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1

《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裏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這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古文,讀通讀順文章,理解大意是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雖然我用的是五年級學生,但這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加上文章比較淺顯,字詞的理解不算很難,因此一節課下來,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讚賞。自我感覺有幾點做的還算滿意。

  一、音樂渲染,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我便以古琴彈奏“高山流水”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古文的意境。

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精心截取又合成了一小段名家廣播劇《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慘婉動人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使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甚至有女學生當場哭出聲音。

  二、反覆朗讀,感受文言之美。

文章不厭百回讀,文言文的讀更加重要。在初讀環節我就發現學生能夠讀通順,但不會斷句,沒有節奏。我適時範讀,告訴學生“這是一篇古文,與我們現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讀古文要注意斷句,講究節奏、韻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們說的抑揚頓挫。”在初讀、再讀環節,學生的讀就已經達到六遍之多,學生依然不能讀出節奏、感情,更讀不出韻味。

於是,我把朗讀與理解進行有機地結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後指導學生要讀出高興、激動、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讀出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學生在朗讀中反覆地品味語言,在品味語言中提升朗讀。最後,學生的朗讀有了質的飛躍。

  三、關注過程,指導學法。

整個小學階段只安排了兩篇文言文的學習,如何學習文言文,方法指導顯得特別重要。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斷地總結學法。初讀感知的時候告訴學生“讀古文不妨多看看註釋,這能幫助同學們閱讀。”“結合上下文理解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好辦法。”“查字典理解,這也是學習古文的方法之一。”

在研讀環節,通過對“善”字的對比學習,讓學生知道“這種一字多義的現象在古文裏很常見。”在理解“洋洋兮若江河”時,“江”、“河”分別指“長江”和“黃河”,使學生知道“一個字就是一個詞,這在古文中很常見。”在悟情環節指導讀書時讓學生明白“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和文中人物的心意相通就能夠讀好古文。”

  四、適時補白,豐富文本。

在品析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訓練。“既然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聲裏還會有哪些場景?”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構之美,豐富了文本的內容,又在不露痕跡中理解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接着話鋒一轉,“請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人真正能聽懂你琴聲所表達的心聲,而鍾子期,不論你彈什麼,不論你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他都‘必得知’,這時,你的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由於前文鋪墊做的充分,此處文章的空白點給了學生極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間,此時的學生已經是不吐不快的狀態,寫話練習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一是感覺身爲教師的我話還是太多,情緒應該在收斂一些,用文本打動學生,而不是用老師的情緒帶動學生。二是沒有留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學古文一定要注重積累,背誦就是一種好的積累方法。還有一點就是我沒有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翻譯”古文。

記得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講到:“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旨在體現小學與初中的銜接,主要是讓學生見一見,感受一下,以至於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基於這個認識我纔對沒有讓學生具體“翻譯“,也不知道這點做的對與不對,上課前應該多找一些老師探討。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2

今天,講《伯牙絕弦》,當拓展時說到“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我的心猛地緊揪一下,淚水在眼眶裏打轉,當擡頭時,才發現底下的孩子已是淚流滿面……相信此時,孩子們對於知音一詞理解的想必更爲透徹吧!是啊,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動容!伯牙絕弦,真知己!講到這裏,我已無需再多說一句話了,在孩子們又一次誦讀聲中我們結束了這堂語文課。從教以來,今天,我心胸被一種莫名的感動和欣喜充盈着,對於語文教學我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師生雙方能達到心靈相通,則教學順利、效果明顯、目標達成。

一種積極的情緒,能使學生處於亢奮的學習狀態,求知慾增強,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就明顯提高。我們教師接受了這些良好的反饋之後,就會自覺強化這種情感,教師也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教學之中,並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和指導。如此雙向交流、雙向反饋,必然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師生間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程度。大師王國維說:“景非獨爲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一境界。

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一定的情境,會產生一定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始終處於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自然地撥動學生感情的琴絃,使他們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和諧共振,自然而然地認識到了深蘊在課文中的豐富內涵。

