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蘇教版必修二《一個人的遭遇》公開課教案

蘇教版必修二《一個人的遭遇》公開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一個人的遭遇》公開課教案

蘇教版必修二《一個人的遭遇》公開課教案

  一、教材和教法說明

(一)對課文的簡介

《一個人的遭遇(節選)》編排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專題第一版塊“遭遇戰爭”中,居專題版塊之首。《一個人的遭遇》是一篇長達8頁的課文,,那麼,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主人公的心理描寫來抓住文章的主題,並且讓學生有所體會呢?我覺得抓住一個靈巧的切入點很重要。抓好切入點就如同“牽一髮而動全身”,能夠快速準確的給整篇文章進行解剖,並領會作者的真實意圖。符合長文短教的要求。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主人公的“心”的變化,結合其他人物和主人公的關係來揭示深刻的主題。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肖洛霍夫,小說通過一位老兵對戰爭的回憶,讓讀者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創傷。作家用了十年時間醞釀,完成了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開拓了戰爭文學的新領域。

(二) 教學目標的確立

在語文教參中,對於本專題有這樣一些教學目標:學生能通過閱讀作品,瞭解作者的立場與情感;瞭解人物的心靈世界和他們在戰爭中的遭遇;對戰爭與人的命運有進一步的認識。

另外,《語文學科指導意見》中也指出,這篇課文的基本要求是:

1.能複述《一個人的遭遇》的故事情節,體會作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瀾起伏的特點。

2.能結合作品舉例分析《一個人的遭遇》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體現了強烈的個性色彩的敘述語言。

將兩者結合之後,再加入自己的教學想法,我認爲這篇作品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塑造了索科洛夫這一人物形象。所以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爲以下幾點:

1.通過閱讀作品,瞭解人在戰爭中的悲慘遭遇,認識戰爭對人的摧殘。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與文本展開對話,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願望。

3、結合主人公悲慘的遭遇,感受肖洛霍夫運用細膩入微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從這兩個教學目標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教學中對索科洛夫心理變化的梳理佔了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說,如果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他的內心變化並以此挖掘隱含於此的主題,那麼,整個教學目標也就順利完成了,教學重點就在於此。

另外,因爲現在的學生都身處安定的環境,就算能把握戰爭給人帶來的直接傷害,也無法很好理解到戰爭給人心理帶來的巨大創傷。索科洛夫那種戰後的複雜細膩的情感體現,對於學生來說,在領會上有着一定的難度,就將此做爲教學難點。

(四) 教學策略與手段

一篇長文如何進行短教,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找準切入點就成爲了關鍵。圍繞着索科洛夫這個人物,我也分別考慮了以下幾種不同的教學設計

第一種設計是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把握全文的內容,以索科洛夫的個人遭遇及其內心情感的變化爲主線,尋找讓你感動的句子並註上你的感悟。在第二課時讓學生來說他們找出來的細節,並站在一定高度進行補充說明,加深,拓展。之後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歸納出索科洛夫這一個人的人物形象。最後,讓學生體會作者爲什麼要塑造這麼一個普通人,作者想要通過這個人物形象告訴我們什麼。

第二種設計,把熟悉課文,熟悉主人公的任務放在課外的預習中,課堂中則是直接用文中主人公三次落淚的細節爲切入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步步爲營,最終讓學生自己推出主題,既完成了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也能迎刃而解。

第三種設計,首先就以“索科洛夫和凡尼亞爲什麼能走在一起”爲切入口,然後讓我們看到那麼弱小純真的凡尼亞卻又那麼悲慘的遭遇,直接揭示主題:可惡的戰爭。然後再引領學生一起走近索科洛夫的心靈,讓學生深刻感受他的悲慘遭遇,而在這樣的悲慘遭遇時,他卻還能去關心凡尼亞,從而深入地瞭解主人公人性的堅韌和偉大,課堂中則是用文中主人公心的變化爲重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最終讓學生自己從人物形象中推出主題。

第一種設計實在,可以深入地挖掘主題,但是時間不允許;第二種設計新穎,但是光是眼淚挖掘不夠深入。所以我選擇了第三種設計。

  課堂導入:

《一個人的遭遇》這裏的一個人指的是誰?全文的主體部分主要寫了什麼人?索科洛夫,還有誰?凡尼亞。他們是什麼關係?父子關係。但是他們原來素不相識,那麼是什麼使他們走在一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肖洛霍夫的作品。

 一、爲什麼索科洛夫和凡尼亞走在一起呢?

