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一

《楊氏之子》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一篇行文簡潔,不足百字的古文,但故事風趣睿智。對於小學生來說,孩子們閱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設計,以情趣爲重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品讀課文,體會語言魅力。教學時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學反思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古文,他們的心理充滿了好奇,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我把本篇課文的設計定位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導入時,我用歌德的故事導入,猜想狹路相逢歌德遇到反對他的批評家會說些什麼?然後課件出示 “而我卻恰恰相反。”“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巧妙地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緊接着出示:《楊氏之子》。學生理解課題,初讀之後與現在的白話文對比,並弄清古文與現代文最大的一個不同點——文言文難理解。教師及時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消除畏難情緒。

二、反覆朗讀,感悟添趣

學生初讀課文語速過快,停頓不準確。於是我採取教師示範朗讀,並告訴孩子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講究斷句。然後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方法,讓學生再讀。學生能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自然會增添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三、以讀促悟,探究生趣

爲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讓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在學生讀懂故事的基礎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詞“甚聰惠”,問:你從文中哪裏體會到楊氏子甚聰惠?再問: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然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 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理解,而後緊抓“應聲回答”體會楊氏子的聰惠,比較“孔雀是君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來感受楊氏子回答之妙。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此時,爲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我又設置了一個語言練習:孔君平聽完楊氏子的話會怎麼想,怎麼說呢?學生的回答不乏有讚美之聲,驚詫之態。爲了讓學生讀好這兩句對話,我設計了“說說你覺得怎樣的應聲才最能表現他的聰慧?”學生回答:“脫口而出地、飛快地、大聲地、自信地、機靈地;微笑着,眼睛咕嚕一轉,淘氣可愛地,故作疑惑狀……“於是,我播放背景音樂,學生很快地投入進去,既讀出了對楊氏子喜歡的感受,還讀出了古文的韻味。

三、感悟學法,學以致用

在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及時交流學習方法。我隨機引導學生總結出: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等方法。通過①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的設計。孩子們用上學習古文的方法,自主學習,解決了疑難字詞,學生都能把整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把故事完整地講出來。最好

在教學小結時,我引導學生回憶學習古文的方法,課件出示《世說新語》的兩則小故事,激發他們讀懂其它古文的興趣,使得這堂課不單教會學生讀懂《楊氏之子》,還能學以致用。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二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文章篇幅短小,內容淺顯,語言幽默,主要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人家裏的九歲男孩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這也是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風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一、從古詩中悟學法

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所以能夠讀懂文言文是一個重點,這裏指孩子能用白話文翻譯文言文,是第一層次的理解。由於孩子們有學習古詩的基礎,他們知道怎樣翻譯古詩,所以雖然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但是我在設計的時候還是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試着理解,一些難懂的地方纔給予點撥和指導。學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兩個基本方法,“看註釋”和“聯繫上下文”,這樣進行學法指導顯得很自然,讓學生感覺到這個方法是大家在實踐中得出來的,孩子掌握起來就更容易一些,學起來更有成就感,興趣很濃。

二、注重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的前提是自主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是爲獨立學習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整個學習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當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的時候,他纔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我安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讀通課文後,請學生根據註釋、插圖和聯繫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並作好記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效果也不錯。

三、利用故事體會語言的精妙

讓孩子就文中的兩句對話就體會語言的藝術的確很難。爲了把這個主題深入下去,我補充了一個笑話故事,讓孩子感知語言的藝術。這個故事是講有個吹牛的人說有一個鼓很大很大,另一人聽了就他見過一頭很大很大的牛,吹牛的人立刻表示不信:“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牛?”另一個人慢條斯理地回答:“沒有這麼大的牛,哪來的牛皮做這麼大的鼓呢?”吹牛人無言以答。通過這個笑話故事,學生明白了那個反駁吹牛人的人說的話的.精妙。而課文中楊氏之子的回答則抓住了楊家小兒的反映敏捷,迅速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義,並馬上聯想到孔君平的姓與孔雀一樣,於是用孔雀來回答,但有沒有正面否定孔君平的回答,也是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就是妙之所在。孩子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在故事的遷移後,學生理解語言的精妙就容易多了。

