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1

本課教學力圖體現“重在自主,重在發現,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

首先,學生的鑑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現的。在課堂上,鑑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鑑賞權、思考權、發言權,這就爲主體“發現”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性主體——成爲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蒐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合話題指導材料蒐集、篩選,對於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麼我聽什麼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爲生成。利用現代媒體,利用網絡,利用發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於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第四,將滲透古文化的精髓,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爲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中,原本深奧的人生哲理,遙遠的古文常識和古人思想,通過研究學習的形式,通過互相間的探討,通過閱讀他人的解讀,化爲簡單的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得到了落實,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閱讀大量的資料,對於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2

作爲高中第一篇文言文教學,這對於學生而言是有學習難度的,主要是因爲學生的初中語文在教學上沒有對語文語法進行落實,學生基礎相對薄弱,這使得我們高中的語文教學顯得很被動,不利於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縱深開展。同時,作爲新教師缺少初中的教學準備,很難做到把初高中的教學有效的聯繫起來,這樣在教學中就需要注意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此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做到知識點的不遺漏及知識點的銜接。

爲了更加細緻的分析自己的教學環節和內容,下面,我簡要的列出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

1、首先進入文本,讓學生分成男生、女生兩大組進行朗讀,並進行對比、點評。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的特色少不了朗讀,這是在我的教學設計中要突出的一個重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尤其是文言文的學習,也需要重視語文的語感培養,同時在閱讀中提煉出文章的內容,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2、《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中,我抓住一個線索——就是:退!主要分爲四個步驟,即①爲什麼要退? ②誰去退? ③怎麼退? ④退的結果如何?從這個角度走進文本,進而深入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作品分析等等。

3、在課文進行到最核心內容,即燭之武怎麼退秦師這一部分時,又要求學生繼續朗讀課文,並且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相應的語氣,節奏,感情基調等方面的提示信息,請同學們根據提示進行朗讀訓練。

4、本課教學設計中的重點就是討論燭之武能夠說退秦師所運用的遊說藝術。深入分析燭之武說服秦君的三點理由,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更深入的把握文章的主題,並且理解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這種謀略的存在的出發點和原因等等。可以適當的擴展,目的是引導學生從中能夠有自己的思考。

5、最後講到晉文公被迫退兵,分析其退兵的最根本原因,從中歸納總結主旨,引導學生把握敘事結構。進而從課文學習中得到些體會,如寫作中,或者口語表達中能夠學以致用。

到這裏,這是在彙報課設計中所希望展示的所有教學內容。從中可以發現的問題如下:

1、教學在備課過程中應始終圍繞着三維目標的實現,不僅要備教案,備教材,更主要的就是備學生。所以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而實施教學計劃,儘管這是一堂教學彙報課,但是卻不應該因此打亂學生學習和接受的習慣,教學過程中切忌過急、過快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爲主,和忽略了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即我在本節課授課中應以學生爲主體,而不是作爲我的展示爲主,忽略了對學生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滲透,這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文言文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困惑。

改進計劃: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之前,重點的是梳理課文中出現的文言文基礎知識點的講解,並且重視總結歸納,給學生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鏈接,同時適當的'補充現代漢語語法知識,給學生打好文言文學習的基礎。

2、在本課的設計中,圍繞一個“退”的線索開展教學,雖然看上去目標非常的突出,教學思路很清晰,但是我卻忽略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在課堂教學中過於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了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是以字詞爲主,以講解文言知識爲核心,進而擴展文學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理解。所以,我的設計中課堂結構分配不盡合理,應該把教學中關於“退”的幾個不重要的問題一筆帶過,因爲不是重點,也不是考點,甚至可以跳過不講,不佔用學生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而把文言知識點串聯在課文教學的設計中,併力求當堂消化。同時,在課堂設置中應以教學目標爲基礎,“一課一得”便是收穫,不求多、不求泛、而求透徹,應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特色,一堂課應以基礎的文言知識教授爲主體。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教學,而不應喧賓奪主,把語文課變成歷史課。

改進建議:在我今後的文言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爲本位,優化課堂結構,細化每一個步驟。在課堂教學時間安排上要做到突出重難點,這部分要多花時間講解,並且注重學生的吸收和理解。而相對不重要的知識點,教學中應簡要的概括和總結,進行一下梳理,要求學生識記即可,不要在這部分的教學內容花費太多時間,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率。