1、凡尼亞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1)用來形容凡尼亞的時候,最多的是什麼字?

[明確]小。小傢伙,髒小鬼,小腳,小眼睛,小雛兒,孩子的弱小

2)他那對眼睛呀,卻亮得像雨後黑夜的星星(形象)孩子的純真

3)爲什麼索科洛夫收養凡尼亞?促使索科洛夫打定主意收養凡尼亞的根本原因是:

[明確]孩子的悲慘遭遇——近似於我的遭遇(41頁,兩個失去親人的人,兩顆被強烈的戰爭風暴拋到異鄉的沙子……)

同是戰爭受害人,相逢何忍再分開? 所以他們雖素不相識,卻走在一起了。

孩子那麼弱小,那麼純真,但是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園,有着那麼悲慘的遭遇,這是什麼造成的?

二、索科洛夫領養凡尼亞是怎樣的狀態,他有過怎樣的遭遇呢?

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劃的曲線圖。

其他同學考慮三個問題:(一)隨着索科洛夫遭遇的變化,他的心起了怎樣的變化(二)哪一部分寫得最打動人心(三)哪一部分寫得最詳細,怎樣寫得,爲什麼?

劃曲線圖:

受傷被俘——成功逃亡——妻女被炸死,家園被毀——找到兒子——兒子犧牲——領養孤兒——出車禍離開……

(一)隨着索科洛夫遭遇的變化,他的心起了怎樣的變化?

成功逃亡(激動極了)——妻女被炸死,家園被毀(心縮成一團,穿心的痛)——找到兒子(喜氣洋洋)——兒子犧牲(心裏彷彿有樣東西斷裂了)——領養孤兒(心輕鬆光明)——出車禍離開(悲愁的心,心震盪得厲害,收縮和絞痛得那麼厲害)

(二)哪一部分寫得最打動人心

1、兒子死後:(指名朗讀9、10兩段)

“我走到棺材旁邊 ……擦着眼淚,但是我沒有哭,我的眼淚在心裏乾枯了。也許正因爲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麼厲害吧。

我在遠離故鄉的德國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後的歡樂和希望。兒子的炮兵連鳴着禮炮,給自己的指揮員送喪。我的心裏彷彿有樣東西斷裂了……”

[提示] 與得知妻女炸死的悲痛比較:

眼前一片黑,心縮成一團。(與前文的第一段 “我的頭好一陣習慣成自然地縮在肩膀裏” )

躺了一會兒,才把信念完了。

那個詞更悲? 我們看到索科洛夫的遭遇一次比一次悲慘,爲什麼?

[明確]比較前面的“縮”,前面是法西斯對人的肉體和精神的摧殘,但如今親人的離去,更讓我心痛,形象的說法,兩個“一會兒”讓我們感受到索科洛夫無法言語的悲痛。

經歷了這麼多的痛,兒子是索科洛夫最後的希望,然而就在戰爭勝利的那一天,敵人的槍彈再次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打碎了索科洛夫最後的期待。失去了兒子後,“我沒有哭,眼淚在心裏乾枯了”,我覺得這裏描繪的那種父親的悲哀,是一種所有希望都徹底破滅後的真正哀傷。“哀莫大於心死”,這裏,作爲父親的我,“心”死了。

他有着那麼悲慘的遭遇,這是什麼造成的?

2、閱讀6、7兩段,爲什麼要寫這兩段呢?

他爲兒子驕傲的同時,重新編制起對未來美好的夢,表現了他對和平安寧的戰後生活的憧憬。

[明確]反襯了下文痛失唯一親人的悲,體現了他的堅強,同時體現了本文情節波瀾起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點。

[總結]:索科洛夫曾經希望妻子女兒支撐自己挺過集中營中的苦難,(讀相關的句子,感受妻女的重要),但當他逃出來時卻發現自己的妻女已經被德軍炸死了;也曾經盼望兒子能擁有燦爛的未來,自己有一個美好的“老頭夢”,但盼望到的不是凱旋歸來的兒子,而是在“勝利的那一天”犧牲的兒子的屍體。在生命中索科洛夫也有過歡樂和期待,但是每次的歡樂總是被戰爭奪走,這一切的一切留給他的是無盡的傷悲,但他還是堅強地活着。

  三、這裏索科洛夫的遭遇之中哪部分寫得特別詳細?是怎樣來寫的?

