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語文人教試驗標準版六年級上的一篇文言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透過抑揚頓挫的語調節奏,感受文言文的聲韻美。

崔巒老師在學術會上提到: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旨在體現小學與初中的銜接,主要是讓學生見一見,感受一下,以至於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結合到文言文簡潔、典雅,朗誦時具有音韻美的特點,本課注重學生的誦讀:讀通課文,讀順節奏爲理解課文大意做好鋪墊;其次,在品讀句子的時候,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這是爲了達到了瞭解文章大意,感受文言的音韻美的目的。從學生課堂誦讀到品悟句子的情況來看,這個目標是基本達到的。

其次,文言文因爲其文體特點,在教學中應該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以讀準字音、讀順課文爲基礎,並藉助工具書和課內註釋解決重點字詞,幫助瞭解文章大意。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品讀句子更進一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這個步驟的達成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同時也在品讀句子中增強了他們對文言文的語感。從課堂實施來看本課在教學上遵循了學習古文的步驟:誦讀文章、瞭解字詞意義、把握文章大意以及品讀句子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但同時,在教學中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學習中忽視了學生的自讀自疑。對於對文言文並不十分熟悉的學生而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多的疑惑。那麼爲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或多或少體會到一些自己能夠讀懂文言文的快樂,避免老師的串講所導致的乏味。可以給予學生學法指導,先讓學生憑藉工具書以及註釋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去自學。然後再就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到小組討論中去解決,並鼓勵學生充當老師,解決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這樣或許更加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避免老師牽着走。

二、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草草了事。學生學習文言文,在理解課文大意上本課的一個語言訓練點是“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故事大意”。在教學過程中,這個目標完成得並不理想。只是學習能力較爲強的學生佔有了話語權,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語言訓練。

三、課堂教學環節之間聯繫不夠緊密,邏輯關係不夠明確。本課在理解文章內容時主要是抓住“伯牙善鼓以子期善聽”以及“伯牙不復鼓”這兩個方面來談。通過誦讀感悟伯牙善鼓以及鍾子期善聽的表現,卻沒有提升到他們“知音”這個層面。而重點品析“知音是什麼?”時引入課外資料,讓學生明白“伯牙所想到的,子期必領悟到”,那麼對學生理解“伯牙不復鼓”會更有幫助。對學生讀懂伯牙絕弦時的悲傷有幫助。而同時,在品析“伯牙不復鼓”的環節中,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全文的思考“伯牙爲何絕弦”?這就顯得本課環節不夠完整,學生的認識水平沒有得到提升。

以上是在文言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確實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懇請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