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通用11篇)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通用11篇)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與發現的故事,以及胚胎進化論。

2、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課

一、談話導入

童年是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刻,天真可愛的我們總會冒出一些奇思怪想,做出許多趣事、傻事。人在長大或變老以後,常常會回想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那麼,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麼事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的童年。

(板書: 童年的發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

閱讀提示:請大家自由讀文,練習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劃出不懂的詞語,藉助工具書理解其含義。

2、指名讀文,及時糾正字音。

3、交流自學詞語。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輕聲讀文,想一想:

1、“我”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文中哪一段具體講了我的發現?找出來,仔細讀一讀。

2、交流彙報。

3、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四、指導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8課,(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

請大家回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一個九歲的孩子,竟然會發現奇妙的胚胎進化規律,費奧多羅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大家想知道嗎?答案就在課文中。

二、精讀課文,體味感受

1、默讀課文,思考: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彙報

要點:天真單純、善於探究與想象

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

(1)出示句子

師:誰能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列舉實例(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

(3)交流“我”受到了怎樣的破壞?

三、聯繫生活,嚮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啓發或體會?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持。)比如:

(1)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爲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總結全文

童年的發現,儘管有時侯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正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常回憶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評價,那麼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麼事呢?(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麼事,

(4)作者圍繞着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生: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

(1)“我”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髮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衆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3、細讀體會童年祕密的發現過程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並談自己的體會。

4、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個祕密的,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祕密的小事。

6、體味作者祕密被證實後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祕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7、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五、總結交流開放拓展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麼啓發?

3、學生聯繫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六、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爲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啓示:善於觀察,大膽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學會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積累的詞語。

學習重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趣,明確目標

1、導入: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成長着,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俄國作家奧普多羅夫的《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齊讀課題)

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麼?

2、明確目標。(見上)

二、檢查字詞預習

1、學生彙報自己本課積累的詞語(一讀)

2、抽查認讀本課詞語(二讀)

胚胎 禍患 雙臂 天賦 淘氣 妨礙 豈止 癡迷 釐米 慚愧

幸虧 困窘 澄澈 一本正經 情不自禁 運轉自如 隨心所欲

翻來覆去 默不作聲 絞盡腦汁 (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聽寫學生易錯的詞語: 胚胎 禍患 天賦 幸虧 豈止

4、再讀詞語,(三讀),猜詞遊戲

(1)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隨心所欲)

(2)夏夜悶熱,我躺在牀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翻來覆去)

(3)一道數學攔路虎出現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點兒頭緒都沒。

(絞盡腦汁)

(4)上天賜予我的本領、能力。(天賦)

(5)清亮清涼的,一點兒雜質都沒,用來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

(6)它是吊兒郎當的反義詞。(一本正經)

……

三、圍繞“發現”,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及學習方法:

自學提示:默讀課文,小組學習:

a“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

b“我”是怎樣發現的?(小組彙報)

c發現的結果如何?

學習方法:

a抓具體事例並簡單概括

b抓關鍵詞句

c聯繫上下文

d聯繫生活實際

2、探討交流,理清脈絡

(1)完成目標(一)

指生回答:發現是什麼?抓關鍵詞“九歲、完全、獨立”,聯繫下文,具體到13自然段內容,反覆體味朗讀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悅激動。

(2)完成目標(二)

小組彙報“發現”的過程,相機引導理清文章脈絡:

夢中飛行——產生疑問——請教老師

老師解釋——繼續追問——引出問題

癡迷思索——大膽猜想——發現規律

(3)完成目標(三)

老師講解——得到證實——因笑受到驅逐

(4)小結板書,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發現的過程。

3、學生彙報學習心得。

四、名言積累,佈置預學要求

1、名言積累:

學者先要會疑。 (程頤)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 (張載)

2、預學要求:

(1)圍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課文最後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收集相關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五、課內閱讀練習

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每天夜裏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 留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後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 清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 輕巧),可以(隨心所欲 忘乎所以),運轉自如,憑着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

1、用“”劃去括號內運用不恰當的詞語。

2、請給這段話取一個小標題。

3、你曾經做過一個怎樣的夢?能把夢境用幾句話有條理地寫下來嗎?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認識本課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學習重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學習難點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課前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激發興趣

師: “老師是第一次來岸堤中心校,當時我們找不到學校門口在哪裏,誰來猜猜最後我們是怎麼找到這裏來的嗎?”

