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三篇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反思三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三篇

  篇一:《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裏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這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古文,讀通讀順文章,理解大意是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雖然我用的是五年級學生,但這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加上文章比較淺顯,字詞的理解不算很難,因此一節課下來,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讚賞。自我感覺有幾點做的還算滿意。

一、音樂渲染,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我便以古琴彈奏“高山流水”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古文的意境。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時,我精心截取又合成了一小段名家廣播劇《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慘婉動人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使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甚至有女學生當場哭出聲音。

二、反覆朗讀,感受文言之美。

文章不厭百回讀,文言文的讀更加重要。在初讀環節我就發現學生能夠讀通順,但不會斷句,沒有節奏。我適時範讀,告訴學生“這是一篇古文,與我們現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讀古文要注意斷句,講究節奏、韻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們說的抑揚頓挫。”在初讀、再讀環節,學生的讀就已經達到六遍之多,學生依然不能讀出節奏、感情,更讀不出韻味。於是,我把朗讀與理解進行有機地結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後指導學生要讀出高興、激動、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讀出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學生在朗讀中反覆地品味語言,在品味語言中提升朗讀。最後,學生的朗讀有了質的飛躍。

三、關注過程,指導學法。

整個小學階段只安排了兩篇文言文的學習,如何學習文言文,方法指導顯得特別重要。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斷地總結學法。初讀感知的時候告訴學生“讀古文不妨多看看註釋,這能幫助同學們閱讀。”“結合上下文理解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好辦法。”“查字典理解,這也是學習古文的方法之一。”在研讀環節,通過對“善”字的對比學習,讓學生知道“這種一字多義的現象在古文裏很常見。”在理解“洋洋兮若江河”時,“江”、“河”分別指“長江”和“黃河”,使學生知道“一個字就是一個詞,這在古文中很常見。”在悟情環節指導讀書時讓學生明白“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和文中人物的心意相通就能夠讀好古文。”

四、適時補白,豐富文本。

在品析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訓練。“既然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聲裏還會有哪些場景?”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構之美,豐富了文本的內容,又在不露痕跡中理解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接着話鋒一轉,“請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人真正能聽懂你琴聲所表達的心聲,而鍾子期,不論你彈什麼,不論你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他都‘必得知’,這時,你的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由於前文鋪墊做的充分,此處文章的空白點給了學生極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間,此時的學生已經是不吐不快的狀態,寫話練習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一是感覺身爲教師的我話還是太多,情緒應該在收斂一些,用文本打動學生,而不是用老師的情緒帶動學生。二是沒有留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學古文一定要注重積累,背誦就是一種好的積累方法。還有一點就是我沒有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翻譯”古文。記得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講到:“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旨在體現小學與初中的銜接,主要是讓學生見一見,感受一下,以至於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 基於這個認識我纔對沒有讓學生具體“翻譯“,也不知道這點做的對與不對,上課前應該多找一些老師探討。

  篇二:《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爲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這篇課文雖然是文言文,但相對淺顯在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註釋進行理解,因此我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知音”上。理解伯牙摔琴之舉及其次舉背後隱喻的含義——子期死,伯牙爲何摔琴,因爲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故破琴絕弦。

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然後從課文題目入手,理解課題含義,拋下懸念是什麼原因讓一代彈琴高手痛下這樣的決心呢?

其次,在讀誦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兩個問題,一是你讀懂了什麼?二是你從哪裏看出伯牙和子期互爲知音的一句話。讓學生找“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通過反覆誦讀,理解意思,引導學生理解知音,一個善聽一個善彈,這就是知音。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伯牙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呢?

三是引導學生品味知音之情,這是難點。在設計這一教學環節中,在備課時我花費的時間最多,也是最用心的一個環節,怎樣讓學生理解伯牙與子期互爲知音,情投意合,我設計了幾個情景教學:

(一)是伯牙聽不到子期的讚美和聽到了子期的讚美心情分別是怎樣的?讓學生品味出伯牙遇到知音後狂喜的心情;

(二)是如果你是子期聽到伯牙彈琴你是怎樣讚美的?讓學生體會子期和伯牙心靈相通,是一對情感共鳴的知己。

(三)是師生扮演伯牙和子期的一段對話遊戲伯牙(師扮演讀),子期(學生扮演讀)老師與學生對話,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反覆誦讀,在讀中品味這種知音歡聚的融合與快樂。伯牙琴技高超,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流水,你如何讚美?指導學生練習讀鍾子期讚歎的句子。在讀中感悟互爲知音的喜悅,較好的昇華了“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一中心。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高山流水,那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訓練學生以排比的句式仿造課文說句子,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中讓學生明白知音就是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那個人。

在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有感情朗讀,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爲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伯牙那份知音難求的情懷,我還蒐集到了子期死後,伯牙寫給子期的一首輓歌,在一曲《高山流水》樂曲中,師朗讀這首短歌,再次昇華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尾聲時,通過欣賞《高山流水》樂曲,讓典雅流暢的琴聲浸潤學生的心靈。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師切切實實地做到走進文本,理解文本,才能帶領學生在文本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飛揚。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感到很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有些內容有些詞語和句子的處理有點淺顯,有的甚至一帶而過,今後我會在自己的課堂中好好反思,努力把遺憾降到最低。

  篇三:《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因爲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所以可讓學生藉助註釋自讀自悟,重點字詞教師稍作點撥即可。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這兩點:

一、緊扣課題和課文結尾,理解“伯牙”爲什麼要“絕弦”和怎樣的人才堪稱“知音”。學生通過讀文就明白了,當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子期都能感受出來,總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因而伯牙把子期視爲知音;子期死了,世間再也找不到能懂得伯牙心意的人了,伯牙便“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學生彙報交流時,相機引導他們理解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含義、“志”和“念”的意思以及“哉”“兮”兩個語氣詞的用法。

二、適當拓展,深化理解。伯牙作爲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技藝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了高山流水。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能會表現出哪些動人的場景?並且仿照課文句式進行語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志在(),鍾子期曰:‘()’”這樣,既使學生體會到伯牙的琴技爐火純青,又讓學生感受到子期的“善聽”,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知音,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理解伯牙爲子期“破琴絕弦”時,我爲學生配樂(二胡曲《長相思》)朗誦了相傳伯牙給子期寫的一首短歌,淒涼傷感的音樂襯着那首“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最後,我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的古今交友名句,進一步體會友情的珍貴。通過以上做法,我覺得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