相信我孩子們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會越走越遠!謝謝你們,讓我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遇到質樸,純真的你們!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雲煙萬里,佳話千載。伯牙絕弦,蕩氣迴腸,東方文化,藝術瑰寶!願在美好的明天,我孩子們和天下的有情有致之人都能覓得高山流水之知音!願我的漫漫語文教學路上能時常向今天一樣開出一朵朵綺麗的小花,等歲聿云暮之時,在我的教育歷程上也能留下一段佳話!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3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高山流水覓知音,《伯牙絕弦》講述的就是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之間感天動地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這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學階段學生第二次學習文言文。據此,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領悟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課文意思;感受文字中蘊含的深厚情感,體會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朗讀、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我的教學思路是:在進入新課後,讓學生說說什麼是“知音”,瞭解學生的認知狀況,激發學生的探求慾望;在讀通讀順課文後,引導學生根據註釋、插圖等理解文言文意思,教師稍微作點撥;在問題“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兩人是知音”的牽引下,學生找到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品味,感受音樂意境之美妙,俞伯牙演奏技術之高超,鍾子期欣賞水平之高雅,從而印證,這就是知音,真正的知音;最後,話鋒一轉,在傷感音樂的襯托下,領略鍾子期逝去後伯牙的悲痛欲絕,感受真正的知音,真正的感情,在反覆的吟哦、品讀中,學生被深深震撼了。

課結束了,我的情緒還在課文中,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可是,自我反思讓我理性起來,同事的讚揚、建議讓我冷靜了下來。大家認爲,同時我自己也覺得,這是撥動學生心絃的一課,主要有如下精彩點:

  一、把“知音”的主旋律唱響整個課堂

課堂開始,伴隨着《高山流水》的旋律,讓學生交流什麼是“知音”,對知音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同時爲全文的學習做好了情感鋪墊,定下了情感的基調。學生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後,我又提“知音”話題,問學生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兩人是知音,通過深入品讀重點句子,感受俞伯牙和鍾子期熱愛音樂、志同道合、情操高尚的真摯情感。最後,感受伯牙聞噩耗、絕琴絃的特殊情懷,從知音的高度理解伯牙的特殊作法,就是對知音、對朋友的最高境界。從頭到尾,“知音”的主題貫穿其間,它成爲理解全文的情感線,甚至是主旋律。

  二、把“語言”的大調子貫穿整個課堂

學習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積累語言,這是本節課的“大調子”,因爲這是語文課。爲了達成整個目標,開始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文言文特有的節奏;然後是理解文言文,特別提醒學生注意重點字詞,看清楚註釋,連貫地說一說大意;在進一步感受“知音”時,我設計了一系列語言拓展訓練,如根據“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說話,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泰山,看到了怎樣的江河?又如引導學生想象,俞伯牙的琴聲還可能表現哪些動人的的場景呢?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還會有什麼呢?學生說出了一些場景後,我又引導學生模仿鍾子期讚歎的語言形式說話,如“瀟瀟兮若春雨”“嫋嫋兮若輕煙”“皎皎兮若明月”等。學習“子期死”一節,我補充了一段古詩,意在激發情感,豐富語言。