生猜測

師: “只揀兒童多處行,”我們呀,跟在你們後面就找到這裏來啦。你們就好像是一隻只小蜜蜂,把我們給引來了。你看處處留心皆學問。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一篇有關發現的文章——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寫的《童年的發現》一文。

二、檢查舊知,導入新課

——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時就有一個重大發現,通過預習課文,誰來說一說他童年的發現是什麼?

——讀讀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出作者告訴我們這個發現時他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嗎?

——從那裏體會出來的?你能從詞語裏體會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學習語文就應該有這樣的敏感。來,讓我們自豪的告訴大家你的發現。(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品讀體驗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樣發現的?

可以用自己的話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來說說。

彙報,交流。

(1)夢中飛行

——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夢中飛行是一副怎樣的情景?誰能找出相關的語段讀讀?

指名讀:(每天夜裏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

——文中哪個詞語可以概括夢中飛行的特點?

——理解“ 隨心所欲”,從哪裏可以看出這就是“隨心所欲”?夢中飛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還可以()?如果你也做了這樣一個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你會是什麼樣感覺?

——帶着這樣的感受讀讀這段話。自由讀,指名讀

——從這奇妙的夢裏,我們感受到了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富於幻想)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過:想象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這時的我對“飛行”,產生了好奇心,急於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接下去我們是怎麼做的?誰來說?

(2)請教老師

——我們一起找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時,我一連串提了幾個問題?我們一般寫作文,寫人物對話時,特別喜歡加上提示語,例如:我問:“爲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這是提示語在前,還有哪幾種類型?(提示語在後的,提示語在中間)(出示小黑板)

(1)、我( )問:“我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

(2)“爲什麼只有在晚上睡覺時才長?”我( )的問。

(3)“那麼爲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我( )問,“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能結合文意給加個修飾詞嗎?

——本文中在能分清說話人身份情況下,作者捨棄了這些提示語,我們除了體會出他們的好奇外,還體會出他們怎樣的的心情?(迫切,着急)

好,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讀。評價

——通過這連珠炮般的追問,我不禁想到一個歇後語:打破砂鍋問到底,讀到這兒我們對費奧多羅夫又有了怎樣的瞭解?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問底)

小結:發現的過程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問底的精神。老師的解答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樣做的?

(3.) 癡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我”研究一條魚的情形是怎樣的?(朗讀這句話)

你研究魚時“翻來覆去”的會看些什麼?你翻來覆去的看魚時會想些什麼?

聽到費奧多羅夫這麼說,這麼想,看到他這麼癡迷的研究,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 執着探索)

小結:發現離不開執着的探索。

(4)、發現規律

那麼我想出名堂來了嗎?找出本段具體描述我的發現的句子。(齊讀)讀到費奧多羅夫的這個發現,我們不禁感嘆:————————!爲了這個發現我思考的情形是什麼樣的?認真、癡迷等,文中有一個詞可以表達這個意思——絞盡腦汁。什麼意思?你能用換詞法來解釋下嗎:搜腸刮肚、冥思苦想、費盡心思等。從哪裏體會出作者絞盡腦汁?梅花香至苦寒來,所以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高興,自豪)誰來通過讀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這種心情?

小結:結合板書,你看:作者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請教老師——癡迷研究——發現規律,通過學習作者發現的過程,我們知道了發現也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那是要有善於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爲童年的費奧多羅夫具有這些品質,所以他纔有這非凡的發現。

四、拓展延伸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啓發或體會?

