看電影,但既然答應陪你打球了,就到下週再看電影吧!);回憶孩子的突出事例(小時候你是咱們小區第一個學會騎兩輪自行車的小孩)等。相信自己,不要低估自己這些做法對孩子一生產生的影響。

除此之外,書中還安排了“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如何引導孩子與父母合作”、“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懲罰”、“如何誇獎孩子”等專題,真正幫助父母解決了親子溝通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每項專題都大量列舉父母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同的溝通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並以圖畫、案例、提綱的形式給出解決方法,可讀性極強,實效性極強。在近一天的盡興閱讀之後,將此書推薦給所有的父母、教師和即將爲人父母者。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優秀讀後感5

雖然我們很愛我們的孩子,但卻不知道爲什麼孩子不願和我們交流。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地說錯了一些話。這些話我們聽自己的父母說過,聽別的孩子的爸爸媽媽說過,便不自覺地也對自己孩子說了。其實我們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實的想法。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正確的理念,還有切實的事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實踐。我試着做了,很有效。這本書對於改善同事關係也很有幫助。如果你只有時間讀一本如何和孩子相處的書,那就選它好了。它的內容實在是太好了,我一天就讀了200多頁。

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清晰的方式編寫。技巧很容易運用,語言也十分得體。

作者寫到了怎麼增進和孩子的親情,怎麼和孩子分享感覺,怎麼給孩子以有效的表揚和一系列類似的話題。這些不僅僅對孩子是有用的,對任何和孩子接觸的人都十分有用。運用書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幾天內就看到了我們和孩子關係之間的改進。愛不需要理由,但是愛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就做出判斷,但是我已經興奮得不亞於發現一桶金子。

我兒子快5歲了,當他慢慢長大,我發現他是越來越難溝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家裏。我也曾經不顧一切地去做點什麼來扭轉乾坤,但是它依然是個煩。

舉個小例子…,讓我兒子收拾東西一直以來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她很喜歡用尖刀,然後總是把剪完的碎紙屑搞得屋子很亂。昨天我看她在一張紙上剪了一個圓,然後把那個帶着圓洞的紙防在了桌子上,把那個圓拿來給我看。照着平時,我肯定會忍不住先皺一下眉,然後開始叨叨你可千萬別剪得那都是。這回我看完書,我止住了。我先讚美了一遍她剪的圓,然後說"我注意到你把那張紙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潔。"(一定要很具體的描述歐!)他笑着跑回桌邊。他看到地上還有一些紙屑(之前她都是隨地亂丟的)。她把它們撿了起來放回到桌子上。這是他從來都沒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對着他反覆的說!這回他甚至沒有往後看一眼我是否在盯着她。

現在他看上去更輕鬆,更快樂和更自信了。我甚至發現每天早上我帶他去幼兒園的時候,他主動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着別人來找他。這在過去我總是很痛苦地看着這一切。但現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點哽咽了。

但這並不意味着說我原來的教育方法很有問題。舉個例子,過去我也總是想着要理解孩子,類似的例子,我總是看到他做對了事情就表揚他,但是這本書還是教給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揚方法,有一些小細節你要是沒做好的話,表揚的效果其實更糟,還有如何能不批評(現在我意識到我批評的次數是多麼的多)。

覺得這書真的太好了,所以上來寫這麼長的一段的評論,希望和大家分享。

這本書相當好,顛覆了許多成人習以爲常的行爲和觀念,裏面的事例很貼近生活,覺得就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幫助人轉變觀念、解決困惑外,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我們買了許多書學習,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卻從來不去做怎樣把孩子教育好的練習,怎麼能成爲一個好的家長呢?這本書的另外一個優點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較好,一方面要求家長和孩子產生共情,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時候說"不疼",另一方面告訴父母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和孩子產生共情——接納孩子的感受,並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家長應該爲孩子設立界限。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以前的那些理論都內化了。突然發現,教育孩子,其樂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