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下冊《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今天上午第一節課,我上了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完成了本學期上公開課的任務。

六年級語文下冊《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要上公開課了,到底選什麼課,我一直在猶豫。雖說教齡挺長的,可真不知自己適合上哪種課型。似乎哪種課都不適合,因爲都上不好。考慮再三,決定挑戰一下自己——上一篇文言文。本學期,剛學過《楊氏之子》,我發現學生對古文挺感興趣的。雖然這種課上的人不多,而誦讀也是我的弱項,我還是想嘗試一下。內容定下來了,我就開始備課了。《伯牙絕弦》是一篇經典的文章,我主要採用誦讀的形式,讓學生自讀自悟,力求讓他們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去感受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那份千古傳誦的知音之情。

爲了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持有濃厚的興趣,我特意在課前五分鐘纔將課文紙發到學生手中,我也想借此機會看看本班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對文言文的感悟能力。我牢牢抓住“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在初讀環節中,我發現學生大多能讀通,但對“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兩句的朗讀很欠缺。我暗暗高興,因爲在預設中,我就是將對這兩句的朗讀指導作爲重點教學。在範讀之後,學生基本上能知道怎麼讀這兩句話,但怎麼讀好卻有難度,不到位。一節課很快就結束了,學生對這個故事也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看得出他們也很投入,當我補充講鍾子期去世的故事時,很多學生都聽得特別認真,也有所觸動。最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同學能當堂將這篇經典文章背誦出來。

在課後,我將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在課堂上,我和我的學生向大家呈現了一堂真實、樸實的課(紮實還不夠)。當然,我們也將自身的弱點毫不保留地展現了出來。比如,對學生的評價,我總是找不到很恰當的詞語;又比如,在指導朗讀方面,由於我的示範不足使學生不能很好地發揮。我想,如何提高自身及學生的朗讀水平,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