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楊氏之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楊氏之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楊氏之子》第一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楊氏之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 學習課文生字,積累詞語。

2、 能比較流利的讀課文,懂得文言文中一些句子在朗讀時的停頓。

3、 看文中的註解,瞭解該文的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說通順。

  教學難點:

1、 指導學生讀好“孔指以示兒曰”“兒應聲答曰”兩個句子。

2、 聯繫上下文,知道“爲設果”的意思,“家禽”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言,揭示課題。

二、檢查學生生字的自己學。

1、 指名學生讀生字。“詣”讀yì。

2、 形近字的比較:樑――粱,日――曰。

三、指導學生把課文內容讀通順,流利。初步瞭解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朗讀的方法。

1、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聽,注意老師讀句子時中間的停頓。

2、 學生自己讀,讀準每一個字的讀音。

3、 指名學生讀。教師注意隨時指導字音的正確,停頓,及時糾正。

四、學習課文,理解句子,並能用自己的話把大意說一說,做到基本通順。

1、 學生看註解,同學討論,逐句理解意思。把自己不能解答的句子做上記號。

2、 反饋,討論,集體理解。“爲設果”“家禽”的意思,隨課解答。

3、 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

4、 根據理解,再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意思。

五、作業:1、誦讀課文,背誦課文。2 、你認爲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把自己的體會寫一寫。3、綜合學習。

  反思

《楊氏之子》是一篇選自《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古代故事。因爲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古代文言文,對文言文的句子朗讀,句式語法都十分陌生,而教參上也一再提到本課的學習重點是指導好學生的朗讀,要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去體會文中人物,感受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便把讀通課文,懂得句子的意思作爲重點。同時,也考慮到學生初次學習文言文,要讀懂每個句子並不容易,需要作較多的指導。因而,第一課時就只按排了這兩個教學內容。

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應來看,把課文讀通讀順,理解句子的意思這兩個教學任務都得到較好的落實。班上除了幾個學習較差的學生外,都能很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在第二課時中,我又檢查了那位被叫起來沒有能把課文讀下來的學生,他已經也能讀得很好了。對於理解課文句子的意思,學生說的也還是到位的。

但課上完後,我總感到若有所失。失了什麼呢?我不斷地這樣問自己。首先,在課堂上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而只是很模糊的講了一下。如“爲設果”,學生理解遇到障礙時,我讓他聯繫上下文去想:誰設果,爲誰設。其次,失在培優。那些較優秀的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他們的天地,發揮不了他們的才能。因而課堂不活躍,顯得較沉悶。

但是,失也是另一種得!

  《楊氏之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初步感知文言文。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

3、能借助註釋、插圖,運用聯繫上下文等方法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感受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4、有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古文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小學階段第一篇古文。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楊氏之子。課題是什麼意思?

師:“子”在古代是兒女的意思。我是姓汪人家的女兒,我就是汪氏之子,也可以稱汪氏之女。你們怎麼介紹自己?

【設計意圖:對課題進行解讀與遷移訓練,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經歷對文言文的初步感知和初步運用。】

二、 初讀感知

(一)檢測預習情況。

出示:

1、 要求認讀的生字:惠、曰、禽。(指生讀、糾錯)

2、 要求會寫的字詞:樑國、聰惠、詣、乃、曰、禽。

30秒時間,用你的好方法記住要求會寫的生字。

連續聽寫三個詞,反饋。根據學情有針對性的題型易錯的地方,強化重點字的書寫。

滲透“惠”與“慧”的古今用法。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識寫分開的”的理念,把握第三學段關於識字的要求,即“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採取“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課前放手讓學生認讀與識記的基礎上,聽寫檢查、反饋情況,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即學習需求,合理確定教什麼字,不教什麼字。另外,還有意訓練學生瞬時記憶與聽記的能力,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 指名朗讀。

根據學情強調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確讀法:爲(四聲,表示給、替的意思)設果,兒應(迴應)聲答曰。

滲透“根據字義來辨析多音字的讀音”的方法。

3、 教師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停頓和節奏。

根據大屏幕出示的停頓再次練讀,感受文言文的讀法。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指讀,教師根據學情評價,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聲斷氣連、韻味十足的讀法。

生練讀。

【設計意圖:在反反覆覆讀之中,教師基於學生讀音不準的地方進行正音,基於學生讀得不流利的地方進行指導。文言文停頓的展示,就是基於學生讀文的情況進行有效指導與訂正。在此過程中,教給學生“根據字義來辨析多音字的讀音”的方法,教給學生正確朗讀文言文的方法,順學而導,讓學生真切體會帶了讀古文的方法,一石三鳥。】

三、精讀品味

(一)回顧學法

(引導學生回顧理解詩句的方法。)

出示: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查工具書,利用插圖。

(二)運用所出示方法自主學習,理解句意。

1、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讀古文,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2、藉助“學習小助手”再次理解古文的意思。(出示學習小助手)

孔君平:晉朝人,字君平,任廷尉一職,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君:古時對對方的尊稱,可譯成您或你。

應聲:隨聲。

夫子:古時對有學識男子的尊稱,相當於老師你、先生,可譯成您。

禽:古時特指鳥。

3、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4、全班交流小組學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

5、指生講一講這個故事,其餘同學補充或糾正。

6、學生在此練說故事內容。

【設計意圖:在理解文言文內容的環節,教師不但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使學生自覺遷移並運用習得的方法理解文言文意思。“學習小助手”的內容既是對課文註釋的補充,又有對文言文中古今義不同、特定稱呼等詞語的拓展,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幫助。而理解課文的六個小步驟也引領學生經歷了由字詞句的精準意譯向全文通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能讀懂這則文言文,還會學會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三)師生對讀,讀出古文意思。

教師讀白話文,學生讀古文,讀出這個故事的意思。

(四)心理補白,體會語言精妙。

1、孔君平看着這楊梅眼珠一轉。他會想些什麼呢?聽完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楊氏子又會怎樣想呢?

2、學生交流,師隨機點撥。

3、爲什麼楊氏子不直接反駁“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要加上“未聞”二字?

小組交流探究,全班交流。

師:若來者非孔君平而是李君平呢?若是梅君平、黃君平,楊氏子又會怎樣應聲而答?

(學生根據不同語境用上“未聞·····”的句式來回答,進一步體會語言的精妙。)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緊緊圍繞單元主題,進行大膽創新與嘗試,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第一,從孔君平與楊氏子的語言入手,分別揣摩與補白二人的心理活動;第二,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繼而讓學生理解、感悟“未聞”的作用與妙處;第三,從文本中來,再有文本想開去,拓展到其他姓氏。通過這樣層層深入地挖掘,環環相扣的推進,精準巧妙的點撥,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讓學生體會到人物語言的風趣與機智,從而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熟讀成誦

a) 讀去標點的古文。

b) 讀豎版古文。

c) 讀原著《世說新語》中的古文。

d) 背誦古文。

【設計意圖:學習古文,除了初步感知、理解意思之外,更爲重要的是多讀,最終達到熟讀成誦。爲落實這一目標,設計不同形式的文言文,既使學生克服了形式單一的視覺疲勞,又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達到熟讀成誦,這是對語言的有效積累。】

(四) 推薦閱讀

師:《世說新語》裏有很多很多楊氏子這樣聰惠孩子的故事,感興趣的同學回去找一找相關文章讀一讀,裏面有原文,有註釋,也有譯文,相信你也能看得懂,也會喜歡。

【設計意圖:設計“推薦閱讀”的環節,再次讓學生感受語文乃至古文的魅力。教師介紹《世說新語》,吸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