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課文《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五年級課文《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課前談話:

五年級課文《楊氏之子》教學實錄

師:第一次見面,自我介紹一下,我姓王,同學們喊我——

生:(齊)王老師。

師:喊得這麼親切,王老師覺得跟你們一點陌生感都沒有了。在座的有些老師是王老師的好朋友,知道朋友喊我什麼嗎?

生:喊你的名字。

師:你真聰明,我的名字叫“玲湘”,“玲瓏”的“玲”,“湘江”的“湘”。(指生),連上姓,我的姓名是——

生:王玲湘。

師:握個手,一聽就知道你把我當大朋友了。我呀,還認識一位飽讀詩書的老先生,他特別有意思,向別人介紹我的時候,說我是“王氏之女”,知道什麼意思嗎?

生:王家的兒女(衆笑)

師:我到底是王家的兒子,還是王家的女兒?

生:王家的女兒。

師:這就對了,氏,指的是姓,“之”就是——

生:“之”就是“的”。

師:誰能用老先生的方法做自我介紹?

生:我姓李,是“李氏之女”。

生:我是高氏之女。

(指一男生)

師:你姓什麼?

生:我也姓高。

師:也是高氏之女?(衆笑)

生:不是,是高氏之子。

師:“兒子”用“子”,你很會變通。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位會變通的高氏之子。(熱烈的掌聲)

激趣,導課題,瞭解出處

師:這節課我們共同認識“楊氏之子”,看老師板課題。(師板題)

師:“楊氏之子”指的就是——

生:楊家的孩子。

師:一起讀課題。

生:(齊)楊氏之子。

【評析】課的開始就如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亦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談話的相互介紹,看似無意,實則從相互瞭解、介紹開始,學生輕鬆愉快中走近了文言,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楊氏之子”。

師:《楊氏之子》出自哪呢?請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課件出示《世說新語》封面、相關資料:《楊氏之子》選自一本古代小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由南朝的文學家劉義慶編撰,共36門。《楊氏之子》是“言語第二”中的第43個故事。)

(一生讀資料)

一讀,正字音,初識古文

(課件翻頁,出示《世說新語》中《楊氏之子》的原文)

師:這個故事選自古代小說,所以用的語言也是古人的,這樣的文章叫古文,也可以叫做文言文

【評析】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出示古代小說《世說新語》的封面,並翻頁出示《楊氏之子》,原汁原味介紹文言文,直觀、清晰,學生易留下深刻印象。

師:這個故事已編入我們的課本。請大家翻開書48頁,自由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很新奇,各自朗讀課文)

師:誰嘗試着讀一讀?

(一生讀)

師:你讀得很仔細,不添一字,不漏一字。兩個多音字讀得準,請你當小老師。

生:爲wèi 應yìnɡ

(生齊讀兩遍。)

師:就像他這樣,字字咬準,誰再讀?

(一男生讀)

師:口齒清晰,生字讀得很準。

(課件:生字“惠”字變紅)

師:“惠”什麼意思?

生:這個惠在古代,是“智慧”的“慧”。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看註釋。

師:一起看看,課文下面一共有幾個註釋?

生:(齊)八個。

師:這八個註釋,是我們學習這篇古文的好幫手。

(課件:生字“曰”字變紅)

師:一起讀。

生:(齊)曰。

師:“曰”和什麼字長得很像?

生:“日”字。

師:擡起右手,我們邊比較邊書空,(生擡起右手書空)又瘦又高的是——

生:“日”字。

師:又矮又胖的是——

生:“曰”字。

師:注意“曰”字中間一橫不挨着“橫折”。“曰”是什麼意思?

生:說。

師:孔指以示兒曰,誰對誰在說?

生:是孔君平對兒說。

師:那麼,這一句“孔”和“兒”後面應停頓,(出示:孔/指以示兒/曰),誰來讀?

(一生讀,停頓很生硬)

師:畫了斜線的地方要拖個長音,讀起來就有味道,誰再讀?

(另一生讀)

師:—齊讀。

生:(齊)孔/指以示兒/曰。

(課件:生字“禽”字變紅)

師:“禽”什麼意思?

生:就是獸。(衆笑)

師: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造“禽”字的。(課件出示“禽”的造字變化)上部是“今天”的“今”,“今”jīn、“禽”qín,記住,“禽”是前鼻音;下半部分是有長柄的捕鳥網,這形象的捕鳥圖演變成的就是“禽”字。

師:(指剛纔的學生)現在,你說”禽”指什麼?

