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這堂《楊氏之子》是人教版第10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是“語言的藝術”專題。這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備課時鄢老師仔細閱讀了五年級下冊的教材說明,瞭解了教材的結構、特點、目標以和各單元的編排情況,對“語言的藝術”這個單元更是進行了深鑽,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作好了充沛準備纔開始寫教學設計,修改了許多次後終於定下了今天這個教學設計。我認爲這堂課上下來有這幾個方面做得好:

一、注重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鄢老師不但認真分析教材,而且也考慮到了同學的學情。在這堂課上進行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指導。這是小朋友們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所以能夠讀懂文言文是一個重點,這裏指小朋友能用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第一層次的理解。但是小朋友們有學習古詩的基礎,他們知道怎樣翻譯古詩,所以雖然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但是我在設計的時候還是放手給同學,讓同學自身試着理解,一些難懂的地方纔給予點撥和指導。同學在交流自身的理解的過程中,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兩個基本方法,“看註釋”和“聯繫上下文”,這樣進行學法指導顯得很自然,讓同學感覺到這個方法是大家在實踐中得出來的,小朋友掌握起來就更容易一些。

二、充沛尊重同學,發揮同學的主體性

在我們平常的教學中,發現小朋友特別喜歡合作學習,喜歡和同學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啓發。放手讓同學學習,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他們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本課中有三次合作學習,一次同桌合作,兩次四人小組合作。在用文言文翻譯古文的環節採用同桌合作,在合作中一起解決了一些疑問。在體會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先是自身獨立考慮,然後在四人小組裏交流自身的見解,我走進小組聽他們的交流,每一個同學都有自身的考慮和體會,小組交流的氛圍很好,雖然很多小朋友的想法沒有在全班交流,但是他們在小組裏都發表了看法。在交流收集的資料的時候,小朋友們的交流更加熱烈,因爲他們的收集基本都不一樣,有了這樣的合作交流,小朋友獲得信息就增加了許多,課堂的容量就增加了。合作學習的前提是自主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是爲獨立學習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整個學習尊重同學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當同學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的時候,他纔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優秀教案條理清晰、層層深入緊扣單元主題

讓小朋友就文中的兩句對話就體會語言的藝術的確很難。爲了把這個主題深入下去,我在開課的時候就出示了羅斯福的故事,讓小朋友感知語言的藝術。在拓展環節,我設計了小朋友收集體現語言藝術的生活中的語言,離小朋友的生活很近。有了這開課的鋪墊,課後的拓展,小朋友對於語言的藝術就領悟得比較深切了。而課文中楊氏之子的回答則抓住了楊家小兒的反映敏捷,迅速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義,並馬上聯想到孔君平的姓與孔雀一樣,於是用孔雀來回答,但有沒有正面否定孔君平的回答,也是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就是妙之所在。小朋友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隨着深入學習,細細品味,最終恍然大悟,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

四、老師的過渡語言精妙

在我設計過渡語言的時候,也考慮到這是一篇文言文,我想老師的語言是不是也應該引用一些古文,這樣既和課文相得益彰,又能用這樣的語言來刺激小朋友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進入第二個環節“讀”的時候,我引用了名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同學重視語文的讀;在進入體會的環節,我引用了朱熹的讀書八法之一“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讓小朋友學會靜靜考慮,品詞品句;在結束語中,我引用了成語“口吐金蘭”“針鋒相對”“妙筆生花”“舌戰羣雄”,這些成語的意思都於語言的藝術有關。希望這些語言能夠感染同學,浸潤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