3、我在課堂教學中,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了太多的小問題,使得課堂環節重點不明晰。有些問題實質是無效的提問,並且問的太細小就顯得零碎,沒有整體感。

改進步驟:今後在備課中要注意多設置大問題,並且組織好自己的過渡語言,使得上一個問題和下一問題間能夠環環相扣,步步逼近。如:通過改變課堂設置的角度,在文章的核心部分“如何退”這一問題上,可以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多說,多思考,適當的給予補充。切忌以自我思想爲導向引導學生說出教師心中的標準答案,不要太多的分析“策略”問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

4、要注重實現傳統課堂與有多種課程資源整合的課堂間有效的結合,要注意度的把握和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資源是很好一個輔助教學的手段,但不是主體,並且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要求,要明確並不是什麼課都適用,所以教學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運用的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問題中,我曾經接觸過中學語文教學名師程翔,他的觀點就是在某些情感類的文章教學中,有時候反而是傳統課堂的教學效果更理想,不希望用外在的教學資源肢解了對課文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破壞了教學情境和氣氛。而對於類似說明文一類文章的教學時,因爲學生缺少直觀的形象認識,缺少體驗和感悟等,可以藉助多種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感官,進而更好的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教學效果。那麼,經過評課後,我也在思考,到底文言文的教學是應更適合哪一類的課堂?我也學習老教師的經驗,學習同事的教學方法,並且在後面的文言文教學中實踐探索,我認爲如果能夠較好的設計一個多媒體課件,在文言文教學中效果比傳統課堂,即以教師主導走進文本的效果更好。當然,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總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過早下結論。

好處是:一、在多媒體等資源的輔助下,可以有利於教師展示已經梳理出來的知識點,給學生直觀的展示,更容易把握重難點。二、在課堂中合理的運用,可以使課堂不那麼沉悶,讓學生多種感官受到刺激,保持注意力,激發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三、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學思路,從而促使目標的實現等等。

要注意的是:一、課件上展示的是教師的教學思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經過學生的談論後,教師最後給予糾正和指導。所以,課件上不要展示出標準答案。二、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運用能力,課件怎麼樣才能更有效的輔助教學?是漂亮?是色彩、花樣多變?是字體複雜?……所以,教師要加強自己媒體資源運用的技術,才能設計出爲課堂服務的好的教學資源。

5、還有一些就是語速的把握,教態的自然,板書的設計等問題也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規範化,把功夫用在平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夯實自己的教學基本功,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成長起來。

最大的感悟是:通過一節課的教學彙報,深感肩上的擔子重了,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要想幹好這份工作,除了熱愛還遠遠不夠,更要學會專研。所以,作爲新教師本身缺乏經驗,有諸多的不足,那麼在今後的工作中更應該努力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把這份職業變成事業,變成興趣,變成自己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放下繁雜的思想包袱,靜下心好好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3

本課教學力圖體現“重在自主,重在發現,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

首先,學生的鑑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現的。在課堂上,鑑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鑑賞權、思考權、發言權,這就爲主體“發現”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性主體——成爲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蒐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合話題指導材料蒐集、篩選,對於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麼我聽什麼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爲生成。利用現代媒體,利用網絡,利用發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於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第四,將滲透古文化的精髓,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爲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中,原本深奧的人生哲理,遙遠的古文常識和古人思想,通過研究學習的形式,通過互相間的探討,通過閱讀他人的解讀,化爲簡單的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得到了落實,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閱讀大量的資料,對於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4

1、課堂結構自然完整,結語與導語圍繞課文內容,並遙想呼應,思路清晰、嚴謹,關注每一個細節。

2、突出文言文的文體特點,注重誦讀教學,引導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和能力。而且三個段落三種不同的處理方法,體現教材特色、學生特點,以及教材處理的靈活性。

3、教學重點鮮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協作,從而在集體的智慧中完成學習任務。

4、充分尊重學生,及時評價(包括口頭評價和板書)學生、鼓勵學生,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5、教師語言自然、親切,富有感染力和時代感,教態自然而有親和力。

6、從整個課堂看來,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配合緊密,能有效體現教師有效地教和學生有效地學的原則,學習效果較好。

7、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中,男生多,女生少。說明自己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值得反思。