比如: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爲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小結: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識等着我們去發現。成熟的蘋果一個個的從樹上落下來,人們司空見慣,但只有落在牛頓面前的蘋果,令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壺蓋被熱氣頂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後發明了蒸汽機。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處處留心皆學問,說不定同學們的這些發現日後還能成爲一項重大發明!不過,這還需要努力,學習”有一雙善於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執着探索的精神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 富於幻想

怎樣發現? 請教老師 勤學好問

癡迷研究 執着探索

發現規律 大膽想像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5

設計解讀:

《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以及因這個發現在一次課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聲,被老師誤解當衆受到懲罰的事。除去“胚胎髮育”、“進化”等一些生物學術語的理解難點外,整個文本無論是語言還是情節都充滿了童真、童趣。從整個文本脈絡和層次上來看,雖然文段較多,篇幅較長,但“童年的發現”和“因發現受到懲罰”兩件事斷章清晰,前後關聯遞進。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集中在學習字詞、理清結構和探尋“發現過程”的內涵。其中,爲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辨,對童年發現的起因(夢境)、經過(過程)、結果(規律)等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期待在“簡單”與“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讓學生聚焦作者的發現過程(科學探索過程),從而敏銳地捕捉到作者童年發現的過程意義之所在。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理清文章結構,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依託重點詞句的品讀,在由“簡單—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探尋“發現”的過程意義。

3.感受作者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的求知精神,培養基本的科學素養。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引發興趣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童年的發現》。

2、瞭解作者信息。出示:

費奧多羅夫: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他的學問淵深,博覽書史,據說他幾乎知道俄國國家圖書館所有藏書的內容。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不僅如此,他對哲學、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被人稱爲“百科全書”。

快速地默讀。交流:資料當中最讓你吃驚的是什麼?

3、是的,就是這樣一個博學多才、極富創見的人,他的童年又會有怎樣獨特的成長經歷呢?請同學們拿出課文紙,自由地朗讀課文。

二、理清脈絡,指導讀法

1、學習字詞。

胚胎、滑翔、妨礙、禍患、驅逐、羞愧

隨心所欲絞盡腦汁情不自禁

(1)尋索第一組詞的構成特點;

(2)比較品析——讀悟第二組詞的意思。

2、理清結構

(1)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內容並迅速分段;

(2)小結:閱讀比較長的文章,我們可以試着先理清文章的結構,這樣有助於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感悟“夢境”和“發現”

(一)品讀“夢境”

作者在文中說,他的發現是起始於——夢中飛行,出示:

每天夜裏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後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着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

1、自由讀——指生朗讀——交流:這是一個怎樣的夢

2、作者的哪些描寫帶給你這樣的感覺?

3、帶着這些感受,一邊朗讀一邊在腦海當中描繪這些畫面。

(二)品讀“發現”

正是緣於這個奇妙的夢境,作者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關於這個發現,文中有一個非常生動而有趣的描述,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到它,並用波浪線把它劃下來。出示:

“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釐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的發現竟是如此簡單明瞭,我爲此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1、讀着讀着,你感覺這段話的字裏行間流淌着作者怎樣的心情?

2、把你覺得能夠體現作者這種心情的字眼加上着重號(哈、竟、格外……)

3、指導朗讀。

四、體味發現的“不簡單”

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發現時用了哪一個詞兒——簡單明瞭。這在作者看來如此簡單明瞭的發現,是真的那麼簡單地被發現的嗎?請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的4—12自然段,邊讀邊把你覺得使作者有這樣的發現的原因劃下來,看看你又能有怎樣的發現。

(一)不簡單——深度問答

1、指導朗讀“問句”,感受追問的急切

4、你從這裏發現什麼?(善於思考、很有探索的慾望……)

(二)不簡單——感受“癡迷”

我想的是那樣的癡迷,以至於從河裏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1、點撥生字“癡”,通過字理的解讀猜度“癡迷”的意思

出示:癡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癡迷?

3、抓住“翻來覆去”體驗想象

4、補充寫話: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於

五、回溯“發現”,昇華主旨

1、復現作者對“發現”的描述

2、質疑“發現”,再度感受“不簡單”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不簡單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6

課文分析: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通過作者發現胚胎的發育過程,體會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給童年帶來的快樂。

3、瞭解課文“童真童趣”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被老師罰出教室後的心理感受。

2、瞭解課文是怎麼做到“真實反映童趣”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大家邊聽範讀,邊想一想“我”爲什麼那麼癡迷於幻想?

