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文言文《晏子使楚》公開課教案+反思

文言文《晏子使楚》公開課教案+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學習目標:

文言文《晏子使楚》公開課教案+反思

1、對照註釋口頭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2、積累文言詞彙,掌握重點詞句。

3、初步感受晏子的性格和辯論技巧。

 學習重點:

1.瞭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點,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學習難點: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學習方法:

誦讀、點撥、自學、討論。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流傳着許多機智善辯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不閃爍着智慧的光芒。魏晉時期文學家孔融小時候很聰明。有個傲慢的大官很瞧不起他,說:“小時候聰明,大了就未必。”你知道孔融是怎麼回答的嗎?

生講,師評議。

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於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今天我們來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請大家仔細品味晏子過人的智慧、犀利的語言。

  二、檢查預習

三、課堂探究

(一)聽讀、誦讀課文。

1.一讀,注意正確的朗讀節奏、停頓。

示例: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者/曷爲者也

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學生活動:

(1)生朗讀。

(2)指定學生朗讀。

師糾正、評議。

2.二讀,學生齊讀,做到朗讀流暢,儘量讀出語氣、語調,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

(二)譯讀課文。

1.教師提示:翻譯文言文時,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字詞,二是句子。字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將單音詞譯爲雙音詞。如課文開頭一句中的“將使楚”,譯爲“將要出使楚國”。(2)古今詞義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講,現代漢語中已不使用這樣的義項。(3)識別通假字。如“縛者何爲者也”中“曷”通“何”。此外,還要注意文言文中一些句式的特點,有些句子的語序和現代漢語不同,如“何爲者也”,如果是現代漢語語序就是“爲何者也”,翻譯時應注意調整。

學生活動:

(1)學生朗讀、翻譯。

(2)學生組內討論。

(3)邊讀邊把課文口頭翻譯一遍,班內交流。

(三)演課本劇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表演課本劇。

(四)思考

1、本文記敘了一個什麼故事?

2、晏子在楚國嚴詞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麼?

3、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教師小結:晏子的機智善辯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同學們今後也可以多收集一些類似的故事,讀後我們會獲得思想上的啓迪,享受審美的樂趣,以加強我們自身的修養。

 四、達標檢測

1、晏子在這場外交鬥爭中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作-------------,,把淮北比作---------;把橘比作--------,把枳比作----------。

2、“寡人反取病焉”中的“病”的意思是------------

3、翻譯句子

A: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B:吏二縛一人詣王

  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文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我很喜歡教這篇課文,在教學前,我按照慣例首先讓學生自讀,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點點”,在書上留下讀書的痕跡。這是我教學的一個常用的重要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第一感悟,在他們腦海中留下第一影象。

我自己認真地分析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站在學生的角度多爲學生考慮一些問題。

上《晏子使楚》這一課,我先從朗讀入手,通過讀加深理解。讀通課文是對文章理解的一半。“齊之習辭者也”是《晏子使楚》這一課對晏子的評價,“吾欲辱之”是楚王的目的,學生可從這兩句話的朗讀中的以理解。

至於晏子反駁楚王《橘生淮南則爲橘------,》一句話學生也是通過對文章的朗讀後,在相互的交流中的到品味的。至於課文中的實詞的理解,教師不必多作解釋,通過比較讓學生自己感悟,同時,還可以舉一反三,不僅複習舊知還可以對新知的掌握起一個推進的作用。

表演課本劇也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本內容,也能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讀” 是我上古文課最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但必要的句字翻譯也是決不可少的。總之因教材、因學生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