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伯牙絕弦》的教學反思

語文《伯牙絕弦》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拿到教材,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覆誦讀。然後,我又上網搜索了有關伯牙和鍾子期的資料,高山流水的故事、相關音樂等。

語文《伯牙絕弦》的教學反思

由於小學生接觸古文甚少,因此文言文的教學內容自然應該在具體的語境中詮釋。我首先由音樂導入新課,初知大意,初步感悟知音深情,然後通過層層深入的有梯度的朗讀活動,穿插相關背景資料的介紹,引領學生在讀中感悟本文所具有的特定意象和內涵。因此,我把預設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悟情感,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上。

本文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是五年級第二學期的《楊氏之子》,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我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一是學會藉助註釋和課外輔助資料進行學習,理解文意,同時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後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爲何摔琴?因爲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閱讀補充資料“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

這堂課上,我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個故事,抓住“讀”爲突破口,以讀爲本,讀中感悟。整節課這樣讀中有悟,悟後有讀,讀反反覆覆,悟越來越明。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我的範讀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

在教學尾聲,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教學中,我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拓展說話,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加強積累、培養語感,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學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學生對伯牙、子期的相關閱讀鏈接無法通過自主預習做到,我在教學設計中增加了延伸閱讀方面內容,我補充了伯牙和鍾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資料。我給學生講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並決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時讓學生深情朗讀伯牙所做短歌,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絕弦”。

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但我想我們仍需要不斷追求,在磨課、上課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努力把遺憾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