爲什麼?

[明確]索科洛夫領養凡尼亞部分寫得特別詳細。

1、是怎樣來寫的?

1)索科洛夫說了善意的謊言,我們來看凡尼亞被領養後的表現

16段:天哪,這一說可說出什麼事來啦!他撲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幫,嘴脣,前額,同時又像一隻太平鳥一樣,響亮而尖利地叫了起來,叫得連車廂都震動天了:‘爸爸!我的親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會找到我的!一定會找到的!我等了那麼久,等你來找我!’他貼住我的身體,全身哆嗦,好像風下的一根小草。

[明確]一連串的動詞,一連串的歎號,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在聽到“我是你的爸爸”後渴望親情的狂喜,表現了戰爭給人造成的傷害,震撼人心。

同時寫出了索科洛夫善意謊言後的作用,寫出了索科洛夫的什麼特點?------善良

2)我領養凡尼亞後的表現

18段:我的心裏快樂極了,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努力不翻身,免得把他開醒,但還是忍不住,悄悄地坐起來,劃亮一根火柴,瞧瞧他的模樣兒……”

19段,“夜裏,他睡熟了,我一會兒摸摸他的身體,一會兒聞聞他的頭髮,我的心就輕鬆了,變軟了,要不它簡直給憂傷壓得像石頭一樣了……”

[明確]這裏寫了索科洛夫對小小凡尼亞進行了無微不至的慈母一般的照顧,曾經的打擊使“我”心如堅石,再也沒有眼淚,而這個小精靈終於又讓那顆如死灰一般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我的心快樂極了,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是的,戰爭讓他失去了所有的親人,最充分地闡明瞭作品的主題思想:一個遭受戰爭創傷的人,沒有理由永久地爲自己的痛楚而哭泣;只要他還活着,他就應該不吝惜自己的愛.去溫暖比他更弱小的生命。

2、爲什麼?

[明確]凡尼亞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

1) 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變化的重要轉折,是索科洛夫從戰爭創傷中走出來的重要契機。凡尼亞是索科洛夫餘生的精神慰藉,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義。

2) 豐滿了索科洛夫這一人物形象。

所以寫得那麼詳細。

3、兩人在一起後,凡尼亞的生活中重新充滿了陽光,而索科洛夫是否也如此了呢?

[明確]憂慮:“心震盪得厲害,得換一個活塞了……”,爲凡尼亞的將來憂慮;

痛苦:“差不多天天夜裏夢見死去的親人”,喪失親人之痛是難以撫平的。

“可是夜裏醒來,整個枕頭總是給淚水浸透了。”

[教師]在野生動物世界,據說,狼總在月夜,就着月光舔舐傷口,這樣,療傷效果很好。在人世間呢,不也一樣嗎?可是我們的索科洛夫呢,每個夜晚,都要獨自舔舐傷口,淚溼整個枕頭,淚爲誰而流——爲親人而流,爲戰爭而流!而這一切都是可惡的戰爭造成的!殘酷的戰爭啊,給人帶來的傷害太深了,你說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啊…身體上的傷痛---可以痊癒,心理上的創傷---難以癒合。

4、但是他那麼深的痛在凡尼亞面前表現出來了嗎?這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明確]忠厚、樸實、堅忍不拔,受盡摧殘而心地依舊善良。

我們看到索科洛夫心碎但不絕望,悲傷但不沉淪,堅毅但不麻木,溫情但不軟弱,一無所有了,仍然堅強地活;百孔千瘡了,仍無私的愛。

  四、寫作啓示:在自己的土地上種自己熟悉的莊稼。

[明確]選材:對於戰爭,我們有了個初步的印象。讓我們去寫,不行。我們的印象畢竟是膚淺的。因爲我們僅僅是個看客。戰爭,對戰爭最有發言權的,還是那些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戰爭中身歷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慘劇的人。

[啓示]:選擇自己熟悉的,貼近生活的事例寫

5、索科洛夫在戰爭中失去了一切,但他仍然要繼續活下去——活下去,至少能用他的愛讓小凡尼亞感受到世間的溫暖。當然再堅強的人在晚上也是淚溼枕巾。在戰爭中,這樣的遭遇只是一個人的遭遇而已嗎?這在文中能不能找到依據?

