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後赤壁賦》說課稿精選兩篇

《後赤壁賦》說課稿精選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後赤壁賦》說課稿一

  一 說教材

《後赤壁賦》說課稿精選兩篇

1 教材分析

《後赤壁賦》是一篇駢散結合的經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選讀》中第四單元的一篇基本閱讀篇目。如何更好地鑑賞這篇課文,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便成爲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這篇賦句式相對整齊,而誦讀是欣賞語言的節奏美,把握情感的最好手段。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爲通過誦讀,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由於文章結尾借道士化鶴故事表達的主旨比較隱晦,學生難以理解,所以設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來看,這篇文章是蘇軾處於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完成的作品。文章中面對挫折的那種坦然、達觀的態度,對今天的中學生來說很有教育意義。所以,可以通過這篇文章來引導學生,培養他們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鑑於以上的教材分析,確立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2 教學目標:

(一)學生分析

學生經過前三個單元文言文的學習,對於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已經有了一些直觀經驗的積累,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現階段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需要:

1、繼續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逐漸將重點轉移到“鑑賞”的層面。

3、嘗試文言文閱讀研究性學習。

(二)目標確定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確立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賦的相關知識;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誦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反覆體味文中優美的語言,提高語言感受能力;知人論世;與作者在同時期創作的其它作品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複雜情感和深刻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蘇軾的思想,學習古人豁達樂觀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教學重點:

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的積累;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瞭解本文景、情、理統一的特點;在充分地把握與鑑賞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四)教學難點:

深入分析文章中蘊含的哲理,如何理解文章結尾道士化鶴的寓意。並作出評價,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

解決辦法:

1.介紹與課文相關的作者生平經歷,並把兩賦一詞揉合起來理解,力求知人論世,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覆誦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與意境之美。

(五) 教學步驟:三課時

 二 說教法和學法

1、總體思路:從誦讀——研讀;從整體感知——深層評價;從感性——理性的原則

2、第一課時,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多聽、多看,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覆誦讀整體感知,通過質疑、交流的手段達到積累和總體把握文章內容的目的。

3、第二課時,教師設計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學生討論,深入分析文章內涵,利用“比較閱讀”“知人論世”等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

4、第三課時,探究、討論並理解文章結尾道士化鶴的寓意。由此引申拓展古典詩歌中動物意象的傳統意義。

5、恰當地利用學案、多媒體、營造氣氛,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三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