生:(不好意思地)指“鳥”。

師:“禽”指鳥。這一句中,“家”和“禽”是兩個詞語,“禽”字前面要停頓,讓人聽明白。(課件出示: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自由練練。

(生各自練習朗讀)

【評析】生字教學不走過場,紮紮實實,各字突破。“曰”重形的比較,“禽”結合造字正音。“曰”“禽”意思的理解與準確斷句結合起來。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請你讀。

(一生讀,不夠流暢)

師:看着老師的手勢,(邊打手勢邊示範)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起來。

生:(和着老師的手勢)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評析】樂隊前面的指揮指示演奏者如何演奏,合唱隊前面的指揮指示歌唱者如何演唱,此時,老師的手勢就是無聲的指揮,能夠指引學生如何讀出文言長句中的停頓和延音。

師 :都說停頓時讀好古文的靈魂。提起手,讓我們一起和着自己的手勢讀一讀這個小故事。

(生一齊舉起右手食指,跟着老師邊畫停頓邊讀)

師:這就是讀古文的味道。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如果讀的時候,把這個小故事讀到臉上,讀到手上,它的意思真能自現,相信嗎?

生:相信。

師:老師還沒讀你們就相信了。(衆笑)合上書,看着我。我讀完後明白這個小故事內容的,用掌聲對自己表示祝賀。

(師加動作、表情演讀,如讀到“甚聰慧”豎拇指,讀到“詣其父”做拜見的動作……)

(師讀完,生熱烈的掌聲)

【評析】如果說前面的手勢語指引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此處的態勢語是爲了直觀、形象地呈現古文內容,幫助學生消除現代文與文言的隔閡,理解文本的大體內容。

再讀,抓人物,感知大意

師:掌聲說明了大體明白了故事內容,要準確理解,我們還得藉助註釋再讀一讀課文,碰上不理解的字、詞圈出來。

(生輕聲細讀)

師:有問題嗎?

生:“孔指以示兒曰”我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師:是有點兒難。“指”後面省略了“楊梅”,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楊梅對孩子說。

生:我不明白“夫子”是什麼意思?

師:(課件出示:“孔君平”、“孔”、“夫子”變藍)讀一讀,發現了什麼?

生:這都是指同一個人。

師:第一次稱——

生:孔君平。

師:第二次簡稱——

生:孔。

師:第三次稱——

生:夫子。

師:文中的夫子指孔君平。知道怎樣的人稱夫子嗎?

生:有學問的人,受人尊重的人。

師:(指坐在後面的原語文老師)你們的語文老師可以稱夫子嗎?

生:不可以,她是女的。

師:你補充了一個很重要的要素:男性。孔子可以稱爲——

生:孔夫子。

師:孟子稱爲——

生:孟夫子。

師:孔君平也稱爲——

生:孔夫子。

師:(出示:“楊氏子”、“其”、“兒”、 “兒”、 “兒”、“君”變紅)再讀讀這些詞語,又有什麼發現?

生:指的都是楊氏子。

師:第二句中,“詣”和“乃”下面有註釋。“其”是什麼意思?

生:他的。

師:於是把他的兒子喊出來。他的兒子是誰?

生:楊氏子。

師:第三句,沒有人物,爲設果,到底誰爲誰擺上水果?

(出示填空:( )爲( )設果)

生:楊氏之子爲孔君平擺上水果。

師:這裏省略了“楊氏子”和“孔君平”。你們看,在古文中,同一個人,不同的稱謂,不同的用詞,甚至能省則省,這就是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十分簡潔。

【評析】小古文五十五個字中,七個字有註釋,十三個字表示楊氏子或孔君平的稱謂,第三句中省略了“楊氏之子”和“孔君平”。抓住人物稱謂,也就抓住了十三個字,抓住了古文不同用詞、能省則省的語言特點。“抓人物,梳大意”是一個貼着文本的精巧設計。

師:現在能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嗎?同桌先練一練,說 一說。

(指五名,每人一句,接講故事)

師:你們講的這個故事,課文用55個字就寫清楚了,古文就是這樣言簡意豐。理解了故事,咱們合上音樂的節拍一起讀,我讀第1句,你們讀後面4句。

三讀,品對話,感悟聰惠

師:知道爲什麼我讀第一句,你們讀後四句嗎?

生:第一句是總的概括了楊氏之子的特點,後面四句寫了一個小故事。

師:第一句總起,後四句用一個小故事具體寫,這叫總分的寫法。楊氏之子的特點是什麼?誰用第一句中的詞語來概括?

生:甚聰惠。

(師板書:甚聰惠)

師:課文中用這個“惠”來表示智慧的“慧”,現在寫聰慧不能這樣寫。(出示: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比較平淡)

師:師:“甚”是什麼意思?

生:很。

師:不是一般的聰明,誰再讀?

(一生又讀,強調了“甚”字)

師:一起讀。

(生齊讀)

【評析】語文教學就應當在語言的叢林裏穿行,古文也不例外。小古文寫什麼?把一篇課文讀成一個關鍵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小古文怎麼寫?把一篇古文讀成兩個層次,培養學生的梳理能力。

師:從課文的什麼地方最能看出楊氏子的甚聰惠呢,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劃下來。

(生邊讀邊圈畫)

師:我們一塊交流。

生:我覺得從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可以看出。

(出示: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孩子應聲答的是孔君平的話,“此是君家果”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