  三、把“評價”的節奏感傳遞整個課堂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評價非常重要,發揮着激勵、引導、點撥、糾錯等多種功能,它就像調節器,傳遞給學生學習上的節奏感。“你第一個舉手,老師把這個機會給你!”——這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肯定。“你讀書的聲音很大,每個字讀得很準,可有個問題要注意(等待學生說)……對,句子內部停頓不要完全斷開,一字一頓不好聽,要有意斷氣不斷的感覺。”——這是一分爲二的指導,既肯定優點,又指出不足。“你讀得真好,很有氣勢,老師問你,你爲什麼讀得如此高昂有氣勢?”——這是朗讀指導,巧妙引導學生感悟朗讀技巧和情感的融合應自然合一(即通常所謂的“劍氣合一”),讓全班學習這位同學的朗讀。“你說出了‘茫茫草原’一詞,真棒!你能根據‘洋洋江河’的語言形式說類似的詞語,這叫觸類旁通。”——這是學習方法的點撥,這樣的點撥建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是隨機生成的,因而滲透得自然,也更容易爲學生接受。一位老師說,“我很欣賞你的教師反饋,既有激勵性,又有指導性,學生特別受益。”感謝這位同事的鼓勵,我會再接再厲。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剛回到辦公室,幾位前輩不吝讚美之辭,同時也指出,前面的感情處理非常自然、融洽,可到最後突然來一問:面對伯牙的悲痛欲絕,你有什麼想勸慰他的嗎?這就沖淡了全文的情感基調,與“知音”的主旋律相悖了。仔細一想,確實如此,伯牙之所以用這種“破琴絕弦”的極端方式懷念鍾子期,正是因爲這樣的情感太真摯,太投入。當然,這樣的情感表達方式在現實社會中確實極少,正因爲極少,才顯得彌足珍貴。所以,我們應尊重伯牙的情感表達方式,不必要畫蛇添足,評頭品足,否則,不僅沖淡了主題,而且是對千古絕唱的無端解構,和對高尚知音的庸俗臆測。

另外,有兩個細節處理欠妥。一是理解文言文時,我讓學生讀懂了哪一句就說哪一句的意思,這樣會有點亂,因此最好請一個學生梳理一下,從頭到尾把故事講一次,但我擔心時間不夠,沒有這樣做,應該說這是一個敗筆。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理解到了位,後面的感受與拓展就會更順利。二是隨機朗讀不夠。我的設計中,讀哪兒,讀幾遍,用什麼形式讀,都作了嚴格預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靈活性,如一位男生按節奏讀沒有讀好,我作了點撥後就讓全班齊讀了,此刻如果讓這位男生再讀一遍就好了。

俞伯牙用爐火純青的琴技,還有高山流水的智慧、情操,撥動了鍾子期的心絃;而我,作爲一名熱愛語文教學的教師,嘗試着用生動傳情的語言,還有符合學生心智的方法,去撥動學生的心絃。但願,學生的情感受到薰陶,心靈得到洗禮,語言逐漸豐富,思維更加清晰……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4

《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裏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儘管這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這篇文章而言,字詞的理解不算很難,文章比較淺顯,因此我通過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對於這篇文章,我覺得讓學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

  一.創設情景、人文共鳴。

1.一曲《朋友》親切導入

2.結合自己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特點設計製作了了恰到好處的課件,這些課件在理解主要內容上恰到好處地點撥學生、啓發學生。在創設情景上又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教學中多次播放《高山流水》音樂,那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不但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而且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可以說課件的運用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反覆朗讀,感受文言之美。

“讀”在文言文教學中尤爲重要,首先要讀通、讀順,然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在教學過程中,我基本抓住“讀正音——讀好節奏——理解——讀出感情——再朗讀”的基本方法,多種形式反覆朗讀,範讀到位,目標明確,層層提高,從而感受文言文的結構特點,感知文言文的韻律之美。

  三、關注過程,注重實效。

1.安排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環節可以爲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參與課堂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學中從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爲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使學生從與他不同的觀點中得到啓迪,有利於學習的廣泛遷移。

2.教學中,注意追求本色語文,紮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不走過場,不耍花架子,爲此,在課前我鼓勵學生們查找字典等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語句,充分的預習使學生在自學文章的句子時能沉下心來,進入文本閱讀,體現語文學習的效果。要想理解文言文,首先要把文章讀通順。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決字音之後通過自由讀文劃出停頓節奏,並通過課件把朗讀節奏的劃分展示出來。在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討論,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滲透對文本閱讀和理解的能力方法的指導,不僅僅說清楚,也要能準確地翻譯過來。然後以“爲誰而絕弦?伯牙爲何絕弦?”設置懸念,在理解完課文後再向學生提問:“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現了幾次,每次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在現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麼。這一品讓學生領悟到了學習文言文要注意變通的運用。在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通說全文,達到融會貫通。

  四、拓展探究,引導昇華。

教學中,不忘結合課文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還巧妙地進行了仿寫、說話訓練,又突破了難點。