2、大家來讀一讀你瞭解的情況。

3、打開書,預習生字。

二、學生初讀課文,並畫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寫出不認識的字。

凋縷芳籲耍訓斥脾罕藤愈凌秉颼撩梳

衰絹僑眷

2、指名給這些字加上拼音。

3、讓學生讀拼音節。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詞語。

1、再讀課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查字典理解其它詞語。

4、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讀讀這些詞語。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3、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並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讀難句。

(1)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2)“哈哈!這跟畫地圖差不多”到這一段的結尾。這一推理語句,要讀出氣勢來,“折”字要重讀。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語速稍快,應讀得活潑,突出“驅逐”、“迫害”等詞語。

5、再練練難句的朗讀。

五、作業:抄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自學。

讓學生默讀全文,思考:

1、課文圍繞梅花發現哪幾件事?

2、判斷: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一件事。()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三件事。(√)

3、小組討論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夢,老師告訴我人是由小魚進化來的。

(2)我得出結論,人如何由小魚進行成人的。

(3)在生物課上被老師罰出教室。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麼?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麼含義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裏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麼?

5、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三、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人的進化

地理課上――>胚胎髮育

生物課上――>驅逐迫害

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但因爲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

開始便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課題的板書,引發學生的思考;並以此作爲切入點提出兩個問題: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麼?對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學生便開始分組讀、議。借用文中的一句話“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我想說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閱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像劉澤傑談對課文最後一句“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的理解時認爲這是作者的自嘲;蔡麗玲則能引經據典地聯繫到中外一些科學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學們敘述、爭論時,我總感覺到不夠盡興。學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說的都與教學參考差不離,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離。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這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7

【教材簡析】

《童年的發現》的作者是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這篇課文講述了作者9歲時發現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證實,課堂上,作者因想起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而當衆受到懲罰。文中用幽默而富於童趣的語言,展現了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知識的渴求,是一篇向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爲,“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策略,能較好地在語文教學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此設計力圖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領學生反覆讀書,體驗作者童年的發現,感受閱讀這篇課文帶來的情感體驗、認識發展和自主愉悅。

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澱精神,打好人生底蘊。此設計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引導學生課內外瞭解科學家發現的故事,瞭解胚胎髮育的規律正是積累文化,而帶領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發現”的歷程引導學生親身發現正是積澱一種精神。

【教學目標】

教學這篇課文用一課時,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情意目標: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前蒐集資料和課外延伸作業培養學生蒐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

3、認知目標:

認識生字,基本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一、抓住“發現”,導入新課

1、板書:

發現

問:你曾經發現過什麼?

2、板書:

童年

談話:

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幸福無比的,童年曾經發生過多麼難忘的事,發生過多少有趣的事啊!童年曾有個多少發現啊!

3、板書:

齊讀課題,激勵:

處處留心皆學問,說不定同學們的這些發現日後還能成爲一項重大發明,申請個專利呢!不過,這還需要努力,學習《童年的發現》後,你一定會受到啓發。

(以學生的親身發現引導入題,貼近學生生活,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具體生活,學生興致盎然,爲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

二、由疑促讀,感知“發現”

1、質疑:

學生看題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把問題歸類,篩選。

2、讀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可以低聲速讀,可以高聲朗讀,可以默讀,可以雙人讀,個人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選擇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做好記號。

3、交流:

初讀課文後,你發現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引導學生了解“發現”的內容,感知“胚胎的發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夢見會飛──請教原因──癡迷研究──發現原理。

4、再讀:

你還有哪些沒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的?通過學習,你又發現了哪些問題?學生可能存在的大問題是:作者童年時爲什麼會有這個發現的?胚胎髮育規律究竟是怎樣的?作者的發現正確嗎?

