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讀後感範文大綱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讀後感範文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讀後感1

對基礎差、習慣不良的學生,我會有種憐惜。他們也想學習好、頭腦聰明、人見人愛,可是學習上卻比別人慢一拍;他們也想及時完成作業,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氣,可是總是管不住自己的身體和頭腦。病症表現在孩子身上,病根實際在家長身上。想到這些家長,我腦海裏浮現最多的就是一張張焦急、無奈、恨鐵不成鋼的`面孔。交流時,往往我還沒說幾句,家長們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嘮叨孩子的不是,最後以老師,您使勁打結束。遇到這樣的,我就推薦他們讀《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

這本書內容非常具體,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個個小場景組成的,通過正反兩種互動方法的對比,讓家長懂得如何做、怎樣說纔是有效的。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語言說出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長要了解,孩子說一些話時,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話會傷害激怒孩子,什麼樣的話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平靜下來。例如對於一些愛發脾氣的孩子,對家長提到了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個技巧: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用這樣的方法孩子會得到安慰與理解,溝通更容易進行。書中有小練習,可以訓練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等。現實中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忍不住摻雜發泄的情緒,想到哪,說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說。與後進生家長交流時,我總是一再強調:回家不要打罵孩子,關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時間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輔導孩子時,一定要控制情緒,如果覺的要發火了,趕緊走出去,緩和情緒。書中多次提到要關注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感覺,去體驗家長用不同態度說的一些話,對孩子心理感受的影響。孩子雖小,但他們是有喜怒哀樂、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適用於與所有人之間的交流。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讀後感2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積極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裏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着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分析、專家支招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爲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一、要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的距離

教育是一門學問,你千萬不要把孩子當花花草草來養,喜歡叫他怎樣就怎樣。尊重也是必須的,跟她說話時,請蹲下,和他平視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說話,同樣要求他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現好,或者受傷了,不要吝嗇你的擁抱。當老師要愛孩子,作父母要愛子女。常常給孩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愛,也增強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說愛心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要知道,天才都是誇出來的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爲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裏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着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爲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爲。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要懂得“傾聽”

老師和父母光會察言觀色還是不夠的,你還必須用心的傾聽孩子心中的話。即使那段話又臭又長又難理解,對你來說或許很幼稚或一點意思都沒有。但是你也必須洗耳恭聽,那樣孩子纔有被“接納的”感覺,纔會把你當知己朋友,以後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開天窗說亮話。心裏有什麼事纔會主動找你排憂解難。也纔會聽取你所說的話。

四、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尊重、欣賞的最大奧祕就在於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承認差異,允許錯誤和失敗。讓每一個孩子時時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個好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老師和父母與孩子談話的失敗,往往不是缺乏對孩子的愛,而是缺乏對孩子的耐心與尊重。

總之,要讓孩子願意聽,就必須學會如何愛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賞識孩子。本準備簡單的看看,卻越看越覺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淺,感觸良多。如何說孩子纔會聽,這是每一個做父母和做老師的都迫切想解決的問題。老師要能說會聽,及時溝通,消除隔閡,清掃孩子內心的塵埃,幫助孩子營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讀後感3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美國作家阿黛爾法伯與伊萊恩瑪茲麗施合作編著。旨在通過實用的技巧與事例練習,教會廣大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解決親子之間的衝突問題。

本書包過兩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技巧篇,包含如何感受、尋求合作、替代懲罰、如何讚賞與憤怒管理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二板塊是案例解答,包含了衆多的讀者來信以及作者的解答方案。

看完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本書非常適合新手父母,以及迫切想要解決親子相處中的各種問題,但苦於不知採取何種方式的父母。相較於《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更加通俗易懂,沒有太多的理論知識,只有簡單明瞭的觀點,漫畫版的`技巧演示,由淺入深的事例練習。如果照着此書去練習,成爲情緒管理型的父母,便不再是難事。

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書中的觀點和技巧:

1.當孩子不開心的感受遭到否認或忽略時,通常會變得更加難過,即使父母此時提供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技巧:傾聽孩子的感受,並幫助他們表達出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在共同協商解決方案。

2.父母們指責、辱罵、威脅、命令的時候,孩子通常很難合作。

技巧:描述當時的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自己希望對方做的事情。

3.評價式的讚賞,如聰明、漂亮、完美之類的詞,不僅不會讓孩子關注到自己失誤的地方,更會讓他們灰心喪氣,不再繼續努力嘗試。

技巧:誇孩子聰明,不如誇孩子努力,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就能帶來不可思議的結果。

4.如果我們告訴自己,不要理會自己的感受,只能增添憤怒和絕望,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在於:要明白如何適當的表達我們無法遏制的憤怒來釋放自己,同時又不傷害到孩子。

技巧:憤怒時,對孩子說我非常生氣,非常非常生氣,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在和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描述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希望對方做出的改變)。

以上是本書的重點,也是精華之所在,供需要學習的父母參考。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親子關係中的困惑與經驗!