  我通過本節課教學,還有兩個環節以後要注意:

1.我雖然緊緊的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通過對朗讀的指導達到情感的昇華:文章的前半部分,通過對“善哉”的理解和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讚的語氣,通過聯想知音相聚的畫面指導學生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引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但學生還是沒太讀出感情,看來還得讓學生反覆讀,讓學生在對比讀中

2.安排了欣賞《高山流水》,聽完後可讓學生說說你聽出了什麼?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5

《伯牙絕弦》這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的是春秋時期,俞伯牙和鍾子期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講述的是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聽琴,伯牙以子期爲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弄斷琴絃,再也不彈琴。

本文行文簡潔、流暢,只用了77個字,共用五句話,第一句話總起,二、三、四句順承而下,第五句急轉而合。全文蕩氣迴腸,令人回味無窮。儘管這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這篇文章而言,字詞的理解不算很難,文章比較淺顯,因此我通過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對於這篇文章,我覺得讓學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一節課下來,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一、欣賞音樂導入新課

新課開始,我便以音樂《高山流水》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古文的意境,在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時,也以慘婉動人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最後,讓學生在音樂《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誦讀課文,感受伯牙和鍾子期那種知音情誼。

  二、以讀促講,還語文課的真面目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讀”而“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尤爲重要,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教學中藉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爲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爲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這節課我採取了三個不同層次的朗讀。

第一次,初讀課文識知音。採用學生自由讀,交流讀,老師範讀等形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第二次,推敲細讀遇知音。讓學生在默讀中結合註釋或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鞏固學習閱讀文言文的方法。當學生自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的內容後,引導學生研讀文本,觸摸伯牙與子期的靈魂,與他們同悲同喜,感悟知音的內涵,感受伯牙的遇知音有痛失知音的情懷,這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爲此,我給學生的理解搭了梯子:感悟知音的內涵,感悟知音相遇之喜,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第三次,朗朗誦讀懷知音。藉助課後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在老師的引領中反覆朗誦,傳唱這個故事,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三、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學自悟。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語文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課堂中時間儘量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讀,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讓學生藉助註釋,自己理解課文的內容,在學生自學後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點撥、講解;學一點教一點,恰當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四、拓展文本,深化主題

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收集有關這個故事的其他資料,做到了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學中我不僅讓學生學會了這篇課文,還滲透了有關文言文以及古文化的的代代相傳。

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補充介紹鍾子期死後,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時所寫下的一首短歌,幫助學生感受伯牙對於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的心情,讓學生真正體會伯牙絕弦的那種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爲;又如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藉助資料袋讓學生了解故事的源遠流長,並且入情入境的朗誦。體悟文章的情感,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五、拓展練習,豐盈文本。

在學生理解伯牙感遇知音這一環節,我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寫出伯牙的遇知音的感慨,豐富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文本與主人公產生共鳴,使學生實現了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了傳承文化的薰陶。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存在着很多問題,比如在講求師生合作的同時,是否也該重視生生間的合作,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生生互動合作,可以爲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參與課堂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學中從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爲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使學生從與他不同的觀點中得到啓迪,有利於學習的廣泛遷移。第二,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儘管我給了學生停頓符號學生也注意到了停頓。但這篇課文中有兩處停頓難點:“哉”“兮”是表示感嘆的文言虛詞,讀這樣的語氣詞,延長、停頓一下,頗有音樂美。如果我能及時地給學生以範讀,相信學生能更好地體會這種美,表現這種音樂美。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積累、誦讀文言文的興趣。第三,在教學中,我覺得我的教學語言的精練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有些時候,我的語言還有些碎,沒有達到最凝練的效果。過渡語的設計還不夠細緻、精準影響了課的精彩。

一杯噴香的茶,我們細細品味,會悟出茶的神奇;一篇雋永的美文,我們細細品味,會品出它的深遠;而一次活動的礪煉,我會細細品味,會品出它的責任。通過教學反思找準我在教學中的不足,積累經驗,學習提升,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有了教師的發展,纔會有學生的發展。我深知一位優秀教師背後的最終受益者永遠是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