(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此環節以學生的疑問引導讀文,爲學生提供了有利於其發展的心理安全的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間,創設了民主、輕鬆、開放、互動的學習氛圍。)

三、研讀體悟,感受“發現”

1、自讀感悟:

讓學生自主選擇“發現過程”中感受較深的一個或兩個內容,反覆讀課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可以是說說或寫寫自己的感受,可以畫一畫某個過程……表達形式自由選擇。

2、合作學習:

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自己研究的問題分成學習小組,進行再朗讀,再感悟,然後相互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教師及時鼓勵,隨機引導與點撥。

3、小組彙報:

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中心發言人。其他組員作補充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師生共同評價,隨機指點理解難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風險。”引導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材料,如: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因堅持“日心說”而受到宗教勢力的迫害,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終身監禁。

4、老師交流:

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針對文中那位老師因誤解“我”的笑聲把“我”轟出教室一事談自己的感悟。

5、感情朗讀:

自由選擇方式,可以個人讀,可以分角色讀,可以表演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上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體驗了“胚胎髮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有這個發現的原因:敢於提問,反覆思考,大膽想象。老師只是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出現,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更是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引導“發現”

1、拓展:

交流課前蒐集的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並談談感想。如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瓦特發現壺蓋跳動等。

2、比較:

上課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發現”,請把你的“發現”或同學的“發現”與作者的發現、牛頓的發現、瓦特的發現……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你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麼就交流什麼,看誰的思維最敏捷。

(在比較中讓學生嘗試發現,體驗發現,不僅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意識、發現能力。)

3、引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於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麼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麼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是一個了不起的本領。

(重大的發明、發現往往源於生活,源於對生活現象的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

4、實踐:

⑴留心觀察,記下自己的新發現或合作觀察,寫好觀察日記。比一比,誰的發現最有意思。

⑵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發現了什麼新問題,請你用喜歡的方式來解決。

(課盡意未猶。學生的親身觀察不僅培養了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還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爲下一個單元的習作《我發現……》積累了素材。)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瞭解作者發現進化論的過程。

3、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問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學習作者通過一件事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課文,瞭解作者發現進化論的過程。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問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難點】

末段的意思。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音樂導入。《童年》。

同學們,上節課林老師和我們一起初步學習了《童年的發現》這篇文章,並知道作者童年時發現了什麼?誰願意來彙報一下。

二、再讀課文,體味感受。

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的規律?

(順序的詞語:起始於……決定……仍在繼續……又過了……)

三、品讀課文,作者的童年是怎樣的?(知識點落實:壓縮句子)

(愛觀察、善於思考)

1、細讀課文。

2、彙報交流。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學習。

3、評價生成。生生評價、師生評價。

四、悟讀課文。(發明與發現)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五、總結與質疑。

六、讀寫結合。

【板書】

童年的發現

愛觀察

善於思考的費奧多羅夫

自豪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9

訓練思路

1、 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以讀促練。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時,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與難點,《祖父的園子》中作者在童年時期無憂無慮,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嚮往;《童年的發現》在作者童年時代有什麼樣的發現。再引入到學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憶的童年趣事。引導啓發學生收集素材,擴展思路,選擇材料等,爲習作做好準備。

2、 從說到寫:

讓學生出示照片或相冊,勾起對自己類似經歷的回憶,充分講述自己的趣事。互相啓發,進一步開闊思路,這樣既能激發興趣,又能產生趕快寫下來的慾望。

3、 鼓勵表達,激勵創新

學生經過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說出來,接着指導學生列寫作提綱,尊重學生意願,以學生自己確定的中心選擇材料,把寫的方法放開,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儘量把事情的“有趣”寫出來,即有童真童趣,又能從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中激發創新精神的火花。在教學中,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本次作文中發現進步,和編輯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成功感,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目標

1、回憶本單元課文,觸發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2、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圍繞話題流暢記敘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願意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分享習作的快樂。

4、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建構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實施

一、佈置觀察,積累素材

學完《童年的發現》後,給學生較充裕的時間,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用心去回憶自己腦海中積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過什麼樣的發現。

二、激發興趣,拓展思路

1、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習作的慾望。如,可以這樣說:著名的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牛頓因爲發現蘋果落地的祕密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爲發現了壺蓋跳動的原因而發明了蒸汽機……有多少發現,就給人帶來多少驚喜。可見,發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個本領,誰就有可能成爲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們,一定也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發現,想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