  《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纔會說》讀後感4

在暑期中教師開展了讀好書的活動,每位教師讀2~3本教育教學書刊,本人也喜歡買書看書,而且很雜,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美國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戴爾.費伯、伊來恩.梅茲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紹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現,家長們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許多問題,例舉了許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勵孩子獨立自主”,我們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教學己成爲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具有獨特的個性,獨特的愛好,獨特的感情,獨特的願望和獨特的夢想,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成爲一個獨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許孩子爲他們自己做事,允許孩子爲解決他們自己問題而努力,允許孩子從他們自己的錯誤中學習。

說來容易做來難!而爲人父母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從我們身邊分離出去,幫助孩子成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有朝一日,他們能夠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傲立於世,但現實的父母和教師並不是有效地去培養他們,而是恰恰相反。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個班的大部分學生,現在己經是四年級了,當時是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上體育課,有一個男生的'鞋帶鬆開了,他就叫我幫他系一下鞋帶,我問全班學生誰能幫助他?舉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課餘的時候,我有意的跟孩子們拉家常,問他們誰會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數孩子說不會,我想:這些都己經被疼愛孩子的父母、奶奶、爺爺所包辦了。再說我們教師,也有這樣的許多事例,讓孩子們做放心不下,我想我們的父母和教師要多給孩子創造鍛鍊的機會,去幫助他們,引導他們。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動當中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它表現爲個體自由地、獨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種狀態。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爲他有能力爲自己的行爲進行自由的選擇。

一、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嬰兒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裏,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揹着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爲怕老師看見,纔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作爲家長的,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裏自己當主人。

二、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師、家長以爲,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願意做的事:玩,看電視,畫畫,拼圖,或者什麼也不幹……無聊了,他最終還是會主動來找父母,父母就給孩子一些指導性的建議。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三、給孩子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

培養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但採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度,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遵照客觀規律,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去鍛鍊,這纔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有一位母親看到5歲的孩子對洗碗感興趣,就爲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幹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龍頭太高,你夠不到,媽媽給你準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着:“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着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

四、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平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想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以後,再有不認識的字,他也不來問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惡劣的生存環境自然就爲他準備了艱苦鍛鍊的條件;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應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要求他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

六、給孩子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會遇到不少機遇,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機遇就會和你擦肩而過。家長的任務應該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啓發孩子自己去抓住,培養孩子善於抓住機遇、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

一位小學生偶然同媽媽講起學校要進行英語選拔賽的事情,媽媽就鼓勵英語成績不錯的孩子爭取參加,並告訴她,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把握住一個機會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邁進了一步。在小學升初中時,這次比賽的成績被作爲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媽媽的提醒,以後很主動地在各種機會中表現自己。

七、給孩子衝突,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在一起也難免有衝突。解決衝突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當孩子向老師家長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老師家長應鼓勵孩子去面對它,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迴避它,更不宜動轆由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八、給孩子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爲了讓孩子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必須讓孩子從小既學會合作,又學會競爭。有效的辦法,就是經常在他的身邊樹立一個友好的競爭對手。

有一個學生學習差,某階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數第一名。教師和父母一再鼓勵孩子不要灰心,要敢於和別人競爭,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點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趕上他沒問題。在孩子取得勝利之後,教師和父母又啓發他尋找新的競爭對手,開始新一輪暗中的較量……

九、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得最爲明顯。但不少教師和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教師、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並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於是,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十、給孩子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創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層次的表現。孩子的創造性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同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有一個孩子特別愛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樣來。於是教師告訴家長,家長主動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泥塑和橡皮泥,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學、好好捏、好好練,要有新點子。”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初中畢業時,已經能輕鬆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並以此特長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

上述這些條件的創造,只是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還要不斷和孩子進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勵孩子,評價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務,使他的進步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