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前赤壁賦》第一課時教案

《前赤壁賦》第一課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前赤壁賦》,主要講述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前赤壁賦》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增加文言積累,積澱文言語感。

2.體會景物描寫之中深沉的感情,理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品味如散文詩一般精練優美的語言。體會文章的語言與意境之美。

4.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瞭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5.瞭解主客問答這一賦體傳統手法在表達思想情感中的作用,瞭解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複雜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本怎樣表現蘇軾的情感變化;

2、領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教學設想

學習古代文學作品,我認爲既要考慮文學作品的本質特點,又要揣摩課文的個性特徵。作爲一篇賦,我覺得應該把握其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點;針對本文,我又以其線索——蘇軾的情感變化爲重點組織教學。再者這篇文本要求全文背誦,應把朗讀、背誦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講解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一課

一、 導入新課

請大家欣賞兩幅對聯

1、 明月枝頭叫,黃狗臥花心。

2、 明月當空照,黃狗臥花蔭。

----介紹烏臺詩案情

二、 簡介作者

林語堂在他的《蘇東坡傳序》中寫得十分明確而詳盡:“我可以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個結論也許最能表現他的特質。”

蘇軾出身於一個比較清寒的文人家庭,從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學薰陶,尤其是在父親蘇洵由發奮讀書而入仕的影響下,早年便‘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宋仁宗嘉花二年(l057年)蘇軾中進土,年方21歲,嘉拓六年,授大理寺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廳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條顛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三、作品及背景

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危機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負和社會責任感的文人士大夫要求變法改革,青年蘇武也積極參與其中,多次上書並提出“豐財”、“強兵”、“擇吏”的建議雖然如此,但由於他希望對改革應採取溫和態度的政治主張和坐而論道的書生意氣。使他沒有認識到當時豪強兼併土地帶來的對會危機,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時,蘇軾傾向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反對新法,從而捲入了上層政治鬥爭的旋渦,成爲統治集團內部權利更迭的受害者

宋代的黃州,就是今天湖北黃岡。黃岡西北的長江邊上,有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着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爲形狀有些像鼻子,人們就稱它爲赤鼾磯;又因爲山崖陡如一而牆壁,所以它也被稱爲赤壁。

《前赤壁賦》寫於元豐五年(1082)七月,這時蘇軾謫居黃州已近四年。作者無辜遇害,長期被貶,鬱憤之情,實在難免。但他又能坦然處之,以達觀的胸懷尋求精神上的解脫,不被頹唐厭世的消沉情緒所壓倒。他在這篇賦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這種複雜的心情。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者,鋪也,鋪採文,體物寫志也。”可見賦要做到“體物”與“寫志”的完美統一。

探究:賦是古老的文體之一。“體物”即描摹景物,“寫志”指作者要表達的主題,“體物”與“寫志”要高度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