2、讓學生自由說一說都發現了什麼。學生可能說到日常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媽媽愛美了,爸爸勤快了;發現馬路邊的路燈按時亮起來,公園裏的動物多起來了;發現種子怎樣發芽,向日葵如何轉動了;發現電視裏的環保廣告多了,發現人們都在學英語了;發現戰爭太可怕了,美國太霸道了。還可能說到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語文書變了,課文比以前有趣了;發現老師講課方式變了,學校活動多了;發現應用題有五種解法,記生字也有竅門;發現新老師像朋友一樣,同桌也不討厭了。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適當總結評價:你們幾位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發現,你說的是學習中的發現,真是有心人!通過這樣來肯定學生的發現,開啓學生的思路。

3、引導學生讀習作提示,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發現清楚地告訴別人。要求把發現了什麼以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題目可以用“我發現……”,也可以自擬。

三、自主習作,因材施教

學生構思後自主習作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選擇典型的習作(如,過程寫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相機評價,具體指導。

四、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選典型習作三至五篇,讀一個評一個,師生共同評議。從是否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了、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等方面進行評議。結合評議,引導學生對所評習作口頭修改或補充。然後,各自修改習作,進行謄抄。修改時先自己修改,再請小夥伴幫助修改。

五、佳作欣賞,激勵評價

此環節安排在批閱習作之後。首先,選出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習作,請小作者讀給大家欣賞,師生簡要地進行品析;然後請這次習作有較大進步的學生讀他們的作品,教師點評鼓勵。最後,教師總結,不僅表揚學生作文的成績,更要表揚學生的發現和創造。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通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如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樣發現的?

2、感受語言的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幽默活潑的語言特點。

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放《童年》歌曲、

二、激趣導入,引導質疑

1、激趣導入

童年一首詩,童年是一首歌,童年裏珍藏着每一個人五彩斑斕的夢想,童年裏包蘊着每一個人多姿多彩的追求。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可歌可頌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點的難忘回憶。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童年的發現是——

生:胚胎髮育的規律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費奧多羅夫的童年。

2、直奔重點,引導質疑

圍繞“胚胎髮育的規律”你能提什麼問題?

(什麼是胚胎髮育的規律?作者是怎樣發現這一規律的?)

3、請同學們跳讀課文,看誰最先找出什麼是胚胎髮育的規律。

(1)學生彙報。

(2)出示:“人是有細胞構成的------正好是九個月。”

(3)默讀這幾句話,看一看能不能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學生交流彙報

師:從你們的轉述中,我們知道了這就是------胚胎髮育的規律。

播放課件《胚胎的發育》

過渡:費奧多羅夫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非常高興,因爲他畢竟是一個九歲的孩子。他是怎樣發現這一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請同學們繼續讀書,看一看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畫下來反覆品讀,並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交流彙報;

3、出示課件:“我的發現----似乎飛到哪裏。”

(1)同桌合作讀這段話,說說你的體會。板書:大膽想象

(2)“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這段話中的哪個詞語可以概括夢中飛行的特點?

理解“隨心所欲”—— 夢中飛行可以輕輕躍起,可以着地滑翔,可以長久盤旋,可以雙臂舒展,可以雙腿動彈,那簡直是隨心所欲。

(3)夢中飛行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老師朗讀邊想像畫面。

(4)把你的想象融入朗讀中,男女生輪讀。

(5)孩子們,你們有過類似的夢嗎?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6)是啊,如果你也做了同樣的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體會得真好,收穫真多!把書捧起來,讓我們一起輕聲地把這一節讀一讀吧,別把美夢驚醒了。

4、繼續交流

(1)帶着這個奇妙的問題,他們去請教老師。我們師生分角色朗讀,

(2)此時,你又體會到了什麼?讀出你的好奇。誰還有不同的理解?請你帶着追根刨底的語氣再讀。

(3)他想的是那樣癡迷,以至於翻來覆去地看魚,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什麼。

這是一個多麼執着的孩子!板書:執着探索

三、讀悟結合,體會情感

1、過渡引讀:費奧多羅夫經過思考、請教、推算,終於找到了答案,並在生物課上得到了證實,“我的想法竟然和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的笑出了聲音。老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說--------(學生齊讀);師繼續導讀:聽了老師的批評我困窘地說---------(學生齊讀);師導讀:教室裏一陣笑聲。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氣得臉蒼白,大步朝我走來。(學生齊讀)。

2、師問:最後我被趕出教室我會想些什麼?