四、加強交流拓展

在交流自己收集的精妙語言的時候,孩子們的交流更加熱烈,因爲他們的收集基本都不一樣,有了這樣的合作交流,孩子獲得信息就增加了許多,課堂的容量就增加了。學習了課文,學生體會和領悟語言的精妙的能力也提高了,所以在交流環節,大家交流了好多有意思的精妙語言故事和片斷,課堂上洋溢着笑聲。因爲大家既體會了語言的精妙,又增長了智慧。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三

課文《楊氏之子》是一篇古文,雖短,但是對於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5年級孩子,還是很新奇的。

要在古文的語境中讀出語感來。這可有點難。古文要讀好,首先當然要理解意思,這是孩子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那麼這可以放手讓孩子操作。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停頓朗讀。此時,學生沒有讀出古文味,讀得一字一停,什麼也不像。於是我範讀,學生練讀,就這樣整整讀了半節課,孩子還饒有興趣。雖然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讀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夠了,我拋出本文的中心問題:讀了文章,楊氏之子應答如何?沒想到孩子們都讀出了一妙所在:楊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聞”之語氣婉轉卻鮮爲人知。我想: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再讀,可惜還是沒有答案。於是,我只得拿出比較句子的方法。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這樣讀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語境中。我們先讀了這似乎相同的兩句,解釋了意思,然後我讓他們演一演,學生當楊氏之子,我當孔君平,對讀,再換着讀,從讀中發覺有人已意會。我不挑明,也不讓他把答案說了,因爲還有許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讓那似乎意會之人演楊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語境中對讀,果然許多孩子明白了“未聞”之妙用。我沒有及時揭穿,而是讓他們小組內再讀讀楊氏之子的應答。不一會我沒講明他們已然意會,情感朗讀亦水到渠成。

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我拓展了《世說新語》中《謝太傅篇》與《徐孺子篇》兩個小故事。收到了良好效果,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四

《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級第三組的一篇課文,該組課文以語言的藝術爲單元主題,通過古今人物語言的藝術,展示了語言的魅力。這是一篇文言文,講的是在樑國,有戶姓楊的人家一個九歲的兒子很聰明,有一日,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來找他父親,他擺出水果招待客人,其中水果裏有楊梅。孔來了興致,指着楊梅對他說:“這是你家的楊梅.。”沒想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沒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客人無言以對。全文共五句,短小精悍,文筆精煉,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思維敏捷,機智幽默的男孩形象。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 教學之前,我讓同學們充分地朗讀,甚至達到背誦的程度。針對本課的特點,結合本組教學主題,根據學生學習現狀,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1、學習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明白文中“家禽”的意思,與今義的不同。2、理解本課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3、背誦課文。理解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感受語言的藝術。圍繞這個教學目標,我確定“理解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處”定爲教學重難點,以理解文言文作爲突破口,準備用一課時來“解決”掉。教學時,第一個環節,檢查初讀,整體感知,我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指名大聲朗讀文言文,結合正音,並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注意停頓。(必要時教師範讀),第二個環節,根據註釋,理解文言文。學生根據註釋,自由試講文言文的意思。提出這個要求後,嘗試理解,交流彙報。如你讀懂了哪些地方或哪個句子?有生很自信地回答:我讀懂了楊氏之子是個很聰明的孩子。然後,他朗讀:“樑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甚"是很,非常的意思。”抓住“聰惠”一詞,引導楊氏之子何以聰慧,表現在哪?”引出下面有客孔君平來家招待而智答的故事。根據學生的回答,逐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這樣一來,請同學們用現在的話來說說《楊氏之子》就很好解釋了。第三個教學環節,感受語言的妙處,拓展延伸。既然楊氏之子如此聰明,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他妙答的機智。學生暢所欲言:孔楊關係親密,孔有意逗逗楊氏之子,以姓氏發問,楊氏之子立即也以孔氏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妙在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孔音剛落,他就應聲而答;妙在答而不芒,含蓄婉轉,不失禮貌;妙在話中有話,溫文爾雅,機智幽默。

教師總結全文後,引出周恩來總理的巧答記者的故事,進一步感受語言的魅力。最後,齊讀全文,背誦課文。總觀整個教學過程,我感覺學生學得輕鬆,我也教得輕鬆。當然 存在許多我自己看不見的缺點,因爲缺點總裝在身子後面。一篇教學隨感,望各位同仁不吝賜教!謝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