[明確]凡尼亞。“在戰爭幾年中白了頭髮、上了年紀的男人,不僅僅在夢中流淚,他們在清醒的時候也會流淚”深刻反映了戰爭給全蘇聯的普通家庭帶來的不幸遭遇和難以恢復的創傷。

現在,我們一起再回過頭來,思考這麼一個問題:題目,一個人的遭遇中的一個人是指誰?(結合講義中的有關戰爭的數據)

[明確] 指索科洛夫。指凡尼亞。指所有在戰爭中受到苦難的人

所以我們說 這一個人的遭遇,是一個人的遭遇!

是戰爭中千千萬萬普通蘇聯人的遭遇!

是戰爭中——人的遭遇!

  五、文本昇華:

讓我們再來深入文本,領會作者(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寫作意圖:

我們看到戰爭的可惡,帶給人們的傷害之深。索科洛夫心靈上的創傷難以癒合。但是,人的兩隻耳朵,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越是在苦難中,我們也越是能發現美好的情感。所以有人說,製造無邊黑暗的人心,釋放無限光明的也是人心。

重點理解小說結尾的語言(齊讀最後兩段)

2、“剎那間,彷彿有一隻柔軟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轉過臉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一種心情?

[明確]讀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後一節文字的震撼力。在戰爭中,最不幸的可能還不是失去生命的戰士,而是無助的孤兒寡婦。凡尼亞是戰爭孤兒,小小年紀的他還不明白命運的悲慘,不明白戰爭的苦難,不理解別人的同情和憐憫,因此,也不會理解索科洛夫的房東女人爲什麼哭。

爲什麼作者臉上會“滾動着吝嗇而傷心的男人的眼淚”?“這兒最重要的是不要傷害孩子的心,不要讓他看到,在你的臉頰上怎樣滾動着吝嗇而傷心的男人的眼淚。”

[明確]因爲凡尼亞的揮手告別觸動了作者的悲憫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愛,越讓人體會到戰爭的殘酷無情。讓我們看到成人對孩子的關愛和責任,呵護孩子就是呵護未來!

小說結尾強調不應該用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和眼淚再去傷害年輕一代的心。

3、體會作者創作的可貴之處?

[明確]作者的小說讓我們看到個人、小人物、普通人在戰爭中,在捍衛國家民族的利益中作出的犧牲和承擔的痛苦。體現了博大的人道主義情懷!

肖洛霍夫塑造了這樣一個堅韌而偉大的人物,通過他領養凡尼亞,充分地闡明瞭作品的主題思想:一個遭受戰爭創傷的人,沒有理由永久地爲自己的痛楚而哭泣;只要他還活着,他就應該不吝惜自己的愛.去溫暖比他更弱小的生命。

肖洛霍夫說“……我希望我的書,能夠幫助人們變得更完美,心靈更純潔,能夠喚起對人的愛,喚起人們積極地爲人道主義和人類的進步理想而鬥爭。如果我多少能做到這一點,我就是幸福的。”

  六、課堂總結:

儘管戰爭摧毀不了堅強,泯滅不了善良。但是戰爭可以奪走一個人的肢體乃至生命,可以摧毀一個人的房子乃至家園。戰爭是殘酷,也許身體上的傷痛---可以痊癒,但是心理上的創傷---難以癒合。

看看當今世界,局部戰爭仍然頻繁,無辜的人還在流血,爲了“索科洛夫們”能和親人共享天倫,爲了“凡尼亞們”能生活在父母的身邊,爲了讓我們的眼淚不再爲戰爭而流。讓我們共同爲和平而祈禱!

作業:預習《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體會這兩篇文章是如何從不同角度表現相同主題的?

  [反思]

1、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我因爲是借班上課,對自己的學生非常瞭解,儘管佈置了預習作業,而到了要上課的班級卻發現大多數學生還沒預習好,可是我爲了公開課的需要,考慮到這部作品,如果讓學生好好地看需要10多分鐘的時間,就沒有留給學生過多的時間看書。

2、這次課我認爲上課有先緊後鬆的缺點,因爲平時習慣於上40分鐘的課,突然要上成50分鐘,感覺最後的處理太鬆垮了,說明平時我對於時間把握還不夠。

3、上公開課能促使老師更快地成長,我感到自己還需要多多鍛鍊,一定要充分地掌握文本,這樣上課才能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