(1)、學生答後打出課件

(2)、齊讀打出的課件

(3)、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師引導: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生說:有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有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有舉例子理解。

(4)、你打算用哪種方法來理解。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板書:幽默風趣

四、聯繫生活,總結昇華

1、童年的發現儘管有時候別人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每個人都去享受自己發現的快樂,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發現。你能把你童年發現的快樂講出來讓我們一起分享嗎?生說。

2、同學們透亮的眼睛真會發現,有觀察中的發現,有玩耍中的發現,還有讀書中的發現。這些就是你們創造研究的開始,孩子們行動起來!駕駛着童年的發現這艘充滿創想的航船認真地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將來造福社會,造福人類吧!

五、課外延伸

最後讓我們一起走進練筆新時空:(課件出示)

童年時人生記憶中最完美的一頁,其間發生了許多有趣、好奇的事。孩子們,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一寫你在童年的發現吧

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胚胎髮育的規律

大膽想象 執着探索 幽默風趣

教學評析:

《童年的發現》這節課思路清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首先通過複習質疑,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什麼事胚胎髮育的規律”,“作者是怎樣發現這一規律的”,“圍繞這一規律作者寫了哪些事?”抓住這一重點,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解決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教學中,老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帶着自己發現的問題閱讀課文,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想象均得到發揮。彙報時配合多媒體課件,學生彙報到哪老師點撥到哪,並通過指導朗讀,分角色讀,引讀等形式,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情趣。學生也經歷了一個閱讀、思考、感悟的過程。同時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老師時時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想像,讓課堂既生動、活潑,又有條不紊,學生在暢所欲言中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得道了發展。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大膽想象、探究思考的啓迪教育。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你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他們想象和表達的自主,他們會給你更多的精彩和感動。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培養善於觀察大膽發現的品質。

2、理解最後一句話,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3、學習生字新詞。

4、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重難點】

1、培養善於觀察大膽發現的品質。

2、理解最後一句話,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揭題

1、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2、初讀課文完成內容:

⑴自學生字詞。

⑵完成“閱讀提示”的問題一。

3、檢查自學:

⑴字詞。⑵課文介紹了我發現胚胎髮育的規律。

二、再讀,理清條理

按總分總的順序寫:

第一段,總的概述作者9歲時的發現,及這次發現帶來的懲罰。

第二段,具體敘述我的發現原因,發現經過。

第三段,照應開頭,講我聽老師所講內容與我的發現相同時禁不住笑出聲來,結果受到懲罰。

三、讀課文,體會最後一句話的涵義,談理解

1、出示原句,讀原句。

2、抓重點詞理解。

3、體會“驅逐”“迫害”透露出的品質。

4、體會“──”的用法。

5、學習作者善於觀察大膽發現的品質。用“激發、渴望、都會、終於……”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科學的熱愛。

6、用“很不得、絞盡腦汁”造句。

四、總結,啓發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事物,大膽發現他們的規律

五、作業。

1、抄寫語。

2、正確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啓示:善於觀察大膽發現。

【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爲什麼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發現。在設計教案時,我爲了突出重點,從“發現”入手,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把握“發現”是什麼,進而圍繞“發現”精讀課文。在設計環節時,總體思路爲總—分—總式,即先引導學生在讀文時整體把握“發現”的過程,在學生交流表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發現過程分爲三步:即夢中飛行、尋求解答、大膽猜測。在此基礎上再分別從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重點通過感情朗讀、理解重點詞句理解把握作者的發現過程,並適時滲透作者求知慾強、好奇心重的特點,最後再反過頭來回顧整個發現過程,感受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